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检测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PAP作为胃癌主动免疫治疗新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胃癌细胞系中PAP mRNA和PAP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AP的表达。利用PAP表位肽对胃癌患者的PBMCs进行体外诱导,ELISA法检测PAP特异性IFN-γ分泌水平;51Cr释放法检测CTLs的细胞毒活性。结果3种胃癌细胞(MKN-7、MKN-28和MKN-45)表达PAP mRNA,其中MKN-28和MKN-45表达PAP蛋白,胃癌组织中PAP呈阳性表达。从2/4胃癌患者PBMCs中诱导出的PAP多肽特异性CTLs可特异性杀伤HLA-A24+/PAP+的胃癌细胞MKN-45,CTLs的细胞毒活性依赖于CD8+T淋巴细胞。结论PAP有可能成为胃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周丽丽  汪兴生 《安徽化工》2010,36(1):28-31,34
近年来,前列腺癌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主要综述了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的结构性质以及其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otal PSA)第2次国际标准品候选品(批号17/100)进行协作标定.方法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方案,采用多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荧光法、流式荧光发光法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进行标定.结果 全球8个国家10...  相似文献   

4.
用PEG-SephadexG-150两步法,从精浆中分离纯化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精浆标本先经PEG粗提,约去除80%的杂蛋白,再经柱层析,进一步提纯,提纯产物经SDS-PAGE及ELISA法证实为免疫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转基因树突状细胞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抗淋巴瘤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方法 采用人骨髓来源的髓系前体细胞,在人细胞因子IL-4、GM-CSF和INF-α诱导下,在体外生成大量树突状细胞。将制备好的含有IgVH1核酸质粒,用脂质体法转染树突状细胞。转染成功的树突状细胞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培养,激活特异性CTL细胞,与阳性表达IgVH1的人淋巴瘤Namalwa细胞反应,用3H-TdR掺入法观察CLLs对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效应。结果 树突状细胞能够用脂质体方法转染IgVH1核酸质粒,并且有效递呈给外周血T细胞,对表达IgVH1的人淋巴瘤Namalwa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杀伤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体外诱导扩增的 DC能够转染 IgVH1核酸质粒,体外激活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效应。  相似文献   

6.
随着HIV特异性T淋巴细胞在控制体内HIV复制方面的作用被认可,HIV疫苗研究的重点越来越多地集中在诱导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的HIV疫苗上,这类疫苗可能通过诱导或增强体内针对HIV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有效控制HIV在体内的复制。本文对近年来诱导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的HIV疫苗在健康和感染机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在体外用狂犬病疫苗诱导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PBL)分泌特异性抗体,并使B淋巴细胞保持良好增殖和分化状态的方法。方法以狂犬病疫苗免疫志愿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并对诱导抗原量、诱导时间及IL-2、IL-6和胞壁酰二肽(MDP)等生物因素对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影响进行检测,并观察PBL的活化与增殖状态。结果在特异抗原及其他生物因子的共同作用下,经免疫的人PBL体外抗原诱导5d后产生特异性抗体的量达到最大值。MDP、IL-2、IL-6对免疫志愿者的PBL体外特异性抗体的分泌有显著影响,但对未经免疫志愿者无明显影响。显微镜观察显示PBL生长与分化正常。结论已建立了体外诱导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方法,并保持了B淋巴细胞良好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8.
