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
市与自然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安
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前提。
作为广州市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生态城市规划
的样本和示范,海珠生态城未来将建设成为
“以万亩果园为核心、具有岭南水乡魅力的
花城、水城、绿城特色生态城市样板区”。
构建海珠生态城的生态安全格局极为重要,
规划不应仅停留于理念、目标和方法研究
层面,而应更加突出生态文明实践,从战略
构想逐步走向规划实施。本文对海珠生态
城的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构建进行分析研
究,对广州中心城区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了
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3.
生态控制线的划定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的有效手段,是对生态保护红线的有效补充,如何划定生态控制线是国土空间规划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承德市为例,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从不同情景分析划定了3类生态控制线,同时结合生态功能分区,划定综合生态控制线。对生态控制线划定二级管控区,提出管控要求,建立动态评估调整机制,为全域生态空间的保护提升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4.
资源环境约束下福建省沿海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经济时代下,福建省沿海城市在大规模拉开城市骨架的同时,存在着土地资源紧缺、生态敏感性用地遭受侵蚀、海洋安全面临威胁等一系列潜在隐患。文章通过引入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概念,在研究国内外生态控制线划定相关经验教训基础上,从编制规划、制定管理规定、完善配套政策、注重部门合作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对福建省沿海城市下一步的空间战略性跨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合肥中心城区为例,从景观形状、邻近度、多样性、聚散性4个层面构建景观格局评价指标体系,再将“斑块—廊道”系统与现状土地利用图叠加分析,判断生态断裂带和断裂点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生态斑块50m和300m阈值下景观格局综合指数较高,分别为9.85、9.84,建议增加斑块50m核心保护区及300m生态缓冲区,并提出强化廊道连通性、修复生态断裂带(点)等生态网络空间优化策略。为城市生态网络优化及修复提供新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规划编制到政策设计: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实证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5年来的艰辛探索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线实施与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思考与建议:不断强化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在注重规划编制技术提升的基础上不断关注规划的实效性和相关政策设计;推进优化调校与动态管理工作,强化生态线划定的客观合理性;建立生态线的分级分类管理机制,进一步挖掘线内资源价值;加快完善配套政策的制定,为生态线的管理实施提供制度保障等. 相似文献
7.
城乡边缘带工业空间格局及其生态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城乡边缘带工业空间格局与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关系,认为前者是边缘带景观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对城市景观生态系统也具有显著、广泛和长期的影响,必须进行城乡边缘带工业格局的景观生态构建。确定了对应的景观生态构建目标,提出了全局构建边缘带工业景观生态格局,有效地对边缘带进行动态演变,广泛并长期预控边缘带工业格局,大力促进乡镇工业生态化转型及全面营造相关制度环境等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生态空间管控是中国国土空间管控的核心内容。以莆田城区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价值、水土流失—水源涵养敏感性评估定量识别重要生态源地,依据地物类型构建生态阻力面,应用最小阻力模型识别潜在生态廊道,构建研究区生态空间网络;基于土壤、地貌、土地利用类型三类关键因素认知区域景观特征类型及单元特征,并以认知结果为原型与基础,提出生态空间结构及本体类型、组合等方面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重要性分级中极重要和重要区域面积为907 km2,占40.53%,识别出10个一级生态源地和5个二级生态源地;(2)构建出呈“C”形的一级生态廊道和网状二级廊道;(3)识别出10种景观特征类型,并总结关键景观特征单元的要素及空间组合特征;(4)从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生态斑块建设及生态廊道建设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敏感性—景观特征认知框架来进行的生态空间网络构建及优化的方法能有助于提升区域生态空间质量,强化地域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10.
11.
城市生态控制线规划是涉及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公共政策,如何达成规划的共识及保障可操作性一直是难点。本文以广东、福建等地的实践,提出将"多规合一"的理念和工作思路贯彻于城市生态控制线的划定与管理工作中,包括法理层面梳理和构建与生态空间相关的法理法规体系,体系层面协调空间规划体系的管制分区,并明确生态控制线规划的对应空间范畴,以及技术层面对部门数据、专项规划、空间格局等三方面采取"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实现生态控制线的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的精细化管制。 相似文献
12.
自然-空间-人类系统生态体系及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首先提出自然—空间—人类系统生态体系的概念,并在分析其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对这一体系的生态效应进行分析,揭示这一运动发展的机制及效应,有利于进一步从方法论上进行环境规划问题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县域绿化生态空间演变进程、与县域建设生产空间的关系、发展思维的梳理,提出县域绿化生态空间发展的前景——基于耦合发展观指导下的县域绿化生态网络构建。 相似文献
14.
生态空间控制规划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手段,有效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控制城市无序增长,对城市发展形成反向约束和引导,从而实现土地利用的集约效应.文章试图探索“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类别和界定方法,提出“两线三区”生态空间管制分区,通过“线控”严格保护生态资源,界定城镇增长边界,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空间管控策略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5.
深入研究上海市1983年、1994年、2002年、2012年4次法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规划核心思想进化,比较其在规划理念、区域范围、要素拓展、布局演变、结构变异等方面的变化.证明其从“城市中的绿地布局”到“城市绿地系统”,再到“市域绿、林地系统”,最终到“市域生态网络系统”的系统有机进化过程,进而表现其科学性、战略性、操作性和引领性,从中映射出“人的认识”的进化才是城市绿地系统进化的最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住宅部区化的时化背景下,笔者以奉化市城西(生态住区)分区规划为实例,着重探讨了空间形态的布局和人居环境的塑造,其探讨对类似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运用麦克哈格的因子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的规划方法,深入研究包头市周边生态区域的空间特征,对各类生态空间的发展策略进行分类指引,针对沿山、滨水、临黄3类生态敏感区域提出空间管控策略,利用科学的规划方法加强包头市周边生态空间的管控力度并改进管控方法,提升包头市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已从增量时代转向步入存量更新时代。桥下空间作为城市快速发展的载体,其在城市中占据着大量的灰色地带而长期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状态,对桥下空间的集约利用与品质提升,是城市更新板块中重要单元。提出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应从系统决策视角出发,从目标设定、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分析,到提出针对性策略,进而形成空间构想并塑造景观场景。通过对实践案例合肥市文忠路桥下空间利用设计项目的深入剖析,阐述如何将割裂的城市灰空间逐步转化为桥下绿链公园,旨在为同类型的桥下空间更新提供思路与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20.
当前,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规划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随着总体规划的深入推进,专项规划的研究也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生态修复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专项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其编制理念和技术方法发生重大转型,生态修复的对象逐渐由单一要素转向全域国土空间自然要素,修复理念也由工程修复转向保护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