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组G145R HBsAg亲和纯化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重组乙型肝炎病毒G145R变异HBsAg抗体亲和纯化方法。方法用抗-HBs单克隆抗体(D12- McAb)制备亲和层析胶,对2A8细胞(分泌G145R变异HBsAg)培养上清盐析物进行亲和纯化。采用SDS-PAGE、Western blot及ELISA,对纯化产物的纯度、特异性、含量和回收率进行鉴定,并与同法纯化的HBsAg阳性血清及r-wHBsAg提取物进行比较。结果D12-McAb对重组真核表达G145R变异HBsAg、HBsAg阳性血清及r-wHBsAS三者具有相似的亲和性,产物纯度分别为90.3%、95.2%和93.1%,回收率分别为43.3%、72.0%和66.4%。结论已成功地建立了重组G145R变异HBsAg抗体亲和纯化方法,为G145R变异以及其他HBV免疫逃逸变异感染的深入研究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出品之抗-HBs放免试剂检测抗-HBs,有时比Abbott同类试剂(Ausab)检出率高。为确证其是否真实,对11份二者检出不一致的血清用血源HBsAg及基因重组HBsAg作中和试验。均能中和。以正常人血清免疫小鼠所获抗血清则与该试剂未出现非特异反应。证明此试剂具有较高灵敏度与特异性。这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该试剂灵敏度较高(一般为0.5~2.mIU/ml,Ausab一般为1~5mIU/ml)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正> 采用被动血凝(PHA)测定抗-HBs效价,通常是以其最高稀释度凝集终点的稀释倍数判定。这种判定方法常受诊断血球灵敏度变化的影响,使抗-HBs滴度波动很大。PHA参比定位判定法,则可避免其影响,使测定结果更准确。 PHA参比定位判定法是根据1990年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即制备乙型肝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用原料血浆抗-HBs效价应不低于8IU/ml的规定而建立的。其基点是以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抗-HBs质控血清为标准,标定出符合8IU/ml参比品作为尺度来衡量被检品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 自1988年底陆续在我所及所属11个血站采用固相放免技术(SPRIA)对血液制剂中的HBsAg及抗-HBs进行检测。从对140余万人(批)次检测结果分析,效果是肯定的,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高了HBsAg的检出率及检测结果的观察性。如1988年9月~1989年1月间共检测血样24516人次,送检时各血站已经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检测为HBsAg阴性,但经SPRIA法复测,又查出119份阳性。某血站,1989年3月份共检查3892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广州市不同地区10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方法对本市老城区、新城区和农村1995~2005年出生、接受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的儿童,按分层随机抽样3890人,检测其HBsAg和抗-HBs水平,并计算阳性率。结果1995~2005年,三地区出生的儿童HBsAg阳性率逐年下降,抗-HBs阳性率逐年上升;老城区HBsAg阳性率比新城区和农村明显下降,老城区和新城区抗-HBs阳性率比农村明显上升;三地区10、5、0岁儿童HBsAg阳性率依次下降,抗-HBs阳性率依次上升。结论广州市10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免疫保持在高水平,农村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较老城区和新城区偏低,可能是造成乙型肝炎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新型脂质体及其与乙肝疫苗结合物的稳定性以及结合物抗病毒作用。方法 通过外观观察、粒径检测及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IgG1和IgG2a的水平考察稳定性;免疫HBV转基因小鼠,检测其血清中HBsAg和抗-HBs的滴度。结果 4℃存放1年,脂质体有少量沉淀产生,粒径变大;而脂质体与乙肝疫苗结合物全部沉淀,粒径变大,但均易摇匀,无结块;结合物4℃存放1年,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IgG1和IgG2a的水平没有下降;HBV转基因小鼠于免疫后2、3、4个月,体内的HBsAg的A值较免疫前有显著下降。抗-HBs在初次免疫2个月后的阳转率为100%。结论 脂质体吸附乙肝疫苗稳定性好,且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BCG-CpG-DNA对重组HBsAg的免疫佐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BCG-CpG-DNA对重组HBsAg的免疫佐剂作用。方法以BCG-CpG-DNA与重组HBsAg混合免疫小鼠,以铝佐剂疫苗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抗-HBs中和抗体水平,ELISA法分析抗体亚类,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功能。结果BCG-CpG-DNA能提高抗-HBs中和抗体水平,促进抗原特异性IgG2a的产生,诱导Th1型免疫应答,与铝佐剂协同作用能部分逆转Th2反应。同时能增强抗原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BCG-CpG-DNA对HBsAg有较好的免疫佐剂作用,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筛选人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并对其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方法从抗-HBs抗体阳性血液中分离淋巴细胞,提取总RNA,合成cDNA,以此为模板,PCR扩增轻链和重链抗体可变区基因;应用已构建的抗体支架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化毕赤酵母X33,建立相应的酵母表达文库;甲醇诱导表达,Westernblot及ELISA筛选抗-HBs抗体阳性菌株;PCR扩增DNA片段,进行测序及Blastn比对,并与已发表的抗-HBs抗体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重链及轻链抗体重组表达载体经双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经Westernblot及ELISA筛选,获得了具有HBsAg结合活性的完整轻重链抗体;轻链可变区与已发表序列核苷酸同源性为93%,而氨基酸同源性仅为88%,尤其CDR3变异较大;重链可变区与已发表序列同源性较低,CDR3区基因长度及序列均有较大差别。结论应用毕赤酵母表达体系筛选,获得了新的抗-HBs抗体。  相似文献   

9.