从精浆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EG-SephadexG-150两步法,从精浆中分离纯化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精浆标本先经PEG粗提,约去除80%的杂蛋白,再经柱层析,进一步提纯,提纯产物经SDS-PAGE及ELISA法证实为免疫纯。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梅毒螺旋体(Tp)TpN47(68~410 aa)重组蛋白。方法采用PCR法从Tp全基因组中扩增TpN47(202~1230 bp)片段,T-A克隆后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2 b(+)-TpN47,经酶切鉴定后转化Ecoli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Ni2+亲和层析柱纯化,Western blot鉴定其免疫反应性。结果PCR法扩增出约1 000 bp的目的片段,原核表达质粒pET-22 b(+)-TpN47经酶切鉴定正确,表达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3%,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9 000,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纯化后蛋白纯度达95%以上,Western blot证实该蛋白能与梅毒患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所表达的TpN47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为开发临床检测效果更好的梅毒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光激发化学发光免疫(Light induced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LICA)定量检测方法。方法用PSA多克隆抗体包被受体微粒,PSA单克隆抗体标记生物素,两者与链霉亲和素包被的供体微粒共同组成检测试剂检测PSA,优化测定条件并对方法进行验证。分别采用本方法与Roche公司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82份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方法的分析灵敏度为0.31 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4.66%~6.75%,批间变异系数为5.68%~8.42%;回收率为95.1%~105.2%。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R2为0.981 5。结论建立的均相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能够用于血清PSA的定量测定,且其性能指标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免疫组化酶染色法及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体外检测了 WuT_3(抗 CD_3),WuT_4(抗CD_4),WuT_8(抗 CD_8),WuT_9(抗 CD_71 或 TfR),WuTac(抗 CD_(25)或 IL-2R)等5种临床治疗用小鼠抗人 T 淋巴细胞分化抗原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与25种正常人体组织的反应性。结果显示,WuT_3与髓质胸腺细胞,淋巴结及扁桃体中 T 细胞区细胞,脾白髓中动脉周围淋巴鞘细胞及胃肠道粘膜层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WuT_4与皮质胸细胞及大多数髓质胸腺细胞呈阳性反应。WuT_8与皮质胸腺细胞及少数髓质胸腺细胞呈阳性反应。WuT_4 和 WuT_8阳性细胞在淋巴结、扁桃体、脾脏及胃肠道粘膜中的分布与 WuT_3 阳性细胞基本一致,但数量依次减少。淋巴结和扁桃体的生发中心以及脾脏的脾小结中散在分布有少数WuT_3,WuT4及 WuT_8阳性细胞。此外,睾丸中散在分布个别 WuT_8阳性淋巴细胞。WuT_9与26%的骨髓细胞及个别皮质胸腺细胞呈阳性反应。WuT_9 尚与小肠粘膜肠腺底部细胞呈较强染色。WuTac 仅与个别散在的髓质胸腺细胞呈阳性反应。上述5种单抗与其它非淋巴组织及细胞基本呈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传代后,以胰高糖素样多肽(GLP-1)和尼克酰胺作为诱导剂进行诱导分化。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双硫腙染色及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试验,ELISA法检测胰岛素含量。结果细胞诱导后逐渐聚集成细胞团,双硫腙染色呈砖红色,诱导后第14天培养液中可检测到胰岛素,第21天浓度较14d增高,高糖组[(21.5±1.6)μIU/ml]比低糖组[(18.1±2.5)μIU/ml]略高,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一定诱导条件下,具有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人结肠癌Lovo细胞分别经不同浓度(10-6、10-5、10-4和10-3 mol/L)的罗格列酮和美洛昔康作用6、12和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RT-PCR法检测罗格列酮处理24 h的细胞COX-2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罗格列酮浓度大于10-5 mol/L,美洛昔康浓度大于10-4 mol/L均可明显抑制Lovo细胞增殖,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罗格列酮可明显降低Lovo细胞COX-2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且均呈浓度依赖性。结论罗格列酮能抑制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COX-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靶向Pin1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干扰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对大肠癌SW620细胞Pin1基因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合成特异性针对人Pin1基因的寡核苷酸序列,退火后与pGenesil-1载体连接,构建靶向Pin1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pGenesil-1-Pin1(+),利用脂质体转染大肠癌SW620细胞,以质粒pGenesil-1-Pin(-)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为对照。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后细胞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估算转染效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对SW620细胞Pin1基因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所构建的特异Pin1shRNA真核表达质粒经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转染SW620细胞的转染效率为64%。shRNA对SW620细胞Pin1基因mRNA的抑制率在转染后72h最高,为70.2%,蛋白抑制率为60%。结论已成功构建了靶向Pin1基因的shRNA干扰真核表达质粒,可抑制SW620细胞Pin1基因mRNA的转录及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5-Fu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凋亡过程中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形态学、基因组电泳、吖啶橙染色及流式细胞仪,观察大肠癌细胞凋亡情况,同时应用基因芯片分析5-Fu作用后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5-Fu作用于HCT/8细胞48h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基因组电泳出现典型的梯形条带,基因芯片分析显示,12个与DNA损伤修复相关的基因中,上调基因3个,下调基因9个。结论5-Fu作用于结肠癌细胞,导致多种DNA损伤修复基因发生改变,综合作用使细胞不能及时对损伤DNA进行修复,最终导致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6.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尖锐湿疣的主要原因,约有90%的生殖器疣由HPV6、11型引起。我国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率大于95%,其中HPV16、18型占90%以上。随着对HPV及其致病机理研究的深入和免疫学的发展,利用免疫学方法治疗HPV引发的疾病显示出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就人乳头瘤病毒治疗型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