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叠系延长组长5、长6、长7为区内主要油气勘探目的层,它们的储层主要经历了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破裂作用、沸石化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等一系列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复杂,成岩现象十分丰富,且特征明显。成岩作用研究表明,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破裂作用、沸石化作用是有利于区内孔隙发育的成岩作用,而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则是使储层物性变差、孔隙度降低的两个重要成岩作用。可将延长组储层分为持续埋藏型成岩系统和中间开启型成岩系统,区内井深1300-1500m和1700-1900m为次生孔隙发育段,且物性条件和孔隙结构受控于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岩心观察、显微镜下常规及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对彰武断陷九佛堂组储层成岩作用、孔隙特征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九佛堂组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成岩作用主要为中成岩阶段A期;黏土矿物成岩作用顺序为黏土包壳—压实作用—早期溶蚀作用—绿泥石—伊利石—次生石英加大—微晶石英—钠长石—方解石—晚期溶蚀作用;孔隙类型主要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次生孔隙包括溶蚀粒间孔隙、超大孔、溶蚀粒内孔隙、铸模孔、裂缝孔;储层主要为一套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岩石类型、黏土含量、成岩作用以及沉积微相是影响优质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三工河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储层孔隙的演化形态。研究表明,三工河组储层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造成岩石储层孔隙的损失分别在50%~80%和10%~30%之间,对储层物性起破坏作用,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和微裂缝是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起到改善储层物性的作用。综合成岩作用、古温度和自生矿物等标志特征,将研究区储层成岩阶段划分为早成岩阶段(A期、B期)和中成岩阶段(A期、B期)。在早成岩阶段,储层孔隙以原生孔隙为主,在中成岩阶段A期,次生孔隙开始发育,并在中成岩阶段B期达到最大值,然后又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4.
王一帆 《复杂油气藏》2013,(4):39-42,58
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分析、x一射线衍射等分析测试手段探讨了高邮凹陷永安地区戴南组储层的基本特征。对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进行逐个详细分析,认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了研究区储层物性质量。水动力强、分选程度高的沉积环境有利于形成优质储层;成岩作用主要通过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影响储层,其中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是研究区储层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特别是对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是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次生孔隙发育带为1900~2200m和2400~2500m。  相似文献   

5.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二段砂岩的孔隙类型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其原生孔隙几乎全部被成岩作用所破坏,其中对储层孔隙发育影响最大的是压实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破裂作用等。通过对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碳和氧同位素、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研究,阐述了主要成岩作用的形成机理和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储层原生孔隙的主要破坏者,胶结作用以硅质胶结和碳酸盐胶结为主,不同成岩阶段胶结物类型不同;溶蚀作用下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次生溶蚀孔,以长石颗粒被溶为主;破裂作用产生的裂缝能提高储层的渗透能力。 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储层为典型的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为了明确有利储层的控制因素,运用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及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该区长8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砂岩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成岩演化阶段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成岩作用控制着该区储层物性,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是破坏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颗粒表面的绿泥石环边保护了原生粒间孔隙;在成岩作用后期,长石的弱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7.
惠民凹陷下第三系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孔隙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惠民凹陷下第三系砂岩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交代和重结晶等多种成岩作用。其中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对储层性质影响最大。压实作用的平均减孔率为0.78%/100m,中部和南部较高,北部较低。胶结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表现在埋深大于1500m以后,其减孔率为8-20%。溶蚀作用主要出现在1400-2500m和2700-4000m两个深度段,以长石溶蚀为主,其次是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作用,溶蚀作用新增的孔隙度大约为4-14%。砂岩经历了早成岩A、早成岩B和晚成岩A阶段,目前大多处于晚成岩A2期。砂岩储层孔隙可以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类。  相似文献   

8.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镜下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建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P3cx)礁滩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序列及储层孔隙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3cx成岩作用主要包括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重结晶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以及破裂作用等。其中胶结、压实-压溶、重结晶作用为破坏性成岩作用,而胶结作用是原生孔隙和大部分次生孔隙的主要破坏者;白云石化、溶蚀、破裂作用是建设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和裂缝是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成岩作用是长兴组礁滩储层的主控因素之一,控制了孔隙的整个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型储层。通过显微镜下常规及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X-衍射等手段,对研究区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区发育的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交代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其中破坏性成岩作用为压实压溶、硅质胶结和碳酸盐岩胶结作用;而绿泥石环边胶结、溶蚀和破裂作用则对储层起到了保护和改善作用。元坝地区须家河组砂岩目前已达中成岩阶段A期,一些地区已经达中成岩B期。储层经历强烈的成岩作用后原生孔隙基本被破坏,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并伴生裂缝。  相似文献   

10.
对鄂尔多斯盆地杏河-侯市-王窑地区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藏的岩石学、成岩作用、储集物性变化规律、油藏类型及成藏机理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6油藏类型主要为上倾岩性尖灭与次生成岩复合油藏;成岩作用是控制研究区油气聚集的关键因素。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破坏性的成岩作用,使得储层物性变差,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分别造成砂岩中24.9%和12.0%的原生孔隙丧失,形成成岩遮挡;溶蚀作用是建设性成岩作用,溶蚀孔隙占总孔隙的20%~45%,形成次生孔隙带,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的相互作用,对油气的聚集产生了重要影响,这说明成岩作用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因素控制油藏圈闭。  相似文献   

11.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正理庄地区沙二段是正理庄油田重要的砂岩储层发育段,储层垂向上变化复杂,对其演化规律认识尚不明确。对研究区岩心、薄片、镜质组反射率、粒度等资料进行半定量分析,明确了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沙二段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以原生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孔隙演化主要受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孔隙的破坏作用较大,因压实作用减小的原生孔隙平均为19.8%,因胶结作用减少的原生孔隙平均为14.1%,压实作用对孔隙的破坏作用强于胶结作用,且压实作用在整个孔隙演化中占主导地位;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孔隙的重要成岩作用,主要集中在中成岩A期,最终因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度为2.6%。  相似文献   

