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门山铜矿为加强矿山管理建设,打造智能化矿山,现采用倾斜摄影作业方式,获取矿区三维模型图,作为卡车调度地图。为了规范作业,保证测绘产品质量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查找行业技术指标和规格,制定项目建设技术方案,以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
数字矿山技术是矿山企业提高生产管理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矿山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数字矿山建设的核心之一。三维井巷GIS系统采用B/S架构,通过3DMAX三维建模技术搭建矿山井巷三维模型,利用SuperMap iDesktop 8C软件调用三维模型,基于SuperMap iServer 8C发布三维场景服务,实现矿山地下井巷的三维可视化效果。系统实现了对矿山信息的查询检索、仿真模拟、三维地图操作和二三维一体化、安全监测、设备管理分析等功能,为矿山管理和安全生产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3.
景观影响区域图做矿山开发规划时,必须考虑环保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考察该矿山对周围地区景观的影响。一般,要求画出景观影响区域图,即将地图上能瞭望到矿山区域用阴影表示出来。由此判断该矿山对周围风暴区域景观有多大干扰,估计要做多少地貌改造工程才能屏蔽该矿山。  相似文献   

4.
露天采矿卡车调度系统是对机械设备实时监控调度系统、生产管理统计系统及大型矿山卡车轮胎监测系统的集成。以此系统为研究背景,分析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框架,讨论建设该系统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针对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基于C/S架构,采用多种无线通信传输方式实现系统内各端点间的互连。针对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通过自主开发的VGMapGIS控件来显示整个矿区的矢量地图;将系统的网络层次结构划分为6层,通过采用自定义数据包,构建9种类型的数据流事务及通信过程实现系统的数据通信;利用数据库存储一系列的矿山数据信息。最后通过实际应用,展示了系统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为矿山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总体设计思想、系统架构以及关键技术提供了模式和支持,对同类系统的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微地震技术与GIS软件研究矿山事故救援,以微地震定位原理与GIS电子地图软件开发相结合,达到现场第一时间最优路径救援的目的,实现矿山救援的可视化。该技术注重实时性,科学性,有强大的分析功能,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二维地图管理模式具有静态性、局部性、难更新以及三维可视化能力严重不足等缺陷。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创造了条件。研究论述了三维场景建模的过程以及矿山数据库设计方案,并探讨如何运用X3D关键技术,实现矿山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VRGIS)。  相似文献   

7.
VRGIS在数字矿山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正  李刚 《现代矿业》2011,27(2):111-112
传统的二维地图管理模式具有静态性、局部性、难更新以及三维可视化能力严重不足等缺陷。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创造了条件。研究论述了三维场景建模的过程以及矿山数据库设计方案,并探讨如何运用X3D关键技术,实现矿山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VRGIS)。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微地震技术与GIS软件研究矿山事故救援,以微地震定位原理与GIS电子地图软件开发相结合,达到现场第一时间最优路径救援的目的,实现矿山救援的可视化。该技术注重实时性,科学性,有强大的分析功能,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针对矿山无人化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套适用于露天矿无人运输场景的智能调度解决方案。介绍了当前的行业背景,分析了露天矿调度系统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建设该系统的框架体系,并探讨实现该系统的智能调度、路径规划、交通管控、地图管理4个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为露天矿无人矿卡调度建设提供了模式与参考,方案的实施将有效降低设备非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我国绿色矿业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步伐。本文回顾了我国绿色矿山建设进展,梳理了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的政策文件,总结了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条件、要求及标准,借鉴了绿色矿山建设的国外经验、地方政府及企业做法,分析了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绿色矿山建设与发展要牢固树立绿色矿山建设发展理念,确保绿色矿山建设支持政策落到实处,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绿色矿山建设,积极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新技术应用,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监督管理等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CATIA的零部件应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应用CATLA软件进行工程分析的基本过程为:(1)创建零部件,并指定材质;(2)进入工程分析模块,并划分网格、施加约束与载荷等;(3)求解与查看结果。最后,通过算例对连杆的应力情况进行分析,得到了连杆的网格图,应力分布图以及位移分布图。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增强,设计单位所设计出的厂房楼体在图上必须醒目美观,这就打破了图纸南北定向的格局。其建筑样的主轴线不一定与原图的格网平行和垂直,为了体现该建筑群体在国家同一格网上的位置,必须在该图上绘制国家格网。要绘制新格网,用坐标转换公式换算出另一系统的坐标值,在图四边截取16个相关位置,与相交的4个点相连,绘出4条纵横格网。其展绘方式十分简练,缩减大量手工操作,提高效率二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路径规划是移动机器人关键技术,针对移动机器人在已知环境下避障和搜索最优路径问题,提出了一种运用栅格法辅以遗传算法进行搜索的方案。其中栅格法用来划分地图,而后为机器人自身周围八个方位进行二进制编码,这些方位编码按顺序排列,组成一串定长染色体,包含机器人移动的路径信息。运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得出最优路径的方位编码组合,最后对其解码求出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王鹏  石露  东龙宾 《金属矿山》2016,45(10):155-160
地表的水平变形、倾斜和曲率是评价场地变形情况和划分移动界限的重要指标。地表上一点的变形值随方向而变化,然而传统的剖面法则是沿剖面方向计算地表变形,因此不仅有可能低估了地表变形值,也难以获得变形等值线图。将地表离散成规则的网格,基于最小二乘法并利用相邻节点位移信息计算节点的水平变形矩阵、倾斜向量和曲率向量。最后通过形函数插值获得整个地表的变形场。案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获得地表每点的最大变形值和方向,并易于形成变形等值线图。由此可见,本方法克服了传统剖面法缺点,为有效地评价地下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提供手段。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智能铲运机全局路径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矿井GIS地图为基础建立环境栅格模型,结合改进蚁群算法对智能铲运机在井下环境中的全局路径规划问题进行求解。对基本蚁群算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分别从路径选择规则、全局信息素更新规则和局部信息素更新规则三方面进行优化。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该改进蚁群算法的有效性,并与基本蚁群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蚁群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全局最优性,而且收敛速度较快。该算法可根据已知巷道环境地图得到铲运机的最优路径,有利于智能铲运机的高效工作。  相似文献   

