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有限元模型对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加固承载状态下含腐蚀圆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利用有限元实现轴压条件下CFRP加固承载状态下含腐蚀圆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建模方法。随后分别与两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基于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对CFRP加固承载状态下含腐蚀的圆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进行了参数分析。参数包括初始承载率、腐蚀角度、腐蚀深度、腐蚀长度以及CFRP层数。研究发现:CFRP能够提高钢管中部横截面屈服时构件的荷载,并且对极限承载力有明显提升;初始承载率的增大会导致在钢管中部横截面屈服时构件轴向荷载的降低,但对极限承载力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区域城乡系统承载-消耗定量评价模型,对1995—2005年海南省城乡系统承载力状态进行了评估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海南省区域城乡系统状态呈现波动变化,经历了一个超载—可载—超载的过程;(2)社会经济承载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二者的协调度为0.60,是复合承载力的3倍;(3)各要素承载对复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社会经济水平、人力资源基础、外部支撑能力、生态环境状况和资源禀赋条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31.40%、22.71、18.79%、13.64%和13.45;(4)1995—2004年经济发展消耗水平是区域发展消耗水平的主导驱动因素,贡献率为61.88%,2005年区域对外输出能力超过经济发展消耗水平,贡献率分别为46.89%和44.75%。  相似文献   

3.
在辨析区域创新与区域一体化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利用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在2009—2018年的属性数据与关联数据,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以测度长三角各市的创新能力与一体化发展水平;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探讨长三角区域创新和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演进特征。总括而言,研究时段内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趋势较好,但各市创新能力仍偏低,致使区域内创新和一体化耦合协调程度相对较低;空间格局演化方面,长三角各市创新能力和一体化参与度的耦合度变化较大,而耦合协调状态呈现出长三角核心地区较高、安徽省边缘城市较低的状态,总体上是在核心城市上海和各中心城市引领下向着区域协调均衡的格局演进。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投入合理配置、创新产出高效共享、创新环境协同优化等建议,以期对长三角区域创新和一体化协调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刘俊卿  王博  王保实 《建筑技术》2021,52(3):339-343
为研究载体桩在膨胀土地基中的承载变形性状,基于极限平衡原理,推导出了载体桩的抗拔承载力公式.考虑含水率对地基土弹性模量的折减影响,应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下压和上拔荷载下载体桩的承载特性随土体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膨胀土含水率的增加,载体桩的极限抗压和抗拔承载力下降均较明显,含水率相同的抗压桩承载力大于抗拔桩.不同...  相似文献   

5.
城市承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特定目标、特定时期城市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的承载能力。基于房屋建筑和手机信令数据,从城市管理的空间特性出发,构建以居住空间承载力、就业空间承载力、公共服务空间承载力和道路空间承载力为切入点的评价指标,并以北京市为例,结合相应的规划、标准,进行城市功能空间承载力的测算,评估北京市城市功能空间承载力的现状情况。结果表明,(1)北京市居住空间、就业空间和公共服务空间总量充足,但分布不均,承载压力由高到低显现出从城区内向城区外多中心逐级递减的趋势;(2)北京市道路空间承载力不容乐观,人均占有率较低,易产生交通拥堵;(3)北京市城市功能空间集聚现象明显,呈现出由城区内向城区外多中心逐级递减的现象;(4)进一步对比研究发现,道路空间和居住空间是北京城市功能空间发展的短板因素。  相似文献   

6.
徐鹤 《安徽建筑》2023,(12):33-34+90
文章以长三角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差椭圆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对城市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二者的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但东南部城市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小于西北部;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密度升高带来区域经济进一步增长,但二者的关联性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东南部地区城市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以高-高集聚为主,西北部地区以低-低集聚为主。  相似文献   

7.
基于软土地区大直径中掘扩底法管桩静载荷试验,分析软土地区大直径中掘扩底法(简称中掘法)管桩承载特性,研究成果表明:在等桩径等桩长条件下,中掘扩底法管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较常规锤击法管桩低10%左右,但较钻孔灌注桩可提高30%以上;中掘法管桩桩顶荷载沉降曲线均呈现缓降型,单桩竖向桩基极限承载力应根据桩顶沉降量确定;在桩顶达到极限承载力时,中掘法管桩桩端阻力有明显提高,桩端阻力可占桩顶荷载40%~50%,呈现为端承摩擦桩,竖向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文中研究成果可为软土地区大直径中掘扩底法管桩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空心板广泛应用于中小型跨径桥梁中.往往由于设计时对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考虑不足或是长期处于超载工作状态,定期的需要对其承载力进行评定.目前构件承载力评定的方法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荷载试验.但有时桥梁上的构件不允许拆除下来用以做荷载试验,此时就要另辟蹊径了.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借助于ANSYS有限元软件对预应力空心板的承载力加以评定,并与试验结果相比较.  相似文献   

9.
受载体桩组成和施工方法影响,载体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表现出不一致。因此,研究基于极限平衡原理的载体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分析方法非常有必要。在选择工程施工背景前提下,选定施工测试仪器及装备,基于极限平衡原理建立承载力分析,安全系数理论判断载体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完成载体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测试,并阐述相关施工工艺。运用本文设计的分析方法进行承载力测试,以三组不同桩径大小的载体桩为测试样本,分别进行多组荷载强度的承载力测试,直径为450mm的载体桩,在3000KN荷载强度下沉降量不超过1.5mm,侧抗阻力能够达到45kPa。结论显示为符合施工标准。  相似文献   

