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生漆技术中的化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漆主要是由脂类物质组成。漆酚、虫漆酚和硫醇通过漆酶聚合,产生耐久性非常好的涂料,用于漆器及文物。东方大漆是从亚洲一些国家产的漆树上采集的,这些国家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Rhus vernicifera)、越南和中国台湾(Rhus succedanea)、泰国和缅甸(Gluta usitata)。在干燥过程中,除水外,没有有机溶剂挥发。近些年绿色化学及可持续发展化学的新理念被提了出来,并考虑用于漆器工艺。大漆是一种来自漆树的天然材料。由于其自固化体系,天然大漆可称为低溶剂、高固含量型的涂料。因此,对于漆液和漆膜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为了让读者对大漆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结合我们实验室的工作,本文对近些年漆器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成分分析、酶的催化、氧化、改性、合成及漆器技术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雕漆工艺作为漆器工艺中的特种工艺,历史悠久,艺术魅力独特,为很多藏家所喜爱。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雕漆器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不仅有利于雕漆作品在收藏市场的价值定位,同时更是推进传统雕漆器走进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的有效手段。基于此点,特撰本文。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漆化学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光龙 《中国生漆》2002,21(2):23-27
本文引用大量史料论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漆的理化性质和漆膜性能的认识 ,并从大量的出土文物中漆器的制造方面描述了古代漆器工艺的发展过程 ,阐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漆化学领域为人类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李智瑛  孙晓彤 《中国生漆》2020,(1):34-36,48
漆器在中国的发展已有数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积淀和组成部分,而作为其高端产品的雕漆对于国人来说更是意义非常。可在现代工业社会,尤其是从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工序繁琐的古老艺术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有些人为求一时之利开创了所谓的注漆工艺,还美其名曰"现代雕漆"。另一方面,雕漆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只有少数的老匠人还在以文化遗产承传者的身份坚守着,而他们的作品又往往价格不菲让普通大众无法承受。那么如何有效调节传统技艺与现代工业发展的这种矛盾,并通过一种更加产业化的方式来继承和发展雕漆就变得日益迫切,而这也正是笔者所探究和讨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孙卫华 《中国生漆》2012,31(3):44-46
解放后,扬州漆器技艺得以恢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老一辈漆器艺人的辛劳和努力,他们不仅对扬州漆器技艺的恢复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以"三国一孔一姜"为代表的扬州漆器老艺人,他们的杰出贡献将永载扬州漆器的发展史册,他们的作品也必将成为宝贵的艺术财富流传后世。  相似文献   

6.
叶杰 《中国生漆》2012,(2):32-36
漆工艺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漆艺逐渐衰微。笔者就以当代漆艺从2000年-2011年期间的研究现状,略论当代漆艺发展之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五点建议,以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与复兴当代中国漆艺,促进漆艺走向健康全面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杜钟勋 《中国生漆》2011,30(4):44-46
漆艺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自从它诞生以来,技法和材料在不断创新和增加,而现代的.x-,_lk4~、信息化都对漆艺的发展产生了冲击。本文对漆艺的研发利用和功能、技法源头和今后的发展困境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成都传统漆艺的命运,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性嬗变的一个缩影,它的现状也反映出了我国传统手工艺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论文通过对成都传统漆艺的发展历史与传承现状的对比,引发了对其衰微原因的思考和分析,并以"成都漆艺工坊"为例,对传统手工艺的商业化发展模式的利与弊进行了剖析,以期为探寻成都漆艺未来的发展路径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
江文 《中国生漆》2011,30(1):41-43,53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漆的民族,中国古代漆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美术史、工艺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曾经是中国人观照自然、器以栽道的传统艺术,在20世纪文化主流化进程的迅猛变化和现代艺术观念影响下正面临着形式与内涵观念的缺失、异化,如何能使漆艺创作在当代语境之下寻求和建构当代价值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漆树资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和利用历史,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漆文明。漆树具有高等植物的生态功能,并向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质材料。生漆作为漆树的次生代谢产物,伴随人类走过7000多年的历程,成为世界文明史、科学技术史、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随着人类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文化创造以及物质化应用需求的增长,漆树资源的开发向多元化、深层次推进,从文化到人类经济社会,从髹漆艺术品到生物基材料产品,从医药保健品到精细化学品,从石油化工领域到军工产品等等,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桼彩光辉。  相似文献   

11.
漆树资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和利用历史,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漆文明。漆树具有高等植物的生态功能,并向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质材料。生漆作为漆树的次生代谢产物,伴随人类走过7000多年的历程,成为世界文明史、科学技术史、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随着人类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文化创造以及物质化应用需求的增长,漆树资源的开发向多元化、深层次推进,从文化到人类经济社会,从髹漆艺术品到生物基材料产品,从医药保健品到精细化学品,从石油化工领域到军工产品等等,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桼彩光辉。  相似文献   

