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转杯纺纱阻捻盘对加捻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转杯纺纱机上 ,采用阻捻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阻捻盘的假捻作用 ,使纱臂段 (即阻捻盘至凝聚槽一段的纱条 )上的捻回增多 ,从而可增加纱臂段与须条间的联系力 ,减少断头 ,但不影响转杯纱最终的成纱捻度。转杯纱的捻度只决定于纺杯转速和引纱速度 ,与阻捻盘没有关系。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 ,阻捻盘不仅影响纱臂段纱线的假捻捻度 ,而且对转杯纱的真捻捻度也有影响 ,尤其在纺高捻纱时影响更大。1 阻捻盘对转杯纱加捻效率的影响图 1 两种阻捻盘剖面图在BD2 0 0SN型转杯纺纱机上采用两种阻捻盘进行了纺纱试验对比 ,两种阻捻盘结构见图 1。纺制…  相似文献   

2.
转杯纺纱生产针织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杯纱成纱条干好,但是由于转杯纱的加捻效率低,一般只有环锭纱的80%左右,符合针织用纱捻度低要求,但转杯纱成纱强力低,易断头。如何解决低捻断头问题,增加纱线强力,是转杯纺生产针织纱的关键。通过采用不同直径的转杯、不同的转杯转速和不同的假捻盘等纺纱部件,经过单因素分析,确定最佳的工艺。  相似文献   

3.
探讨采用低配棉生产低捻度牛仔用转杯纱的工艺。针对转杯纺生产低配棉低捻度牛仔用纱时遇到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根据原料特点,前纺工序以"多排杂,减少纤维损伤"为原则,合理调整工艺,合理选配转杯纺的关键元件,优化捻系数、卷绕张力等工艺参数,控制好车间相对湿度等,最终使转杯纺千锭时断头及机台生产效率达到较好水平。认为:用低配棉原料也能生产出让用户满意的转杯纺低捻度牛仔用纱。  相似文献   

4.
提高转杯纱质量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思  李玉萍 《棉纺织技术》2001,29(10):45-47
我公司有两台FA621型转杯纺纱机用来生产直接供帆布使用的 C 58.3 tex纬纱,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纬纱捻度低导致转杯纺纺纱状况差,断头多,频繁出现错纬、条干不匀、竹节、纬缩等布面纱疵。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试验,找到了一些解决措施,现介绍如下。1 降低转杯纺断头的措施1.1 优选阻捻盘 由于 C 58.3 tex转杯纱作纬纱用,要求其捻度小,棉结少,条干均匀,所以配棉较好(配棉等级为3.868级,长度为28.46 mm)。C 58.3 tex转杯纱捻系数要求小于350,否则易产生纬缩。而纱线捻度降低,断头相应增多,且断头多发生在剥离点至阻捻盘入口的一段纱条上,此段纱条张力的大小及其变化是影响断头的主要因素,为了减少此类断头,我们做了阻捻盘的优选试验,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当阻捻盘直径为20 mm,刻4槽时,断头数最少,纱线强力最高,这是因为阻捻盘具有假捻作用,但是假捻作用过强(刻6槽),纱条内外层捻差增大,成纱强力反而降低,且纱线毛羽明显增多。二.2 合理设计分梳辊转速 在 C 58.3 tex纱的生产过程中,在同锭、同一筒条子的条件下,我们对分梳辊转速进行了四次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5.
王姜  傅婷  杨建平  汪军 《纺织学报》2015,36(2):30-0
因关于转杯纺假捻盘的阻捻及捻陷作用的研究尚存争议,为此,在分析转杯纺假捻盘两段纱条的运动以及建立加捻区的捻度变化模型的基础上,对假捻盘的阻捻及捻陷作用进行系统地研究。首先,定义了纱条的公转运动以及自转运动的概念,经分析认为假捻盘存在捻陷作用,但不存在阻捻作用。之后,制作了实验装置,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假捻盘的捻陷作用,得到了捻陷作用发生时纱条的捻度传递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纱条张力的增大,捻陷作用不易发生。  相似文献   

