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长庆气田靖边区下古生界气藏属于深埋藏的岩溶型碳酸盐岩气藏,侵蚀沟谷分布复杂,气层薄,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大;在充分研究控制气田成藏和储渗地质条件、总结开发评价井和1999年产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气田特点和开发难点,通过地质—地震—气藏工程综合研究,归纳总结出长庆气田靖边区下古生界气藏高产富集分布规律和开发井布井程序,且2000年产建实施证明,高产富集规律和井位优选技术思路和方法正确,经济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2.
苏里格气田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7  
研究了如何对苏里格气田全区进行确定性建模和对苏6井区进行随机建模。针对苏里格气田储层非均质性强这一主要特点,以全区确定性建模和区块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地质研究和气藏描述成果进行了定量化转变,形成了包括构造模型、物性模型和流体分布模型的苏里格气田全区整体地质模型和苏6井区的随机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提供井位优选的参考依据和提供气藏数值模拟的网格参数场。储层地质建模方法成功地运用于苏里格气田气藏描述后,为准确评价气田储层性质及潜在能力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靖边气田马五1+2气藏含气面积大、井数多、储层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单井产量低,经过多年开发后气藏非均衡开采严重,开展精细的气藏动态评价存在难度。通过动静态资料结合,形成了地层压力评价、动态储量评价、产能评价等低渗非均质气藏动态精细评价技术,落实了气田开发动态指标,并创新应用相控建模技术形成了靖边气田碳酸盐岩气藏基于动态约束的地质建模方法,准确刻画了沟槽的分布形态和描述了储层属性的非均质性。另外针对靖边碳酸盐岩气藏"古地貌侵蚀沟槽发育导致井位优选难度大,气层薄、局部小幅度构造变化快导致地质导向难"的特点,技术攻关和现场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靖边气田水平井开发技术,为靖边气田单井产量提高及气田的持续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数值模拟是气藏动态分析的重要手段,但对于靖边气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气藏,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井筒流动规律复杂,历史拟合多解性强,利用常规静态地质储量、井口压力、产量资料进行历史拟合难以准确确定历史拟合调参数及其取值范围。在常规历史拟合基础上,开展气井单井动储量评价、井筒流动动态分析、压力恢复试井及产气剖面分析,并将其研究结果用于指导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有效降低了历史拟合的多解性,为准确建立低渗透碳酸盐岩气藏数值模拟模型和开展气藏动态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就靖边气田陕45区块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技术、双曲递减规律及数值模拟技术.对不同增压方式增压时机的确定提出了一些观点与认识。单井增压时机运用灰色系统及双曲递减进行预测;集气站增压与气藏增压通过调节单井产量。运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采用单井增压方式,各井增压时机差异较大;如果以集气站或气藏为单位进行增压,通过调节单井产量可以使集气站或气藏增压时机一致。采用气藏增压方式,为使增压时机一致.需要调节陕45区块所有生产井产量,因此靖边气田陕45区块宜采用集气站增压方式。  相似文献   

6.
储层建模优化技术在靖边气田下古气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边气田下古气藏为典型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工区面积大,储层薄,储层致密区发育等特点。在该区块储层建模的过程中,存在着侵蚀沟槽发育、海相碳酸盐岩无精细相模型和无法判断储层沉积方向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了分层切割精细沟槽刻画技术、相控建模与储/地比模型约束技术和数据分析对比优化等技术,最终建立了符合气藏地质特征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为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的部署提供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T井区地质特征研究和对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T井区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气藏的流体性质、压力、温度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对模型中的重点参数进行修改,将模型数值化,建立气藏数值模型,对整个井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生产动态指标的拟合建立了气藏动态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对不同开发规模进行指标预测,综合考虑各类指标优选出最佳方案,为气田合理开发和下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长庆气田下古气藏高产富集规律和高产井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庆气田靖边区下古气藏属于深埋藏的岩溶型碳酸盐岩气数,侵蚀沟谷分复杂,气层薄,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大,在充分研究控制气田成藏和储渗地质条件,总结开发评价井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针对气田特点和开发难点,通过地质-地震-气藏工程综合研究,归纳总结出长庆气田靖边区下古气藏高产富集分布规律和开发井布井程序,经1999年和2000年产建实施证明,高产富集规律和井位优选技术思路和方法正确,经济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9.
