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Planning》2016,(34):111-11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2015年25例行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方式均采用PTED技术中的TESSYS技术,术后1周、1个月及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法和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其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的随访,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2.35±0.58)分、(1.79±0.48)分及(1.35±0.58)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8.22±0.63)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优20例,良3例,可1例,差1例。术后复发1例,1例一过性下肢疼痛,经积极治疗均获得满意恢复。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可靠,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5):65-68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5月本院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59例患者,观察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疗效,疗效按照术前及术后疼痛感觉类比评分(VAS)和功能指数评分(MacNab)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标准进行评定。结果:59例患者术后当时、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ODI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疗效评定MacNab标准,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86.44%和93.22%。结论:TESSYS技术具有微创、安全和疗效确切的特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46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单节段手术时间60~9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50~120 mL,平均85 mL。双节段手术时间80~180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量60~150 mL,平均100 mL。4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8.6个月。应用改良JOA评分法评价疗效,优33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5.7%。JOA总分:术前为(4.13±0.79)分,术后为(13.06±2.54)分;术后JOA总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7,P〈0.01)。结论显微镜辅助下微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疗效满意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钉棒系统固定联合单枚 Cage 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椎板间、关节突切除途径髓核摘除,单侧钉棒系统结合单枚 Cage 椎间融合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术前、出院时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对患者下肢根性疼痛情况进行评分;采用 Schulte 标准判断植骨融合情况及 NaKai 标准评价患者术后12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为80~120(89.4±11.0)min,术中出血量为90~350(151.6±60.3)mL,术后无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5例患者均获12~33(21.4±6.9)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下肢根性疼痛症状术后均得到明显缓解。患者入院时 VAS 评分为(7.76±0.93)分,出院时、术后12个月 VAS 评分分别为(2.84±1.14)分、(1.48±1.23)分,出院时、术后12个月的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t=21.36、22.92,均P <0.01)。术后12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Cage 无移位、下沉;按 NaKai 标准:优15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88.0%。结论单侧钉棒系统结合单枚 Cage 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28):58-6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传统组52例和PTED组50例,传统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PTED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比较两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Macnab疗效、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及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疗效相似,但经皮椎间孔镜术术中对患者损伤小,利于患者快速恢复,但学习曲线较陡。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3):44-45
目的:比较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和传统腰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PLIF组和TLIF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椎体间融合率、椎体融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①TLI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比PLIF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椎体间融合率和椎体融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TLIF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比PLIF组明显降低;③TLIF组的术后神经损伤、固定物松动移位和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发生率均比PLIF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T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传统PLIF技术疗效好、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3)
目的分析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皮全脊柱内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并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的共1143例。其中,经椎间孔入路832例,经椎板间隙入路311例。观察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c Nab标准评价术后12个月疗效。结果术中术后共发生并发症84例,发生率7.34%。术后12个月时随访优470例(41.1%)、良590例(51.6%)、可60例(5.2%)、差23例(2.0%),优良率92.7%。结论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应该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并做好并发症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147-148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58)。对照组采用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S-TLIF)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疼痛评分、腰腿功能障碍及腰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及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优良率为7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08,P=0.027)。结论:应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改善患者腰背部、双下肢疼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2):61-62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同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8月在本院骨外科进行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青壮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效果,并对可能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4~24个月,优43例,良11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6.4%;VAS改善率92.3%。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程、发病诱因、突出类型、突出位置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程、发病诱因是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对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疗效显著,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法之一。此外病程和发病诱因是影响该术式疗效的危险因素,应对其进行及时干预,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1)
目的探讨臭氧联合射频治疗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FBSS)下肢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以下肢痛为主的FBSS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臭氧组和联合组各24例。臭氧组行单一臭氧注射治疗;联合组行臭氧联合射频治疗。于患者治疗后7 d,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评估临床疗效,并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及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观察治疗期间有无并发症。结果联合组治疗后3个月的优良率(87.50%)明显高于臭氧组(62.50%)(P<0.05)。治疗时间和治疗方法对患者VAS、ODI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时间对患者VAS、ODI评分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AS、ODI评分的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P<0.05),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VAS、ODI评分明显低于臭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JOA均明显上升,且联合组治疗后3个月的JOA评分明显高于臭氧组(P<0.05),各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臭氧联合射频治疗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下肢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臭氧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量饮水法加心理干预对预防溶盘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后患者880例分为观察组440例和对照组440例。