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研究区内22块压汞样品及4440块有效物性分析样品,建立起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分类标准,为基于测井数据进行储层分类提供参考依据与标准.依据标准对253个储层进行了类别划分,优选了用于储层类别划分的测井特征参数,建立了3类储层特征参数分布范围及均值.借助自适应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适合研究区长63段的储层分类判别模...  相似文献   

2.
以地质认识为指导,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及试油试采资料,开展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岩石物理的孔隙结构表征分析,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建立连续定量表征的储层品质评价方法,进一步考虑不同工作制度及配产方式,在储层品质评价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特征产能系数图版建立产能预测模型。形成了深层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油气藏基于储层品质评价及不同工作制度的产能预测方法。生产应用中评价多口井资料,产能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吻合,取得较精确的储层综合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3.
某区块为典型中生界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复杂断块油气田,不同断块储层埋深差异较大。不同埋深储层常规岩心分析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复杂,为储层参数准确计算及储层有效性评价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验室岩心分析对比发现,储层渗透性受孔隙度、孔隙结构、储层埋深等多种因素共同制约,覆压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明显优于常压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在岩心分析认识与试油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考虑储层埋深、孔隙度、孔隙结构的常压、覆压渗透率计算模型,提出了利用覆压孔隙度渗透率综合指数评价储层有效性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韩成  左新玉 《测井技术》2006,30(6):519-522
吐哈盆地小草湖洼陷红台油气田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电阻率储层的特点是测井解释和储层评价的一个难题.综合应用各种资料进行储层评价和油气层识别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加强对钻井取心、分析化验资料的利用,对快速建立"四性"关系和进一步精细解释奠定了基础.介绍了利用单井测井资料纵向对比和多井测井资料横向对比方法识别油气水层的概况,重点叙述了气测组份分析识别流体、孔隙度计算经验公式与试油图版、时间推移测井识别油气水层的经验,以及偶极子声波测井的应用等.利用上述评价技术对小草湖洼陷红台油气田低产层采取的改造新增133.4×108 m3的天然气地质储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含泥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具有连续产状的黏土和高束缚水等特征,基于有效介质对称导电理论,考虑黏土连续性对于岩石导电规律的影响,建立了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泥质砂岩储层电导率模型.理论分析黏土连续性对岩石导电规律的影响,发现当黏土产状从断续到连续时地层导电性增强、地层电阻增大系数降低;针对黏土包裹的球形颗粒立方体模型和斜方体模型,估算出了形成单层和双层黏土颗粒包裹所需的黏土含量界限值.通过岩电实验数据验证,说明黏土颗粒的连续性随黏土含量变化而变化.实际应用表明.该导电模型能描述高含泥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导电规律.  相似文献   

6.
刘炳玉 《测井技术》2017,(6):665-670
昆北油田Q区块储层以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为主,含油井段长,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关系较差,油、水层测井响应特征复杂。通过开展多学科结合的测井解释评价研究,分析淡水泥浆对阵列感应和双侧向测井的不同影响,明确了阵列感应测井在油水层测井识别时明显优于双侧向测井;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多样,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储层测井响应特征,选择对储层敏感的常规测井曲线,应用加权累加方法建立了常规测井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针对性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油层测井识别评价方法和图版,有效解决了该区块的油、水层测井识别难题。  相似文献   

