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青方、红方、白方和低盐红腐乳中大豆异黄酮组成和含量差异,并对青方腐乳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含量和构型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类型腐乳中大豆异黄酮基本以苷元形式存在,青方腐乳大豆异黄酮含量明显低于其他类型腐乳,仅为红方腐乳的33.01%,从单一异黄酮来看,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在四种类型腐乳中的含量明显高于黄豆黄素;青方腐乳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转化研究发现,白坯中大豆异黄酮以糖苷型为主,染料木苷含量高于大豆苷和黄豆黄苷,前酵过程中糖苷型大豆异黄酮转化为苷元型大豆异黄酮,盐腌过程中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含量有轻微降低,发酵过程中苷元型大豆异黄酮总量在后酵前30 d显著下降,其中大豆苷元可能部分转化为雌马酚,导致青方腐乳大豆异黄酮含量明显低于其他类型腐乳,对其转化物质需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青方、红方、白方和低盐红腐乳理化性质及乙酰胆碱酯酶(Ach E)抑制活性,研究高Ach E抑制活性腐乳样品发酵过程中Ach E抑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种腐乳中,青方腐乳pH和食盐含量最高,总酸和水分含量最低,氨基态氮和水溶性蛋白含量高于红方和白方腐乳。青方腐乳中含量最高的5种氨基酸均为疏水性氨基酸,分别为Leu,Ala,Val,Ile和Phe,其它3种腐乳中Glu和Asp含量最高。青方腐乳Ach E抑制活性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腐乳,其乙醇提取物的IC50值为0.52 mg/m L;白方腐乳抑制活性次之,其IC50值约为青方腐乳的2.54倍。白坯提取液几乎不显示Ach E抑制活性,生产过程Ach E抑制活性明显增加,对Ach E的抑制率达56.32%,而盐腌过程抑制活性降低24.15%;后酵前期,青方腐乳Ach E抑制活性继续增加,增幅小于前酵过程,而后酵45 d后Ach E抑制活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乳酸菌发酵产酸制备豆坯,接种雅致放射毛霉进行前酵,不经历盐腌过程,并在后酵汤料中添加乳酸菌LB01和丁酸梭菌BP01发酵生产低盐腐乳,研究其关键风味物质及部分功能性。结果表明:后发酵汤料中添加益生菌可降低吲哚等胺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一定程度上提高青方腐乳的食用安全性;低盐发酵提高了样品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低盐样品1和2的GABA含量分别达188.92 mg/100 g干重和223.95 mg/100 g干重,分别为对照样品的1.33倍和1.57倍;后酵汤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可提高丁酸含量,低盐样品1丁酸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低盐样品2丁酸含量比对照增加39.46%;低盐腐乳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但是与对照样品无显著差异;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和多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  相似文献   

4.
传统发酵豆制品中γ-氨基丁酸含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erthelot显色反应快速测定了发酵豆制品试样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分析发现各类发酵豆制品中GABA含量丰富,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显著。结果表明腐乳卤汁和坯体GA—BA的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122.57mg/100mL和73.52mg/100g,青方腐乳中GABA含量总体高于白方腐乳和红方腐乳,腐乳卤汁中GABA含量总体高于腐乳坯体中GABA含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类型腐乳丁酸含量及青方腐乳发酵过程丁酸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青方腐乳中分离鉴定产丁酸菌的部分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青方腐乳丁酸含量远高于其他类型腐乳,达到25.4 mg/g(干质量),丁酸主要在青方腐乳后酵前30 d产生,与后酵过程中特定微生物密切相关;青方腐乳乳酸含量较低,且后酵过程呈下降趋势,可在特定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丁酸;青方腐乳中分离鉴定的丁酸梭菌BP01培养过程较快进入对数生长期,培养18 h进入生长稳定期,终产物pH值为5.8,能利用乳酸作为碳源,且在葡萄糖和乳酸同时存在作为碳源时,发酵终产物丁酸含量显著增加;BP01菌株抑制大肠杆菌能力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也有抑制作用,能够耐受一定浓度的食盐,并表现出一定的温度适应性,有应用于青方腐乳发酵潜力。研究结果证明青方腐乳富含丁酸,其含量远高于目前已报道的其他食品资源,丁酸梭菌有应用于青方腐乳发酵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腐乳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传承传统的发酵食品。介绍了腐乳的生产工艺流程。大豆定量后。经磨浆、煮浆、点浆、制坯、前期发酵、腌坯、后期发酵制得腐乳。腌坯时不同的配料,经后时发酵可制得红方、青方、糟方、辣方和白方等不同风味腐乳成品。  相似文献   