16.
大孤山露天矿现已进入深部开采阶段,伴随着露天矿坑的开采,一些不利于边坡稳定的因素大大增加了矿山发生边坡失稳的可能性,严重影响了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为此项目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独特的地形分析能力和矿山地质报告、开采最终境界等地质资料,对矿山进行坡度、坡向、高程、岩性、坡形、断层6个评价因子提取.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  相似文献   

17.
基于Surfer的煤矿等值线空间插值方法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武俊红  汪云甲 《中国矿业》2007,16(1):108-110
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煤矿等值线图是矿山技术人员常用到的图件。传统的手工绘制等值线不仅速度慢、效率低、而且绘图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通过采用Surfer软件先选取合适的内插方法对煤矿相关离散数据进行格网化再绘制等值线图,既保证了等值线图绘制的精度,同时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矿山管理和指导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海底富钴结壳矿床的开采,需要实时掌握富钴结壳矿区的微地形特性。全文首先通过线形变换,把富钴结壳矿区所测的原始数字高程数据映射到[0,1]区间;然后,根据微地形的分形特性,采用常见的中点位移法对微地形高程数据进行分形插值,并进行三角网格剖分,在VC 环境下,利用OpenGL三雏图形标准,编程绘制出海底微地形图。整个系统编程算法精练高效、界面友好,并通过实验验证,仿真地形形象逼真、真实可靠,为实现深海微地形可视化提供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废石混入率的测定方法不多,矿山最常用的是平面照相法加以CAD辅助,在CAD图中圈定出废石的面积从而大致确定出废石混入率。然而这种方法工作量非常大,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为了简化人工步骤,引入ARCGIS重分类功能,结合照相法将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用ARCGIS软件求出废石面积,并通过对栅格矢量的优化,提高ARCGIS二值化的准确率。通过与传统平面照相CAD圈定法对照试验,误差分析说明了运用ARCGIS也可以达到人工圈定的准确度。相比之下,ARCGIS测定方法分析过程更加快速高效。  相似文献   

20.
围绕三山岛金矿深井开采中出现的两矿区系统风压不平衡问题,采用通风系统远程集中控制技术、风机变频技术以及井下通风参数监测技术,对分布于井下各处机站的风机及主要通风巷道的风流风压参数进行计算机远程集中监测监控。在保证系统总风量达到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两矿区主回风机站风机运行频率适时综合调控,各贯通处流动风量由90.60 m3/s减少至13.6 0 m3/s,有效缓解了两矿区之间污风相互串联影响。通风远程集中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为加快推进矿山数字化建设进程迈出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