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叶超 《景德镇陶瓷》2014,(3):J0048-J0048
正自从有了陶瓷并与人们生活当中的使用,随之而来的就是陶瓷艺术的装饰,陶瓷艺术装饰随之就出现了多种装饰手法。装饰表现手法有:①坯的装饰。未烧之前在坯上刻划、堆雕、捏塑,可以形成与造型融为一体的装饰。②釉的装饰。利用釉的色釉和光泽变化,选择不同的施釉部位和方法,可以形成一定的装饰效果。③彩的装饰。在未烧成的素坯上用釉下彩,在已烧成的胎体上用釉上彩,作各种纹饰的描绘,是最多见的装饰方法。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把设计  相似文献   

2.
华珊 《佛山陶瓷》2012,(6):52-53
紫砂陶刻的装饰方法,若以烧成前后来分,在烧成前有绞泥、浮雕、堆绘、仿古青铜器纹样装饰和陶刻等装饰手法;烧成后的装饰则有釉彩、抛光和包铜、金银丝镶嵌装饰等多种手法。  相似文献   

3.
刻划花艺术是最早出现的陶瓷装饰方法之一,从陶瓷刻划花艺术的出现到现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陶瓷从单色瓷发展到彩色瓷的过程中,刻划花艺术是陶瓷装饰的主要手段。陶瓷刻划花因为它有一层透明的影青釉覆盖,因此烧成之后的陶瓷刻划花艺术作品清澈透明,就算用的时间再久也好像新的一样,刻划花瓷器色彩温润、含蓄,这也是为什么至今刻划花艺术还被人们在陶瓷装饰的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青花瓷是一种用天然钴料为色料,在白瓷坯胎上用笔描绘纹饰,再施一层透明釉,最后在高温中烧成,具有中国国画的笔风韵味。由于青花瓷花面是用毛笔直接将图案画在瓷器表面上,烧成后在洁白光润的瓷面上,透出青色的国画般的艺术形象,而且青白相映。元青花瓷装饰意味浓厚的构图方式、稳重的色彩、釉下绘画灵动的表现力,对现代陶瓷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本文从分析元青花装饰手法、装饰纹样、青花瓷造型、题材以及釉色着手,综合分析了元代社会、宗教、文化、人文历史对元青花艺术的影响,从而更好地阐述元青花对现代陶瓷艺术在人文精神、外形、意境、纹饰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陶瓷装饰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型与装饰相结合的载体,通过巧妙的绘画设计,新颖的装饰手法来产生完美的艺术形象,从中给人以诗情画意般的情趣。从彩陶文化到汉代瓷器装饰,采用绘画、刻划等技法,以弦纹,水波纹、几何图形。唐宋时期开始,采用彩绘颜料在瓷器上进行装饰。景德镇陶瓷,从现在发现的古瓷资料中已有定论的是五代时期的青瓷,以釉色为主要装饰,宋代出现了大量的刻、划、印、雕花装饰;元代青花瓷是景德镇陶瓷彩绘装饰的起源时期,历经明、清、近代,到现代陶瓷装饰,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千百年来,陶瓷艺人和陶瓷艺术家从装饰艺术实践中,创造出多姿多彩的装饰技巧,各种奇妙的表现手法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6.
陶瓷艺术是造型与装饰相结合的载体,通过巧妙的绘画设计、新颖的手法来产生完美的艺术形象,从中给人以诗情画意般的情趣。  相似文献   

7.
漫谈德化瓷     
正福建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近代三大瓷都。德化窑以白瓷著称,始于宋代,盛于明代,衰于清代,装饰手法有刻划、压印、堆贴、镂空、雕塑等。刻划——用竹签或篦笔等在湿坯上直接刻划出所需纹饰,然后在刻划好纹饰的坯胎上罩一层釉,入窑烧成后,瓷器的釉下会呈现暗花。这种技法多用于盘、碟的内底或杯、炉、尊的外壁。印花——用刻有花样图案的模具与坯体一次  相似文献   

8.
用特制刀具在瓷器表面刻划、凿镌各种绘画、人物形象和图案,使无光的画面与光亮的瓷面相互映衬,让瓷赖画而显,画依瓷而传,既有金石味,又有笔墨韵的艺术效果的刻瓷装饰手法,是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体,集笔、墨、色、刀为一身的中国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9.
以泥饰泥的装饰手法称之为"泥绘"。这是用紫砂泥浆堆绘于壶坯体,并有一定厚度过,类似印章石薄意雕效果的一种装饰手法。泥绘装饰源于旧时的漆器堆雕工艺方法,在已成型完工的,而且保持一定湿度的坯体上用本色壶泥使用毛笔堆画,局部、细部用专制工具精细雕琢,使之质感强,有浅浮雕、薄意雕的效果,烧成后的泥绘茗壶,时久越发清新。  相似文献   