7.
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对青方、白方和红方腐乳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从青方和白方腐乳中分别分离到乳酸菌7株和5株,红方中没有分离到乳酸菌。鉴定结果表明,白方中4株为鼠李糖乳杆菌,1株清酒乳杆菌;青方中有1株为植物乳杆菌,1株干酪乳杆菌,3株鼠李糖乳杆菌,2株清酒乳杆菌。最后,对不同菌株的耐盐性和耐酒精性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8.
腐乳是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受加工工艺影响。本文研究了后发酵过程中不同辅料(乙醇、红曲和面曲)添加量对腐乳ACE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红曲和面曲添加影响腐乳ACE抑制活性;分别添加15%乙醇、2%红曲、1%面曲时,腐乳具有最高ACE抑制活性。腐乳ACE抑制活性在后酵过程中呈先升后降趋势;添加15%乙醇腐乳在后酵第5周时,ACE抑制活性达到最大值89.3%;添加2%红曲腐乳后酵第6周时ACE抑制活性达最大值84.9%;1%面曲添加量腐乳ACE抑制活性在后酵第6周时达最大值79.6%。  相似文献   

9.
影响腐乳结晶物产生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方腐乳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后酵时间段有结晶物青方腐乳样品相关指标的差异,并进行模拟实验,分析不同因素对结晶物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后酵时间的延长,腐乳卤汤中氨氮浓度持续增加,磷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镁含量呈持续降低趋势,腐乳卤汤pH值逐渐升高;pH对于磷酸铵镁生成有非常强的依存性,氨氮浓度对磷酸铵镁结晶生成的影响程度很大,盐含量和酒精含量对磷酸铵镁结晶反应影响不显著。得出的主要结论为:后酵过程中氨氮浓度增大可能是青方腐乳结晶物产生量大的主要原因;低盐含量和高酒精含量有利于磷酸铵镁结晶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低盐腐乳生产过程中抗氧化和ACE抑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改进盐腌和后酵工艺制备含盐量6%的低盐腐乳,分析低盐腐乳生产过程中抗氧化和ACE抑制活性的变化,并与10%含盐量腐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腐乳前酵生产过程中抗氧化和ACE抑制活性分别提高了37%和140%;腌渍过程中产品的功能活性并未降低;在腐乳后酵生产过程中,6%食盐含量腐乳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和ACE抑制能力均明显高于10%食盐含量的腐乳,且活性保持能力高于10%食盐含量的腐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两种方法提取红方、青方、白方3种腐乳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对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共鉴定出179种挥发性物质,SDE法和HS-SPME法分别鉴定出114种和102种。红方腐乳含量较高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硬脂酸乙酯、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3'-甲氧基苯乙酮、丁香酚、十四酸乙酯、十五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醇、棕榈酸乙酯、2,4,6-三羟基苯甲醛、α-石竹烯等;白方腐乳中含量较高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茴香脑、辛酸乙酯、2,2,4-三甲基-1,3-戊二醇二异丁酸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等,其中茴香脑是白方腐乳的特征风味物质之一;青方腐乳中含量较高的挥发性物质有吲哚、苯酚、丁酸丁酯、亚油酸乙酯、丁酸丙酯、2,4-二叔丁基苯酚、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苯乙醇、桉叶油醇等,其中吲哚是青方腐乳的特征风味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陈涛  陈燕华  陈福生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12):2883-2888
本文研究了某市售青方乳腐汤料对青方腐乳主要成分、质构及臭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与空白腐乳(未添加该汤料的腐乳)相比,样品腐乳(添加该汤料的腐乳)的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较低,而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后酵49d时,样品腐乳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达到11.7%(干重),比空白腐乳氨基酸含量提高了60%左右;质构参数方面,样品腐乳的硬度和弹性较低,而粘聚性较高,后酵第49 d时,样品腐乳坯体的硬度、粘聚性和弹性分别为213.75 g、0.37和0.35,空白腐乳坯体的硬度、粘聚性和弹性分别为258.28 g、0.29和0.43;两种腐乳坯体质构参数(硬度、粘聚性和弹性)与坯体蛋白质含量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接种此汤料可使腐乳产生挥发性硫化物和吲哚,但此汤料经过较高转速离心及微孔滤膜过滤后不能使腐乳产生这些物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腐乳中氨基甲酸乙酯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条件,提出发酵腐乳生产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控制策略。方法监测生产过程不同阶段腐乳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找出生产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增长的关键点;考察了单因素温度、湿度、紫外线、日光及加入控制条件对腐乳生产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腐乳在白胚、前发酵、盐腌结束前均没有氨基甲酸乙酯的产生,氨基甲酸乙酯的产生是伴随后发酵产生的。温度越高、湿度越大、紫外线越强,均会促进腐乳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通过控制氧气、缩短储存时间、减少酒精浓度、加入活性炭、调节p H值均能有效控制腐乳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结论通过对腐乳后发酵及储存期间条件的控制,可有效减少氨基甲酸乙酯含量。  相似文献   

