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渭河流域主要控制站径流资料,分析了径流量的时空分布特性及其变化情势,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渭河径流量减少原因,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及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秦岭南北典型流域径流特征及其降水变化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秦岭南北典型流域径流特征及其降水变化响应,选择月河流域和灞河流域为典型流域,根据两流域干流站1960~2010年逐月径流资料,用距平累积法、非参数Mann-Kendall法和R/S分析法等方法对年代际、月尺度径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考虑年内降水变化,建立降水径流关系模型,定量分析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两流域径流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趋势变化规律大体一致,径流系数基本相同;径流年际变化中径流深接近,均呈震荡下降趋势,且灞河流域下降趋势更明显;年代际变化均呈W型,突变点均在1985~1987年之间,灞河流域通过显著性检验;灞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比月河流域更平均,灞河流域年内径流呈双峰型,月河流域径流年内变化呈单峰型;随着时间尺度的降低,两流域径流相关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分析蒙江流域降水及径流的变化特征,有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基于蒙江流域1959~2012年降水、径流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法探讨了降水和径流年际、年代变化特征;借助Mann-Kendall法、Yamamoto法、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法和R/S方法探讨了降水、径流的趋势性、突变性、周期性及长程相关性。结果表明,降水年际、年代间变化较小,径流年际间波动剧烈;年代间,最大年径流量出现时间一般较降水滞后3年,除1990年代,最小年径流、年降水出现时间同步,降水、径流分别呈不显著减少、不显著增加变化,这主要是由1990年以后的人类活动所致;流域降水在1975、1981年发生突变,年径流在1991年发生突变,均存在24年的主周期,未来一段时期内,降水、径流均呈偏丰状态,区域水资源形势较为乐观。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电站运行及水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上游气温、降水及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长江上游近45年的气象、水文等要素变化情况,基于长江上游67个气象站点及主要干支流水文站1961~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及降水量数据,分别采用M-K趋势检验法与Morlet小波分析法对长江上游流域的平均气温、降雨、径流等要素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平均气温有上升趋势,主要以3年、7年和31年为周期变化,冬春季平均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年降雨有降低趋势,主要以4年、7年和15年为周期变化,以冬春季降雨减少为主;宜昌站径流总量有减少趋势,主要以7年、14年为周期变化,汛期和汛后径流总量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5.
根据浑河干流大伙房水库、沈阳和邢家窝棚3个水文控制站1964~2011年的逐月径流资料和逐月降雨资料,运用数理统计、Kendall秩次检验、R/S分析法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计算分析了浑河流域径流的年际变化、代际变化、年内分配和径流变化趋势等多种特征,并利用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法研究了浑河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浑河流域径流的年际变化剧烈,下游的变差系数与极值比大于上游,说明下游更不利于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管理;浑河干流丰水期历时短,枯水期历时长,大部分年份处于枯水期;浑河干流径流的代际变化不明显,但径流年内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10月,约占全年径流量的75%;浑河流域的径流序列呈现出丰枯交替变化,处于不显著递减状态;影响浑河干流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其次是降水变化。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城市工业区建筑物屋面雨水径流的特点,在原有雨水花园基础上增设蓄存功能,提出了一种前池雨水花园系统,并模拟了降雨量下(降雨条件为重现期0.5、1、2年,降雨历时为30、60、120 min)的径流水量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前池雨水花园系统对径流的削减可达到1/2以上,甚至可全部削减,且蓄水高度、各部分水量分配及流量...  相似文献   

7.
1964~2012年晋西黄土丘陵区圪洞流域径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晋西黄土丘陵区圪洞流域的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圪洞流域1964~2012年的土地利用资料、降雨和径流等实测数据,运用变差系数、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法表征流域径流变化趋势,拟合建立年径流系数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元线性关系,定量评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圪洞流域年径流深变差系数在2001~2012年间最大,说明径流在该年段变化差异较大,这与流域开始大面积植树造林有关。流域年降水量下降趋势不明显,而年径流深呈明显下降趋势。1964~1979、1980~2000、2001~2012年三个阶段降水和径流的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87 6、0.799 7、0.698 5,呈明显的下降关系,这表明流域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逐渐加强。年径流系数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元线性关系表明林地可有效减少产流,流域径流主要来自草地与耕地和其他两个地类,草地产流率是耕地和其他部分的5倍。  相似文献   

