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微观检测、理论与实验分析,已初步确定IF钢边部线状缺陷的产生机理是:中间坯侧面褶皱+角部金属翻转。为进一步排除钢区的影响,本文首先进行了缺陷铸坯轧制试验,通过该试验明确了铸坯气泡、裂纹并不是边部线状缺陷的产生原因;然后针对缺陷产生机理,分析了各种治理措施的优缺点,最终选择定宽机凹型砧板方案。为确定方案的有效性,在生产现场进行了定宽机空过试验,结果表明不经过定宽机侧压的钢卷普遍出现了边部线状缺陷,而经过凹型砧板侧压的钢卷则几乎完全消除了这一缺陷。批量生产数据也表明,定宽机全部采用凹型砧板后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治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建红  杨军 《轧钢》2018,35(4):17-21
IF钢在热轧过程中容易产生边部金属溢出类毛刺,对冷轧生产及成材率有较大影响。介绍了IF钢热轧卷边部金属溢出类毛刺形貌,分析了其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对板坯加热制度、轧线用水制度、粗轧道次等进行了优化控制,取得了毛刺发生率显著减少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研究CSP生产IF钢冷轧板表面线状缺陷,分析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线状缺陷呈黑色细线状,长度均在100 mm上下,宽度为0.5~1.0 mm,缺陷处存在大量夹杂物,主要为Ca、Si的氧化物,同时含有较高的Na、K、Mg和Al等元素。线状缺陷形成的主要原因为结晶器卷渣。  相似文献   

4.
刘景佳  李光辉  李雷  张丽琴 《轧钢》2018,35(4):81-83
针对涟钢罩式炉生产390MPa级含磷高强IF钢冷轧卷时出现边部色差缺陷的问题,应用SEM、EDS等检测手段对缺陷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火过程中钢卷边部Mn元素富集氧化是造成色差缺陷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成分及退火工艺解决了钢卷活性元素富集氧化的问题,使色差缺陷从根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刘纲  干勇  刘崇  马鸣图  司小明  范海宁  张剑 《连铸》2020,45(2):52-57
针对热冷轧板卷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通过系统取样,借助于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EDS能谱分析仪对IF钢热轧板的表面缺陷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铸坯及板卷典型质量缺陷的产生原因或机制,针对性地研究连铸工艺关键参数以及加热炉加热制度与翘皮缺陷之间的耦合关系,并提出了降低翘皮缺陷发生率的控制措施,通过工业化试验,试验铸坯连退工序冶金缺陷较之前钢种铸坯降低了1.43%,降低幅度为26.63%,降级改判降低了1.11%,降低幅度为43.70%。  相似文献   

6.
耐酸车厢用钢通过添加Sb元素可提高其耐腐蚀性,但热轧过程中却频繁发生带钢边部开裂问题。为此,借助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差热分析仪等设备对边裂缺陷形貌特征、显微组织和Sb元素表层富集规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边部开裂形成机理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结果表明:耐酸车厢用热轧带钢边部出现的分层开裂缺陷周边无明显的大尺寸氧化圆点,但开裂位置存在明显白色颗粒物残留,白色颗粒物区域含有较高的Sb元素,其中局部位置Sb元素质量分数可高达26%~28%;随着温度升高,Sb元素表层富集层深度和富集含量均明显增加;耐酸车厢用热轧带钢边部开裂缺陷形成的机理为长时间加热条件下钢中Sb元素在表层富集并弱化了晶界,造成热卷下线后边部呈多层网状开裂形貌。为此,提出了热轧过程中低温快烧以及除鳞系统多点开启等优化措施,有效改善了热卷边部质量。  相似文献   

7.
王畅  于洋  王林  曹瑞芳  陈瑾  焦会立 《轧钢》2016,33(6):6-10
首钢现行工艺下IF钢热卷铁皮厚度达到10 μm以上,边部铁皮略薄,中部铁皮较厚,随着卷取温度的升高,铁皮厚度增加且对应酸洗时间延长;不同卷取温度下的热卷酸洗后均发现小麻坑缺陷。本文利用差热分析手段研究了IF钢的高温氧化机理,发现IF钢抗氧化性低,随温度升高铁皮增厚明显,精轧区间以FeO铁皮结构为主,在1 150 ℃左右发生明显的内氧化,界面形成大颗粒氧化质点。综合分析得出:IF钢带钢连退后麻点缺陷产生的主要机理为热卷的铁皮较厚,热轧过程压入钢板表面所致。为此,提出了控制措施,即降低热轧过程温度,改变层冷模式,加大精轧用水量,提高精轧轧制速度,降低冷轧酸洗速度等,有效减少了麻点缺陷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低碳钢在带钢轧制过程中出现边部翘皮缺陷的形成原因,取样分析了翘皮缺陷形貌及夹杂物成分,并采用ø750 mm×550 mm高刚度二辊热轧机组进行实验室模拟轧制分析翘皮缺陷演化过程。通过建立不同轧制方案,探明了热轧带钢翘皮缺陷形成于精轧道次,缺陷的产生与坯表面质量和边部原始凝固组织无关,轧材在轧制过程中由于边部不均匀变形形成侧面凹陷,凹陷在后续轧制中被轧制压缩闭合,并翻转到表面成为翘皮缺陷。最后,工业生产试验表明,倒角铸坯可提高轧材边部在轧制过程中的温度和均匀性,抑制轧材边部不均匀变形,有效降低翘皮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汽车用钢的特点是数量大、钢种多、规格杂、质量要求高,而且处于不断升级换代之中.特别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部件整体化的要求,汽车行业由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乘用车、客车产量占汽车产量的85%以上,而上述车型中单车用冷轧深冲钢约 400~500 kg,主要用作汽车内、外板覆盖件.  相似文献   

