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车用柴油机微粒排放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各国车用柴油机微粒排放法规的比较和微粒子 PM生成机理的分析,综述了这合我国采用的微粒排放控制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车用直喷柴油机排气微粒的排放规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刘忠长  何平 《内燃机学报》1997,15(4):430-434
在直喷式车用柴油机的各种稳态工况下测量了排气微粒、微粒的不可溶组份和微粒的可溶组份的排放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微粒的可溶组份主要产生于中、小负荷。微粒的不可溶组份峰值在大负荷,随空燃比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王天灵  于光 《内燃机》1998,(4):23-26
在不作任何结构改动的情况下,利用我国所生产的附件对CA141车用柴油机进行多种参数匹配的总功率和排放试验考核,找出最佳的匹配方案,使其在满足动力性,经济性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排放指标。  相似文献   

5.
0 前言 柴油机排气中的微粒可分为不可溶有机物和有机可溶物(简称SOF)。不可溶有机物的主要成份是干碳粒,还含有硫酸盐。干碳粒可占到微粒排放总量的50%以上,是微粒的主要成分。有机可溶物由没有燃烧的柴油和润滑油分子构成,因其可溶于有机溶剂故而得名。 柴油机排气微粒的粒径大都在1μm以下。这样小的微粒吸入人的肺部会在肺部积  相似文献   

6.
用自行设计的喷气式可变涡流进气系统(AIVSIS)调节气缸内的涡流水平,试验研究了进气涡流对连用直喷式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速工况为较低的微粒比排放工况,螺旋进气道形成的涡流水平基本可以满足燃料燃烧的要求,改变涡流水平对改善柴油机微粒排放贡献不大。而低速高负荷工况是柴油机较高的微粒比排放区,适度提高气缸内的涡流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柴油机微粒的排放量,使微粒降低的主要因素是不可溶组分排放的降低。高速工况螺旋进气道形成的涡流水平较高。降低气缸内的涡流水平可以降低柴油机微粒的排放量,使微粒排放降低的主要因素是可溶性有机组分排放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微粒排放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波  宁智 《内燃机》2002,(2):38-40
介绍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形成机理 ,影响微粒排放的因素及机内的一些控制措施 ,并阐述了国内外目前研究柴油机微粒排放后处理采用的技术及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车用直喷柴油机瞬态工况控制及微粒排放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制了一种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柴油机瞬态工况控制及排气微粒的测试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普通电涡流测功机、简单电控系统、A/D采集板和微粒稀释取样袋等组成。此系统可实现柴油机一些基本瞬态工况的控制、数据的实时采集以及微粒的测量。  相似文献   

9.
车用直喷柴油机递增负荷工况下的微粒排放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自行设计的柴油机微粒袋式取样系统对车用柴油机恒转速、增转矩工况下的微粒排放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恒转速增转矩瞬态工况下,随着转矩增加率的增大,微粒及其不可溶成分和可溶性有机成分排放量均增加;高转速时转矩增加率对微粒排放的影响稍大。不可溶成分的增加是微粒排放量增大的主要原因,但转速较低时可溶性有机成分的增加也不容忽视。冷却介质温度较低时微粒排放量增大。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车用柴油机排放污染的成分与形成机理,针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从燃料品质、柴油机机内净化和排气后处理3方面概述了控制柴油机排放的技术措施,并总结了车用柴油机达到排放标准所需采取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1.
吉国光 《内燃机》1995,(3):41-43
车用柴油机的维修保养上饶地区汽运总公司吉国光目前,无论是货车或客车,以柴油机为动力的车型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柴油机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工作可靠性以及较长的使用寿命。然而,柴油机在使用、维修方面有很多特点,尤其是装有增压器的柴油机,一旦出现故...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柴油机达到达欧Ⅲ排放所需要的技术手段,并针对直喷式柴油机重点加以讨论,提出现代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的控制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工程,以改进机内净化为核心,辅以后处理技术,可大大降低柴油机的有害排放物.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柴油机达到达欧Ⅲ排放所需要的技术手段,并针对直喷式柴油机重点加以讨论,提出现代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的控制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工程,以改进机内净化为核心,辅以后处理技术,可大大降低柴油机的有害排放物。  相似文献   

14.
进气涡流对车用直喷式柴油机瞬态工况下微粒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自行设计的喷气式可变涡流进气系统(AIVSIS)调节气缸内的涡流水平,试验研究了进气涡流对车用直喷式柴油机恒转速增转矩瞬态工况下微粒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一定涡流比的瞬态工况,随着转矩变化率的增大,柴油机的微粒排放量逐渐增加,涡流比越小,瞬态工况微粒的排放随转矩变化率增大的速率越高。相同转矩增长率的瞬态工况,随着涡流比的增大,柴油机微粒的排放量逐渐降低。提高恒转速增转矩瞬态工况缸内的涡流强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自然吸气式车用直喷柴油机6110的微粒排放与排气烟度、碳氢化合物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的微粒排放可按简单的经验关系式根据排气烟度和碳氢化合物排放计算,算出的值和直接通过稀释排气并用滤纸采样法测得的值吻合较好。本算式可用于确定6110及类似柴油机按ECER49十三工况的微粒加权比排放量,而不必用复杂的微粒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16.
赵以贤 《内燃机》1999,(5):38-41
就车用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出现的瞬态响应特性变差、适应性系数降低、热负荷增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从结构和使用两方面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略论述了我国车用柴油机的发展概况,详细地阐明了中等功率车用柴油机的排放情况和介绍了几种新型的国外车用柴油机,并指出了车用柴油机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8.
在柴油机设计开发过程中,考虑到热负荷高、各缸孔间冷却均匀性差、缸盖鼻梁区出现热裂等现象的出现,本文对整机冷却水流速与换热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模拟计算分析,得出冷却水在缸体进气侧从第一缸向第四缸流动过程中,流速与换热系数明显下降,这将会引起柴油机热负荷高、冷却均匀性差;喷油器和气门周边区域换热系数低,这将会是缸盖鼻梁区热裂的主要成因。针对上述设计开发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潜在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缸体水套设计优化方案、缸盖垫片优化设计方案;通过模拟计算的手段,得出本文提出的冷却系统优化设计方案,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有效降低产品设计完成后热负荷高、冷却均匀性差以及缸盖鼻梁区热裂等潜在失效风险。  相似文献   

19.
在柴油机设计开发过程中,考虑到热负荷高、各缸孔间冷却均匀性差、缸盖鼻梁区出现热裂等现象的出现,本文对整机冷却水流速与换热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模拟计算分析,得出冷却水在缸体进气侧从第一缸向第四缸流动过程中,流速与换热系数明显下降,这将会引起柴油机热负荷高、冷却均匀性差;喷油器和气门周边区域换热系数低,这将会是缸盖鼻梁区热裂的主要成因.针对上述设计开发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潜在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缸体水套设计优化方案、缸盖垫片优化设计方案;通过模拟计算的手段,得出本文提出的冷却系统优化设计方案,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有效降低产品设计完成后热负荷高、冷却均匀性差以及缸盖鼻梁区热裂等潜在失效风险.  相似文献   

20.
最近,据菲亚特公司宣称,它生产出一种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车用柴油机——菲亚特-127型车用柴油机,其总排量只有1.3升,升功率为35马力/升。这是自然吸气式柴油机所达到的最高指标,非常接近涡轮增压柴油机的功率输出。据称,这种小型柴油机是在巴西菲亚特-147型汽油机(总排量1.05升)的装配线上生产的,虽然气缸盖结构不同,但却在汽油机的同一条加工线上进行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