8.
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山区降水与平原河川径流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叶尔羌河流域山区历年积雪面积、冰川和逐月径流资料,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了积雪与水系河川 径流之间的关系,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为平原区防洪预警预案及水库的蓄水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能更好地在严重稀缺资料地区开展水文水资源相关方面的工作,以天山西部山区的喀什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基于1990~2000年现有的实测水文气象站点资料、CFSR与ERA-Interim数据,通过对比流域内两再分析降水数据空间分布情况、水文站点处实测与两再分析数据的降水时间序列变化及两再分析降水数据经过一定处理后驱动VIC模型所得的径流过程与实测径流过程三个方面,并评价了各再分析降水数据在喀什河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两再分析降水分布符合山区大于平原、东部多于西部的规律,符合实际地理分布特点。流域内ERA-Interim年降水范围较为合理,而CFSR年降水范围则不太符合现实情况;两再分析降水数据春夏秋三季降水分布较为一致,其中ERA-Interim降水在流域内的高值区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CFSR降水可能由于数据集本身或分辨率较低的缘故导致变化不为明显。冬季降水可能由于所针对的对象并非高寒区及冬季固液态降水的转化关系未深究这两个因素而较为反常。此外,CFSR降水高估了ERAInterim弱降水区,低估了其强降水区;研究区内CFSR降水存在高估实际降水的现象,而ERA-Interim降水存在低估强降水的现象;ERA-Interim在两套水文参数下均具有较为良好的模拟效果,且ERA-Interim数据在喀什河流域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给大渡河流域水资源科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大渡河流域1960~2010年流域的降水和径流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orlet小波变换、肯德尔秩次相关法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分析了年降水、年径流和年降水—年径流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不明显;流域年降水存在准4~7、8~13、23~27年的振荡周期,未来10年将处于多雨期;年径流与年降水变化趋势一致,年径流变化主要受降雨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60~2011年辽宁省大凌河干流代表测站年降水量和径流资料,分析了该流域降水量和径流的演变特征,并评价了降水和人类活动因素对大凌河流域径流演变的影响。大凌河流域降水量无显著减小趋势,而径流深显著减小;1960~1979年为天然时期,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很小,与之相比,以后各时期降水—径流关系具有相同降水量对应的径流深明显降低、径流对降水的敏感程度降低、降水-径流关系趋于紊乱,相关性逐渐降低等特点;对于1980年代和2000~2011年两个枯水期,各区间降水和人类活动因素对径流深均为减小作用,两者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44%、56%;1990年代降水因素对大城子径流为减少作用,减少量为11.73 mm,对大城子-凌海、凌海的径流为增加作用,增加量分别为11.81、7.99 mm,但由于人类活动,其径流深仍为减小。  相似文献   

12.
东江流域降雨径流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Kendall秩次相关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对东江流域1956年以来历年逐月长系列降雨径流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东江流域降雨径流变化过程关系密切,但两者变化趋势因受自然与人工二元因素作用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降雨径流二者相关性有随着年代推移而减弱的趋势,径流愈来愈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径流与降雨的相关关系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3.
基于设定的试验区和南京市一年的真实降水数据,在SWMM模型中设置传统土地利用开发建设格局S1和最优土地利用格局S2两种土地利用情景,采用SPSS软件定量分析了降水特征对地表径流的响应。结果表明,S2能有效降低地表径流量,但在降雨量、降雨强度较大时,其地表径流的消减作用会显著降低,甚至会出现增加径流量的情况,表明仅通过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尚无法应对由强降雨造成的城市内涝问题;径流特征受多个降水特征的综合影响,其中总径流差值与降雨历时、降雨量及降雨重现期三者所构成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克服以往假设河川径流系列平稳所造成的“伪回归”问题,根据协整分析理论,对渭河上下游水文站1956~1989年的天然河川径流系列进行协整性检验,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建立了渭河上下游径流序列预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渭河林家村水文站与咸阳水文站天然径流系列存在协整关系,且协整向量为(1,-0.880 03);利用渭河上游林家村水文站的天然河川径流系列,对1990~2000年下游咸阳水文站的天然河川径流进行预测,除1995年径流预测模拟结果相对误差较大外,其余年份误差绝对值均在20%以内。可见将协整分析应用于河川径流预测,可真实反映河川径流时间系列演变趋势,揭示河川径流上下游关系变化规律,效果良好,有利于河川径流预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卫星地面融合降水在北方半湿润地区径流模拟中的适用性,对比了2008~2012年沂河流域汛期的CMORPH融合降水和实测网格降水时空分布,并分别驱动HEC-HMS模型进行日径流模拟、洪水模拟,进而评估利用卫星地面融合降水进行洪水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沂河流域,CMORPH卫星站点融合降水与实测网格降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洪水模拟精度与实测网格降水相当,径流深和洪峰的预报能力更优,在研究区洪水预报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青海湖流域近年来径流量增加的现状,根据流域内1976~2016年水文、遥感观测数据,采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及突变检验法、距平累积法和双累积曲线法研究了流域气温、降水、径流及积雪等的时空特性。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气温总体变化呈上升趋势,并在1998年前后发生突变;1976~2016年气温上升率为0.06℃/a;流域内降水量呈缓慢上升,2014年后降水量显著增加。布哈河流域近5年冰雪覆盖面积缩小较迅速且入湖径流量上升趋势显著;通过径流影响因素分析,2005~2015年冻土及冰雪融化对径流影响占主导地位,达75%,降水量占25%。这说明青海湖流域正向暖湿化发展,近年来青海湖湖泊的扩张主要是由降水和径流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7.
基于流域水文模拟的径流变化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河中游三川河流域天然时期的降水径流资料,对SIMHYD降水径流模型进行了率定,并延展了人类活动影响期间的天然径流过程.采用水文模拟途径分析了三川河流域径流量的变化原因.结果表明,SlMHYD模型对三川河流域月径流过程具有良好的模拟效果,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的绝对影响量呈增加趋势,人类活动是三川河流域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
20.
针对水利工程建设运行造成岷江流域径流情势变化等问题,定量分析岷江流域径流情势变化,运用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径流量与降水量特征;考虑水利工程建设对突变前后水文指标进行割裂,选择生态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IHA-RVA)和水文改变度法综合评价岷江水文情势变化;基于6种Budyko假设公式,量化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56~2017年岷江流域径流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并在1993年前后发生突变;整体径流情势改变度为45%(呈中度改变),整体降水改变度为37%(呈中度改变);降水量及潜在蒸散发量在同期内呈下降趋势,但整体变化趋势不显著;人类活动是影响岷江流域径流情势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