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宝山区生态专项建设工程(B11-B13)地块园林绿化设计方案的介绍,向人们展示了生态园林绿化战略、多重功能叠加效益及环城“彩带”景观营造在上海市环城绿带建设工程中的实例运用。项目的有效实施,标志着公共绿地性质的环城绿带生态建设将迈出颇具创造性的独特步伐,从而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生态规划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基本生态用地规划控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浪  姚凯  张岚  王铁飞 《中国园林》2013,29(1):95-97
生态用地控制规划,改变了传统的"建设用地"规划,用"生态规划"的方式来限制土地利用、加强生态保护。对上海市基本生态用地的规划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明确了上海市各类生态用地的总量和布局结构,并结合规划管理分类分级划定生态网络空间控制线。为维护上海市生态安全,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生态网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浪  姚凯  张岚 《风景园林》2012,(6):95-98
生态用地控制规划,改变了传统的"建设用地"规划,用"生态规划"的方式来限制土地利用、加强生态保护。对上海市基本生态用地的规划进行了论述,明确了上海市各类生态用地的总量和布局结构,结合规划管理分类分级划定生态网络空间控制线,并以大治河生态走廊为例说明。为维护上海市生态安全,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生态网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环城绿带发展应该与城市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加强规划设计工作有助于实现环城绿带的多种功能,推动环城绿带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文章以上海市为例,结合实际规划项目,对环城绿带的详细规划进行了探讨。基于规划的四个维度:环境生态、视觉景观、游憩活动、经济,提出了环城绿带详细规划指标体系,引导环城绿带规划向理性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如何从生态角度进行城市滨河绿带的规划,并结合汾河太原城区段的整治实例提出城市滨河绿带整治中生态规划的含义、目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市生态网络规划为研究对象,从时间线索出发,结合上海市生态网络构建的现状,借鉴了国内外生态网络规划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在指导思想、绿地建设、规划指标、布局结构和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演变历程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上海基本生态网络规划演变的内在动因和原始动力,促使上海市生态网络系统的有机正进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如何从生态角度进行城市滨河绿带的规划 ,并结合汾河太原城区段的整治实例提出城市滨河绿带整治中生态规划的含义、目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上海城市环城绿带规划开发理念初探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分析上海市环城绿带的规划背景、结构功能以及规划理念 ,并结合上海地区的经济背景 ,提出环城绿带的开发构思 ,旨在总结城市绿带规划建设的模式 ,探索实施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根据《上海市总体规划》及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沪宜公路沿线规划管理,嘉定区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沪宜公路沿线规划管理的通知》(下简称《通知》)。《通知》规定,沪宜公路道路红线宽度按35米进行控制;沿路绿带宽度,公路段严格按两侧各10米进行控制和建设,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环城绿带建设初探--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城绿带是抑制城市蔓延扩展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办法之一。目前我国某些城市密集地区和特大城市地区已开始尝试建设环城绿带。本文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环城绿带建设的必要性、难点与目标,以及建议采取的规划管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11.
吴晓敏 《华中建筑》2014,(8):102-106
当前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脆弱,国外绿色基础设施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建构城市绿色生态功能空间的理论,该文研究了英国伦敦绿带、公园系统、绿色通道、绿链以及绿网等典型实践案例,对比分析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科  张晋石 《风景园林》2019,26(7):84-89
绿带作为管理城市空间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多个国家得以成功实践。首先对绿带的发展进行了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法兰克福绿带体系规划历程为研究内容,紧密结合绿带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探索法兰克福不同城市发展阶段所采取的绿带规划方法。介绍以绿带促进城市转型、保护历史遗产的成功经验和以绿带控制城市扩张、构建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提供多功能城市服务的规划策略。通过分析法兰克福绿带的发展过程与成功经验,认识到中国绿带建设的不足,为中国已有绿带更新和新的绿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2012年5月中旬市政府批复该规划。规划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以人为本的思路,提出了上海生态的总体格局。并从规划体系、政策法规以及管控方法方面进行思考,以落实生态网络规划,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绿带作为控制城市蔓延的规划策略,为城市居民提供近郊绿色游憩场地,同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自1990年代以来,绿带成为中国大都市扩张过程中日益重要的常规空间手段之一。然而当前国内的绿带在规划布局与贯彻实施之间脱节严重,对绿带的发展机制、管理权责以及法律配套方面的认知不足。通过选取科隆和法兰克福这两个有代表性的德国大都市绿带作为案例,深入研究绿带发展历程、空间形态界定、法律体系的制定以及管理模式选择等。研究表明,较为稳定的绿带界限和法规体系,灵活的管理模式选择以及多元化的管理思路转变对于有效推进绿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都市区的绿带建设也需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和配套策略,促进区域空间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5.
陈伟 《中国园林》2003,19(11):39-40
通过对上海市环城绿带建设管理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已建成环城绿带的后续管理,在运作机制、养管模式、综合管理等方面的操作思路,旨在探索大面积城市绿带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略论生态城市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黄菊市长提出“要按照生态城市理论建设上海”以来,上海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纷纷投入研究。现就生态城市规划,提出几点陋见,供各界研究参考。 生态城市规划理论用最简单的文字来阐述,就是从爱护地球出发,以持续培育生物圈的良性循环为目标,规划、建设包括中心城,近郊区和远郊区在内的城市及有关的城镇和乡村,使城乡协调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或称生态土地使用规划始于60年代,人类生物圈研究曾下过一个定义,认为生态城市规划理论是运用人类智慧  相似文献   

17.
分析杭州现有生态带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绿带的保护模式,尤其是中国香港的城市郊野公园的规划、管理模式,提出实施郊野公园建设是积极保护杭州现有6条生态带的最佳形式与途径.从郊野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就建设郊野公园的体制、机制问题作了探讨,并就现阶段保护杭州生态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外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的绿色思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陈爽  张皓 《规划师》2003,19(4):71-74
介绍田园城市、绿带、绿径、生态网络等绿色规划理念,认为中国城市现正处在政府职能向城市管理的转移阶段,绿色空间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正在成为关乎我们城市福祉的重要内容,应该在城市规划策略上将其视为一种基本要素用于建筑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框架,从根本上避免城市建设对绿地的蚕食,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蔚镇  赵亮  张曼曼 《风景园林》2021,28(11):103-107
1990年以后,大都市区绿带规划由限制城市蔓延的现代主义规划策略逐渐转变为能够促进地区发展的政治治理手段。首先梳理了国际绿带规划范式演进趋势和影响绿带规划的关键因素,其次回顾了上海环城绿带的规划思路、建设机制和治理路径,并以上海宝山区顾村公园绿带为对象进一步分析了上海环城绿带由城市空间的结构性要素向区域功能性要素转变的过程,最后对上海环城绿带的规划转型提出了几点建议。上海环城绿带曾肩负着控制城市蔓延的阶段性使命,现在主要承载培育周边土地价值、服务社区居民和提高整个城市吸引力的任务。未来,上海需:1)建设更多具有互通功能的楔形绿地;2)为新规划的绿带制定更为详细的控制性规划;3)将绿带与周边土地整合起来用于培育土地价值和孵化创新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规模、高强度的旅游区开发,会造成区域生态系统的失衡,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为了使旅游开发与区域生态环境相协调,该文从生态基础设施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生态基础设施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以哈尔滨市道里区长岭湖风景区概念规划为例,从核心节点(开敞空间)、链接环节(水网系统链接环节和绿带系统链接环节)、技术措施(雨水处理与净化和湿地植物与物种选择)三方面深入阐述了生态基础设施理论在旅游区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以期望为其他地域旅游区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