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磷石膏理化特性的测试,揭示了磷石膏在堆存状态的变化特性。以黄麦岭磷化工公司磷石膏库为例,根据揭示出的磷石膏特性,对磷石膏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用实际监测结果予以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随着磷矿开采量的增大,磷矿固废的库存量也逐年增加,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概述了磷尾矿、磷石膏和黄磷渣固废资源的利用现状,以及碱激发地质聚合反应机理,对比了碱激发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阐述了通过碱激发地质聚合反应资源化综合利用磷尾矿、磷石膏和黄磷渣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磷石膏、磷渣固废材料的再生利用,提高工业固废的利用率,以磷石膏、磷渣作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玻璃、水泥熟料和磷石膏共同激发磷渣活性制备磷石膏—磷渣基复合胶凝材料。分别探讨磷石膏掺量、水玻璃掺量和磷渣粉磨制度对磷石膏—磷渣基复合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并运用SEM、XRD分析磷石膏—磷渣基胶凝材料硬化体的微观结构及组成形貌。结果表明:磷石膏掺量低于50%时,复合胶凝材料各龄期强度与磷石膏掺量成反比;当m(磷石膏)∶m(磷渣)∶m(熟料)=20∶72∶8,水玻璃掺量为1.5%时,胶凝材料28 d抗压、抗折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3、6.3 MPa;较单独粉磨磷渣与水泥熟料而言,混合粉磨制度会产生“微介质效应”,有利于提高复合胶凝材料强度;复合胶凝材料主要水化产物为C—S—H凝胶与钙矾石,钙矾石与未溶解的磷石膏作为骨架被生成的C—S—H凝胶包裹、充填、交织在一起,形成致密结构;复合胶凝材料用于替代水泥作为矿区充填材料时推荐磷石膏掺量为20%~40%。  相似文献   

4.
还原分解是磷石膏综合利用途径之一,但分解温度高、能耗高阻碍了该方法的应用。铁基添加剂有助于降低磷石膏还原分解温度,提高磷石膏分解效率。通过热力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仪,研究硫酸渣为铁基添加剂,磷石膏-硫酸渣在煤基条件下同步还原焙烧的物相转化。结果表明,当磷石膏、硫酸渣和煤粉配比为30∶10∶1混合还原焙烧,温度为700~900℃时,硫酸渣可以实现磁化还原生成Fe3O4,其中800℃时,磁选可获得铁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48.33%和32.31%的磁铁矿;温度为1 000~1 100℃时,硫酸渣难以发生同步还原,主要以Fe2O3和Fe S存在。磷石膏在700~1 100℃范围内逐渐分解,部分Ca SO4转为Ca5(PO4)3F;当温度大于1 000℃后,开始转化为Ca S和Ca5(PO4)3OH。研究发现,磷石膏中杂质P和F的存在,以及分解温度对磷...  相似文献   

5.
根据工程实际,论述了该工程对灌浆材料应具有性能的要求和浆材试验研究成果及其在该工程中的应用,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万慧茹 《矿冶》2013,22(2):98-102
通过对我国铅锌尾矿、赤泥两种典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情况的分析与测算,得出不同产地、不同矿石品位、不同产品以及不同综合利用水平情况下,两种典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吨产品产生系数;并经过推算近年全国平均产生量进行验证,结果证明两种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废系数可以作为测算依据,为建立相关数学预测模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会产生固体废弃物磷石膏,其含有大量可溶性残磷,造成磷资源浪费和水污染等问题。通过添加低成本钙源,以磷酸钙沉淀的形式回收磷石膏中的可溶性磷,并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对磷回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以CaO为固磷剂,最佳反应时间为10 min;最佳反应pH值为7.5,pH值的增加导致更多杂质的沉淀;最佳钙磷比(Ca/P质量比)为1.7,钙源添加过多造成CaSO4沉淀;最佳初始磷质量浓度为700 mg/L,初始磷浓度会影响磷酸钙平衡常数。最佳反应条件下沉淀含磷量(以P2O5计)为33.5%,反应后磷回收率达到90.9%。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表明,以CaO为固磷剂时,回收的沉淀以羟基磷酸钙(HAP)为主,其他有害物质含量很低,产生的沉淀可直接作为磷矿资源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磷石膏渣场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降低应用成本。通过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磷石膏渣场的三期数据,构建磷石膏渣场三维模型,结合实测存量数据和像控点坐标数据,进行精度验证,并运用三期三维模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运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构建磷石膏渣场的三维模型并进行存量估算,其精度可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运用三期数据进行分析,可及时掌握磷石膏渣场存量的变化情况和生产活动范围,动态监测周边环境变化情况。同时,研究结果可快速、低成本和动态实现磷石膏渣场存量的动态监测,可为企业及有关部门对磷石膏渣场及其他矿区的管理、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采用"半液相法"以磷石膏为原料制备α高强石膏。考察了蒸压温度、蒸压时间、料浆质量分数以及转晶剂的种类、掺量对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得出了磷石膏制备α高强石膏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蒸压温度为140℃,蒸压时间3 h,制样质量分数66.7%,硫酸铝用量为0.1%,三元羧酸用量为0.05%(以磷石膏质量计算)时可制备出抗压强度为34.7 MPa的高强石膏,符合α高强石膏JC/T 2008-2010强度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以未经处理的原状磷石膏为主要原料制备磷石膏基胶凝材料,通过微观分析及测试其力学性能,考察石灰掺量,水泥、粉煤灰比例及养护制度对磷石膏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体系最优配比为磷石膏60%,水泥与粉煤灰比例为1∶4,生石灰4%,水料比0.25,减水剂0.2%;(2)该胶凝体系中磷石膏掺量超过60%后,抗压、抗折强度急剧下降;(3)蒸养制度对磷石膏基胶凝材料性能影响较大,在75℃下蒸汽养护10 h,基体强度增长较快且耐水性较高,28 d抗压强度为30.1 MPa,吸水率为8.5%,软化系数达到0.82。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锰尾矿渣代替部分偏高岭土制备地聚物。通过实验,探讨了锰尾矿渣代替部分偏高岭土的比例、水玻璃模数和养护时间对地聚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在自然条件下养护3天、7天和28天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锰尾矿渣掺入比例为30%、水玻璃模数为1.4时,地聚物具有最强的抗压强度,达到70.3MPa。同时利用XRD、IR和SEM/EDS测试技术对地聚物的水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含铜炉渣选矿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大冶冶炼厂的两种不同含铜炉渣—转炉渣和诺兰达炉渣进行了浮选对比试验研究,查清了两种炉渣的工艺矿物学性质。在确定最佳磨矿制度、药剂制度和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全流程浮选开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转炉渣开路浮选所得的铜精矿品位为40%,回收率为87%,尾矿品位0.37%;诺兰达炉渣浮选所得的铜精矿品位为30.94%,回收率为94.16%,尾矿品位0.29%。  相似文献   

