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采用Q235B坯料在天钢3500mm轧机上试轧制Q345B级别钢板。通过对Q235B坯料进行轧制温度、变形量分配及轧后钢板快速冷却等控制,使其达到Q345B钢板力学性能的要求。试轧结果,12mm厚钢板力学性能除8#和9#钢板之外,其余钢板完全达到Q345B级钢板力学性能的要求;20mm厚钢板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全部符合Q345B级钢板力学性能的要求,抗拉强度合格率为50%。分析了试轧工艺及实验结果,并针对20mm厚钢板提出了工艺改进方案,为今后再次试轧及大批量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工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用户多样化需求与企业连续化生产之间的矛盾,研究了一种采用Q235B普碳钢连铸板坯,通过不同的控轧控冷工艺,分别轧制生产Q235B和Q345B两种强度级别的热轧钢板的工艺。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化学成分,采用低温加热制度、低温大压下轧制、快速冷却等控轧控冷工艺,所生产的Q345B钢板内部组织晶粒细化,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实现了Q235B和Q345B两种强度级别热轧钢板的柔性轧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降合金的Q345B钢板的轧制工艺和控冷工艺,成功试制了力学性能满足国标要求的低合金的Q345B钢板.  相似文献   

4.
对Q345GJC高建钢的化学成分、轧制及冷却工艺、应力-应变曲线、金相组织进行了检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钢板在终轧结束后,未经过一段较长的弛豫时间就进入水冷设备进行水冷,且轧制及冷却工艺参数范围较宽松,产生了下贝氏体组织,导致了拉伸性能不合格.通过优化轧制及冷却工艺参数,严格控制各阶段温度,钢板终轧结束后弛豫30~60 s,然后再进入水冷设备水冷.改进后,50 mm规格Q345GJC钢板拉伸试验合格率由2016年的77. 3!上升到2017年的96. 2!.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采用模铸锭轧制符合锻件探伤标准的245mm厚的Q345B钢板的试制过程,通过合理地设计化学成分,采用合理的洁净钢冶炼工艺、先进的水冷锭模浇注工艺及轧制高温大压下、轧后堆垛缓冷、正火等一系列工艺,使生产出来的钢板内部质量良好,不仅符合一般轧板探伤标准Ⅰ级探伤要求,而且达到锻件探伤Ⅱ级标准要求,同时各项力学性能也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建筑用钢的屈服强度,优化轧制工艺和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实验室轧钢并结合室温、高温拉伸试验以及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4种不同轧制工艺下的高强抗震耐火钢板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用耐火钢板的组织主要由铁素体+粒状贝氏体组成。粗轧开轧温度较高时,试验用钢板的室温屈服强度和高温屈服强度都较高,粒状贝氏体的体积分数也较多。开轧和开冷温度较高时,试验钢板的高温屈服强度可以满足建筑用耐火钢板的力学性能要求。随着开冷温度的提高,试验钢板的屈服强度会进一步提高,但是组织中铁素体晶粒尺寸较大,而且塑性较差。根据冲击试验结果可以发现,随着冲击温度的降低,试验钢板的断裂吸收功下降较多。析出相分析结果表明,析出相主要是(Nb,Ti)C和(Ti,Nb,Mo)C,析出相颗粒尺寸较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合理的成分和优化的工艺,开发出厚度为210 mm的Q345R压力容器特厚板,Q345R成分设计是在Q345碳钢的基础上添加适量微合金元素Nb、V、Ti,炼钢工艺采用铁水预处理脱S、LF+RH精炼,连续铸造成厚度为320 mm的坯料,通过2块320 mm坯料真空焊接,合理的加热温度、高温低速大压下控制轧制工艺、轧后堆垛缓冷、正火热处理等工艺,生产出力学性能优良、内部质量良好的Q345R特厚容器板。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少C-Mn钢Q345B中Mn合金消耗,采用Ti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思路,通过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保证Q345B钢的强度.该钢种在天铁1 750 mm半连续热连轧机组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热轧加热温度1 200℃,终轧温度在840~880℃,卷取温度在550~620℃.通过采用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使钢板获得了良好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遇火强化型耐火钢Q420FRE的物理冶金原理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年春 《钢铁》2014,49(10):82-88
 根据微合金纳米第二相在加热升温过程中的析出特点,充分发挥微合金第二相的强化作用,提出了遇火强化型耐火钢技术新思路。与传统耐火钢相比,通过降低钼含量,可以降低钢材成本。遇火强化型耐火钢的生产工艺路径为热轧+快速冷却,抑制微合金纳米第二相在热轧板冷却过程中析出的同时,获得中低温转变组织。工业试制Nb-V-Ti-Mo复合微合金化遇火强化型耐火钢Q420FRE组织类型为细小的粒状贝氏体,力学性能满足耐火钢标准GB/T 28415—2012的要求,其中室温伸长率和-40 ℃低温冲击韧性优异。经计算,工业试制的遇火强化型耐火钢Q420FRE在600~700 ℃下的纳米MC相沉淀强化增量超过50 MPa。模拟测试表明,工业试制Q420FRE的耐火极限温度接近650 ℃,600 ℃高温回火3 h不失效,空冷至室温后屈服强度上升,具有二次耐火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合金成本低廉的C-Mn-Cr化学成分设计,通过层流冷却段的水冷—空冷—水冷的三段式冷却模式和低温卷取,成功在1 580mm机组上试生产580MPa级热轧双相钢。对试生产钢卷进行了性能均匀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去轧钢头部弱冷区域,整卷性能均匀,马氏体比例可稳定在10%左右。进而得出当前采用的恒速轧制方法有利于热轧双相钢力学性能均匀性控制的结论。试生产中在终轧后实施了2种不同的中间温度,轧制结果显示2种工艺方案下屈服强度和屈强比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1.
以低C- Mn为基体,辅以钼、铜、铬、镍等元素合金化,采用实验室冶炼及轧制,配合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研发了Q460级别耐火耐候抗震结构用钢。对试制的钢板进行了力学性能、高温耐火性能及耐大气腐蚀性能检验,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Q460钢韧性和塑性优异,屈强比低,具有较好的抗震性,600 ℃保温3 h耐火及耐大气腐蚀性能良好,完全满足高性能建筑结构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低碳Cr-Mo微合金化成分设计思路,配以控轧控冷工艺在天钢中厚板厂3500mm轧机上成功轧制出Q550D级低碳贝氏体高强钢。对轧制的Q550D钢板进行了力学性能检测,同时对该钢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制的Q550D中厚钢板的组织类型主要为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力学性能完全能够满足GB/T1591-2008要求,且低温冲击韧性和Z向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强韧性特厚板的生产成本,在某公司通过试验,以碳、锰成分为基本成分,采用300mm断面钢坯,通过执行较为严格的TMCP工艺,使奥氏体再结晶区的轧制温度控制在1100~1050℃,未再结晶区轧制温度在770~800℃,并严格控制轧制速度和道次压下量,同时利用ACC层流冷却避? 糠衷俳峋⑼ü?.6℃/s的冷却速度将轧后钢板冷却在620℃温度范围,最终生产出厚度为90mm、性能符合Q345E级别要求的特厚板,并满足符合Z25的厚度方向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4.
董毅  韩斌  时晓光  徐鑫  刘仁东 《钢铁》2011,46(10):66-69,74
通过热轧试验研究了3种冷却工艺对传统成分Si-Mn系热轧双相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冷却工艺条件下,试验钢的最终组织为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组织。当终轧后采用空冷+超快冷的冷却工艺时,钢板的屈强比最低,伸长率和n值最大,晶粒尺寸较大,但强度相对最小;当终轧后采用层流冷却+空冷+超快冷的冷却工艺时,钢板的晶粒...  相似文献   

