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污水处理的污泥减量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雷  洪瑛  李昭  叶飞  曾向前 《市政技术》2005,23(5):314-317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污泥减量化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介绍了隐形生长、生物捕食、微生物强化、代谢解偶联和投加酶等污泥减量技术,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宋敏 《山西建筑》2012,38(28):122-123
对山西省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存在的疑难问题及关键性技术进行了分析,着重对污泥燃料化技术降低污泥含水率、提高热值,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内容进行了描述,提出了以污泥燃料化作为污泥综合利用技术路线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各种污泥减量水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及其存在的共性问题,讨论了污泥减量与氮磷去除之间的矛盾,并对污泥减量同步脱氮除磷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水蚯蚓原位消解技术用于污泥减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技术对诸暨和浏阳市污水处理厂的三种工艺、四项工程进行改造,通过生产性试验考察了污泥减量效果以及对去除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后的工艺的污泥减量效果显著,其污泥产率最小为0.015 kg/m3,污泥减量可达81.7%,污泥的沉降性变好,MLVSS/MLSS值降至36.7%。系统工艺的耦合调整可使对COD的去除率增加8.9%,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同时,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技术对于不同地区的水处理工艺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用于污水厂污泥减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困扰污水厂的难题之一.采用固定化生物催化剂(IBC)在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泥减量试验,结果表明:投加IBC的CASS池污泥减量效果明显,投药1个月后,外排剩余污泥量及产泥量均大幅减少,第3,4个月没有外排剩余污泥,且MLSS维持在1500 mg/L左右,有效地从源头实现了污泥减量.同时,投加IBC对出水水质无负面影响,且能够提高水质净化效果,投药池对COD、NH3-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18%、94.39%、63.17%,较对照池的79.88%、92.80%、49.61%均有所提高,出水水质优于对照池.  相似文献   

6.
城镇污水厂污泥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厂每年产生的剩余干污泥约180万吨(含水80%的污泥900万吨),预计未来5年,干污泥年产量将达到540万吨(含水80%的污泥2700万吨)。污泥的处理处置显得尤为重要。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大规模的建设现代污水处理厂,但一直忽视了污泥处理处置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对当前隐性生长和解偶联生长的两大类污泥减量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前者包括生物体的生物降解和生物捕食,而后者主要是利用化学解偶联剂影响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污水好氧处理的污泥减量技术有两点不足;需氧量的增加导致曝气费用的上升,营养物的释放影响出水水质。长期运行产生的生物适应将给解偶联剂的使用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嵌入式旁路污泥减量污水处理系统去除营养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活性污泥工艺的剩余污泥产量以及解决目前污泥减量技术存在的问题,开发了一种集旁路污泥减量、污泥淤砂分离、侧流化学除磷、强化去除氮磷于一体的嵌入式旁路污泥减量污水处理系统。中试反应器规模为10 m3/d,并稳定运行超过90 d,出水NH+4-N、TN、TP、COD、p H值分别为(0.5±0.3)mg/L、(8.6±1.6)mg/L、(0.14±0.04)mg/L、(26.8±8.8)mg/L和7.75±0.31,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旁路系统的嵌入并没有造成主流系统出水水质恶化或波动,采用碱解污泥作为内碳源和排富磷上清液进行化学除磷强化了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性能。  相似文献   

