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首先回顾了聚羧酸系减水剂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历程,并梳理了聚羧酸系减水剂用聚醚大单体的种类和发展方向。在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技术方面,提出了低温制备技术是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而介绍了聚羧酸系减水剂在功能化和系列化方面的新进展,分析了粉状减水剂制备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在应用技术方面,克服粘土对聚羧酸系减水剂应用性能的影响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聚羧酸系减水剂在预制构件应用技术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的特性与合成方法,分析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研究现状及应用,并对固体聚羧酸减水剂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混凝土减水剂的发展和应用现状,通过介绍聚羧酸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的减水机理,分析了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设计原则和合成制备研究方向,并提出了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4.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概述了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讨论了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方法、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提出了聚羧酸系减水剂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其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推广应用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国内外资料综述了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研究应用现状、制备方法、作用机理、性能特点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优异的性能注定了其已成为高效减水剂发展的必然方向;并且以开发多元化和不同性能的系列聚羧酸系减水剂母体、多功能的聚羧酸系减水剂衍生产品为发展趋势,但推广应用工作以及基础理论研究在我国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6.
从坍落度损失机理和聚羧酸系减水剂作用机理方面入手,并按照作用方式分类,介绍了保坍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研究现状,并对保坍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发展和应用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聚羧酸减水剂因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优于木质素磺酸盐及氨基磺酸盐等减水剂。但砂石集料中存在的“泥”影响了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正常发挥,特别是蒙脱土对聚羧酸减水剂影响最大,造成聚羧酸减水剂在广泛应用时受到限制。概述了聚羧酸减水剂抗泥性的最新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8.
王玲  高瑞军 《北京建材》2012,(11):54-57
聚羧酸系减水剂是一种新型的减水剂,亦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聚羧酸系减水剂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剖析了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分子结构组成与其性能特点的关系,从研究和应用需求角度提出了今后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研发方向应围绕多功能原料大单体和分子结构可设计的特点,开发具有减缩、早强、缓凝等多种功能的产品,以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9.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羧酸系减水剂是一类新型的高效减水剂,它有很多良好的性能。简述减水剂的研究现状,讨论了聚羧酸系减水剂的作用机理与合成方法,提出了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预制构件早强化的迫切需求,文章通过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制备了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利用FTIR表征了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通过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复配有机及无机早强剂试验研究,获得用于预制构件的超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并通过水泥净浆及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验证了超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工作性能与丙烯酰胺用量成反比,丙烯酰胺的使用能够显著提升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并且不影响混凝土28 d强度的发展.与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相比,复配硫酸钠的产品超早强效果最显著,且能显著提升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复配甲酸钙和三乙醇胺后的聚羧酸减水剂的超早强性能不明显;复配早强剂对产品的分散性能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邢凯  邹广天 《华中建筑》2009,27(1):85-88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研究涉及本体研究、过程研究、主体研究、客体研究、方法研究、载体研究、实践应用研究等多方面内容。基于全方位的研究,该文提出了建筑创新思维诸多子系统的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继承和创新的对立统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对立统一,硬客体和软客体的对立统一,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对立统一,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对立统一,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对立统一,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对立统一。并论述了认清这些关系,有利于建筑创新思维的整体把握以及培养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Changes to the Swedish research landscape since 2001 are described including the re-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councils, research programmes, the management and allocation of public funding research in Sweden, and the effects on built environment research. The reasons for these changes include the desire for increased integration with European Union research programmes, an increasing emphasis on inter- and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the desire for research to contribute to economic well-being. Despite Sweden's high level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research, shifting priorities an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applicants have resulted in reduced allocations for built environment research. This presents the challenging tasks to define and maintain core research capabilities with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sector as well as to ensure adequate industry engagement with both the creation of the research agenda and the use of research outputs.  相似文献   

13.
Changes to the Swedish research landscape since 2001 are described including the re-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councils, research programmes, the management and allocation of public funding research in Sweden, and the effects on built environment research. The reasons for these changes include the desire for increased integration with European Union research programmes, an increasing emphasis on inter- and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the desire for research to contribute to economic well-being. Despite Sweden's high level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research, shifting priorities an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applicants have resulted in reduced allocations for built environment research. This presents the challenging tasks to define and maintain core research capabilities with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sector as well as to ensure adequate industry engagement with both the creation of the research agenda and the use of research outputs.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研究式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指出应从研究式地“教”和研究式地“学”两方面进行。一是要求研究式地“教” ,即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科研含量 ,要围绕教学搞科研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和科研能力 ;二是研究式地“学” ,即学生应联系实际 ,将读书与思考、研究相结合。本文还指出了具体开展研究式教学的途径 ,即从科研和教学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 ;二是把握好预习、研讨、引导、考查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在回顾和梳理了"传统民居"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传统民居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探讨了我国传统民居研究对各学科关于乡村聚落研究的借鉴和取向。认为我国传统民居的研究思路已不再固守于单学科研究的纯粹性,而是倾向于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和集成研究;其研究内容不再局限于对孤立单体的静态描述,而是倾向于共时性和历时性双管齐下的研究策略;其研究方法不再止于基于建筑学的图景描述和调查测绘,而是逐渐走向开放与复合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两大主要范式,两者既存在较大差别,也互相联系,互为补充。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历史中的地位不同,理论基础不同,研究目的不同,研究中的各个层面也不同。在对两者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者相结合对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侵蚀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耐久性研究的复杂性特点,总结了当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方法.从方法论、数学分析角度、研究手段、结构反应、建模方法等角度探讨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主要方法,并指出耐久性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美国和中国本科生科研状况,指出要从组织管理和培养模式上创造本科科研的基础条件,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科研能力培养需要开设与科研相关的课程,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倡导教师研究性教学,提高其科研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训练活动.  相似文献   

19.
从国家政策、教育制度及相关文件规定,调查研究报告,专著,硕、博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五方面概述了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国内有关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研究成果。发现已有的国内研究虽然历史不长,但发展较快,视角日益拓展,研究的深度逐步提高。但仍缺乏真正的学理研究和扎实的政策研究,边缘性研究多,核心性研究少。  相似文献   

20.
校本研究与院校研究具有相同的旨趣,即实践中心价值取向,是实践者为解决自身实际问题而采用的方法策略,旨在调整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从校本研究到院校研究是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在发展背景、研究主体、面向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呈孕生、蜕变与创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