对照组按大量饮水法护理;观察组除按大量饮水法护理外,再加心理干预。分别观察2组患者术后排尿、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平均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率(16.82%)、尿潴留发生率(3.86%)、导尿发生率(1.5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77%、7.27%、4.0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3.02±1.31)d、平均住院费用(8 735.29±201.34)元均低于对照组[(3.55±1.75)d、(8 913.34±232.52)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量饮水法加护理干预明显优于单纯大量饮水法,能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主动脉弓部手术脑保护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17例行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手术患者行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Bentall手术采用升主动脉-右房插管、中低温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升主动脉及半弓置换手术采用腋动脉-右房插管、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的方法;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采用腋动脉-右房插管、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方法。心肌保护均采用4∶1含血冷搏液顺行+逆行方法灌注。结果升主动脉及半弓置换3例,Bentall手术10例,Bentall+升主动脉及半弓置换2例,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2例。采用腋动脉插管5例。ECC时间112~386(178.3±52.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65~248(135.0±35.0)min,最低鼻咽温15.8~27.6(22.5±3.3)℃。DHCA 5例,时间为26~55(27.3±11.5)min,转中尿量150~2 900(1 352.6±1 062.3)mL,超滤量500~3000(1783.9±1246.6)mL。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1例,2次行开胸止血1例,无手术死亡。17例患者未发生精神症状及其他大脑并发症。结论针对不同主动脉弓部手术选择不同ECC方法并加强围手术期ECC管理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和地佐辛超前镇痛对术后疼痛及IL-1的影响。方法选取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和地佐辛超前镇痛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例。L组麻醉诱导前20 min硬膜外腔分次注入含0.25%甲磺酸罗哌卡因4 mL、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关闭腹膜时硬膜外腔给予生理盐水10 mL;C组麻醉诱导前20 min硬膜外腔给予生理盐水10 mL,关闭腹膜时硬膜外腔注入含0.25%甲磺酸罗哌卡因4 mL、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结果静息时VAS评分术后24、48、72 hL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5),咳嗽时VAS评分术后48、72 hL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血浆IL-1水平L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和地佐辛超前镇痛能明显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疼痛和减少炎症介质IL-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年轻女性经乳晕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18例≤35岁女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行经乳晕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皮下建腔面积、术后复发情况和美容效果.结果 18例手术均成功,无一例中转三孔腔镜手术或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06~205 min,平均157 min;术中出血量15~40 mL,平均25 mL;术中皮下建腔面积120~150 cm2,平均130 cm2.术后病理:甲状腺腺瘤1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术后随访4~23个月无复发.患者术后美容满意度评分8~10分,平均9.2分.结论 经乳晕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具有安全、切口隐蔽、皮下建腔面积小、美容效果好的特点,尤其适合对美容有强烈要求的年轻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并对患者术手上肢功能状况进行评价.方法 比较32例乳腺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腔镜组)与35例乳腺癌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传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3个月随访上肢情况,比较2组患侧上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和水肿情况.结果 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36.25±6.96)mL,显著少于传统组的(68.29±17.45)mL(P<0.01);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86.41±13.81)min,显著长于传统组的(158.86±16.09)min(P<0.01);2组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0±3.47)枚比(16.86±2.94)枚,P>0.05].术后3个月随访患侧上肢情况,感觉异常、运动受限和上肢水肿发生率腔镜组分别为18.75%、6.25%和9.37%,传统组分别为65.71%、28.57%和28.57%,腔镜组患侧上肢感觉异常、运动受限及上肢水肿者明显少于传统组(P<0.01或P<0.05).结论 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安全、可行,具有微创、美观、上肢功能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纳美芬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呼吸抑制的拮抗作用。方法将11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术后使用拮抗药物的不同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55例。A 组在手术结束后5 min 静脉推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0.25μg·kg-1,B 组在手术结束后5 min 静脉推注纳洛酮1μg·kg-1。观察2组给予拮抗药前,给予拮抗药后2、10 min,拔管后5 min 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给予拮抗药后10 min 呼吸恢复率、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包括躁动、高血压、心动过速、过敏反应和肺水肿)的情况,并对2组拔管后5 min 意识状况及拔管后30 min 镇痛情况进行评分(分别采用 Ramsay 和VAS 评分)。结果A 组拔管时间为(5.4±0.3)min,B 组拔管时间为(6.1±0.4)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给予拮抗药后2、10 min 和拔管后5 min 时 SBP、DBP、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A 组给予拮抗药后10 min 呼吸恢复率明显高于 B 组(P <0.05),2组拔管后30 min VAS 和拔管后5 min Ramsay 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A 组恶心、躁动、转氨酶升高1例(1.8%),B 组恶心、躁动、转氨酶升高2例(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纳美芬可安全、有效地拮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引起的呼吸抑制,且患者呼吸恢复率优于纳洛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对肱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762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分为2组:一体化组1401例和对照组1361例。一体化组患者采用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按传统康复治疗方法。观察2组患者术后2周,1、3个月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经过13-49(30.5±4.8)个月的随访,一体化组术后2周,1、3个月疗效优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3%、46.2%、66.8%vs14.3%、22.0%、39.0%,均P〈0.05)。一体化组并发症共发生152例(10.8%),对照组并发症共发生242例(17.8%),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单次股神经阻滞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和股神经阻滞组(F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F组于麻醉诱导前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患侧股神经阻滞,单次给予0.5%罗哌卡因20mL,C组不给予任何处理。术毕均使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维持VAS评分≤3分,当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分别于术后2、4、8、12、24和48h时行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患者术后24h舒芬太尼用量、自控镇痛次数、氟比洛芬酯使用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F组患者术后各时点BCS舒适度评分均显著升高,术后24h舒芬太尼用量、自控镇痛次数及氟比洛芬酯使用率均显著减少(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单次股神经阻滞可提高全身麻醉下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与直视下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异同点,总结其各自的相对适用范围。方法将49例甲状腺占位病变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组(A组)21例,应用腔镜辅助行甲状腺手术,其中双侧甲状腺手术16例,单侧5例;直视下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组(B组)28例,在直视下小切口应用超声刀行单侧甲状腺中、下极手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满意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平均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手足抽搐等不良反应,患者对切口的美观程度满意。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1.19±11.06)、(52.86±10.4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52±7.73)(、13.35±7.99)mL,术后引流量分别为(33.52±11.65)、(26.61±9.82)mL,平均住院费分别为(10 184.0±1 127.8)(、8 195.5±741.99)元(P〈0.05或P〈0.01)。结论 2组手术都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相对更适宜于双侧甲状腺手术和甲状腺上极手术;直视下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在单侧、中下极甲状腺手术中不使用腔镜,减少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