14.
腐乳生产过程中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实验用DPPH法对腐乳的抗氧化能力变化趋势作了测定,前酵和盐腌期迅速上升,后酵期上升比较缓慢,最终产品腐乳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比发酵前的豆腐坯高了2倍以上。并且发现,用雅致放射毛霉和少根根霉发酵腐乳,前者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更高。  相似文献   

15.
青方腐乳酿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方腐乳酿造技术研究马勇(河南商丘大有丰酱园)0引言腐乳具有悠久的生产加工历史,是我国’著名的民族文化遗产一发酵食品之一。青方腐乳又名青腐乳,俗称臭豆腐,是腐乳的大类。风味特点与众不同,酿制成的青方腐乳具有刺激性的臭味。因表里颜色呈青色或豆青色而得名...  相似文献   

16.
付春 《中国酿造》2005,(1):60-61
答:在红方腐乳、青方腐乳、白方腐乳生产中有一个共同的质量问题,就是在后期发酵中,豆腐坯表面有白色颗粒物生成,呈白色圆粒状,粘贴在坯表面,有时多,有时少,有时单个存在,有时几个聚集在一起,白色颗粒物一股出现在后期发酵1个月左右,时间越长,数量越多,到了一定程度后,数量不再增加,白色颗粒物的出现机率在1%左右,即100瓶成品中,有1瓶出现,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在腐乳中的生长情况,并对腐乳在发酵过程中的蛋白、脂肪、游离脂肪酸、氨基态氮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在35℃左右生长良好,2天左右即可生长成熟。腐乳后酵7周后,蛋白含量由后酵起始的25.7g/100g缓慢降解到20.1g/100g;脂肪含量先是缓慢上升,后酵2周后稳定到24.5g/100g左右;游离脂肪酸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达到6.4g/100g;游离氨基酸含量后发酵5周就可达到1.51g/100g,达到腐乳成熟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青方腐乳酿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勇 《中国酿造》1996,(5):35-36,44
引言我国腐乳加工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优良传统民族文化遗产──发酵食品之一。明代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说:“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青方腐乳又名青腐乳,俗称臭豆腐,是腐乳的一大类。风味特点与众不同,酿制成的育方腐乳具有刺激性的臭味。因表里颜色呈青色或豆青色而得名青方腐乳。由于青方腐乳发酵后使一部分蛋白质的硫氢基和氨基酸游离出来,产生硫臭和氨臭,但以硫化物的臭味为主,所以臭味很容易被感觉到。青方腐乳因其分解较其它品种彻底,所以氨基酸的含量较为丰富,特别是青方腐乳中含有较多的丙氨酸,使味觉…  相似文献   

19.
豆腐乳是一种滋味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价格便宜,深受群众喜爱的佐餐品。 豆腐乳由于形状大小不一及其配料不同,品种繁多。例如,添加红曲的叫红豆腐,简称红方,又称酱豆腐;添加糟米的称糟方;添加黄酒的称为醉方;不添加酒料,成熟后具有刺激食欲的臭气,表面呈青色的称为青方,也称臭腐乳、臭豆腐。  相似文献   

20.
<正>腐乳是我国传统性发酵豆制品,已有数百年的生产历史,其品种有红方、青方、油方、醉方、霉豆付等。北京生产的主要是红方、青方。腐乳产品行销国内各地,而且有的产品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信誉。但是长期以来,对腐乳营养卫生指标的研究,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