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念性景观是人类纪念行为和纪念情感物化于园林的表达形式,贯穿于风景园林的整个发展历程,在当代呈现出特色化发展的时代特征。该文从解读纪念性景观的内涵入手,对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表达、环境载体塑造、空间模式语言以及设计趋势进行剖析,挖掘当代纪念性景观的文化价值及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
纪念性自然景观立意体现在通过在自然要素中参与设计来唤起人们对设计纪念性事物的感情共鸣。在这样的景观设计中,人们的情感随着设计师设计的空间环境逐步释放,达到感情与环境的融合,从而在自然景观中体现出需要回忆、纪念或表达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纪念性园林是人类纪念情节物化于园林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纪念性建筑和纪念性雕塑,是一个更大的尺度概念,其中包含了建筑、雕塑等人工因素和山水、植物等自然因素,并且功能也较复杂,更加需要强调整体统一和有机组合。以葫芦岛市和平公园概念性规划为例,探讨了纪念性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纪念主题与形象表达问题,强调场所塑造与情感对话是纪念性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姜军  孙清军 《华中建筑》2011,29(8):21-26
纪念性建筑的灵魂是情感的表达,纪念性建筑情感表达中最为重要的是哀悼情感的表达。在现代社会,人们放弃平凡,追求精神上的触动与感染,向往感官刺激与震撼。哀悼情感的表达也借助更加丰富、新颖的手段得以诠释。该文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典型纪念性建筑实例,从建筑设计的形式创作手法出发,论述了纪念性建筑实体的哀悼情感表达。建筑最基本构成要素即实体和空间,该文主要通过建筑的实体部分进行论述,从建筑材料、形体塑造以及象征、隐喻表达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纪念性景观是人类纪念行为和纪念情感物化于园林的表达形式,是风景园林中非常重要且特殊的一个类型。该文试以平山县革命历史文化园景观规划设计创作为线索,重点从现状场地特征分析、主题定位、空间模式推导及空间布局及功能区划等几方面展开分析,探讨了红色文化在纪念性景观中所应体现的社会性、政治性、时代性及主题性的承载方式,总结当代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的纪念性景观设计模式及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雨花台烈士纪念区为例,从视觉感受出发,结合景观叙事,探讨参观者在步行状态下对纪念性景观的主观感受与景观空间构成序列之间的联系。纪念性景观空间构成序列需要考虑空间、时间和情感3个方面。从空间元素、空间形式和参观者视线等角度出发,结合参观者的空间内部感受时间长度,对各个节点空间和空间序列进行分析,揭示参观者视觉感受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特征。  相似文献   

7.
战争纪念建筑的空间营造应具有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双层意义。其本身应该是可以尊重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纪念性空间容器。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的建筑设计在充分考虑周边已有环境的基础上,以呼应历史事件与场景再现为出发点,试图与参观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8.
纪念性园林以怀缅、纪念历史人物,记录历史事件为主要目的,常采用直述或抽象的叙事性设计手法。洛阳白园是依托白居易墓冢建设而成的纪念性园林。为了更好地展示白居易的文化、思想和精神,白园采用多样的叙事性设计手法进行表达。该文对白园这一纪念性园林进行了研究,并从观瞻序列、山水格局、楹联匾额和园林君子比德思想四个方面对其纪念性园林空间营造的特点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符号学视角下纪念性景观语义表达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念性园林景观作为时代文化的精神载体,寄托着深厚的情感语言与历史记忆。为在现代纪念性景观设计中寻找新思路与方法,营建更具时代精神的园林景观空间,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外部景观设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符号学的理论,探讨其中的纪念性景观符号语义表达,归纳纪念性符号语义表达的规律及方法,继而为纪念性公园的设计提供参考。基于符号学理论对景观设计语言进行艺术概括,不仅为纪念性景观设计增添理论方法,同时对历史文脉的保护与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内江苏公安英烈纪念墙及纪念广场为例,从城市纪念性空间场所功能的整合.场所空间的套叠.以及场所精神的把握入手,探讨了类比“城市综合体”这一实体的“纪念空间复合体“的“虚空”范畴。随着城市用地紧张的不断加剧.原有城市纪念性空间在无法扩展的前提下.逐渐向一种功能、空间、精神高度综合的形式演进,趋于浓缩。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景观客体对纪念性的初始承载与二次承载以及“心物同构”与“象征美学”理论解释下的纪念性景观的形式逻辑,并列举了历史上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探讨了纪念性在景观中的表达,认为纪念构筑物作为纪念景观的重要元素,必须存在于它所处的场所环境中才能完整的形成纪念性景观来传达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纪念性景观是人类有创造活动以来最早的景观。它被人类创造用以纪念神、君王、人自身,从早先的复活岛雕像到泰姬陵再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人把自己内心抽象的情感通过具体的纪念性景观得以表达,而纪念性景观不同于一般性景观,它有其特有的纪念性景观设计要素。物质要素——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景观设计有多处运用水元素,每处水元素的运用都以恰当的形式表达其合适的立意。在其东侧入口广场设计中,水池位于新纪念馆地面部分南侧,水池同建筑平行,水被置于狭长形  相似文献   