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4条条文解释指出:主裙楼一体的结构,对于主体结构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宜将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按基础两侧的超载考虑,当超载宽度大于基础宽度两倍时,可将超载折算成土层厚度作为基础埋深,基础两侧超载不等时,取小值。笔者认为,在实际工程的应用中应有必要的前提条件并分情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2000年以来长三角区域各城市的收缩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发现长三角区域整体以增长为主,但也有少量城市出现收缩趋势且全部为县级城市。增长(收缩)在空间上表现出“中心—边缘”和“点—轴”结构特征。动态演变反映出近年来人口近域流动和新经济增长极现象。短期内人口规模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生活成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以及与区域相关的指标,长期则是经济水平。建成环境质量在长短期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陕北地区开展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桩在上部荷载作用下,桩土体系仍然在弹性工作范围内,未进入破坏状态,仍然具有较大的承载潜力;试桩区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取值为12333 kN,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6166.5 kN,考虑综合因素,建议工程区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载体桩在膨胀土地基中的承载变形特性,并考虑含水率对地基土弹性模量的折减影响,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下压荷载下载体桩的承载特性随土体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膨胀土含水率的增加,载体桩的极限抗压承载力下降的较为明显。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桩身轴力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抗压桩的极限侧摩阻力沿桩深度先增大后减小,含水率越高其最大值越靠近桩中部。  相似文献   

14.
胡浩  郝文辉  张文雨  毕宝华 《矿产勘查》2019,10(12):3033-3038
以河北盐山、孟村地区为例,从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两个角度构建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IS空间分析、单因素评价和指标权重法等方法对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盐山、孟村县地质环境承载本底高—中等,承载状态盈余、均衡,承载潜力较大。该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地质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水质和土壤盐渍化。  相似文献   

15.
变荷载作用下的基础承载性状不同于一般恒载作用的情况,在反复变化的荷载作用下,桩土界面会发生软化,从而降低基础承载力,带来安全隐患。本文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桩土界面软化影响桩体承载性状进行分析,考察了影响桩体极限承载力的桩土界面因素界面切向弹簧刚度、界面法向弹簧刚度、界面粘聚力和界面内摩擦角,为更深层次的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基础承载性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城市韧性测度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将城市韧性界定为一般韧性和特指韧性,构建城市应对雨洪风险的“雨洪致灾危险性—城市韧性”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客观赋权方法,选择“十二五”和“十三五”两个规划期,对长三角中心城市开展雨洪韧性评估。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的雨洪韧性主要受到城市发展因子、社会保障和外来人口因子、灰—蓝基础设施因子、交通设施因子、绿色基础设施因子的影响。通过比较致灾危险性指数与城市雨洪韧性指数的关系,得到4类典型城市:脆弱型城市15个,高风险城市6个,低风险城市6个,韧性城市缺失。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能力的提升是增强城市一般韧性和特指韧性的重要基础,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提升雨洪基础设施等特指韧性,处于不同韧性类别的城市应采取发展型、增量型等不同适应路径。  相似文献   

17.
多中心城市区域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城镇密集地区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在这一城市区域空间内也出现了多层次的管治,以应对全球化环境下愈演愈烈的城市竞争。本研究对长江三角洲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长三角正在呈现多中心的发展态势。同时由于地方政府的非理性发展,长三角地区出现了投资争夺、基础设施建设冲突和产业结构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从国家到县(市)的不同层面,出现了各种管治新形式,相互交织,并正在逐渐形成多层次的区域管治体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静载荷试验及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螺纹桩承载性能的研究.分析了螺齿宽度、螺距等桩型参数对螺纹桩承载性能的影响,对外径相同的直径桩与螺纹桩的承载性能进行了静载荷对比试验研究.螺纹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较相同桩外径的直型桩极限承载力稍高,螺齿宽度对螺纹桩的极限承载力影响非常明显,随螺齿宽度的增加螺纹桩的极限承载力增大;螺距对极限承载力影响也较为明显,随螺距的减小,螺纹桩的极限承载力增大.螺纹桩在低荷载水平下,桩侧阻力沿桩身均匀发挥,桩端阻力较小,随荷载水平的增大,桩端阻力大幅提高,并提出螺纹桩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污水处理厂因为工艺的要求,通常需要建造大体积混凝土水池、储泥池,在高地下水地区,水池在放空状态会承受很大的浮力,在蓄水工作状态又产生较大的荷载,因此这些水池的地基设计需要考虑承载和抗浮两种方向完全相反的受力状态。以往采用的地基处理方式以承载型基础为主,因此在承载方面表现较好,而在抗浮方面的表现则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20.
公共服务的空间配置是影响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公共服务空间差异的研究有助于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城市合作共赢发展。以县区为基本评价单元,运用空间分析方法,从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和便捷度两方面对长三角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并结合城市等级,分类研究不同城市等级下的公共服务能力特点,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公共服务在区域层面存在空间差异,东南片区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获取便捷性高,苏北皖北部分城市的县区公共服务获取便捷性较高,西南片区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和获取便捷性均偏低;(2)城市内部公共服务同样存在差异,中心城区或新区公共服务配置水平高,边缘城区或边远县公共服务水平低;(3)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较多是高公共服务水平县区,大城市Ⅰ和大城市Ⅱ以中低公共服务水平的县区居多。此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与城市常住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经济发展水平高、常住人口多的县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较多。希望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均衡和共享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