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柴油机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利用船舶柴油机表面振动信号,不解体就可监测与诊断主要运动部件的磨损状态。阐明了船舶柴油机振动放大的的基本特性,对气门和气缸内部件在不同状态下表面振动信号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利用船舶柴油机表面振动信号判断气门是漏气和活民气缸套的磨损状态是可行的。此外,并研制也相应的实用化监测与故障论断系统。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新丰江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及其形成过程,详细阐述了大坝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管理维护内容。同时,对该系统在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船舶柴油机在用润滑油的现场监测问题,研究确定了监测参数为水分、黏度、红外特征、元素浓度和铁磁性磨粒总量,并选择了相应的测量仪器。爆裂法水分现场快速检测仪可有效、快速判别含水量大于0.2%的油样;基于Hele-Shaw原理的黏度快速检测仪重复性误差小于3%,具有工程实用价值;安捷伦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可用于监测在用油的红外特征变化;可采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铁量仪测量油样中的铁磁性磨粒总量;转盘电极原子发射光谱仪可测量油样中尺寸小于10μm的金属颗粒的元素浓度。铁量仪和发射光谱仪结合可有效监测异常磨损。指出船舶柴油机油样现场监测急须解决的问题是:缺少非铁磁性磨粒总量的快速、有效、可信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据《Motor ship》2011年3月刊报道,第一艘配备Kongsberg Maritime最新K-Chief 600自动化系统的船舶已交付使用。K-Chief 600是一种综合的船舶性能系统(VPS),用来降低燃料的耗量和减少排放。 相似文献
5.
6.
船舶柴油机SCR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性能标准化模块,基于选择性催化还原原理及经典控制理论,研制了SCR控制系统,可选用不同控制策略实现对尿素喷射过程的自动控制。对柴油机尾气脱硝处理效果试验验证表明:SCR控制系统对尾气中氮氧化物有良好的减排效果,完全满足IMO排放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7.
8.
介绍并分析了国内外成熟的监测诊断系统及其特点,详细阐述了柴油机各种监测诊断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包括瞬时转速法、热力参数法、振动分析法、声发射监测法和磁传感监测法,最后介绍了多参数多方法的船舶柴油机综合监测诊断系统。 相似文献
9.
10.
11.
基于LabVIEW的柴油机状态监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了基于LabVIEW的柴油机状态监测系统。分析了监测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采集了发动机的振动信号,采用统计分析法、信号处理方法对柴油机进行状态监控,为发动机的运行状况提供依据。监视系统具有友好界面,便于使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日益严厉的排放法规以及降低船舶运行成本的需要,介绍了国外总能利用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描述了国内在总能利用领域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不足,给出了在该领域今后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方向;指出合理和高效利用船舶动力装置余热将是未来船舶动力技术发展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3.
提高小型柴油机磨合效果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子杰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1984,(3)
内燃机在完成装配或大修后交付使用前,一定要进行短期磨合运转,这个阶段是内燃机寿命的最初阶段,磨合质量好坏对内燃机的整个寿命和性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目前内燃机制造行业普遍对磨合重视不够,磨合规范的选择和决定往往根据不足或不够慎重,也很少采用促进磨合的措施,如加入磨料、采用有促进磨合作用的油料等。于是在很多生产厂中,磨合规范时间过长,却不一定能达到指标,只好延长时间,磨合工序成了产品出厂的卡脖子工序。还有的内燃机由于磨合不充分,出厂后一经高工况运转就立刻烧瓦,拉缸。因此有必要对磨合过程作个分析,提出一些提高磨合效果的有效方法及我们为此而作的一些尝试,以把磨合阶段搞好。 相似文献
14.
15.
遥控船舶柴油机推进装置监控系统开发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遥控船舶推进装置的全电子监测控制系统,系统主要由硬件电路、软件、远程控制接口、执行机构等组成,可实现柴油机、离合器及齿轮箱的机旁控制,驾控和遥控,运行状态监测及安全保护和报警功能。在WinXP环境下应用Delphi 7.0软件开发了一套系统在线标定和监控软件,通过RS422串行通信实现控制参数的在线整定和系统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控。研制系统在以TBD604BL6柴油机为动力的某型船舶上进行了功能、性能配机试验及系泊和航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系统调速性能良好,齿轮箱控制过程平稳、可靠,逻辑关系正确,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6.
船舶大功率柴油机的发展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国内外船舶柴油机的现状、技术发展趋势、存在的差距认为目前国内大功率柴油机船舶配套率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已成为影响我国船舶发展的重要瓶颈。为了尽快改变我国船舶柴油机的落后现状,满足不断增长的船舶市场对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机的需求,提出船舶柴油机的发展目标和思路,技术上要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国产化技术创新之路,才能加快船舶柴油机配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用户反馈的信息及在试验中获得扔关资料,对S系列风冷柴油机产品中影响可靠性的有关零部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采取了微后弯外置式新风扇、曲轴调端轴承、油箱保护隔振等改进措施,经试验验让,对提高S系列风冷柴油机的可靠性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20.
根据用户反馈的信息及在试验中获得的有关资料,对S系列风冷柴油机产品中影响可靠性的有关零部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采取了微后弯外置式新风扇、曲轴调速端滑动轴承、油箱保护隔振等改进措施。经试验验证,对提高S系列风冷柴油机的可靠性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