10.
刻划花是瓷器装饰技法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是用一种尖锐工具在瓷胎未干时,刻画出各种纹样,然后施釉入窑烧制,能够实现的效果也最为丰富。严格来讲,刻划花应该分为刻花和划花,两者存在略微的差异,如在工具的使用上,刻花一般需要用到刻刀,而划花则一般竹、木、铁等尖锐工具完全用划线的白描手法进行装饰。本文通过深入阐述刻划花陶瓷装饰技法的奥妙,探析刻划花陶瓷装饰面板设计在家电中的开发与运用,从而存进产学研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静 《陶瓷研究》2020,(1):116-117
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釉下颜料本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绘画颜料,但本文改变它惯有的装饰手法,与浮雕艺术瓷结合,高温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还可再釉上加彩。在制作过程中,从装饰技法、工艺流程和技术上创新,替代大部分颜色釉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等不良弊端,更好地呈现浮雕瓷的空间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雕刻装饰艺术是最早出现的陶瓷装饰手法之一,在陶瓷从单色瓷发展到彩瓷的过程中,雕刻装饰艺术是陶瓷装饰艺术的一种必要手法。青瓷因为有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青釉覆盖,因此烧成之后的作品清澈透明,历久弥新,通过雕刻装饰的瓷器色彩温润、含蓄,这也是雕刻装饰至今仍被人们大量运用在青瓷装饰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陶瓷装饰艺术中,分为色釉装饰和图案装饰。色釉装饰就是利用各种材料,通过预置的烧成气氛和烧成温度达到预置目标的色彩效果和肌理效果。图案装饰有其独特的审美特性,图案装饰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釉上彩主要是指粉彩、新彩、古彩、珐琅彩等。青花是釉下装饰的主流,采用含钴较高的着色剂为原料绘制图案于坯胎上,然后施以透明釉,高温一次性烧成。而综合装饰是将任意几种手法进行组合的装饰工艺,在一个器物上可以同时有釉上和釉下的手法,如颜色釉、雕刻、镂  相似文献   

14.
《陶瓷》2009,(10):64-65
虹彩釉系一种高档装饰釉。用这种釉装饰,釉面显现金属光泽或珍珠光泽,显得绚丽多彩。目前,这种釉装饰釉面砖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素坯表面预先施釉经烧成,然后涂艇或真空镀膜含有钛化合物的色料,再于较低温度。下烧成,或伍釉料中添加氧化铌或氨化锆添加剂,施以坯体表面烧成。采用前种方法。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相似文献   

15.
陶瓷装饰是一种运用各种颜色釉和色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和表现形式绘在陶瓷或瓷砖上的装饰,经过高温一次烧成或低温二次烧成,可经长久保存.这些陶瓷装饰颜色或丰富或厚重,装饰手法灵活,受到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的青睐.本文通过对传统陶瓷装饰和新型的瓷艺画装饰的介绍,引领人们浸染新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6.
传统青瓷刻划艺术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中占有重要一席之位,成为中国陶瓷发展史重要装饰形式之一,其装饰题材的丰富性、装饰手法的独特性及样式图案的时代性,成为青瓷装饰艺术的典型风格,一直延续至今。用艺术的刻线透出抽象的美,体现出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以刻线为基础表现,通过娴熟技艺、通青瓷之材,得其韵律美也。对青瓷装饰刻划艺术的研究,其表现出的地域文化与人文艺术的关联度,具有科学借鉴与发展的现实意义。从历史文化发展、装饰工艺及装饰手法纹样等方面的深入,分析与现代装饰艺术风格继承关系,使传统陶瓷文化发挥作用和价值,是现今设计者学习借鉴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陈敏 《陶瓷研究》2006,21(1):9-12
刻划花是我国陶瓷传统装饰方法之一。它是在坯体上用铁竹制的刀,钎等工具刻划出装饰纹样,施透明釉(陶器一般施化妆土)烧制而成。它的基本手法包括刻,划,剔,扒等几种。  相似文献   

18.
邵云琴 《江苏陶瓷》2011,44(3):30-30,32
青瓷是中国的传统名瓷,釉色清纯高雅,装饰手法丰富,传统的有刻划、堆雕等,现代有刻花、浮雕、点彩、丝网印花、窑变、喷花等。青瓷釉里红仅见于陶瓷历史研究资料,实物仅有元代文物,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用釉里红装饰的青瓷器,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经高温还原气氛烧成,使青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青瓷器,通常与透明釉、青瓷釉结合使用。在制作青瓷釉里红的整个工艺过程中,釉水配制固然是首要问  相似文献   

19.
景德镇陶瓷装饰品种多、手法多样,表现形式也很多。下面详细说下景德镇陶瓷的釉上彩装饰方法。所谓釉上彩,就是先烧成白釉瓷,或者烧成单色釉瓷,也可以烧出多色彩瓷,在这样的陶瓷上进行彩绘后,再入窑经摄氏600℃至900℃温度烘烤而成。其中古彩、粉彩、新彩为最常见的三种釉上彩技法。  相似文献   

20.
陶瓷发展历史在宋代进入高潮,宋代陶瓷工艺成熟,与其在装饰风格以及绘画的艺术上更是推陈出新,独具特色。北宋时期耀州窑在印花工艺上有一定的风格和独特的工艺技术,印花手法独特,装饰纹样更加丰富精细,烧成后图案精美釉色莹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