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解释能力是法律职业能力的核心和关键。培养法律解释能力是一个复杂而且并不容易问题。法律解释能力主要从基本素养的培养,法律解释的原则、规则、方法的系统掌握,以及相应的实践训练来培养,其培养应该有相互配合的系统性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李若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34-37
法律适用一般意义上是司法三段论的推理形式,但是在疑难案件中,大前提和小前提都需要得到再次建构。解决疑难案件的关键是寻找到案件事实和法律文本之间的契合点。事实剪裁和文本解释作为两种解释路径需要得到司法裁判者的重视。法律适用中的解释学归根结底在于法官的事实剪裁和文本解释。这两种解释路径为司法活动参加者更精确适用法律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3.
栗胜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30-32
法官适用法律形成的判例离不开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行政判例的辅助法源地位之所以得到肯定,因为其符合归纳推理的逻辑。介绍了法律推理中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方法以及实质推理的运用形式,阐述了法律解释的必要性和法律解释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梅长胜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3,(2)
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法律解释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的重要影响,论述了拉伦兹所认为的法律解释的目标以及其应发挥的实际作用,分析了法律解释在法律运行中产生的实际效果,强调把握法律解释在法律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司法者在实践中也要合理的进行法律解释,防止滥用法律解释而产生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5.
英美“新批评”理论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之滥觞,这一理论流派注重从形式入手对文学作品进行内部批评。一般认为其理论建树局限于诗歌领域,而忽略其小说理论方面的积极探索。研究布鲁克斯和沃伦这两位新批评代表人物的有关论述,梳理出新批评的短篇小说理论,这一补阙工作不仅可以使人们对“新批评”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对于外国文学研究的回归文学、切实掌握文本批评方法,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7.
张志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61-69
在对法律发现的理解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从法的起源角度,二是从法的适用的角度.目前,学界则更多是从司法视角去透视法律发现理论,立法立场的法律发现观鲜有提及.为此,以历史法学为切入点详细剖析立法立场的法律发现观的产生背景、观点及其影响,进而期待对该理论有个“全景式”理解. 相似文献
8.
要开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从教师方面看,必须正确把握课程性质,充分作好教学准备;认真吃透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并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课程教学中,要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讲实效. 相似文献
9.
李宏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3):63-67
通过对Muynck的量子力学的经验主义解释文本的解读,区分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之争中“广义上的完备”和“狭义上的完备”的差异,以及他们对于量子力学描述物理实在所持有的“客观性”和“情境性”的不同理解,同时说明Muynck所倡导的量子力学的新的经验主义解释是对“哥本哈根解释”的修正与发展,它强调理论需要解释而不是非解释,不同于范·夫拉森的严格经验主义。这种新的经验主义解释有助于我们理解量子力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刘嘉安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6,26(3):79-81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目前而言,我国的物流水平尚处萌芽阶段,有无穷之潜力同样也有无穷之挑战。本文通过对第三方物流概念的讨论,并且结合对货运代理人和第三方物流的法律地位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第三方物流的法律特征和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11.
12.
韩冰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36-41
由于《水污染防治法》中并没有强行要求对工业废水进行集中处理,这使大量工业集中作业区的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的法律地位不明。环保部通过行政执法解释将其界定为一般工业排污单位,这不仅使得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在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等方面面临诸多的困境,还直接导致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相关法律适用的难题。因此,应考虑在今后修订《水污染防治法》时,将工业集中作业区的工业废水实行集中处理。现阶段应通过地方水污染防治立法,鼓励工业集中作业区的工业废水实行集中处理,从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价值与功能角度,将其定性为类似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性质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3.
钱艳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京东白条"类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征信系统不完善的风险及其所引发的连锁反应,而在"京东白条"类信贷产品资产证券化后还可能产生特有的风险.对相关风险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法律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关于"计算机"与"法律"复合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和培养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和日趋成熟,如何防范和打击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活动,如何进行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和隐私权的保护,如何制定与计算机和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何规范信息技术行业本身的行为,这些问题也应运而生.这类问题的完美解决需要具备"计算机"与"法律"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而该类人才的培养方式并无成熟的方案,本文从知识结构和培养途径两个方面就此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对该类人才的培养方式具有一定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玲娟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2,(3):247-251
语法隐喻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翻译研究。从语法隐喻角度来看,法律文本英译中的译者可能需要从多种译语表达式如一致式和隐喻式之间做出选择,那么哪种译文更具表达的适宜性呢?试图从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角度对比分析一致式译文和隐喻式译文,以期为选择合适的译语表达式提供一个标准和依据;同时也通过译文分析来检测功能语言学在法律翻译研究中的指导作用。认为经过隐喻化后的译文更符合立法语言的要求,对隐喻式译文的选择是一种语义选择。 相似文献
16.
张星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75-78
家族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分析汉魏晋时期的法律可知,法律对家族的重视体现在培植和控制两个方面。法律对家族的培植,主要体现于法律思想、程序法、民事法律方面;法律对家族的控制,主要体现于刑事法律层面。法律对家族的培植,服务于法律对家族的控制。由此可见,家族服务于政治大局的稳定是其内在线索。 相似文献
17.
法律是人们在群体生活中的产物,也是在群体生活中得以传承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法律是一种文化的现象,法律的运作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文化。这一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学者们所意识到并承认。我们也日益意识到由于地理环境、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的不同,因此人们的社会群体的组织方式就会不同。正是因为这些不同也就造成了文化多元和法律的多元。通过对该文章的阅读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法律多元及其互动关系和一些关于法律多元的理论观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研究法律多元问题对建设中国当代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崔艳峰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10,19(3)
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以其独有的特色在法学教育方法中凸显其优势,但其在理工科院校的推广应用中还存在着经费不足、师资力量缺乏、 学生的时间、精力及案源有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诊所式法律教育方式在我国的长远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李湘宁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74-75,92
黄宗智教授在其法律史"三部曲"的第三部中,以恢宏的气势来沟通了法律的"历史与现实",为今天的法律变革提供了相当重要的资源。作者从"通三统"的学术视野出发,发现黄宗智教授统合了三个层面的"三统",即认知的通三统、法律变革的通三统和法律比较视野的通三统,同时又从整体上通三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