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JS2气藏储层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随机模拟为主要方法,在对储层参数进行变量统计参数和变差函数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JS2气藏地质研究和气藏描述成果进行定量化转变,建立了包括构造模型、物性参数模型和流体分布模型的三维地质模型。以此为基础,对有利区进行了预测。随机建模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气藏描述精度,为气藏储层改造及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靖边气田低渗无边底水气藏的地质特征和产水特征,结合靖边气田的开发工艺模式,在总结历年排水采气工艺试验效果的基础上,优选和优化了适合靖边气田的排水采气工艺,并提出了低压、低水气比气井复合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思路,为气田产水气井的中后期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对类似气藏排水采气工艺的选择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靖边气田稳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结合长庆靖边气田的气藏特点,预测了井间储集层的物性数据,真实反映出储集层的非均质程度,地质模型中充分利用容积法,对该地区的储气量作出测算与修正,从而为长庆靖边气藏稳产、合理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Ȼ����̽ȡ�õ�ͻ��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 ,目前已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1 18× 10 12 m3 ,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万亿立方米的大气区。长庆油田作为盆地勘探的主体 ,在 30余年的天然气勘探历程中 ,经历曲折和挫折 ,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靖边下古生界气田 (长庆气田 )的发现 ,即是解放思想 ,重新认识 ,改变构造成藏的认识 ,提出风化壳古地貌成藏认识的结果 ;榆林气田和苏里格气田的探明 ,则是解放思想 ,提出上古生界大面积含气背景下 ,存在高渗储层而坚持勘探的成果。天然气勘探取得突破是勘探者解放思想 ,对盆地特征重新认识 ,应用勘探新理论 ,改变勘探思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靖边气田优化布井技术是针对靖边气田下古气藏埋藏深、含气面积大、侵蚀沟谷分布复杂、气层薄、非均质性强、单井产量差距大等地质特点而开展的集地震、地质、测井和气藏工程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布井技术,其核心思想是以多学科分专题研究为基础,以各学科分支点为切入点,最终达到微观和宏观结合、动态和静态结合及多学科综合优化布井的目的。地震研究以识别侵蚀沟谷分布特征和储层厚度为指导思想,为井位优化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地质研究紧紧抓住下古生界气藏岩溶型储层的形成机理,成功地确定出气藏主控因素,筛选出天然气高产富集区,为优化布井区的选择指明了方向;气藏工程以气井生产动态资料为主,紧密结合压力系统等理论知识,准确地分析出储层流体中高渗流连通区块,为各区块井距的设计和井位优化提供了动态技术保障;文章最后以各学科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天然气高产富集区和储层流体连通区,优化布井有利区,部署开发井位。1999—2000年产能建设实施证明,井位优选技术思路和方法正确,经济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14.
渗透率是评价储层物性以及气井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而表皮系数是表征井筒污染程度的唯一参数,这2个参数在气井动态分析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求取这2个参数的主要方法是试井,尤其是不稳定试井。然而由于试井费用较高,再加上生产任务紧张,靖边气田绝大部分的气井不能进行关井测试,致使无法全面了解储层特性以及增产措施的效果。运用产量不稳定法计算气井渗透率和表皮系数,并与试井解释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产量不稳定法具有一定的解释精度,可以作为试井的补充。该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解释的结果被应用于数值模拟的参数场建立、复杂地质边界诊断、增产措施的效果评价以及二次改造井的优选。  相似文献   

15.
