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温轧后的0.38mm 6.5%(质量分数)高硅电工钢复合板在冷轧前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不同状态的复合板经过冷轧的显微组织;测试了各组复合板冷轧后的磁感应强度和铁损,对比了复合板冷轧前后的显微硬度值。研究表明,中温变形后的复合板空冷至室温后直接冷轧,其塑性差、裂纹多、硬度高、磁性能差,低温回火工艺不能阻止复合板在冷轧过程中出现裂纹,对其室温塑性和磁性能没有本质提高,淬火结合低温回火工艺可以有效地抑制复合板芯层发生有序相转变,可以显著提高其室温塑性和磁性能。  相似文献   

2.
对冷轧态Hastelloy N合金棒料进行了不同的热处理,并进行了组织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冷轧Hastelloy N合金试样经871℃中温退火后,形成细小的完全再结晶组织,加工硬化基本消除;经1177℃固溶处理后,形成了完全再结晶组织,综合力学性能高,加工硬化彻底消除;冷轧Hastelloy N合金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强度下降,延伸率上升。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拉伸性能测试、显微硬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热处理工艺对冷轧态高强度低温钢20MnV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700、750、800、860℃,保温60 min热处理的冷轧20MnV钢组织基体为铁素体,700℃热处理后试样中铁素体发生回复。随着温度的升高,试样再结晶过程逐步进行;正火温度达到860℃时,试样组织为等轴铁素体和珠光体,10%、20%变形量试样铁素体晶粒尺寸分别达到11.9、10.1μm。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冷轧20MnV钢试样硬度逐渐降低,在750~800℃温度范围时,试样硬度降幅最为显著。经700℃×60 min热处理,冷轧20MnV钢强度和硬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以Al-6Mg-0.8Zn-0.5Mn-0.2Zr-0.2Er合金为基础,对该材料的冷轧态,温轧态,完全退火态进行从室温降到77 K时的拉伸测试和冲击性能测试。运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对合金的原始组织,拉伸断口,冲击断口进行观察,研究不同温度下微观组织对材料拉伸性能及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样品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冲击韧性均逐渐降低;温轧的H114态由于位错缠结规整,亚晶界比较多等原因保持了较高的强度和冲击韧性,实现了高强高韧性能的匹配。  相似文献   

5.
殷匠 《热处理》2004,19(2):45-45
钢的基本成分是Fe -C合金,室温下为铁素体(α)与渗碳体(θ)二相组织。可以通过细化α加上θ的析出获得高强度高碳钢,同时以弥散的θ相增大冷加工硬化率,而细化的α相则可望抑制塑性的降低。最近,日本京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发表了有关Fe - 0 .8C - 2Mn - 1Si合金加工、热处理后组织和性能的研究结果。该材料分别经过①珠光体温轧,②温轧———二相区奥氏体化淬火———回火,③珠光体冷轧———退火等3种处理,均为大变形量加工。温轧材料θ呈球状,平均直径1 0 0~1 5 0nm ;冷轧———退火材料的强度、塑性达到了抗拉强度和总延伸率分别…  相似文献   

6.
对生产试制的微碳深冲钢板的热轧、冷轧和退火试样的织构和金相组织进行了分析,描述了非{111}织构的工序演变过程,并与常规的{111}织构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在非{111}织构的演变过程中,热轧终轧温度(FT)和冷轧压下率(CR)体现出对织构比较明显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轧态组织Q690钢板调质处理后,进行力学性能检验和显微组织观察,分析了轧态组织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板轧制态的原始组织对热处理后的钢板组织中的软硬相比是有影响的,软相越多屈强比越低;轧后采用空冷工艺获得的原始组织最有利于使热处理后的钢板获得更理想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引线框架用铜合金C194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形变热处理工艺制备了引线框架用铜合金C194,利用直流低电阻测试仪、维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研究了形变热处理工艺中时效温度和时间、二次时效间的冷轧形变率尤其是最终精轧率对热轧态C194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形变热处理工艺为时效前预先冷轧37.5%、二次时效(500℃×2 h+500℃×2 h)、一次时效后以50%形变率冷轧,二次时效后终轧形变率为60%,轧制路线为1.6mm→1.0mm→0.5 mm→0.2 mm时,试样获得最佳综合性能,导电率为78%IACS,强度为550 MPa,硬度为158.9 HV,且具有良好的抗高温软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CR+WR+IA(冷轧+温轧+退火)热处理工艺,研究了两相区退火过程中碳化物演变行为及其对0.1C-5Mn钢组织、性能、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试验钢经温轧退火处理后,获得了超细晶铁素体与残留奥氏体复相组织,其中退火10 min与30 min试样基体上弥散少量碳化物。伴随碳化物的析出与溶解行为,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退火10 min与60 min组织中,受碳化物与新生奥氏体钉扎作用,使得铁素体以小角度取向差为主,而残留奥氏体以大角度取向差为主;高密度位错、TRIP效应、细晶强化以及析出强化为试验钢提供良好的强塑性。  相似文献   