13.
张鑫  惠兴欢  朱江  杞学峰  王礼珊 《矿冶》2016,25(5):23-28
针对楚雄滇中有色金属公司铜冶炼过程产生的电炉渣、转炉渣进行了混合浮选研究。混合渣含铜1.710%,磨至细度为-50μm占90%后进入浮选作业,通过两次粗选、两次扫选、粗精矿不磨三次精选的工艺流程,可获得铜精矿品位为21%,尾矿品位0.28%以下,回收率85%以上的工艺指标。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对工艺流程的改造,又进一步优化了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14.
韩跃新  马松勃  王虹 《矿冶》2014,23(6):32-35
以某冶炼闪速炉渣和煤为原料研究了深度还原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确定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铁还原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铁的金属化率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增加并达到一极限值。建立了1200~1350℃下Fe O与碳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并计算了传质活化能。试验表明,炉渣与碳深度还原化学反应速率由Fe O从液态炉渣内部向反应表面的传质系数所控制,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Fe O的传质系数逐渐变大,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传质系数逐渐变小,反应的传质活化能为200~350 k J/mol。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铁矾渣与石灰和水泥的反应产物,并研究了水泥对重金属离子的固化能力。研究发现石灰加入量为10%时,铁矾渣完全分解。水泥也可将铁矾渣分解,分解产物也为氧化铁和石膏。用水泥对铁矾渣进行固化处理,固化体的浸出毒性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锰渣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环境安全问题、建设用地与周边农民争地矛盾突出问题如何在项目建设阶段采取措施降低事故发生几率是锰行业企业的追求,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通过历史回顾的办法对我国电解锰渣库建设历史状况的回顾、分析,剖析电解锰渣库建设、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所在;通过对几起典型锰渣库造成的环境安全事故案例的分析,剖析了锰渣库建设可能出现的关键所在。而后根据电解锰渣的特性分析传统堆存方式面临的困难,本文提出采用废弃露天采坑解决传统电解锰渣堆存的优势、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并以中信大锰公司下属的天等新材料有限公司电解金属锰厂锰渣库(以下简称“天等锰渣库”)的建设实践,探索了使用矿山废弃露天采坑作为尾矿库建设用地、露天采坑改建为尾矿库的步骤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钢渣含铁矿物分选技术发展概况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笔者认为应加强磁选技术发展,尤其是细粒钢渣磁选装备、磁选工艺的完善.同时,提出以颗粒物质力学体系为核心研究磁选过程颗粒微观特性,可有效指导磁选实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铜冶炼渣中单质铜相强化浮选工艺优化方法。探索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铜、金、银回收率分别为93.64%、83.30%、93.65%,铜尾渣铜品位降为0.22%,其中金属铜品位由0.18%降为0.10%,占比由51.43%降为40.91%,有效强化了单质铜相的浮选回收。应用实践证明,优化工艺综合经济效果显著,可实现铜冶炼渣中铜、金、银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某水泥厂在用的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矿渣立磨为例,说明了矿渣立磨外循环物料量增多的多个影响因素,并逐一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减少物料外循环量的解决措施,并得到了生产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