12.
柴北缘冷湖—马仙地区古近系—新近系成岩作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化验资料等,系统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马仙地区古近系—新近系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柴北缘冷湖—马仙地区古近系—新近系储集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压实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胶结作用主要为碳酸盐胶结、硫酸盐胶结、石英次生加大和黏土矿物胶结;溶蚀作用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颗粒的溶蚀。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原生孔隙减少以及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碎屑颗粒和胶结物的溶蚀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根据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3储层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区长63储层砂体主要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砂岩的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储层砂岩成岩演化阶段处于中成岩A期,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蚀变作用以及溶蚀作用等,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原生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分别造成原生孔隙度丧失率为41.1%和10.7%,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砂岩的物性,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4.
借助阴极发光、SEM、X衍射、铸体薄片、压汞等测试分析技术,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R地区长6储层砂岩成岩演化序列、成岩相、微观孔隙特征,结果表明:发育于三角洲平原的长6储层,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先后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处于中成岩晚期阶段,其中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破坏显著,是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结合沉积环境及孔隙特征将成岩作用划分为5种成岩相,长6储层原生残余粒间孔与次生溶蚀孔混合发育,平均孔隙度6.71%,平均渗透率0.46×10~(-3)μm~2,储层均质性较强,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在孔隙演化过程中,机械压实、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破坏作用,溶蚀作用则对储层物性起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量岩石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分析化验、测试资料表明,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处于中成岩A1和A2亚期。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成岩作用,机械压实作用在早成岩期对储层物性影响最大,其使粒间孔隙迅速减小、物性变差。胶结作用进一步导致物性变差。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作用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物性,形成次生孔隙发育带(2 100~2 800m)。火山喷发和构造运动也促进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从浅层到深层,储层成岩程度逐渐增强。银根组主要发育早期胶结相,受机械压实和胶结作用影响,储集空间以原生孔为主,苏二段主要处于早期胶结和早期溶蚀相,储层物性较好,苏一段和巴二段主要发育中、晚期溶蚀相,次生孔隙发育,埋藏相对浅的苏一段物性更好,巴一段主要发育晚期胶结相,储层物性偏差。  相似文献   

16.
通过物性分析、铸体薄片、X衍射及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花场—白莲地区流沙港组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和储层物性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溶蚀孔隙为主,属中孔、低渗透储层;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石英次生加大、自生粘土矿物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其中压实作用是造成研究区砂岩原生孔隙大量丧失的主要原因,而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则使储层物性得以改善;研究区储层原始孔隙度中等,后期成岩作用改造强烈,目前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通过综合构造、沉积和成岩作用等分析认为,花场—白莲地区流沙港组的有利储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对较高部位的砂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岩心、薄片的观察,结合X衍射和电镜扫描等分析手段,对营尔凹陷下沟组(K1x)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孔隙的形成及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K1x经历了3个成岩阶段,早成岩B亚段、中成岩A亚段、中成岩B亚段;在成岩过程中,对孔隙形成及演化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是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压实作用具有两面性,机械压实使原生孔隙减少,是导致储层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而局部区域的异常压实则保护原生孔隙不被交代;胶结作用中胶结物主要以方解石和白云石沉淀为主,晚期存在石英加大现象,导致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中酸性流体溶解碳酸盐胶结物和长石,从而形成大量次生孔隙,改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中上二叠统碎屑岩储层埋藏深,物性差,以次生孔隙为主,成岩作用是影响中深部储层次生孔隙发育的最主要因素。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微观研究表明乌夏地区中上二叠统储层碎屑岩成分及结构成熟度均较低,次生孔隙发育,下乌尔禾组和夏子街组的平均孔隙度分别为8.15%和7.85%,其中次生孔隙分别占下乌尔禾组和夏子街组总孔隙的77.18%和80.90%,孔隙增生量平均值分别为6.49%和4.74%。研究区碎屑岩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B期,成岩作用以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为主,压实作用造成的孔隙度损失平均约为24.5%,胶结作用造成的孔隙度损失平均约为6.14%,溶蚀作用以长石和岩屑颗粒的溶蚀为主,其产生的孔隙增生量对下乌尔禾组和夏子街组的贡献率分别为47.62%和55.86%。研究区受大气水溶蚀、断裂带及有机酸溶蚀作用的影响,在纵向上形成3个次生孔隙发育带。次生孔隙发育带是研究区在低孔低渗条件下寻找相对有利储层的重要区带。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认识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技巧,来解析储层岩石学的特性和成岩作用特性,发现细粒长石砂岩位于研究区长4+5、长6储层处,经过了各种成岩作用:交代作用、较强的溶蚀、强烈压实、较强胶结等,经历同生成岩阶段、早成岩阶段、中成岩阶段达到了晚成岩A期。破坏成岩作用可又分为矿物胶结作用和机械压实作用,溶蚀作用改善了孔隙结构为建设性成岩作用,位于储层中的交代作用对孔隙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世湖盆中部长6段储层成岩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段储层砂岩属于湖盆中部的砂质碎屑流成因,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与交代作用、溶蚀作用和烃类侵位等成岩作用,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的A期。研究区的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溶孔、粒间孔隙和粒内溶孔,以粒间溶孔为主。孔隙演化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孔隙减少的主要成岩作用,使原始孔隙度损失将近90%,是研究区长6段储层成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和烃类侵位对孔隙具有建设性作用,其中溶蚀作用决定了华庆地区长6段优质储层的发育状况,产生的次生孔隙占原生孔隙的1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