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王敏  徐征  杨先艺 《包装工程》2021,42(24):286-291
目的 提炼和解读《闲情偶寄》造物观中的“趣味”美学思想,探寻设计创新和当代生活理念的启示和方法。方法 结合当前重视文化自信、设计创新与生活美育等现实背景,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对《闲情偶寄.居室部》的解读,揭示李渔在造物设计中的“趣味”美学思想内核,进而探讨其对当代的设计创新、生活审美化和趣味化问题的启示。结论 《闲情偶寄》中的“趣味”美学造物思想内涵丰富,可以从“奇趣”“雅趣”和“意趣”三方面进行解读,不仅是研究中国传统优秀设计文化、弘扬文化自信的重要史料,还对指导创新设计、趣味设计和探索当代生活理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少宏  高宏博 《包装工程》2020,41(2):199-203
目的对宋代绘画作品《十八学士图》中出现的一款"折背扶手椅"画像的造型特征及其艺术价值进行分析,结合当代生活进行创新设计,为中国传统风格的家具创新设计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画面解析方法,对图画中三把折背扶手椅的造型手法、结构特点、装饰语言三方面展开分析,从中提取出宋代的审美理念与造型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在宋代思想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家具所表达的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结合当下人们的生活需求,对其在当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范畴和方式进行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宋代思想文化因素影响下的"折背扶手椅"所反映的艺术价值和营造理念,在设计实践中归纳其在中国传统风格家具开发设计中的创新思路,为相关研究及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先艺  王永东 《包装工程》2020,41(16):344-352
目的旨在研究中国古代"制器尚象"这一传统造物智慧的思想内涵,及其在当今社会发展变迁过程中的设计应用、理论创新和思维表达,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研究"制器尚象"的古为今用。方法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从经典古籍中寻找中国古代朴素的"制器尚象"造物观,并将其按物象、意象和道象的进阶模式划分,通过具体的设计案例分析中国古代"制器尚象"设计智慧的应用以及在当下的延续与创新。结论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制器尚象"的设计智慧在当今已经实现由"象"到"形"转变,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象思维"设计创新模式。只有不断寻找古今造物设计思想的契合点,才能在不断发展的时代环境下推动中国设计实践和设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芳  张若然  李伟 《工业工程设计》2020,2(2):121-127, 144
将解构主义建筑思想作为一种设计创新的途径和方式加以分析、消化和利用,使其对发展当代展示空间设计理论和提升设计实践水平起到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推动作用与指导意义。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概述解构主义建筑观的时空维度;结合对解构主义建筑师及其作品中蕴含的解构思想和方法的分析,阐述其在当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表现,以此拓展和丰富展示设计创意的新途径。解构主义赋予了设计与众不同的灵魂,它的设计思想渗透到建筑、景观、室内空间、服装和产品等众多设计领域,具有完备且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在解构主义建筑观的影响下,当代展示设计中呈现出建筑叙事性、空间连续性和展示趣味性等特征,颠覆了人们对展示设计的一般认识;也进一步积极推动了当代展示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设计就是人的造物活动。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造物观融合到人们的生活中,通过不断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蜕变为现代设计风格。通过分析修水赭砚的生产工艺,以及对修水赭砚造物观思想的研究,感受到修水赭砚中蕴含的传统造物观是如何影响现代设计的发展,并且为现代设计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寻找解决办法。通过研究修水赭砚的发展历程,对修水赭砚中蕴含的传统造物思想进行剖析,从物以致用、以意立象的造物观念出发,结合当代设计的实际应用。修水赭砚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传统器具的代表。在注重以人为本的今天,修水赭砚造物观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对当代设计乃至现代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田田  皮永生 《包装工程》2021,42(8):321-327
目的 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产品价值提升,从设计学角度提出"手工艺+农产品"的整合创新模式来提升农产品价值,助力乡村产业高发展.方法 在符号学视域内,应用文献研究、田野考察、形态分析及类型学比较等具体方法来建构"手工艺+农产品"的整合创新模式,并通过具体的设计实践来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结果 以武陵山区为例,运用"手工艺+农产品"的整合创新设计模式整合乡村在地资源,形成了创新商品.通过提炼设计实践中运用的设计方法形成了"手工艺+农产品"整合创新设计模式.结论 "手工艺+农产品"的整合创新设计能够将农产品变成商品,提升农产品价值,同时活化乡村传统手工艺,助力极具乡村特色的产业链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长物志》中“制具尚用”工艺思想的人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晓云  马骁芸 《包装工程》2016,37(24):204-207
目的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人性化思想在器物设计制造中的发展和体现。方法以《长物志》中的器具篇为研究内容,对晚明时代器物设计、制作的工艺思想进行分类解读,分别从感性和理性层面予以研究,探寻其蕴涵的人性化理念。结论 "制具尚用"即为当代社会中"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在中国器物设计工艺思想中的早期体现,为当代器物设计领域提供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社会创新背景下"锔瓷造器"的新方法和对传统手工艺的发展途径。方法雅安社会创新项目中"锔瓷造器"是进行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器型再造,重新创造出一件新的器物,让它以另一种面貌获得"重生",这与传统锔瓷工艺在创意构思、设计理念上都有所不同。结论在社会创新大背景下,研究如何将传统工艺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将其参与到社会创新设计支持的公益实践中,使锔瓷工艺焕发新生,探索锔瓷工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研究、博物馆调研、案例研究等方法,从设计史的视角,宏观梳理中国传统家庭厨房演变历程,挖掘演变的逻辑和原因,启迪当代厨房的设计思想。中国传统家庭厨房发展演变是内因(技术系统)和外因(生活方式)相互叠加的结果,当前厨房设计应融合"生活需求洞察"和"新技术驱动",沿着"家庭伦理——生活需求——技术整合"的路径进行系统创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中国竹资源体量虽为全球之最,但其产业附加值尚未达到全球先进水平.从宏观角度来看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竹材产业发展尚处于OEM的阶段.如何推动中国竹编家居产业向OBM发展,是当前设计介入竹编产业所急需探讨的问题.以设计介入为突破口,从微观视角入手,运用数字化技术,对竹编编织技法进行参数化研究,提出数字化下的竹编产品设计新思路,结合社会创新的工作方法提出适用于当地竹编产业的发展体系.方法 通过传统竹编编织技艺的数字化转化,结合在地资源,进行竹编产品的设计研究,通过开放式的创新方法,将设计、生产、社会认可进行有机的结合.结论 竹编作为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活态化是保护过程中急需探讨的问题,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当代竹编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开放创新设计对竹编进行数字化设计研究,为竹编技艺在当代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进行实践论证.  相似文献   