12.
张飞龙 《中国生漆》2010,29(1):26-45
生漆是从漆树皮层采割的天然树脂,主要由漆酚、漆酶、多糖、糖蛋白以及水分、金属离子等物质组成,是一种油包水型反应性生物基微乳系统,是生漆成膜的物质基础。本文主要讨论了生漆的组成与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生漆质量是生漆化学成分的外在反映。在分析生漆的组成、乳液结构特征后发现生漆的乳液结构特征与生漆的组成存在一些内在联系或规律,使生漆的感官检验方法在生漆商品生产经营中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何豪亮 《中国生漆》2012,31(1):25-28
中国漆艺是世界漆艺之母,中国漆是五大洲的天然环保"涂料之王"。现代漆艺应该在传统漆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本文以鸟巢、柏悦酒店、人民大会堂中用到的漆艺装饰为例讲述了漆艺制作的三大工程,即制漆、制胎、装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漆树资源研究及精细化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是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a Stokes.)的原产地。早在7000多年前,中国先民就已经利用从漆树皮层采割的生漆髹涂器具,装饰工艺品,形成了东方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漆树在中国的水平分布范围,约相当于北纬25~41°46,东经约在95°30′~125°25′之间,东西约1500km,南北约900km,包括了中国24个省(市)、区,500多个县;漆树在中国山地的垂直分布幅度,一般分布在海拔100~3000m之间,以400~2000m分布最多;秦巴山地、鄂西高原和大娄山、乌蒙山一带,环绕四川盆地东侧是其分布中心,群集度和常见度高,约相当于北纬26°34′~34°29′,东经103°53′~112°10′之间,在这个区域以外,向东、向西、向南、向北漆树分布逐渐减少。漆树最适栽培区的年均温在14℃左右,≥10℃积温在4000℃以上,1月份均温在2℃以上,年降水量在700mm以上。年雨量少于550mm的地区,或年平均气温超过20℃以上的地区,很少有漆树的自然分布。漆树雌雄异株,变异类型品种多,在中国有100多个品种,其中有46个优良品种、14个特优品种,主要通过无性系扩繁技术繁育,每年的7~10月份是中国生漆的采割季节。漆树乳汁道来源于原形成层细胞发育,裂生起源,遍布漆树体的各类器官内,其中多数存在于微管系统的韧皮部中,并以茎干的次生韧皮部为最多,是生漆分泌和贮藏的场所。生漆成分在细胞中的合成作用主要在质体和内质网中进行,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以及细胞质基质或多或少参与了生漆的合成或细胞内运输。生漆中的各种成分及含量随气象因子、漆树品种、生长环境、割漆时间和采割技术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生漆除了直接用于器具的髹涂、防护、保护外,其漆酚、漆酶、漆多糖、糖蛋白等均可以进行精细化应用,开发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活性成分和生物质能产品,应用前景宽阔。  相似文献   

16.
内容摘要:以大漆脱胎碗为线索,对中国传统造物艺术进行浅略分析。为弥补目前国内关于脱胎工艺尤其是小器皿的脱胎工艺方法研究的缺失,在基于已有的文字记载研究之上,以宋代建窑盏为模本,进行实际操作,总结出一套新的能够适用于制作小器皿的脱胎工艺方法。与此同时,加深对于造物本源的认知,尤其是传统造物中的尺度问题的研究,以此为依据,为当下设计中器皿造型尺度提供可借鉴之处。在此研究过程中,着重对于中国传统造物观念的体会,进而能够从更深的层次上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30年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挺  王武萍  李萍 《中国生漆》2011,30(2):16-26
本文概述了从事漆树和生漆资源应用研究和产业开发的专业研究所-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30年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概况。主要从三个发展阶段,即:1、欣逢盛世,彰显生机(1980-1985);2、坚守阵地,积极进取(1986-2005);3、描绘新蓝图,而立再辉煌(2006-2010)对漆树资源和生漆研究项目和成果推广应用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研究所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8.
Five kinds of Asian lacquer saps, Thailand raw and kurome, China raw and kurome, and Vietnam raw lacquer,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 UV resistance, viscosity, rigid-body pendulum physical property-testing and NMR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though Thailand lacquer has the highest oligomer and polymer content, its drying speed is the slowest, and it has the best UV resistance. In addition, the monomer, dimer, trimer, and tetramer fractions of thitsiol of Thailand raw lacquer were separated by HPLC and analyzed by NMR spectroscopy. Almost all proton and carbon NMR peaks were assigned, and the structure of thitsiol was confirmed.  相似文献   

19.
由于漆器本身制作材料、工艺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古代传世或出土漆器常存在漆皮起翘等现象,破坏了漆器文物的美观和完整性。在漆器传统修复中,常用不同种类的大漆、漆糊或者动物胶作为胶粘剂将脱落起翘的漆皮贴回本体。本文测试了面粉、粳米粉、红薯淀粉及糯米粉在制备过程中的糊化特征,对比了6种漆糊胶粘剂涂刷麻布后的剥离强度,分析了各淀粉糊和漆糊的微观形貌,探讨了各胶粘剂分子结构的区别。结果表明选用粳米糊添加到大漆中制备漆糊最理想,粳米糊加入大漆可提高大漆的力学强度和粘接性能。该研究对于漆器进行科学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日本当代漆器繁荣发展得益于分布全国,保存完好的漆器产地。在日本,漆器生产遍布全国,在其固有的工艺品中占有非常重要位置,并且这些产地都积极发挥着传统特色,生产特别发达,产品远销海外。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发展最好的轮岛漆器产地,探究其繁荣的缘由,对我国几近消失的产地建设无疑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