10.
热轧带钢边部“翘皮”缺陷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热轧带钢边部“翘皮”缺陷,从轧钢角度,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影响低碳钢“翘皮”缺陷产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轧制加热制度和调宽量对“翘皮”缺陷的发生率有较大影响。通过对SP侧压定宽和立辊定宽轧制两种工艺的比较,发现SP侧压定宽轧制时,金属流动均匀,不易产生“狗骨”形,更有利于降低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客户使用某钢厂 IF钢基料在冷轧、退火、冲压后出现横纹缺陷,严重影响使用。对该缺陷带钢和正常带钢化学成分及热轧工艺参数进行回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热轧板卷出厂化学成分符合要求,热轧工艺参数正常,但缺陷试样组织存在表层细晶现象以及表面增碳现象,因此,试样在拉伸试验时存在屈服平台。经热轧 →冷轧→退火全流程产线检查,发现在退火过程中由于炉壁及炉腔中大量的油脂造成带钢表层增碳, C、N的质量分数之和高达 80×10-6,Ti元素无法将所有 C、N间隙原子转化为 Ti的碳氮化物,带钢出现屈服平台,最终导致冲压时表面横纹缺陷产生。通过对炉壁油污进行定期处理,对炉腔通入水蒸气等设备改造,消除了带钢的屈服平台和冲压横纹缺陷。  相似文献   

12.
熊飞  王立新  梁文 《物理测试》2019,37(5):56-59
桥壳钢边部出现线状裂纹缺陷,钢板开裂发生在距离边部 20mm范围之内。通过金相显微检验对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钢板传动侧与操作侧边部表层均观察到厚度约 150μm的贝氏体组织,钢板板宽方向的其他部位表层组织与试样正常组织相同,均为铁素体+珠光体。由此可知,钢板边部冷速过快导致贝氏体组织出现,贝氏体塑性较铁素体+珠光体差,在钢板卷取过程中导致开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含Cu钢热加工时易产生表面裂纹和边部缺陷,而Sn、Sb元素的加入又加剧了这种现象。对含Cu、Sn、Sb的耐酸钢边部缺陷产生的原因——铜脆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添加适量稀土和相当于Cu当量1/7~1/5含量的Ni来消除边裂缺陷,同时采用高温快烧和保证炉膛呈还原性气氛也可减轻边裂缺陷。  相似文献   

14.
《轧钢》2016,(6)
边部翘皮缺陷是热轧带钢常见的表面缺陷之一,具有形貌多样化、发生几率高、易于批量爆发的特点,生产中控制较为困难。本文根据宏观形貌的不同对某1 580mm热轧带钢生产线所发生的带钢边部翘皮缺陷进行归类。并采用扫描电镜对缺陷微观组织进行分析,对其形成机理进行深入探究,依据所得结论制定合理的控制方法并应用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友荣  王进  裴新华  韩乃川  穆海玲 《轧钢》2012,29(6):29-31,39
梅钢100万t热轧酸洗线在调试过程中发现产品表面存在横跨钢带表面并与轧制方向垂直的腰折缺陷,为此,研究了开卷过程中带钢的受力情况,分析了腰折缺陷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认为开卷过程中钢卷应力分布不均和钢铁材料自身屈服平台的存在是产生腰折缺陷的根本原因。因此,制定了合理的防折辊和拉矫工艺控制参数,严格控制来料带钢质量,有效降低了腰折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高龙永 《连铸》2022,41(3):45-50
为了研究中碳钢热轧卷边部裂纹缺陷的形成机理,制定相应工艺控制措施,降低中碳钢热轧卷边部裂纹废次率。通过在热轧中碳钢卷缺陷位置取样进行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分析以及对比轧制试验。结果表明,中碳钢热轧卷边部山峰裂纹的形成原因是连铸坯存在角部横裂纹,轧制后延伸造成;边部发纹的形成是轧制过程连铸坯窄面折叠至宽面造成。根据这一研究结果,通过调整中碳钢成分、提高连铸机精度、优化二冷配水模型、应用倒角结晶器和动态调整结晶器锥度等措施,中碳钢热轧卷裂纹废次率降低到0.10%以下,降幅达到了90.59%,改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18.
华维  刘丹 《轧钢》2009,26(2):57-58
分析了唐山建龙简舟钢铁有限公司热轧中宽带钢边部减薄的特征,提出了采用曲线辊轧制、精确调整入口导卫开口度、优化轧辊冷却等解决措施,使边部减薄比例由14.94%降至5.98%  相似文献   

19.
穆海玲  李清燕  裴新华  赵骧 《轧钢》2012,29(3):17-19
借助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了热轧温度、卷取温度对IF钢织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IF钢带钢厚度方向表层、1/4厚度处、1/2厚度处的主织构均为{001}<110>。该织构平均密度随F0机架入口带钢温度升高而明显降低,在850℃出现略微升高现象;随F6机架出口带钢温度升高而降低,在834℃出现明显升高后又降低的现象;随卷取温度的升高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热镀锌薄钢板边部过镀锌的产生机理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热镀锌线的Vai Clecim动态气刀系统的特点,对热镀锌薄钢板边部过镀锌缺陷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加热装置对带钢边部进行热量补偿,有效解决了边部过镀锌缺陷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