9.
活性污泥工艺的剩余污泥产量大,处理与处置费用高,为减少污泥运行成本,宁波市江东北区污水处理厂于2012年实施污泥减量化探索。研究发现,基于活性污泥的生物特性,延长污泥龄可以拉长微生物群体的食物链,而采用延时曝气工艺可使微生物群体生命期处于内源呼吸阶段,以上两种工艺控制可实现污泥减量。2012年产泥率较2011年减少0.09%,绝干污泥产量较2011年减少316 t,污泥处理与处置运营成本较2011年降低4.2%,减排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倪政胜 《安徽建筑》2007,14(5):165-165,168
文章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实现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为污水(污泥)处理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郝晨光 《山西建筑》2011,37(32):111-112
介绍了山西省城镇污水处理及污泥产生情况,归纳了国内外城镇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并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污泥处理处置的主要技术,进而初步确定了山西省污泥处理处置发展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2.
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技术及其适用性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污泥减量技术,其利用水蚯蚓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消解污泥,可从源头控制污泥产生.考察了环境因子、工况条件、污泥性状和水蚯蚓自身活动等方面对该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的调整与优化能创造出宜于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的优良条件,在保证污水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污泥减排率达到64.5%~81.7%;此外,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技术对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均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杨柳  李左宁 《山西建筑》2009,35(31):194-196
通过研究分析LSP&PNR污泥减量新工艺在不排泥与排泥两种运行条件下的污泥特性和除污效果,结果发现:系统不排泥运行时,COD去除效果逐渐变差,最终导致出水不达标,且污泥活性逐渐降低;当污泥龄控制在50 d时,系统的沉降性能不是特别理想但并无污泥膨胀之忧,且系统中单位体积污泥总耗氧速率T-SOUR较高,均值为66.1 mgO2/(L·h),表明系统污泥整体活性很强.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臭氧氧化实现污泥减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各种污泥减量方法中,臭氧氧化法具有效率高、能耗低的特点,并能实现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零排放,而且曝气池中也没有惰性物质的过量累积,可使MLVSS/MLSS值从运行初期的0.87降到0.8l。  相似文献   

15.
城镇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减量化和处理、处置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介绍了近年来在无锡市芦村污水处理厂开展的多项污泥减量化和处理、处置研究,包括污泥厌氧消化、生物菌剂减量、好氧沉淀工艺减量、延时曝气减量、生物沥浸干化、剩余污泥制肥、剩余污泥合成PHAs等。通过对实际运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对技术的处理效果和适用条件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并探讨了适合无锡地区的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与处置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6.
微型后生动物污泥减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型后生动物的捕食作用减少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剩余污泥产量被誉为能耗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态化污泥减量技术.论文重点介绍了适合微型后生动物生长且能够达到污泥减量的污水处理工艺的效果.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在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前提下,使微型后生动物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稳定和可控生长.  相似文献   

17.
城镇污水厂污泥与煤混烧发电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污水厂污泥与煤混烧发电是污泥减容和资源化的有效方法.污泥千化工艺灵活,干化污泥可燃性好,发电运行成本低.采用汽轮机抽汽间接加热方法干化污泥,污泥处理的直接成本最低,是最佳的污泥焚烧发电技术.  相似文献   

18.
剩余污泥减量技术评价及未来潜在技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剩余污泥减量技术众多,可分为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靠强化分解代谢减少污泥量以及在污泥处理阶段通过脱水、消化、焚烧等手段减少污泥量两大类.首先,评价了目前应用与研究中的各种污泥减量技术;其次,介绍了欧盟国家目前以强化厌氧消化为目的的能量(甲烷)回收技术及其预处理技术;最后,展望了未来潜在的污水/污泥处理、减量技术--生物可降解塑料PHA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生物嗜热酶溶解(S—TE)污泥减量技术的原理、嗜热菌的特性和优选、污泥溶解和后续污水污泥处理集成工艺(好氧减量和厌氧产气)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近年来S—TE技术应用的最新研究理论和试验成果,并提出了研究和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对于臭氧氧化、氯氧化、热水解、机械破碎、超声波和投加酶等方法,S-TE技术更经济高效、安全,而且能耗低、易于控制,结合后续工艺不仅可以实现污泥的“零排放”,还可同时实现污染物的高效生物降解或沼气产能的增加,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0.
污泥热水解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总结了热水解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工业应用和研究现状。热水解技术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用于改善污泥脱水性能,70年代末开始用来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性能,90年代起用于获取反硝化碳源和活性污泥工艺中的污泥减量研究。通过分析热水解发展历程,指出在发展污泥末端治理技术的同时应注重污泥的首端减量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