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祥 《山西建筑》2014,(6):137-139
结合传统的污泥厌氧消化周期长、消化速率低的特点,综述了热、化学、生物和机械预处理方法及其在研究中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并提出厌氧消化预处理方法的展望,以期改善污泥理化性质,提高厌氧消化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污泥厌氧消化的产气量,文章研究了添加不同预处理剂对污泥胞外聚合物进行破坏,增加水解效率,提供更多的有效碳.结果表明:添加高铁酸钾和柠檬.酸钠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产气量,其中添加高铁酸钾产气量增加10.21%,添加柠檬酸钠产气量增加46.57%;添加柠檬酸量越大产气量越高,试验组产气量最高增幅可达89.65%.  相似文献   

3.
超声/碱预处理剩余污泥的中温厌氧消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超声/碱联合预处理对剩余污泥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并与原污泥直接进行厌氧消化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投配率(10%)下原污泥直接进行厌氧消化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不高,经过超声/碱预处理后,消化过程中对TCOD的去除率提高了29.6%,单位污泥的日均产气量提高了67.9%,对VS和VSS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8.9%和28.6%.  相似文献   

4.
浅谈厌氧消化效果的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进行厌氧消化系统本身的进排泥控制、pH值与碱度控制、温度及搅拌方式选定、有毒物质监控等,采用机械处理、超声波、加碱、高温高压和臭氧等污泥分解技术,特别是增加臭氧装置可提高厌氧消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热水解污泥的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先用热水解对污泥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厌氧消化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的热水解温度为170℃、反应时间为30min;经热水解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和系统的处理效率都得到显著提高,COD去除率最大时提高了20.18%,日均产气量则增加了79.20%~99.55%。  相似文献   

6.
厌氧消化后污泥中的重金属形态分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对污泥经消化后8种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析表明,汞、镉、铅、砷几乎全部以稳定形态存在,锌、镍、铬的形态含量亦不同程度地得到增加。  相似文献   

7.
城市污泥两相厌氧消化的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城市污水厂污泥为底物,结合两相厌氧消化的工艺研究,初步探讨了两相厌氧消化的机理。通过试验,估算了高温酸相以及传统一段法的动力学常数。试验结果还表明,两相法的有机物分解率优于传统一段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温(35℃)厌氧消化技术对冲厕海水经生化处理后所产生的含盐污泥进行处理,在海水比例为24%~36%的条件下,厌氧消化系统可以正常运行,对污泥的消化和浓缩效果较好,消化后污泥的TS、VS含量分别在4.8%、2.2%左右,TSS、VSS含量分别在56.3、25.5 g/L左右,系统对污泥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稳定,去除率在33.5%左右。当海水比例为36%时,污泥最佳投配率为10%。  相似文献   

9.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但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是废水处理中费用最昂贵的部分,所需费用约占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的50%左右。按照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划,2010年,我国城市污水的处理量和处理率都将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采用化学一级强化处理工艺(CEPT),污泥产量大且稳定性差,直接脱水填埋很难满足有关环保要求,因此对其进行稳定化和减量化研究是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开展了臭氧氧化/厌氧消化工艺处理该类污泥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当臭氧投量为0.08kg/kgDS、臭氧氧化污泥量占进泥量的比例为67%、污泥投配率为5%时,臭氧氧化对厌氧消化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对有机物的降解率较单纯厌氧消化的高约6.3%,产气量增加了近20.1%。此外,投加臭氧还能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并减少了脱水时助凝剂的投量。  相似文献   

11.
污水厂剩余污泥的厌氧、微氧与好氧消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降低中小型污水厂污泥稳定化处理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就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微氧消化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与相同条件下的厌氧和好氧消化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采用批式消化,温度分别控制在20、30和40℃,消化周期为21d,消化泥量为2L。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1d的微氧消化后,在消化温度为20、30和40℃时对挥发性总固体(TV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41.5%、50.5%和46.7%;微氧消化在30℃时效果最佳,接近于同温度下的好氧消化,但比好氧消化节能1/2~1/3,且投资少、运行简便,可作为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稳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添加碱渣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碱渣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按不同的比例均匀混合后,进行厌氧消化试验,并根据消化液中SCOD、pH值及产气量等指标的变化,分析了碱渣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渣添加量<8.25 g/L时,对污泥厌氧消化中的水解反应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溶出的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性好;在试验的碱渣添加量范围内,厌氧消化液的pH值维持在7~8,显示碱渣对污泥消化产生的有机酸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当碱渣添加量为3.30 g/L时,产气量和甲烷产量最大且厌氧消化反应速度最快,与未添加碱渣的相比则甲烷产量提高了约37.9%.碱渣中含有的碱性物质对污泥厌氧消化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超声破解促进污泥高温厌氧消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污水厂的剩余污泥经槽式超声波反应器预处理后,被投加到小型高温厌氧反应器中进行消化处理,通过改变投配率来控制厌氧消化时间,研究超声破解对高温厌氧消化反应速率和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未经预处理的污泥相比,超声破解能够明显提高污泥高温厌氧消化的生物气产量及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控制组在停留时间为20d时对TCOD的去除率为37.29%,而破解污泥在第8天时的去除率就达到了39.60%。这表明污泥经超声破解后其厌氧消化性能得到改善,超声破解不但可以提高厌氧消化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而且可以缩短反应时间,在不影响厌氧消化反应正常进行的条件下,还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  相似文献   

14.
以国内最大的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系统的调试启动为依托,研究了两种无污泥接种启动方案的效果.当消化罐内的初始状态为原污泥,且在10 d后以不同投配率投加原污泥时,约需25 d便可实现系统的成功启动,但启动过程中存在酸化的风险,而采用变投配率方式投加污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VFA的积累.当消化罐内的初始状态为清水,且在之后以不同投配率投加原污泥时,用时超过40 d才可成功启动系统,且污泥浓度达到设计值所需的时间较长,不过其酸化风险较小.该研究成果可为白龙港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及国内同类工程的启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主要处理白龙港污水处理厂200×104 m3/d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采用浓缩、中温厌氧消化、污泥脱水和部分脱水污泥干化处理工艺,消化产生的沼气用于加热消化池污泥,多余的沼气作为能源干化脱水污泥。干化处理后冷凝水的余热回收辅助用于污泥消化系统供热。介绍了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设计参数、工艺特点及调试情况,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污泥厌氧消化工艺设计及运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讨论了莫氏曲线的应用对象,提出了建立科学的污泥厌氧消化性能及系统运行评价体系的建议,探讨了厌氧消化工艺对不同污泥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了污泥产气中H:S浓度的变化规律,指出了制定泥质标准分析方法的必要性,以促进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研究,进一步优化工艺设计和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Ultrasonic Sludge Pretreatment for Enhanced Sludge Diges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ring recent decades, the 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and various methods for process enhancement have been explored. These methods include heat treatment, alkali addition, phase separation and membrane enhancement. In general, whilst technically feasible, the methods have not proved to be economically competitive.
The pretreatment of sludges with high-power ultrasound has been investigated as part of a twelve-month research project funded by six UK water utilities. Cell lysis and particle-size reduction (caused by ultrasonic cavitation) are thought to be the key parameters through which the digestion process is enhanced. A series of laboratory-scale anaerobic digesters has been operated an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biogas yield have been noted following ultrasonication.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mpleted with a variety of ultrasonic devices (of different geometries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nd sludge types (e.g. primary, secondary and co-settled). Current experiments are investigating methods through which the technology can be successfully scaled-up and applied on a full-scale pl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