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柏清  任宇翔 《包装工程》2023,44(18):351-353, 384
目的 探索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艺术碰撞和创新路径。方法 基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从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关系出发,总结非遗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向,提出了个性化、互动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应用尝试,并从具体的实践层面分析有效的应用方式方法,结合文创产品在形态、意蕴和实用三方面与非遗文化的融合,探索非遗再设计与利用的新形式,以期弥补当前非遗传承与发展的不足与局限,实现创新设计。结论 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应该从本源出发,回归传统,将非遗文化精髓与文创产品设计实现艺术化的结合,增加非遗文创产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形成符合当前大众审美特点与消费需求的内容,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尹浩英 《绿色包装》2023,(2):148-151
随着旅游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非遗文化与文创结合可以创建新型经济,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既可以赋予文创产品以文化的特征,又能够起到弘扬非遗文化、传播非遗文化的作用,因此在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融入非遗文化元素既符合经济发展,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非遗文化传承。本文结合实例,对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与非遗文化元素的共融与创新进行研究,以供大家交流和分享。  相似文献   

3.
肖代柏  罗坤明  吴婉菁  宋佳鑫 《包装工程》2024,45(2):406-416, 431
目的 非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夏布绣非遗作为一种民间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在服务设计视角下夏布绣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设计思路,以实现夏布绣非遗在当代的价值转化。方法 通过剖析夏布绣非遗文创产品的市场现状,总结夏布绣非遗文创产业的现实问题。运用服务设计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并基于Kano模型对用户需求属性进行分类,使用层次分析法拆解量化夏布绣文创产品的用户体验需求。结论 根据用户体验需求权重,结合服务设计思维提出提升产品视觉形象和功能创新、突出文化特色、注重文化消费体验、遵循市场逻辑,以建立产品服务系统的夏布绣非遗文创产品多维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先昌  彭雅莉  孔德强 《包装工程》2022,43(12):332-338, 358
目的 旅游业兴盛的当下,以非物质文化与旅游文创产品的融合为目标,构建基于非遗文化符号的湛江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方法 文章分析了旅游文创产品的属性,筛选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视觉符号特征鲜明、知名度高、感染力强的文化元素,经过打散、简化、形态加减、夸张变形、重构等艺术手法,对其形符和意符进行提炼,并结合旅游产品属性进行转译和编码,构建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结论 通过舞鹰雄非遗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实践,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非遗文化的植入提高了旅游文创产品的个性和品质,实现文化的“变现”和“带走”,还能拓宽非遗视觉元素的活化传承方式,更好地延续其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5.
曹馨文 《上海包装》2023,(5):159-161
河南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体现了河南地域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广袤性与浓厚性,但从河南非遗文化传承和传播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新媒体传播应用不足导致传播对象稀缺、文创产品文化内涵缺失无法建立品牌形象、非遗主题形象设计缺乏创意与特色等问题。基于文化传播视角,从创新设计的要素、创新设计对策等方面入手,探究河南服装文创创新设计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推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运用地区非遗文化为地区农产品文创包装设计,是当下地区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更快速的了解产品的特性,同时也可以了解地区的文化,带动旅游等产业.将河套非遗文化作为地区农产品"天赋河套"品牌包装设计元素,遵循现代非遗设计规律,创造出有鲜明特色的地区产品包装形象,从而传递出"天赋河套"农产品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媛霞  殷俊 《包装工程》2022,43(10):326-334
目的 研究国家级非遗桃花坞木版年画在数字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针对互联网的传播与时代审美需求,探索传统文化的活化路径。方法 运用“文化转译”方法展开桃花坞木版年画文化IP的提取,进行文化IP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的设计转译。在获得视觉要素筛选结果、数字文创APP信息架构、意义体验达成路径以后,采用“APP+IP形象”的思路,进行数字文创设计开发。结果 围绕文化IP,完成APP用户体验设计、角色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与引导页设计。结论 “文化转译”打造文化IP并生成数字文创的方法,融通了传统与现实,有助于深度挖掘非遗类数字文创的文化主题,保证数字文创产品文化层次结构的完整性,是传统文化创新式传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李玮玮 《包装工程》2024,45(2):460-471