7.
砂砾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预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丽艳 《测井技术》2005,29(3):212-215
垦西地区沙四段砂砾岩体岩块含量高,矿物多变,孔隙结构复杂,导致测井响应差异大,用传统的统计回归方法和测井解释方法计算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精度很低.用基于测井相分析的参数回归法、多矿物模型测井最优化方法和BP神经网络法等方法分别计算砂砾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其目的是提高复杂岩性储层参数的解释精度,满足油藏描述和储量计算对参数精度的要求.通过与岩心分析结果对比,基于测井相分析的参数回归法较一般解释方法的解释精度高,而多矿物模型测井最优化法和BP神经网络法等非参数数学建模方法比前者的效果更好.该方法提高了现有测井信息的利用率,在垦西地区砂砾岩体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核磁共振测井在川西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见萌  葛祥  张筠  董震 《测井技术》2010,34(2):159-163
以核磁共振岩心实验标定为依据,充分结合谱信息的分布特征,并借助测试资料对核磁共振测井在川西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中的评价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测井较易剔除非储层,能够提供可靠的储层参数,较为准确判别储层流体性质,应用效果较好,提高了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测井解释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高孔隙度低渗透率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解释难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实验室岩心分析数据,通过对微观孔隙结构分析,讨论了高孔隙度低渗透率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电阻率、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之间关系的测井响应异常。具体分析了某孔隙型碳酸盐岩油气田B层油气藏的响应特征,从岩心分析资料建立的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分析表明,B层的油气储性较差,与原测井响应的高孔隙度、高含油饱和度特征有比较大的差异。例举了数口井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某油田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泥质砂岩储层岩电实验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某油田中、低孔隙度及渗透率储层岩心在不同溶液矿化度条件下的岩电参数实验结果研究可知,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岩电参数明显不同于中、高孔隙度储层,中、高孔隙度储层的孔隙度指数和饱和度指数基本不随溶液矿化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孔隙度指数和饱和度指数分别随溶液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根据岩电实验结果,分别建立了孔隙度指数、饱和度指数随不同孔隙度和溶液电阻率变化的方程,改进了常用的计算含水饱和度的Archie模型.通过所建模型在某气田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测井解释中的实际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表明开展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岩石物理实验,对于建立测井解释模型,进而评价该类储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依据储层特点和生产的需求,在流体性质识别的基础上,采用大量的测井和投产初期测试资料,利用统计学原理,提出储层参数厚度加权平均值概念,建立含油层测井储层参数与井投产产量之间关系,研究综合评价指数储层产能等级分类法,符合率达90.0%以上。在储层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储层产能的影响因素,利用平面径向稳态渗流原理,建立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压裂后产能预测模型及其参数计算方法,注重不同类别储层对井产能的贡献率,解决了低渗透储层压裂后投产产能测井预测难题,及其预测符合率达80.0%以上,形成低渗透储层产能预测技术。  相似文献   

12.
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气层识别新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由于其非均质性强、测井信噪比低等原因,岩石骨架对测井信息的贡献远大于孔隙中气层的影响,使常规测井资料正确识别气层的难度增大.综合利用成像测井新技术提供的新方法及多信息、高精度参数,探讨了气层识别新方法,如移谱法、差谱法、纵横波比法及密度核磁共振法等.在长庆油田30多口井的测井解释表明,解释符合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13.
侯哲国 《测井技术》1994,18(5):345-350
侯哲国.中子寿命测井在低孔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应用.测井技术,1994,18(5):345~349对高矿化地层水中的氯离子敏感是中子寿命测井的独到之处,但低孔低渗碳酸盐岩储层中气、水体积贡献的电性差异之小,给该测井的应用带来困难。本文旨在探索几种简单易行的解释方法,并讨论与精度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利用研究区内22块压汞样品及4 440块有效物性分析样品,建立起超低渗透率储层的分类标准.通过与前人研究成果的比较,发现所建立的标准是可行的.借助自适应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适合研究区长6段的储层分类判别模型,并将其判别结果与综合判别结果对比,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属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复杂岩性、微裂缝发育的岩性圈闭型隐蔽性油气藏,录井油气显示级别低,在常规测井曲线上油气层的响应特征不明显,油气层评价遇到较大困难。通过对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并结合核磁共振、成像等测井资料,总结出该地区的测井评价方法,在新井生产和老井复查精细解释中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岩电、压汞实验出发,提出以孔隙结构控制储层导电性为基础,利用储层品质因子计算变岩电参数的高精度模型,结合储层品质特征,改进并建立变岩电参数的Pickett图版,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给出了变岩电Pickett图版建立的物理意义,并对比分析了固定岩电参数与变岩电参数Pickett图版、不同储层类型的Pickett图版异同点,明确了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饱和度计算误差主控成因及渤海湾盆地中深层出现的高电阻率水层的导电机理,在实际测井资料定性及半定量解释中显示了较好的效果,为油田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参数及流体性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