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介绍了我国煤浆提浓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常规单磨机制浆工艺、分级研磨制浆工艺和间断级配制浆工艺的工艺特点、提浓效果和推广应用现状,并对细磨机的结构形式进行对比。分级研磨制浆工艺的粒度分布呈双峰连续级配,与常规单磨机制浆工艺相比,煤浆浓度(w)可提高2%~3%。间断级配制浆工艺的粒度分布为双峰间断级配,堆积效率更高,与常规单磨机制浆工艺相比,煤浆浓度(w)可提高4%~6%。煤浆提浓技术能提高气化效率,对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低碳环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红兴 《煤化工》2023,(2):16-20
为实现煤泥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开展了浮选煤泥制备水煤浆的技术研究和工业化应用。以浮选煤泥为原料,采用分级研磨制浆工艺,将细磨机超细研磨制备的细浆加入到原棒磨机系统内进行煤浆提浓。据此设计了1套包括原料煤泥装车系统、汽车运输、煤泥储存及粗浆制备系统、细浆制备系统和细浆返回棒磨机提浓系统的工艺流程。工业试验运行结果表明:在添加剂用量相同的条件下,增加浮选煤泥制浆系统后,煤浆质量分数提高了3.12个百分点,表观黏度增大了235 mPa·s,析水率减少了0.8个百分点,煤浆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针对伊泰煤制油有限公司160kt/a煤制油项目气化装置制浆工艺存在的煤浆粒度级配不合理、煤浆浓度偏低等实际问题,对煤浆提浓工艺及细磨机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实现了煤浆提浓系统及关键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煤浆浓度和气化炉运行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刘钦聚 《煤化工》2022,(3):26-29
水煤浆提浓技术可促进水煤浆气化效率和有效气体产量的提高。介绍了立式细磨机工艺、卧式细磨机工艺和粒控级配制浆工艺三种水煤浆分级研磨提浓技术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简述了三种技术的优缺点,认为粒控级配制浆工艺可实现水煤浆粒度的高效紧密堆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贺鑫平  余涛  周敬林 《煤化工》2012,40(5):19-23
对低阶煤制浆和传统制浆工艺进行了技术分析,并介绍了分级研磨制浆工艺。通过建立AspenPlus水煤浆气化模型,考察了神华煤在不同煤浆浓度(质量分数58%~65%)下的气化指标,得出了采用分级研磨制浆工艺,气化的比煤耗可降低2.57%~2.14%,比氧耗可降低5.76%~5.05%。结合超细磨机系统的电耗,得出1 000 m(3 CO+H2)可节省能耗553.7 MJ~438.2 MJ。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低阶煤制备水煤浆浓度,实现低阶煤的高效合理利用,介绍了低阶煤制备高浓度水煤浆技术研究进展,对水煤浆制备工艺从单磨机制备工艺到分级研磨连续级配制浆工艺及间断粒度级配制浆工艺的研发历程、工艺特点、提浓效果、应用现状等进行分析,最后论述了水煤浆制备及应用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与常规单磨机制浆工艺相比,分级研磨制浆工艺的水煤浆浓度提高3%左右,而间断级配制浆工艺的水煤浆浓度提高6%~8%,因此,间断级配制浆工艺是低阶煤制备高浓度水煤浆的首选技术。未来水煤浆制备工艺应进一步创新、拓展制浆原料,如低阶煤和低挥发分煤、工业废水、污泥、工业残渣等作为制浆原料;推动水煤浆燃烧应用向工业园区和热电联产方向发展,实现煤炭高效、节能、环保利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制浆工艺所制煤浆质量分数偏低,不利于后续气化反应的问题,以两种新疆低阶煤为原料,采用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分级研磨制浆工艺技术,考察了粒度级配对新疆低阶煤成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煤采用分级研磨制浆工艺后,煤浆粒度0.075 mm的粒级质量分数较传统制浆工艺均提高了13%左右,煤浆最高质量分数较传统工艺分别提高了3.14%、3.12%,煤浆流动性及稳定性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吉林郭勒地区的褐煤为试验原料,分别采用直接液化常规的油煤浆制备工艺和分级研磨制浆工艺进行成浆性试验,并对试验得到的油煤浆的粘温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制浆工艺相比,分级研磨制浆工艺可使油煤浆浓度提高4%,且煤浆的流变性和稳定性均有明显改善;油煤浆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分级研磨工艺制得的油煤浆发生明显溶胀作用的温度较常规工艺高20℃。  相似文献   

