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小麦麸皮为原料制备低聚木糖,先微波消解,后加酶水解,研究微波酶法制备低聚木糖过程中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液料比、加酶量和酶解时间5个因素对低聚木糖提取率的影响.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600 W、微波处理时间7 min、加酶量2.5%和酶解时间8h,低聚木糖提取率为47.5%.该工艺成本较低,所得到的粗提取液颜色较浅,便于脱色,明显优于传统单一的微波消解法和酶解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玉米芯生产低聚木糖的脱色工艺。采用由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组成的复合酶对玉米芯进行水解生产低聚木糖,通过活性炭对低聚木糖提取液脱色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低聚木糖活性炭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40℃,脱色时间30 min,活性碳添加量20%,可溶性总糖含量11 mg/m L。产品脱色率可达68.93%,还原糖损失率为34.75%,脱色后的低聚木糖溶液经乙醇沉淀后制备低聚木糖,得率为11.58%。  相似文献   

3.
采用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对玉米芯低聚木糖提取液脱盐脱色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对提取的玉米芯低聚木糖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芯低聚木糖混合离子交换树脂脱盐脱色最佳工艺为:D301和001×7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比例1: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20 min,还原糖浓度为0.570 mg/m L,p H5.0,在该条件下低聚木糖溶液的脱盐率为98%,脱色率为76%,还原糖保留率为65%。组分分析表明,玉米芯低聚木糖提取液中主要为木糖、木二糖、木三糖和木四糖,经混合离子交换树脂脱盐脱色后各成分的保留率分别为21.3%、31.4%、5.3%、3.8%。  相似文献   

4.
南瓜馒头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述了南瓜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低聚木糖的独特生理功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保健型南瓜馒头的最优工艺:南瓜粉添加量为30%,加水量为48%,发酵时间3h,低聚木糖量1.3%,醒发时间为25min。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芯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的方法,着重对低聚木糖转化工艺条件、低聚木糖脱色工艺条件和醇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聚木糖转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调整木聚糖溶液浓度为11%,调pH为5.5,加入木聚糖酶500 IU/g,在52℃条件下酶解8 h;低聚木糖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调整可溶性糖的含量为13%,加入35%的活性炭,30℃条件下处理40 min;通过控制不同乙醇浓度沉淀低聚木糖,得出无水乙醇醇沉效果最佳。在上述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低聚木糖产品中,XOS2-7含量达到72.5%,XOS2-4含量达到55.6%。  相似文献   

6.
甜叶菊甙提取液絮凝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干制的甜叶菊叶茎为试验原料,研究甜叶菊甙提取液絮凝处理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寻找甜叶菊甙提取液絮凝工艺中絮凝剂添加量、溶液pH值、絮凝温度和絮凝时间4个技术参数的中心值,进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优化技术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絮凝温度62℃,絮凝剂用量1.84%,溶液pH 7,絮凝时间68 min条件下甜叶菊甙提取液的絮凝效果较好,甜叶菊甙的收率为84.21%.  相似文献   

7.
低聚木糖的酶法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立了玉米芯经稀酸预处理后加水蒸煮提取木聚糖 ,然后再加酶水解提取液的生产低聚木糖的工艺路线 .玉米芯在质量分数为 0 .1%的H2 SO4 溶液中于 6 0℃下浸泡 12h后 ,滤去浸泡液并水洗至 pH 6左右 ,然后采用液固比 10∶1,150℃ ,30min的蒸煮条件进行蒸煮 .结果表明 ,可溶性木聚糖的提取得率达 17% (按玉米芯计 ) ,提取液的RS/TS小于 33% .提取液和渣一起用木聚糖酶进行水解 ,可获得阿拉伯糖 /葡萄糖 /木糖 /木二糖 /木三糖之比为 7.7∶6 .8∶11.5∶54.1∶19.8的高纯度低聚木糖产品 .低聚木糖的质量分数大于 70 % (对总糖 ) ,且产品的可溶性总糖得率达2 6 .4 % (对玉米芯 ) .  相似文献   

8.
采用比浊法和活菌计数法研究在基础培养基/菊芋汁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量低聚木糖、低聚果糖、红参提取液及其酸水解物对鼠李糖乳杆菌AS 1.2466T/保加利亚乳杆菌ATCC 11842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添加物对鼠李糖乳杆菌AS 1.2466T的增菌效果为红参提取液>红参酸水解物>低聚木糖>低聚果糖。当红参提取液添加量为12.50%时,鼠李糖乳杆菌AS 1.2466T的最大OD600值为1.172,活菌数为2.72×10^8 CFU/mL,比基础培养基中最大活菌数7.75×10^7 CFU/mL增加1个数量级。对保加利亚乳杆菌ATCC 11842的增菌效果为红参提取液>低聚木糖>红参酸水解物>低聚果糖。当红参提取液添加量为6.25%时,保加利亚乳杆菌ATCC 11842的最大OD600值为0.627,活菌数为4.43×10^8 CFU/mL,比菊芋汁基础培养基中最大活菌数1.48×10^7 CFU/mL增加1个数量级。红参提取液比低聚木糖、低聚果糖具有较好的增菌效果,将红参作为益生元研究其益生功能,为研究红参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离子交换树脂对玉米芯低聚木糖脱色脱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阳阴离子交换树脂串联法对玉米芯低聚木糖提取液进行脱色脱盐工艺研究,并利用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制备的低聚木糖进行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阳离子树脂001×7与阴离子树脂D301串联脱色脱盐效果好,最佳工艺为:温度40℃,时间60 min,阳阴离子树脂比例为1:2,初始还原糖浓度为0.938 mg/m L,p H6.0,在该工艺条件下,脱色率和脱盐率分别为98.8%和68.1%,还原糖保留率为67.3%。组分分析表明,玉米芯低聚木糖提取液中主要为木糖、木二糖、木三糖和木四糖,提取率分别为4.6%、3.7%、0.3%、6.0%,经离子交换树脂脱色脱盐后保留率分别为99.2%、45.5%、6.0%、24.9%。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玉米芯中低聚木糖的得率,试验以玉米芯为原料,研究酶法提取低聚木糖的最优工艺条件,对底物浓度、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4个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以还原糖含量为指标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提取低聚木糖的最优工艺参数,并通过HPLC进行水解产物的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3%,加酶量40 m L/g(底物),50℃时酶解5 h所得的低聚木糖含量为3.86 mg/m L。水解产物经HPLC分析后发现其中含有较高的木二糖、木三糖等低聚木糖组分,低聚木糖(木二~木五)的相对含量达68.1%,说明优化后的酶法提取工艺能够较好的制备低聚木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