目的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把握旅游业和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凝练坭兴陶文化视觉符号,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将非遗文化和数字图像技术融合,产出具有传承价值和创新性的数字文创产品。方法 以坭兴陶文化为切入点,剖析坭兴陶文化的发展现状、文化特征、消费者需求的人文情怀,梳理数字文创的传播模式、媒介特征、文化符号转化等设计问题,探究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创产品的意义价值,提出将坭兴陶文化元素与数字文创产品融合设计的方法手段。结论 坭兴陶文化与数字文创融合的新方法、新思路,是传承坭兴陶非遗文化、提升产品文化内涵的新途径,丰富了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的形式与内容,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都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齐海涛 《包装工程》2020,41(20):195-199
目的 以传承和创新为主旨,在符号学语意下探讨非遗视觉元素创新衍生设计的有效途径,传承非遗技艺所蕴含的民间智慧与美学思想,形成基于民族文化深度思考的设计创新构建。方法 从非遗的视觉层面入手,依据现代符号学的语意特征,分为“非遗视觉元素符号提取转译”、“非遗视觉元素符号衍生设计”两大方面,结合前沿设计案例,探析非遗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创新途径。结论 非遗是民族艺术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国文化价值观和东方美学精神,更是现代设计的创意源泉。在创新溯源的思考下,探寻多种途径的非遗视觉元素衍生设计方法,不仅使现代设计彰显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能有效实现非遗项目自身的传承发展与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10.
郑君  王炳江 《包装工程》2023,44(10):340-346
目的 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海南多种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海南地域文化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从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应用及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将海南经典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融合,对海南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海南旅游特色文创产品与黎族文化元素、海南特有坡鹿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应用;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构思、产品受众、创意形式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对此进一步提出海南本地特色文化应与当地旅游文创产品深度结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结论 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并聚焦其有价值的元素,对此展开深度的挖掘,给予文创更多的地域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海南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将海南当地黎族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创新应用,有利于推动旅游文创产品及创新设计,可以让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并以人们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赢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1.
“沈阳非遗”文化符号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猛  王蒙 《包装工程》2012,33(4):140-142
从形态、色彩、特色材料与工艺、情感内涵的挖掘等角度分析提炼"沈阳非遗"资源的视觉化元素,以视觉符号凸显地域文化内涵、产品形态的时代语境转化、面向消费者创新设计载体等途径探讨"沈阳非遗"文化符号在地方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问题,为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国家级非遗“包头剪纸”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志春  张路得 《包装工程》2018,39(22):205-212
目的 以文化衍生产品为媒介实现国家级非遗“包头剪纸”文化的生产性保护与创新式传承,并验证“文化衍生产品系统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运用“文化衍生产品系统设计方法”展开“包头剪纸”文化衍生产品设计中的文化因子提取、文化因子的设计符号转化、文化产品载体选取与重塑、要素融合构造法选取,在获得“包头剪纸”文化衍生产品设计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采用矩阵法进行各要素的组合,展开“包头剪纸”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结果 依据“文化衍生产品系统设计方法”所得结果,完成了4种“包头剪纸”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结论 以“包头剪纸”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验证了“文化衍生产品系统设计方法” 的可行性,有助于为不同文化主题的衍生产品提供系统设计的方法和快速开发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戴荭 《包装工程》2017,38(10):246-250
目的研究、推广苗族银饰艺术与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法以苗族历史与民族服饰文化为基础,通过对"蝴蝶妈妈"和"鹡宇鸟"等图腾纹饰的解析,归纳苗族银饰的锻制技艺及流程,展现蕴涵其中的民族信仰、生活习俗、愿望等民族文化内涵。结论创新苗族银饰纹饰的应用和家族式锻制技艺的传承模式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文化产品市场的繁荣。  相似文献   

14.
