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黄土高塬多沙粗沙区涉及较多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几条典型小流域和现有治理模式的调查分析,初步确定了多少粗沙区两个主要侵蚀类型区的水土保持措施组合方案。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1副区和第2副区各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占总措施面积的百分比:水平梯田18%-25%,人工造林45%-55%,人工种草20%-25%,坝地5.5%-7.5%,水地0.5%-2.7%,黄土高塬沟壑区北部和南部则分别为基本农田38%-50%、25%-38%,水保林43%-53%、33%-43%,经济林4%-15%、15%-25%,种草2%-6%、6%-20%.  相似文献   

2.
渭河流域坡面治理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流域与水土保持概况渭河是黄河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地处黄土高原南缘,干流全长818km,流域面积约为63282km~2(不包括泾河流域),其中宝鸡林家村水文站以上约30661km~2。按地形地貌,全流域可划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土石山区、渭北阶地残塬区和渭河谷区。该流域水土流失较严重,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75%,华县站平均年输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塬沟壑区产沙驱动力及减沙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4,(5):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上中游绝大部分支流来沙明显减少,但泾河流域黄土高塬沟壑区的核心地区无明显减沙趋势。以地处董志塬核心区的南小河沟和砚瓦川流域为例,分析了水土流失治理前后的降雨—产沙关系,以及塬面、坡面和沟谷的产水产沙量,结果表明:塬面径流集中下沟是流域产沙的主要驱动力,尤以庄院和道路径流集中下沟为甚;在塬面面积占流域面积60%以上的完整高塬区,梯田和林草措施的减沙潜力很难超过10%;尽可能减少集中下沟的塬面径流量是遏制该区侵蚀产沙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甘肃省平凉市城南的纸坊沟小流域位于泾河上游右岸,为渭河一级支流泾河的一级支沟,面积21.87 km2,海拔1 365.0~2 104.8 m,相对高差739.8 m。流域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地貌类型自上游至下游依次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残塬沟壑区。土壤主要有黑垆土、草甸土、红黏土、黄绵土、新积土,均为易水蚀土类。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48.7 mm,多年平均蒸发量1 512.1 mm。自1955年以来,流域开展了梯田建设、造林、修建治沟淤地坝工程、种草及沟头防护等,使得流域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调水保土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甘肃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关于水土保持措施的成果资料和黄委西峰水保试验站60多a观测资料,确定甘肃省黄土高塬沟壑区调水保土效益指标参数,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规定的计算方法,以1979年为基准年,首次全面系统地分析计算了甘肃省高原沟壑区30多a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调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年均增加入渗量为1 484.33万m3,年均增加拦蓄径流量和拦蓄泥沙量分别为1 161.6万m3和184.4万t;淤地坝年增加拦蓄径流量为23.04万m3,拦蓄泥沙量为15.39万t。沟头防护工程减轻沟蚀的保土量为60.92万m3;淤地坝年均增加保土量为8.9万t。年均减少雨季径流量5 076.6万m3,增加旱季径流量48.6万m3,从而减轻了洪灾和旱灾。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蓄水保土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稀疏,坡陡沟深,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黄土高原地区多年水土保持造林、种草和封坡禁牧等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及毁林毁草后水土保持效益减退情况进行的研究表明:沟谷林、沙棘林、人工林等均可有效地减少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土效益;森林被破坏对流域年径流总量影响较小,对径流年内分配影响较大;在黄土高塬沟壑区退耕地种植草木樨,可有效地减少冲刷量和径流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MODIS的北洛河流域植被盖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揭示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来北洛河流域植被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MODIS反演的2001—2017年植被覆盖数据,分析了北洛河流域2001—2017年光合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1—2006年、2007—2012年、2013—2017年3个时段植被盖度均值分别为60.2%、63.2%和68.5%,植被覆盖状况空间差异明显,3个时段均表现出上游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盖度最低、中游土石山林区植被盖度最高的特征;②2001—2017年北洛河流域植被盖度整体上表现为上升趋势,植被盖度上升面积占比为90.9%,其中显著上升、上升但不显著面积占比分别为44.3%、46.6%,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塬沟壑区、土石山林区植被盖度年均变率分别为1.18%、0.64%、0.42%;③对全流域植被盖度显著提高的主要贡献地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贡献率为46.3%,主要贡献县域志丹县、吴起县、富县、甘泉县的贡献率分别为23.1%、20.4%、10.6%、10.2%。  相似文献   

