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雯斐  丁束毅  汪德熙  杨昕岚 《城市住宅》2021,28(4):163-164,168
空间环境的色彩设计是衡量城市、空间设计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空间环境色彩与色彩感知的关系研究十分重要.从空间、色彩与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以色彩心理学为依据,从多方面列举,探析在城市或空间设计中色彩对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影响,以期更好地指导城市或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2.
谢梅申 《山西建筑》2009,35(18):26-27
根据勒温的“场域”理论,以“人”为研究元素,以“自我感知”为研究线索,把人身体周围的区域分为六个心理空间,简述并浅析了其对建筑和环境设计的作用和影响,以使建筑和环境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对城市设计中步行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活动的主体是人,城市的设施及空间环境应体现对人的心理及其行为的关爱,舒适的城市步行环境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组织的方式,在于充分研究掌握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行为活动方式和规律,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创造舒适、优美、人性化的城市步行环境.  相似文献   

4.
孙薇薇 《山西建筑》2006,32(20):41-42
分析了人与空间环境的关系,从人在广场中心理安全需求、向往自然的需求、行为心理需求三方面探讨了广场中人的心理需求对广场人性化设计的影响,为城市广场、空间环境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具有高差地形特征的城市公共空间,其特色塑造重点在于对高差环境因地制宜地设计,即"高差设计"。设计强调充分利用地形,通过组织人的空间行为,强化人对空间高差的感知。设计具体分为两个层面:总体空间布局,城市重要视线控制点与地形制高点应产生联系,以提升总体结构的空间支配性;微观环境设计,应立足人的空间感受与心理需求,结合不同地形塑造有不同高差体验的空间序列,增强高差环境感知。  相似文献   

6.
走出现代主义之后的城市设计,日益关注人的身体在空间中的综合感知,而这些感知无疑也构成了城市意象的一部分。在持续数年的毕业设计教学与实践中,作者团队尝试以身体感知为研究视角,从声音、气味、皮肤感知及动觉路径等不同侧面研究与分析城市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视角不可能取代传统城市设计的工作方法,但可以构成更加多元的研究路径,并为相关设计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人类环境构成的分析,应用环境心理学方法,阐明了影响城市照明的人、光、物等环境要素及其关系,在研究人的视觉特点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总体、城市广场、建筑物、园林景区等要素的照明特点,揭示了城市照明环境的规律,建构了绿色照明的理论体系。研究发现城市照明不仅是从技术上营造视觉环境,更要通过城市的空间要素和人的生理感知的相协调,以营造与功能氛围相和谐的心理环境。最后,从基于环境理念出发,提出了综合自然条件、物体形态、人眼视觉、光学特性和环境特色的城市照明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首先以扎根理论的方法进行质性研究,探讨寒地城市冬季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满意度影响因素,归纳出功能、身体感知、空间环境、空间规划、差异化因素5个主范畴及13个范畴。进而进行定量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空间环境类影响因子对寒地城市儿童冬季户外活动满意度的影响情况,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各影响因子权重。最后以提升寒地城市儿童户外活动满意度为出发点,以气候应对为首要原则,从儿童活动内容、儿童身体感知和户外环境品质视角提出设计启示。  相似文献   

9.
浅谈室内色彩的设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逸娜 《广东建材》2007,(5):134-135
我们的生活无时不受色彩的影响,色彩除了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在目前城市环境及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对环境的空间尺度及建筑材料进行选择设计,而忽略了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合理选用适宜的颜色是设计当中首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浅谈人性化住区环境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人对环境的视觉感知、时空感知和逻辑感知三种心理感知方式,以及人的行为特征与住区环境的关系,提出了人性化住区环境的设计要素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城市色彩的感知是结构性的,从人的感知出发,在确立的太原主城色彩控制主轴上,通过对"环境情感结构"的研究,探讨街道界面空间设计中色彩的情绪引导,以色彩抽象设计为媒介提升城市场所精神的营造。结合"色彩形象坐标",将配色、语言、环境、人结成有机体,利用SD法进行色彩空间感知评价,捕捉色彩感情效果的尺度。采用SPSS对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得出城市居民的心理结构、色彩心理效应影响下色彩在街道空间中的情绪现象以及街道分组。色彩在街道空间中的情绪现象影响着各条街道情感结构的主线,指导着街道空间色彩语境的设计及空间与情绪关系的建立,为塑造不同界面空间色彩主题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城市空间环境是城市中由一定物质要素围合形成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空间环境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是对城市环境形态三维空间所做的意象性创作。它的任务是将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与人在其中活动的感受联系起来,并按照人的心理行为特点,创造出舒适、安全、方便和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城市空间环境设计中体现的自然与人工、物质与精神、空间与时间、历史传统与现代生活等结合的特点,达  相似文献   