10.
轧后冷制度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及屈强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模拟及轧制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扫描电镜和多功能材料试验机研究了轧后冷却制度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及屈强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研究钢种在1~25℃/s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均可得到贝氏体组织,其贝氏体开始转变温度为557~651℃.轧后以不同冷却制度冷却至室温的试样微观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准多边形铁素体等的混合组织,冷却制度不同,各种组织所占的比例有很大不同.冷却制度对屈强比也有明显影响:轧后直接空冷至室温的试样的屈强比为0.68,但强度较低;油淬试样的屈强比约0.77,且强度较高;水冷至531℃而后空冷的试样的屈服强度较高,但抗拉强度相对较低,屈强比高达0.90.  相似文献   

11.
选择冷轧和温轧变形量均为75%的5083铝合金板材进行退火,研究不同退火制度对合金板材组织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冷轧5083铝合金在200℃退火后发生回复;温轧5083铝合金在200℃退火后发生回复和一定程度再结晶;300℃退火合金的强度大幅度降低,塑性明显提高,且冷轧合金的强度下降幅度比温轧的大;550℃退火时,冷轧和温轧5083铝合金板材的纤维组织消失,再结晶晶粒明显长大,且等轴化。  相似文献   

12.
热处理对WSTi3515S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WSTi3515S合金不同热处理和热暴露条件下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50℃以下热处理工艺对合金的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几乎没有影响,950℃热处理后虽然合金组织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但室温力学性能没有明显变化,表明WSTi3515S合金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性能稳定性。不同热处理试样经过570℃热暴露后,合金强度升高,延伸率显著下降,热暴露过程中,析出的第二相很少,并且大都产生在晶界,这些晶界析出物是合金热暴露塑性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对原始组织为马氏体的冷轧15钢在CS-IB型六面顶压机上进行了高压热处理,测量试样的维氏硬度.采用X射线和TEM对其晶体结构和组织形貌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试样在6GPa实验压力下于350℃发生了回复;450-650℃发生了再结晶;750~850℃发生了马氏体相变,产物为具有体心立方结构的针状马氏体和具有密排六方结构的网格状马氏体.伴随组织的变化,试样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热加工对电子束焊接TC11/Ti2Al Nb双合金接头显微组织的影响,对焊接件热暴露前后的室温拉伸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电子束焊接TC11/Ti2Al Nb双合金熔合区主要由β相组成;经过变形和热处理后,熔合区主要由β、α2和α相组成,同时原始铸态的晶界在变形过程中破碎。在拉伸试验中,熔合区是薄弱区域;在不同的变形条件下,试样(热暴露前后)在此区域发生断裂。热处理后试样的最大室温拉伸强度达到1190 MPa;锻后水冷试样具有较好的塑性,其伸长率达到4.4%。相比较而言,经过(500°C,100 h)的热暴露后,试样的室温拉伸强度略有上升,但塑性变化较小。拉伸断口SEM观察显示,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穿晶断裂为主要的断裂机制。  相似文献   