8.
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根据实测水文泥沙资料以及核实的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对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减洪减沙效益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截至1996年底,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累计保存面积27.32万hm^3,其中梯4.64m^3、林地18.26万hm^3、草地3.98万hm^3、坝地0.44万hm^3。北洛河流域(状头以上)1970-1996年水利水保措施及人类活动年均养活减少洪水8417万m^3,减洪效益21.4%;年均减水27793万m^3,减水作用24.7%。1970-1996年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洪沙1246万t,减洪沙效益15.4%;年均减沙1543万t,减沙效益16.4%。  相似文献   

9.
人类活动对无定河流域不同地貌区水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人类活动对无定河流域不同地貌区水沙变化的影响,选择无定河流域内风沙区海流兔河和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理河代表水文站1956-2010年的水文泥沙实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和Pettitt法分别对水文泥沙数据进行趋势分析与突变检验,确定发生突变的临界年份,再利用双累积曲线法的回归方程定量确定人类活动对两种地貌区水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风沙区代表水文站韩家峁站控制流域的面降水量、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突变的临界年份分别为1970年、1985年和1986年;黄土丘陵沟壑区代表水文站绥德站控制流域的面降水量突变的临界年份为2000年,而年径流量和输沙量临界年份均为1971年。与基准期相比,风沙区年径流量与输沙量分别减少10.02%和43.90%;黄土丘陵沟壑区年径流量与输沙量分别减少21.03%和40.20%。人类活动对风沙区的减水和减沙效益分别为21.74%和81.43%,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减水和减沙效益分别为27.12%和58.46%。  相似文献   

10.
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呼和浩特市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地,清水河县米麻沟小流域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治理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采取沟道建设坝系,开发坝地,山脚发展梯田及节水灌溉,山腰还林还草,山顶封育保护,支毛沟打谷坊,建沟头防护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并使农林牧水有机结合,走出一条综合利用现有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生产集约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阿克苏河流域耕地面积的增加,直接影响着塔里木河水盐的变化。流域灌溉区灌溉面积已由1949年的10.2×104hm2增至现在的29.8×104hm2左右;年进入塔里木河的盐量由1949年的16×108kg增至现今的150×108kg。其次,地下水监测剖面资料表明,地下水矿化度居高不下,矿化度的梯度趋势非常明显,阿拉尔生态监测区地下水已受到农田排水的严重侵蚀。又据阿拉尔综合生态监测站8条排、退水渠2007年的资料显示,塔北截洪排站年径流量为2.112×108m3,输出总盐量为28.75×108kg;塔北二截排站年径流量为0.255×108m3,输出总盐量为8.04×108kg。反映出塔北截洪排、塔北二截排是各退、排水渠中的主力军。8条退、排水渠,特别是排水渠其含盐量均在10g/L以上,某些站含盐量甚至超过16g/L。不难肯定,退、排水渠水量的注入,势必严重影响到塔里木河干流沿线生态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陶敏  陈喜 《人民黄河》2015,(3):96-99
选取黄土高塬沟壑区的天然荒坡董庄沟和有植被恢复的杨家沟两个对比流域,利用研究区水文观测资料,分析研究区覆被变化对径流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植被显著减少径流量,杨家沟流域3 a平均径流量减少37.64%;与此同时,在0~1 m范围内杨家沟流域3 a平均土壤含水率比董庄沟流域大3.40%,均方差大3.11%。森林覆被流域土壤含水率增大,变化范围加大,暴雨洪水调蓄作用显著,洪水过程平缓,峰现时间明显滞后。  相似文献   