15.
采用Nh-Ti复合或V的微合金化两种不同成分设计,用TMCP控轧控冷工艺在天钢中厚板厂3 500 mm轧机上成功轧制出Q390E级钢板.对轧制的Q390E钢板进行机械性能、低温系列冲击性能检测,同时对该钢的显微组织、夹杂物及晶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制的Q390E中厚钢板,力学性能满足GB/T1591-94要求,且低温冲击韧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150生产线首次轧制厚规格Q420MB的生产工艺情况,依据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国标要求,在现有成分体系中调整铌钛成分设计,优化轧制过程中的加热温度、轧制温度、精轧速度和层流冷却等,成功轧制24 mm厚度Q420MB,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均满足国标及客户要求。  相似文献   

17.
徐壮  徐倩  信海喜 《天津冶金》2012,(4):21-23,61
为提升天钢中厚板生产能力,优化产品结构,研制开发了Q370qE高等级桥梁用结构钢板.系统阐述了Q370qE桥梁用结构钢板在天钢中厚板生产线的试制过程,通过合理地确定微合金化成分体系、冶炼和连铸工艺、控轧控冷工艺,成功轧制出了综合力学性能优良的Q370qE桥梁用结构钢板,成品钢板的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表明其性能均匀稳定,完全满足国标GB/T714-2008的要求,且低温冲击韧性优异.这表明Q370qE桥梁用结构钢板的研制开发工艺路线设定合理可行,可依照此工艺路线进行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8.
管秀兵  胡丽周  贺霄 《宽厚板》2013,19(1):17-19
介绍了球磨机用Q345-LCLA钢板的成分设计、加热、轧制和冷却工艺,通过采用微合金化和控轧控冷相结合的工艺技术,实现以低碳当量生产实物质量优良的低合金高强度钢板。  相似文献   

19.
胡晓英 《宽厚板》2020,26(1):29-30,33
以高、中、低3种终轧温度对Q345B热轧钢板进行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检测,研究终轧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Q345B钢板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升高,延伸率降低。据此对Q345B钢板的轧制工艺进行调整,提高了产品性能合格率。  相似文献   

20.
余冲  肖欢 《特殊钢》2018,39(2):56-59
以模拟CSP工艺-真空感应炉熔炼含铜Hi-B钢(/%:0.06C,3.38Si,0.14Mn,0.013P,0.003S,0.019Als,0.37Cu,0.0015O,0.0087N)模铸成210mm×120mm×60mm板,Φ350mm二辊热轧机1065℃开轧经5道次从60mm轧成3.5mm板(终轧865℃)为试验基板,研究了轧后水冷和轧后水冷至580℃再空冷两种冷却工艺对实验钢组织和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后水冷到580℃再空冷到室温的冷却方式有助于获得更高取向精准度的高斯织构、更低比例的黄铜织构以及其他合理的织构组成,较轧后水冷工艺更加适合实验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