15.
研究热加工对电子束焊接TC11/Ti2Al Nb双合金接头显微组织的影响,对焊接件热暴露前后的室温拉伸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电子束焊接TC11/Ti2Al Nb双合金熔合区主要由β相组成;经过变形和热处理后,熔合区主要由β、α2和α相组成,同时原始铸态的晶界在变形过程中破碎。在拉伸试验中,熔合区是薄弱区域;在不同的变形条件下,试样(热暴露前后)在此区域发生断裂。热处理后试样的最大室温拉伸强度达到1190 MPa;锻后水冷试样具有较好的塑性,其伸长率达到4.4%。相比较而言,经过(500°C,100 h)的热暴露后,试样的室温拉伸强度略有上升,但塑性变化较小。拉伸断口SEM观察显示,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穿晶断裂为主要的断裂机制。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截面厚度为100 mm以上的Ti6Al4V合金环轧锻件,开展了在650℃预热处理后再升温至960℃进行固溶处理和在设定温度960℃下装炉进行固溶处理的工艺试验。采用等效试块和负载热电偶监控Ti6Al4V合金厚截面环轧锻件热处理过程的温度变化和保温时间。从经不同热处理后的锻件的典型位置切取横截面试片观察宏观组织,然后分别从锻件内径、芯部和外径处切取试样观察显微组织和测试室温拉伸性能。对比分析了两种热处理工艺对环锻件组织均匀性和室温拉伸强度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前先进行650℃预热处理的环锻件,其组织均匀性、室温拉伸强度均匀性均优于在设定温度960℃下装炉进行固溶处理的锻件。受合金淬透性限制,预热处理无法完全消除Ti6Al4V合金厚截面环锻件不同截面位置的组织和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微合金钢铸坯冷装和热送热装过程不同热履历条件进行了试验模拟,对试验全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进行了原位观察,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试样的室温组织和相变前奥氏体晶粒尺寸.结果表明:冷却相变过程中观察面出现表面浮凸;再加热前,模拟冷装试样已全部完成奥氏体向铁素体及渗碳体转变,而模拟热送热装试样仅发生部分奥氏体分解,原奥氏体形貌仍有所留存;重新加热及再次降温过程中,模拟冷装和模拟热送热装试样显微组织演变特征和最终组织也有所不同;模拟热装试样室温显微组织和相变前奥氏体晶粒均较模拟冷装试样粗大.  相似文献   

18.
亚温淬火低碳钢的组织特性及冷轧后的再结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4MnNb钢不同工艺亚温淬火试样的组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用残留硬度法对亚温淬火组织80%变形量冷轧后再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加热到亚温区淬火试样中铁素体为块状;淬火后重新加热到亚温区淬火试样中铁素体为细小均匀分布条状;完全奥氏体化后炉冷到亚温区淬火试样中铁索体为不规则的多边形.950℃×20min淬火和950℃×20min炉冷到830℃×20min淬火试样80%变形量冷轧后再结晶激活能分别为163.9和187.9 kJ·mol~(-1).  相似文献   

19.
采用等离子弧焊将两张3.5 mm厚纯钛板对焊,然后在1 780 mm冷轧机上依次进行变形量为43%、50%的冷轧加工,且冷轧后均进行退火处理。对两个轧程的冷轧态及退火态焊缝试样进行了金相显微组织观察;对两个轧程退火态试样进行了室温力学性能及硬度测试;对退火态成品母材区和焊缝加工区进行了杯突试验和在3.5%NaCl水溶液中的阳极极化试验。结果表明,两次冷变形板材退火后焊缝加工区晶粒尺寸均比母材区略微细小,强塑性略好一些,维氏显微硬度也稍高一些;成品板材焊缝加工区的延伸率与母材相差不大,杯突值相近,具有与母材相当的工艺性能;成品板材焊缝加工区的阳极极化行为与母材无明显差异,二者在3.5%NaCl水溶液中的耐腐蚀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采用空冷、水冷方式对轧后的GCr15实验钢试样分别冷却至不同温度(756、680℃)。对3种不同原始组织的GCr15钢试样进行了等温球化退火处理,研究了不同控轧控冷工艺对等温球化效果的影响,观察了金相显微组织,测定了硬度,分析了实验结果和碳化物球化机理。结果表明:高温终轧后水冷至680℃的试样球化效果较好,试样经退火后碳化物球状特征明显,尺寸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