9.
水煤浆气化采用传统单磨机工艺制浆时存在煤浆浓度低、流动性和雾化性较差等问题,基于粒度级配理论方法,在水煤浆中加入细浆和超细浆,实现水煤浆三峰分形级配,分析了三峰分形级配水煤浆提浓技术理论,论述了三峰分形级配煤浆提浓技术在山西阳煤丰喜泉稷能源有限公司的工业应用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三峰分形级配提浓技术后,水煤浆浓度由60. 10%提高到64. 19%,提高了4. 09%;有效气含量由79. 91%提高到82. 12%,提高了2. 21%;比氧耗降低了35 m~3/km~3,比煤耗降低了20 kg/km~3。吨合成氨耗煤量减小0. 05 t,吨煤增合成氨量增加0. 024 t。三峰分形级配提浓技术的成功研发使得水煤浆技术具有了制浆浓度高、煤种适应性宽、效率高、能耗更低的技术特点,将取代能耗高、效率低的常规棒磨机制浆工艺。  相似文献   

10.
水煤浆气化有效气含量与粉煤气化相比,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水煤浆浓度偏低,气化时带进多余的水而造成。提高水煤浆浓度是提高水煤浆气化有效气含量的关键。介绍了近年来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气化水煤浆提浓新技术,包括分级研磨制浆技术和间断粒度级配制浆技术。介绍了两种制浆技术的原理及工艺流程,工业应用及中石化联合会的科技成果鉴定表明,与常规制浆工艺采用同种煤制备的煤浆浓度相比,分级研磨制浆技术煤浆质量分数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间断粒度级配制浆技术煤浆质量分数提高6~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胡炳旭 《河北化工》2014,(4):150-151
煤场库存关系到区域煤炭的供应关系是否能够平衡发展,保证其数据资源的精准性,是煤矿库存管理和控制的依据。针对煤场库存影响的因素进行探析,尤其是露天煤矿煤质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从露天煤矿煤质因素对于煤场库存的影响出发,在此基础上依次从发热量、水分和灰尘3个角度探析了煤质因素对于煤场库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指导煤场来煤合理堆放,建立了与煤随机反射率有关的煤岩指标:离异值、范围容纳度、分布图重叠度、煤堆中心值、分布范围等.介绍了这些指标的作用与判别准则,用堆放煤反射率分布图叠加形成的反射率分布图等分析煤堆煤在炼焦配煤中的作用.针对指导生产的时效性与对来煤的代表性,采用HD型全自动显微镜光度计软件可方便实施上述功能.  相似文献   

13.
分形理论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煤粉的特征,为研究煤粉分形维数与水煤浆成浆浓度的关系,选取东胜矿区低阶煤(民达、东川和纳林庙煤)及准格尔矿区的黑岱沟煤样,将东胜煤与黑岱沟煤进行配煤、配煤结合粒度制浆。利用激光粒度仪测定了配煤后煤浆的粒度分布曲线,并用分形理论分析了不同粒度煤粉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14.
影响煤加氢液化反应的因素很多,不同的煤对氢敏感度不一样,有的容易加氢,有的不容易加氢.显然容易加氢的煤在经济上就比较划算.在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煤岩显微组分含量分析的基础上,简要讨论了原料煤对煤液化的影响.在煤的组成和物理性质等与液化特征之间建立良好的对应关系,总结出适合煤液化用煤种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15.
华泽桥 《洁净煤技术》2007,13(5):5-6,16
神华煤制取高浓度水煤浆研发及工业性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水煤浆技术上的飞跃。为节省特别适合制浆的宝贵炼焦煤资源,低灰、低硫、高反应活性的神华煤水煤浆显示出极大的推广应用潜力。为神华煤又开辟了一条新的工业用途。  相似文献   

16.
王进先  张汉水 《燃料与化工》1997,28(6):333-335,320
通过配型煤炼焦的工业和工业试验表明,焦煤配入量降低15~20个百分点,气煤和气肥煤配入量增加5~18个百分点,焦炭质量还在所改善。  相似文献   

17.
壳牌煤气化技术采用干煤粉进料,煤粉管线的稳定性对装置的试车及长周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介绍了越南宁平日投煤量1 300 t的壳牌煤气化装置煤循环的过程、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从原料煤灰熔点对Shell煤气化炉稳定运行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煤的组成对灰熔点的影响、渣的形态对灰流动性的反映和因配煤不均或气化炉水冷壁、烧嘴罩及烧嘴头发生泄漏等情况而导致生产波动时的操作方法,对同类装置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韩永振  郭肖选  季静静 《广东化工》2013,40(17):173-174
制约Shell煤气化装置长周期高负荷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煤质问题。文章对Shell煤气化配煤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以本地煤为主,外地煤为辅进行复配试验,找到了适合气化炉运行的配煤方案,从而解决了因煤质问题导致气化炉积灰或垮渣等因素,实现Shell煤气化装置长周期、高负荷运行。  相似文献   

20.
谢崇禹 《当代化工》2007,36(2):65-66,111
影响煤加氢液化反应的因素很多,不同的煤对氢敏感度不一样,有的容易加氢,有的不容易加氢.显然容易加氢的煤在经济上就比较划算.在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煤岩相显微组分含量分析的基础上,简要讨论了原料煤对煤液化的影响.在煤的组成和物理性质等与液化特征之间建立良好的对应关系,总结出适合煤液化用煤种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