�������ᆴͲ��ʴԤ�⼰��ʴ����ע�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长庆靖边气田大规模开发以来,气井井筒的腐蚀和防腐工艺一直是采气工艺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几种腐蚀预测模型的分析,结合长庆气田腐蚀现状,将引进的腐蚀预测软件技术与同一气井不同段、多口井特定段失重挂片和措施井起出油管柱进行腐蚀分析对比,验证预测的可行性和不足处。在实践基础上探讨了在缓蚀剂加注方式和制度方面研究的一些结论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靖边气田井筒防腐的几个针对性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1989年,在鄂尔多斯盆地钻探的陕参1、榆3井获高产工业气流,发现了当时我国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气田--靖边气田,证实了该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层系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了推进“西部大庆”的早日建成并为该气田下一步勘探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对该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技术思路进行了总结。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及天然气成藏组合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发育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隆起东侧白云岩、盆地西部岩溶缝洞体等3大勘探领域;近年开展的地质研究和勘探技术攻关,明确了上述3大勘探领域的成藏主控因素,形成了岩溶古地貌精细刻画与风化壳储层预测、白云岩储层地震预测及含气性检测、岩溶缝洞体识别及储层预测等先进的勘探配套技术,天然气勘探取得了新的进展:①靖边气田含气面积不断扩大,天然气储量规模增长近2倍,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天然气增储上产的现实目标;②古隆起东侧白云岩发现多个含气富集区,天然气储量规模接近1 000×108 m3,是现实接替领域;③在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岩溶缝洞体发现新苗头,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长庆气田所生产的商品天然气主要输往北京、天津、西安、石家庄、银川等城市作为民用燃气 ,部分用于发电和化工原料 (例如合成甲醇 )等。长庆气田主要包括靖边、榆林、乌审旗及苏里格等气田 ,其中靖边气田已建成产气规模 34× 10 8m3 /a。在简述了长庆气田主要基础条件诸如天然气性质、单井配产及地面自然条件等之后 ,着重介绍了具有长庆气田特点的地面工程技术现状及今后发展设想 ,其中包括高压集气、脱硫脱碳、酸气处理、低温分离及其他配套的小型发电、甲醇集中回收技术 ,以及今后回收CO2 的初步想法等。  相似文献   

18.
靖边气藏开发特征及中后期稳产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靖边气藏为定容无边(底)水气藏,但储层中存在相对富水区,其存在及演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必然也会对生产井的产状产生不利的影响。靖边气田生产井具有产量低,递减快,部分井有地层水产出,且不同区域的生产井产水量差异大的开发特征。通过对出水气井生产特点进行分类,研究了靖边气藏相对富水区的分布、成因及对生产井产状的影响,分析生产井产水对气田开发的影响程度;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靖边气田的合理采气规模,稳产技术对策,认为通过井网调整、确定不同类型生产井的合理工作制度可有效预防气井高产水,实现目前开发规划要求,同时达到最佳的开发效果。通过研究提出了合理的生产规模和稳产技术对策,对靖边气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余探1井奥陶系天然气气源分析,来重新认识靖边气田风化壳气藏气源。余探1井奥陶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天然气碳同位素对比分析发现,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有机碳含量(TOC)在0.30%~1.16%,平均为0.51%,暗色泥岩厚度52.59 m,可以成为有效烃源岩;天然气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明显偏轻,δ13C1值在-39.11‰~-38.92‰,乙烷的碳同位素较偏重,δ13C2在-27.26‰~-27.17‰,如果根据乙烷碳同位素来判别,应具有煤成气特征。然而,烃源岩热模拟实验计算的天然气成熟度(Ro=1.86%~1.89%)与烃源岩实测的热成熟度(Ro=1.83%~1.92%)基本一致,都具高热演化特征。从气藏储、盖配置关系上看,气藏上覆奥陶系泥岩厚度大,上古生界煤成气难以混入;天然气偏轻的甲烷碳同位素特征与碳酸盐岩生油岩的甲烷热解气碳同位素组成相似。这些证据表明,余探1井奥陶系天然气应具有油型气的特征。以余探1井奥陶系天然气作为鄂尔多斯盆地油型气端元,对靖边气田中-北部及南部地区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甲烷碳同位素应作为判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天然气气源的主要指标,δ13C1小于-38‰是靖边气田风化壳气藏油型气的判别标志;(2)靖边气田整体仍以高成熟混合型煤成气为主,但油型气混入比例南部地区大于中部及北部地区;(3)乙烷次生裂解作用可能是造成奥陶系油型气乙烷碳同位素偏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