11.
庞观  张夫也 《包装工程》2017,38(18):77-81
目的厘清设计中"传"与"达"真正的含义,以及设计师应该在怎样的思维角度上考虑信息的分析与处理。传递信息与交互信息,必需达到同一频道对话、通达,而非仅仅技术手段的交流。方法研究信息发出方和接收方所处的时间、地点、条件(外因),提高信息传递和交互的效率,实现传达信息的目的。结论使设计者明确信息的传达要达到目的、提高设计效率,即认识到信息传达与交互的有效方法,外因(语境)的重要性。跳出常规思考模式看问题,从更宏观的角度解决"传"与"达"的功效性。  相似文献   

12.
卖洋快餐的餐厅开始卖米饭炒菜,喝咖啡的地方有了碧螺春,卖牛奶的厂家拓展新路进军保健品,种种“拓展”让大家都耳目一新,但也质疑声一片。“专”与“广”,你选择哪一个?  相似文献   

13.
赵大庆  杨锋 《材料导报》2001,15(11):1-3
纳米科技有“top down”和“bottom up”两种研究方法,这两种研究方法中“top down”方法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科研方法,但是决不能忽略甚至放弃“bottom up”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因为“bottom up”方法代表着纳米科技发展的未来。这是对我国纳米科技发展策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和“检测/校准实验室认可”的要求入手,探讨两者的本质区别和联系,从而使具有“双重身份”的检测人员能够在工作中理清思路,使质量体系能够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中有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品牌经济逐步成为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今天,推动广大市场主体从产品经营上升到品牌经营,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必经途径."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将努力扩大注册商标总量,积极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出口品牌,打造能与国际品牌竞争的自主品牌,实现由"安徽制造"向"安徽创造"的跃升.  相似文献   

16.
激光冲击中的"应变屏蔽"和"约束击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约束状态和激光冲击的高压、高能、超快及超高应变率对材料响应之间的2个共性问题。激光冲击时,当被冲击材料本身与表面自由约束层能完全约束受冲击区域表面的宏观形变而不影响强化效应时,称为应变屏蔽,此时被冲击件可视为厚件,材料内部将保留大量的应变微结构;反之,当被冲击材料不能约束冲击能量而产生宏观形变时,称为约束击穿,此时被冲击件可视为薄件,冲击效果以塑性变形为主。最后扼要介绍了这2种现象在材料表面强化和微成形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睿娜  陈友林  韩磊 《包装工程》2018,39(19):58-64
目的针对卷烟条盒商标纸出现的"水雾"和"磨花"等问题,从商标纸、薄膜、美容器等方面找出改进和解决措施。方法对商标纸、薄膜、美容器等3个因素进行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寻找影响卷烟条盒包装耐水雾和耐磨花的因素。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条盒包装耐磨花的主次因素依次为美容器、薄膜、商标纸;影响包装耐水雾的主次因素依次为美容器、商标纸、薄膜;从薄膜方面解决"磨花"和"水雾"问题时,改进方向主要是改进其耐摩擦性能,并适当提高雾度;从商标纸方面解决"磨花"和"水雾"问题时,改进方向主要是进行油墨和光油的选择,干燥功率和速度等的优化,并适当提高摩擦因数;从美容器方面解决"磨花"和"水雾"问题时,首先考虑将美容器升级为活动结构,并适当降低温度。结论薄膜、商标纸对耐磨花指数、耐水雾指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仅当美容器升级为YTCJ-R2活动全自动装置美容器时,磨花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水雾现象基本解决,其对薄膜、条盒商标纸材料亦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能听到、看到这样一句话“提高质量”,而这种提法混淆了“产品质量”与“产品标准”的概念。“提高质量”从文字意义上讲,其本身的含义与人们普遍所认为的概念是有所区别的。从标准化术语(文字上),“质量”一词的定义为:“反映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城市安全面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多种重大挑战。针对城市安全现阶段的实际需求与重要难题,该研究引入“减灾体”和“减灾力”的概念,以风险源、承灾体和减灾体为三大基本要素,依托数字孪生、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新技术,建立了基于“风险源+承灾体+减灾体”的城市安全表征“库-网-流-谱-法”理论框架,并对该框架中每个环节涉及的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所提出的理论有望更加合理地表征城市的管理能力在城市安全中的作用,助力实现城市安全性态的动态表征以及相关决策的智能学习与优化。  相似文献   

20.
如何通过设计促进人个体、人与人、人与物的健康状态,如何通过设计应对国家及全球的健康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邓嵘教授的《健康设计思维与方法》,从个体健康走向健康系统,从绝对稳态走向动态平衡,从被动健康走向主动健康,为健康设计从认知走向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