13.
黄帅 《山西建筑》2014,(33):22-23
以建筑空间的情感表达为研究内容,分别从塑造个人空间领域、纪念性空间、热闹交换空间、亲密空间、关切与亲和空间五个方面对建筑空间的情感进行了深入探究,揭示出了真正影响人们空间体验的相关因素,使空间由单纯的居住生活上升到精神需要的层次。  相似文献   

14.
纪念性建筑空间设计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显著增加。纪念空间不仅是人们记住过去的载体,而且体现着重要的城市价值。文章从纪念空间的叙事性入手,分析了伊斯坦布尔纪念塔竞赛的概念方案,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纪念空间的叙事设计策略。为当代纪念性建筑空间设计提供理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纪念性的建筑来表达作为群体的社会文化与作为个体的价值取向,而在当代语境下,对建筑纪念性的表达是残缺的,其表达方式缺乏对于建筑纪念性"意义"的原真性体现。该文通过对纪念性建筑的现状分析,探讨通过重塑"意义"的手段来表达当代语境下建筑纪念性的方法,并从"文化"与"纪念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人们对纪念的具体诠释中可以看出时代的精神面貌。人们通过具有理念"的角度解读"意义"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6.
阐释了战争题材纪念性景观的概念功能,空间环境塑造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论述了塑造原则与方法,并通过对两个案例的相关元素进行分析,得出了景观空间环境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高巍  赵玫 《规划师》2007,23(5):75-78
从形态学的角度,城市纪念空间可理解为由纪念建筑及其所支配的城市公共空间共同组成的城市形态,其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在城市空间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百色作为我国著名的"革命壮乡,红色之都",拥有大量的革命遗迹和百色起义纪念碑等著名的纪念性建筑.在百色城市形态的构建中,应以纪念性空间为基础,通过轴线、对景等一系列空间手段突出纪念空间的标志性,强化纪念空间的形象,促进纪念空间与城市原有肌理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纪念性场所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内在同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纪念性场所缺乏日常性的问题越来越凸显。纪念性建筑尺度巨大,形制固化,纪念内容和功能单一的现状与公众渴求更多的公共空间和贴近日常生活的纪念方式产生了巨大矛盾。文章通过分析廖俊波纪念馆设计实例,从群体组织流线、外部公共空间、建筑体量、建筑功能,这四个方面探讨了融入日常的纪念性场所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纪念性景观是我国著名建筑师齐康先生提出的,他认为纪念性的本质就是“纪念过去,表现历史,并期望这种表现得以延续”.纪念性景观是景观情感传达所营造出的场所精神的体现,它是充满着怀念、哀悼及追思等情感的场所,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对逝去时光的思考.可以说,纪念性景观是以“纪念”为目的的,可以引发群体记忆或传承历史的区域环境的综合,这个“区域环境”包括区域内的人工构筑物和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20.
"纪念"是一种将"记忆"赋予在实体上从而进行"回忆"的行为.纪念性园林是通过园林设计的手段存储记忆,并打造一个除传递纪念性主题外具有功能属性的场所.纪念性园林除拥有历史价值外,还具有实用价值,即园林绿地功能.彼得·沃克作为当代景观设计大师,在9·11国家纪念园林的设计中巧妙运用空间叙事手法,达到了良好的纪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