13.
拜泉县在多年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相继实施了国家以工代赈项目、国家水利基金项目、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等,在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的前期、计划、质量、财务、技术、工程、经营、档案等8个方面进行管理,项目区内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累计治理面积达18.2×104hm2,水土保持工程年拦蓄径流总量达5600×104m3,年拦蓄泥沙总量达840×104t,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是土壤侵蚀模型的重要发展方向,本研究将蛇家沟流域下垫面划分为5 ×5m的栅格,每个栅格内赋予相应的高程、坡度、地貌、土地利用等属性信息.根据流域DEM,确定流域的汇流方向、流路与汇流累积面积.在蛇家沟流域内采用“穷举算法”对SCS-CN模型的参数值进行校正.基于DEM、地貌、土地利用以及降雨等资料,利用黄土丘陵沟壑区良好的水沙关系,运用VB.NET+ARC ENGINE9.2+ SQLSERVER2000构建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模型结构简单,输入参数比较少,利用求产流来求产沙,考虑了土地利用、汇流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并能达到一定的预报精度.其中产沙模型是建立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普遍的水沙关系基础上,通过校正水沙关系式系数及产流模型中的CN、λ值可在其它相似的小流域内使用.该研究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治理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疆水磨河流域位于乌鲁木齐市东部近郊,流域面积281.4km2。水磨河是一条由泉水出露汇集而成的河流,年径流量5600万m3。该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疏松,植被稀少,暴雨集中。加上煤炭资源、黄土资源丰富且便于开发,特别是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流域地貌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系统和居民的生活环境,大风遮天蔽日、黄土漫天,危及人类生存空间。水源涵养区遭到破坏,用水秩序混乱,河水径流量逐年减小。观测资料表明,1952年水磨河泉水量约5562万m3,1985年锐减到3788万m3,以平均年递减率2%推算,再…  相似文献   

16.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韭园沟示范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小流域.2000~2003年3年兴建了5座骨干工程、4座大中型淤地坝,新增坝地面积94.02hm2,配套了1座滚水坝、2座塘坝,新增灌溉面积19hm2,完成林草治理措施面积1390.39hm2.示范区项目实施的成效、经验和做法以及所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沟道坝系相对稳定建设为主要措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将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王家沟流域历年的降雨、径流、泥沙试验资料,较全面地论述了当地土壤侵蚀的基本特点。王家沟流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生产活动在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有较好的代表性,从1955年开始有组织地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径流泥沙观测,35年(1955年~1989年)累计治理面积占流域面积的76.5%,年平均治理速度2.1%,流域年输沙模数由15850t/km~2降低到5112.0t/km~2,即减少67.7%,“七五”期间由于治理面积增加,措施标准提高,使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较“七五”前减少59.4%,本文阐述了本类型区小流域的治理模式、治理速度、土地利用结构和减沙效益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8.
试论无定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定河流域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4667万t,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以减少入黄泥沙、恢复植被、改善水土保持生念环境和群众生活条件为目标,以充实的调查资料为基础,根据无定河流域地形、地貌、地面物质组成和水土流失的特点,将全流域划分为河源涧地区、风沙区、黄土丘陵沟壑区3个类型区。针对3个类型区的特征,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方略及分区治理措施的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近半个世纪以来黄土高原侵蚀产沙的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黄土高原主要产沙区在不同治理阶段的减沙成效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水土保持远景规划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水文—地貌法",研究了近50年来黄土高原侵蚀产沙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年均侵蚀产沙量由治理前(1955-1969年)的17.5亿t减少到一期治理(1970-1989年)的10.8亿t、二期治理(1990-2009年)的6.6亿t、及退耕后(2000-2009年)的4.0亿t;侵蚀产沙量占全区总量比例较大的类型区为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区、黄土梁状丘陵沟壑区、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4个类型区退耕后减沙幅度分别为79.0%、82.0%、69.1%和63.8%;今后黄土高原治理的重点区域为侵蚀产沙强度≥2500t/km2·a的区域(5.3km2,占21.2%),而侵蚀产沙强度为1 000~2 500t/km2·a的区域(6.3km2,占25.0%)仍需要加强治理,侵蚀产沙强度﹤1 000t/km2·a的区域(13.4km2,占53.8%)也需要预防监督。  相似文献   

20.
武哲  马生祥  马剑 《人民黄河》2007,29(6):49-50
淤地坝的减蚀分直接减蚀作用和间接减蚀作用。直接减蚀作用的范围为坝地所覆盖的范围;间接减蚀作用的范围,坝上游为库区淤泥面以上至谷坡2/5~4/5处,坝下游为过水断面所占面积。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淤地坝调查与观测资料,建立了淤地坝直接减蚀量计算公式和间接减蚀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