6.
黄晓杰 《毛纺科技》2022,50(1):35-43
为研究柔软面料用纱纺纱工艺改进方法,生产了转杯纺超低捻纱、低捻度竹节纱、低扭矩超低捻纱及超低捻包缠纱等品种,针对不同的纱线类型,分别分析其纺纱工艺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验证。对影响转杯纺超低捻纱的纺纱稳定性、纱线蓬松度及成纱指标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采用K8R型号阻捻头、TT346型号纺杯、黑色型号阻捻装置生产超低捻纱,生产效率提高了31%~84%。通过研究竹节纱捻系数与强力的关系,认为节距捻系数决定纱线强力,并制定超低捻竹节纱节距捻系数取值范围,调整后设计捻系数较正常竹节纱平均降低60~90。对低扭矩超低捻纱关键工艺参数捻系数、喇叭口间距、钢丝圈质量及假捻元件线速度与前罗拉线速度比值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不同配棉对织物风格影响很大。通过生产超低捻耐磨纱,改进了包缠纱长丝的参数,如长丝喂入位置、长丝退绕张力、长丝牵伸倍数、长丝装置等,改善纱线性能,提高其柔软性。通过对纺纱工艺的改进,4种低捻纱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超低捻纱线质量的改进有助于后道工序质量和织物风格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利用纺纱杯回转纱条假捻捻度和动态强力的测定方法,进行了阻捻盘材料与规格对回转纱条假捻捻度与动态强力影响的试验,和假捻捻度对成纱强力与毛羽影响的试验。结果指出,阻捻盘的主要作用是假捻作用。阻捻盘摩擦系数、回转纱条对阻捻盘的包围角与回转纱条的假捻捻度呈线性相关.提高假捻捻度可以增强回转纱条动态强力和减少断头,但成纱强力会有所降低,毛羽将增加。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大豆蛋白纤维转杯纺纱的合理工艺,对大豆蛋白纤维转杯纺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设计,并对成纱质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纺制大豆蛋白纤维转杯纱的合理工艺参数为捻系数360,纺杯转速38 000 r/min,分梳辊转速7 800 r/min,所纺制大豆蛋白纤维转杯纱条干均匀,纱线弹性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纺27.8tex纯棉纱时纺纱工艺参数及转杯纺纱机关键部件对成纱质量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了捻度、转杯转速、分梳辊转速的最佳工艺组合,得出了关键部件类型对成纱质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假捻盘类型、转杯直径、引纱管类型、凝聚槽类型、分梳辊类型,其最优组合为转杯直径38mm、分梳辊类型OS21、假捻盘类型为光滑、...  相似文献   