赵勤  回璇 《包装工程》2022,43(4):364-375
目的 致力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产品的“活态化”设计研究,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鄱阳湖文创产品设计方法,从而提升产品文化内涵,弘扬鄱阳湖地域文化。方法 建立了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产品对应的设计模型图,并以具体的设计实例进行了展示和验证,使文创产品既拥有优质的视觉效果时又兼具产品的日常使用价值和良好的使用体验感,既具有文化艺术性又注重了“以用为本”的设计理念。着眼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文创产品“活态化”视角,遵循寻找活态化转换的契合点、注重鄱阳湖地域文化原味的传达、重建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传播观的设计原则,通过案例的结合运用为鄱阳湖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法策略。结论 以鄱阳湖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实践论证,为当今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使鄱阳湖物质文化得以保全,非物质文化得以“活化”,最终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创产品创新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姜仁峰  王莉 《包装工程》2023,44(10):373-376
目的 以“故宫文创”的设计与营销为现代文创产品设计带来启示,从而丰富现代文创产品的内容与形式,提高现代文创产品设计的文化内涵。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将“故宫文创”中的一些产品作为案例,为现代文创设计提供参考。结论 在文创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实用性、创新性、特色性原则,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打造自身的特色和品牌。  相似文献   

16.
黄秋儒  杨帆  沈艾雯 《包装工程》2023,44(12):235-239, 249
目的 通过结合当下主流媒体的传播方式,探索设计与开发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非遗”文化传播与传承形式。在广泛聚焦各年龄层受众的注意力的同时,能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传统“非遗”的特点。方法 以“非遗”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作为突破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与游戏载体相融合,并择取无锡惠山泥人为实践题材,对其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和发展规律,再以此进行游戏要素设计,进而制定出较为完整的设计策略。结果 以“融合多学科知识、突破常规、新视野展示传统文化”为研究核心,采用创新视角对“非遗”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结论 将无锡惠山泥人作为母体,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对相关元素加以提取,从而设计出以“非遗”为主题的互动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增强了沉浸感和趣味性,同时也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17.
论文化创意产业的“地方化”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地方化"发展策略。方法基于对文化的整体观照和经济全球化背景的考量,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应该遵循以具体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具有相关文化背景的行为人为主体,以带动就业、创造财富并实现全面生活环境提升为目标的"地方化"策略。结论 "地方化"发展策略要确立并导入核心文化元素,做好创意产业生态布局的设计,立足生活内涵的文创社区建设,实现艺术、生活与经济的良性共进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各界探讨的热点,近年来众多学者从各领域角度参与进非遗与创新的讨论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大大拓展了我国非遗研究的内涵与外延。但是,由于少有学者对其研究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致使非遗现阶段传承与创新开发的规划模式,以及各学科参与非遗与创新研究的侧重点未能系统化呈现。基于此,应当首先梳理非遗及其传承创新工作的诞生起源;其次从“原生态”和“活态”这两条非遗传承研究思路出发,重点对我国非遗保护和开发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以及进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非遗的刻录保存和融汇创新两者并行不悖;最终探索出只有坚持走“守真+创新”的非遗传承开发模式,才能更好传承非遗文化精神,创新非遗表现形式,进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力。  相似文献   

19.
钱江  王晓玉 《包装工程》2023,44(14):297-305
目的 信息时代,单一的阅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书籍呈现多元性和互动性,互动体验类书籍在书籍市场广受欢迎。通过《苏灯》互动体验书籍的设计,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方法 通过历史文献法、人物访谈法对苏州灯彩进行信息提取与分类,采用案例分析法总结文化遗产类互动书籍的成功案例。结论 随着AR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动设计的应用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所占的比例也会逐渐增加。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介与智能技术的优势互补作用,注重信息采集、多媒体展示、互动参与、可视化编排和技术融合等方面,以此提升大众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和欣赏。与此同时,创造出全新的阅读和参与体验,使得文化遗产类书籍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20.
朱庆祥  刘晓彬 《包装工程》2022,43(20):373-382
目的 从文化生态的视角研究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旨在使非遗文创产品既可以承载非遗的文化内涵,又能顺畅地融入当代生活。方法 基于文化生态的理论,将非遗置于其文化生态系统中进行整体研究,提出了基于文化生态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流程和设计策略。将非遗文化解构为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三个层次,提取各层次的文化属性,研究文化生态系统各构成要素的演变状态,探究非遗各层次文化属性在当代文化生态系统下的变迁趋向,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非遗文创产品。最后以磁县剪纸文创产品的设计为例践行了该方法。结论 基于文化生态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从文化生态的角度考虑非遗文化的发展变迁,把握非遗文化基因在非遗文创产品上的取舍和呈现,使文创产品既能承载非遗的文化内涵,又能契合现代生活方式,该方法拓展了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