13.
张增庆 《山西建筑》2006,32(21):48-49
介绍了环境设计、城市空间环境的意义及构成,探讨了人、建筑、水、绿化构成城市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素,阐述了这些基本要素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作用,对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以往城市空间特色研究以专家精英视角为主导的状况,强调公众才是城市空间特色的感知主体。通过城市空间特色公众感知机制的分析,构建了以可识别性、审美属性、可意性、活力、活动支持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环境属性量化解析、公众行为数据采集、环境-行为耦合分析的指标量化途径,建立了公众感知导向的城市空间特色评价基本模型。结合武汉市主城区案例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以往城市空间特色评价中公众感知因素缺位且难以指导规划设计决策的瓶颈性问题,为应对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特色危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共空间,其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和宜人的环境。城市公共空间营造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公共空间对人的使用价值及人对公共空间环境的感受。通过公共空间内活力要素的运用,发挥空间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引导与启示作用,塑造与活动、交往等行为呼应的城市公共空间。该文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环境与人的行为的相互关系,结合实例阐述环境行为对公共空间的影响作用,剖析城市公共空间中人的活动特征,探讨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构筑城市公共空间,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服务生活品质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王薇 《工业建筑》2004,34(12):36-38
从人的生理行为和心理感受分析城市步行街环境规划设计 ,强调“以人为本”的环境设计理念 ,为城市街道空间的创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我国城市儿童与家长的共同活动需求及现状,提出“亲子共享空间”概念,并针对寒地城市气候条件,以亲子和寒冷气候为两项主要着眼点,对寒地城市儿童公共空间展开研究。本文以安娜堡2|42社区中心的儿童活动区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空间布局、环境、设施三方面解析案例在寒冷气候和亲子活动需求方面的应对方式,进而从空间布局、自然感知、身体体验和辅助设施四个方面提出寒地城市亲子共享空间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8.
黄杰 《华中建筑》2013,(12):121-124
城市体闲度假中心规划设计除了满足基本的规划结构和功能需求外,还应更加关注人的心理需求。通过关注人们心理需求的设计,来营造舒适的空间环境,以真正达到使人放松休闲的目的。该文以武汉市凤栖花山城市休闲度假中心总体规划设计为例,以人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对整体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做出分析,探讨环境心理学对设计出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空间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总结出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的室外空间是幼儿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幼儿园的基本组成.因此,我们需要基于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发展需求,将城市绿化与幼儿园生活紧密结合,并利用绿色生态城市的发展理念,创新性地创设幼儿园的环境.设计适合幼儿活动的绿色、安全场所,利用幼儿园的室外活动空间进行幼儿类活动及游戏,可以满足老师、家长及幼儿在心理及思想上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开发的重要方向, 其环境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影响是评价城市地 下空间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国 内现有地下空间环境对人的行为心理影响研 究的文献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首 先,结合文献数量及城市发展背景,梳理研 究历程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继而结合建 筑空间设计与环境心理学视角,讨论现有研 究中的主要路径与手段;随后对空间环境影 响要素进行梳理,根据需求层次理论构建影 响行人行为心理的地下空间环境要素体系, 包含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行为需求与情感 需求。最后总结当前地下空间环境对人的行 为心理影响这一研究领域中存在的研究对象单一、研究理论与设计实践脱节等问题,提出针对长期停留人员影响特性研究、视角多元化交 叉研究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建成后的地下空间环境评价进行反馈与长期监控,为今后地下 空间环境的设计、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