10.
转杯纺关键部件与成纱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百祥 《纺织器材》2008,35(1):34-40
为了提高转杯纺纱工序的成纱质量,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分析,详细讨论了分梳辊、假捻盘、转杯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指出:分梳辊主要影响纤维分离度,从而影响成纱强力、条干和粗、细节;假捻盘具有假捻效应,主要有利于提高动态强力,降低成纱断头,稳定生产,但不利于提高成纱强力;转杯转速与直径的配置是关键,速度、直径和凝聚槽形状直接影响成纱质量.说明应针对不同纤维特性、不同品种、不同号数及不同机械状态等正确选配三大件,才能稳定生产,确保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陶肖明  郭滢  冯杰  徐宾刚  华涛 《纺织学报》2013,34(6):120-125
本文主要回顾了低扭矩环锭纺纱技术的发展。通过讨论其纺纱三角区的特点,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纺纱区捻度和张力分布的观察分析,系统地介绍了低扭矩纱的成纱原理。此外,结合示踪纤维技术,利用纱线结构连续测量分析系统对低扭矩环锭单纱和传统环锭单纱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了低扭矩纱独特的结构特点,如非同轴异形螺旋线结构,纤维片段局部反转现象等。这些特点解释了低扭矩纱及其织物具有优良物理性能的原因。同时,通过多个生产厂家提供的测试数据,对比分析了几代低扭矩环锭纱与传统环锭纱及其织物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低扭矩环锭纱具有低捻高强、低残余扭矩和毛羽少等特点,其针织物经多次水洗后歪斜变形小和手感好,机织物具有较好的撕裂强力,断裂强力和耐磨擦性。最新一代低扭矩环锭纺纱技术显著地改善了高支纯棉纱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提高棉纤维的成纱性能,利用自主研发的假捻装置,在加装假捻装置的环锭细纱机上分别控制装置的速度、位置和纺纱方式,纺制了28.1 tex 棉纱,并对成纱质量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假捻器在纺纱过程中的最优转速为300 r/min,速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纱线的强力和毛羽;假捻点与前罗拉钳口的连线和水平线之间夹角的正切值为0.7 时成纱效果最佳,假捻器的位置可改变纱路进而影响加捻三角区的大小和状态,纺纱过程中优选假捻器的合适位置有利于提高成纱质量;假捻器与斜位纺结合使用,改善了单一假捻纺纱情况下的纱线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布配置对梳理质量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生条和成纱质量,分析了纺纱原料特性对梳理配置的要求,重点对比了进口格拉夫公司针布与国产金轮针布及金轮针布与国内某厂针布的配置调整对生条和成纱质量的影响并绘制出相应曲线,分析了生条质量提高的原因.指出:不同原料纤维对生条质量影响较大,其特性不同对梳理配置的要求也不同;虽然提高针布梳理度与针布配置密切相关,但其与针布状态、上车工艺、车间温湿度的关系也应重视;应进行多组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跟踪,以确定最佳针布配置.合理配置针布是提高生条和成纱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紧密纺纱线的结构对成纱质量的影响,采用示踪纤维方法,在梳棉工序制得含有示踪纤维的生条,然后通过后道工序纺制成需要的纱线。在视频显微镜下通过观察纤维在成纱中的转移,来对比分析全聚纺与普通环锭纺、三罗拉网格圈紧密纺和四罗拉网格圈紧密纺4种纱线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全聚纺纱线中纤维平均径向位置最小,但纤维内外转移系数最大。在此基础上,根据所得数据给出纤维的包络线,并借助纤维的内外转移系数等特征参数,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纺纱方式下纱线结构对纱线强伸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Lyocell纤维的结构及特性,利用国产传统纺纱设备,通过优选纺纱工艺参数、各工序技术改进和纺纱专用器材选用,成功纺制出了Lyocell 13.8 tex强捻纱,成纱质量达到乌斯特2010公报5%~15%的水平,满足了新品种开发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敖利民  楼焕  唐雯 《纺织学报》2022,43(7):41-46
为探讨空心锭包覆纺纱过程中外包缠纱对芯纱的假捻作用与应用,以黑、白两色涤纶长丝纱组成双芯纱,黑色涤纶长丝纱为外包缠纱,纺制了不同纺纱工艺的包覆纱,分析了芯纱残留捻回的捻向和捻度特征以及锭速、引纱速度、芯纱张力对芯纱残留捻度的影响;对利用芯纱残留捻度纺制段彩纱的原理与段彩特征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应用实例。结果表明:外包缠纱对芯纱缠绕的假捻作用,会使芯纱上形成残留捻向变化、捻度不等的捻回分布;残留捻回的捻度随锭速的增大、引纱速度的降低、芯纱张力的减小而增大;利用芯纱残留捻回的片段呈色效应,可用异色芯纱纺制具有段彩外观的“纱/纱”复合段彩纱,这种段彩纱具有区别于常规段彩纱的“闪色”特征。  相似文献   

17.
根据纤维的力学性能和赛络纺加捻三角区的特点,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赛络纺加捻三角区内纤维受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对锭速、钢丝圈和捻系数对加捻三角区内纤维受力分布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锭速对成纱三角区内纤维受力分布影响效果最为明显,三角区内纤维的受力和纺纱张力的方向有密切关系,细纱捻系数对加捻三角区的结构有着重要影响。有限元分析结果结合纺纱理论可以实现纺纱工艺参数的优化,对纺纱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新颖的纱线品种,提高纱线生产效率,提出数码转杯纺成纱方法并介绍其原理,对成纱色彩特点进行研究。数码转杯纺采用3 组分异步喂入的方式,纤维通过分梳辊的梳理和混合,在转杯内离心力作用下再次混合并凝聚成须条,经加捻后成纱,再由引纱罗拉导出形成特种纱线。该工艺过程可随机调控转杯纺成纱的线密度及混纺比,生产多种混合均匀的混色纱和混纺纱品种。分别纺制了混色纱、变色纱、段彩纱、竹节纱、彩节纱和双变纱等典型数码纱,并对其色彩特点进行分析,总体来说数码转杯纱不同颜色的单纤维混合均匀,纱线颜色柔和。  相似文献   

19.
Dehghan Mahdiyeh 《纺织学会志》2013,104(11):1167-1177
In the ring spinning process, the spinning triangl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yarn spinning. The distribution of fiber tension at the spinning triangle is important. In this study, models such as energy methods, energy methods using false twist,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are applied. The model parameter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fiber tension in the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spinning triangle with a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single fiber,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fiber types, and distribution buckling fibers in the spinning triangle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n increas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fiber tension in symmetric spinning triangle. Fibers, depending on their position in the spinning triangle, have different tensions. In single fibers in the twist point, the tension of the fiber bundle is maximum, the fiber tension is less, and the compression force of the fiber bundle is greater. The spinning triangle shape is effectiv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fiber ten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