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问:我厂生产仿古砖,自去年12月天气变冷以来。窑炉产生落脏和滴水的缺陷就多了起来.最初还只是白色粉末状“落脏”,后来变成了黄褐色印状的“滴水”。早期出现落脏时。我们就采用定期敲打抽斗外壁和用压缩空气吹抽斗内壁的方法去处理,这些方法可以管用几天,有效地控制落脏缺陷率。然而现在是在抽斗内产生滴水状的情况,而且难以控制,数量占到了6%到10%左右, 相似文献
2.
针对仿古砖崩边、崩角较严重的现象,笔者对本厂生产线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地观察。现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问:某厂一条窑生产仿瓷质仿古砖,在去年底生产时,存在砖形不稳定现象,但砖面效果很好,没有落脏。今年开年时,我们针对去年砖形不稳定的情况,检查到窑内辊棒上结棒钉比较多,于是将辊棒全部换棒,并全部上好棒浆。重新投产后,窑内走砖稳定性好,砖形也较好。但是,砖表面却存在粉末状的落脏,有时也有片状的,呈白色状。在分级处,就算是没有降级的砖,用手在砖面上接 相似文献
4.
问:某厂有一条260m长的新窑炉准备投产,窑炉设计是生产600mm×600mm和800mm×800mm的全抛釉仿古砖。从投产至今一直是生产800mm×800mm喷墨印花全抛釉砖,但质量较差,投产两个月以来, 相似文献
5.
问:我厂生产瓷质仿古砖,砖面装饰采用砖面(凹凸)与网板自由配合的工艺,但凹坑位置经常出现填釉现象(失去立体效果),且印花效果不稳定,请问这种工艺方法是否成熟可行?答:仿古砖的装饰工艺方法很多,平板丝网印刷是最普遍的一种。一般情况下,丝网的图案与砖坯的表面形状(凹凸)是相 相似文献
6.
问:我厂生产普通仿古砖,其吸水率约6%~8%,近期经常出现四边角易裂的现象。有时放在仓库内,其四角也会出现破损,请问应从哪几方面来解决?答:这类情况在快速烧成、高吸水率的大规格地砖生产中易出现。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1)在工艺配方中,由于控制成本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问:我厂生产600mm×600mm规格仿古砖出现了大量的翘、耷角。请问此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应该如何解决?
答:翘角和耷角问题在陶瓷生产中比较普遍。特别在其它产品转产为仿古砖的陶瓷厂家,更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有时甚至整条边拱起或翘起。原因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9.
问:现阶段瓷质仿古砖(即低吸水率的釉面砖)非常流行,它的生产过程同抛光砖的最大不同在于其表面一般不经后期处理,这样对产品烧成的表面质量要求就较严格。但生产中经常会碰到有落脏的现象。请问对高温瓷质仿古砖生产中的落脏应从哪几方面入手解决问题?(程春明) 相似文献
10.
由于市场需要。我厂准备将原来生产耐磨砖的生产线改产仿古砖产品。请问仿古砖与耐磨砖在生产要求上有哪些不同?釉线上需要增加什么设备?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仿古砖”的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吸水率E〈0.5%~E〈10%的各类有釉(表面亚光(光泽度5~35%)为主、高光为辅(光泽〉80%))陶瓷砖,即俗称的“仿古砖”/“彩釉砖”的产品品质与风格、设计与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推广应用、大众消费心理及反映等方面浅析中国“仿古砖”的发展趋势,进而揭示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问:我厂的窑炉油改气后,以前少见的发蓝、黑心现象出现,且空窑初期很多,正常运转后好转,请问在此种问题的处理上烧油同烧发生炉煤气有何不同?答:贵厂所反应的是佛山油改气后普遍出现的一个问题,通过对贵厂的现场勘察,有以下几点值得商讨:(1)上部枪开的区域较少,底枪开的较多,预热带的上部温度绝大部分高于下温30~50℃;(2)上部抽烟支闸的开度较下部的大;(3)高温烧成带较长区域的枪隔支开;(4)整窑的正压较大。以上情况可从减少正压和消除空窑时对气氛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解决。(1)减少底枪前面1~3区的点枪数,同时适当增加下抽的开度;(2)将中… 相似文献
13.
14.
问:我厂生产耐磨砖,在生产中经常出现烧出来的产品有一条黑(有时发青)边,严重时产品四边都有,请问如何解决?答: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的耐磨砖烧成周期很短,砖坯的氧化时间不够,同时成形时砖坯边所受的压力大,氧化条件就更差,从而出现色条(边)现象。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耐 相似文献
15.
问:为什么抛光砖坯未抛光之前要使之呈龟背状变形而不宜烧得太平直?不是象耐磨砖或仿古砖那样越平直越好吗? 相似文献
16.
17.
在“仿古砖”生产过程中,后加工切割裂是近年来困扰建筑陶瓷企业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结合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从原料的稳定性探讨该缺陷的产生原因,并通过工艺调整解决该问题。研究发现:化学组成中Na2O含量和矿物组成中泥中砂的含量波动过大是导致切割裂缺陷的主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该每日进行浆、粉料化验,控制Na2O含量在1.8%左右,其余关键元素波动在0.2%以内或更小,控制泥中砂总含量≤20%;每日一次切片吸水率检测,在0.25%以内;每日三次成品面、底吸水率检测,二者之差在0.03%以内,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切割裂缺陷。 相似文献
18.
问:我厂烧制300m×450mm的亮光瓷片,但是从窑炉烧出来时砖面的光泽度、透明度不高,象一层水雾附在砖面上,行业中大家称之为“水茫”。请问程工,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