将携带HBsAg基因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小鼠肌肉作为实验组;对照分成2组,一组注射携带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质粒DNA,另一组注射商品化的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4周后从小鼠尾静脉采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HBs。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注射乙型肝炎疫苗的对照组小鼠血清阳转率分别为5/6和4/6,而注射携带β-半乳糖苷酶的质粒DNA对照组小鼠血清全部为阴性。实验组小鼠血清中抗-HBs的水平与注射乙型肝炎疫苗的对照组小鼠类似,均在免疫后6~16周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抗体持续至少达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在固定的人群中对乙肝疫苗免疫后,感染HBV者的抗体情况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血清学检测和临床学观察。观察对象平均年龄10岁,性别均衡,经血清学检测HBV感染标记全部阴性并无肝炎史者151人。按0、1、2免疫程序常规接种乙肝疫苗10μg/次后,连续4年定期采血,分离血清,用SPRIA法和Ab-bott试剂盒检测HBsAg、抗HBc和抗HBs;用改良赖氏法检验SGPT,并由专职医务人员进行定期临床随访。在经过免疫的儿童群体中,在追踪观察的第2年,140人中检出HBV感染者4例。第2年,在101人中检出1例,累积感染率分别为2.86%和4.95%。在5例感染者中,乙肝疫苗接种后的第6个月,抗-HBs时点高峰值分别为6.1、3.7、7.3、7.8、  相似文献   

11.
在乙肝疫苗接种人群中,可有0~10%为不产生抗-HBs的无应答者,一般认为与个体的遗传免疫状态有关。作者认为还有可能与潜在HBV感染有关,为此,我们对无应答者采用PCR进行了HBVDNA检测。无应答者共28人,年龄11~60岁,曾按0、1、6免疫程序接种过3针乙肝疫苗(每针10μg),接种前血清筛选HBsAg为阴性,全程免疫后一个月采血检测抗-HBs仍为阴性。在进行PCR检测之前,首先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对HBsAg和抗Hfis无应答者进行复检(试剂盒为微山县防疫站自备,经与Abb。ti试剂盒对比,符合率为92%~96%),结果100%符合。28名无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制高敏感度、宽线性,且能定量的HBsAg化学发光免疫诊断试剂。方法 将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用改良过碘酸钠法标记抗-HBs单抗、山羊抗-HBs多抗,经亲和层析纯化用于制备固相包被板;国家标准品标定HBsAg校准品,优化反应条件,建立HBsAg双抗体夹心一步法检测试剂。结果 试剂灵敏度adr<0.2ng/ml,adw<0.5ng/ml,ay<0.5ng/ml,23份HBsAg阴性Pannel符合率100%;批内CV3%~4.04%,批间CV9.47%~12.5%;准确率91,9%~110.4%;检测限0.023ng/ml;0.1~200ng/ml范围线性相关系数r=0.999 1;与EIA试剂对比分析相对灵敏度100%,相对特异性99.03%;37℃放置12d稳定性与2~8℃存放无异。结论 该HBsAg化学发光免疫诊断试剂适合于临床诊断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三种常用交叉配血方法检出IgG型抗体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微柱凝胶法、抗人球蛋白法和凝聚胺法检出IgG型抗体的能力。方法选用IgG抗-D血清致敏O型RhD阳性红细胞悬液,以未致敏的O型RhD阳性红细胞悬液倍比稀释,用微柱凝胶法、抗人球蛋白法和凝聚胺法分别进行检测;用生理盐水分别将IgG抗-D血清和IgG抗-AB血清倍比稀释后分别加入O型RhD阳性红细胞和AB型红细胞,用上述3种方法分别进行检测。结果3种方法对致敏红细胞的最低检出效价为微柱凝胶法1∶8,抗人球蛋白法1∶32,凝聚胺法1∶32;对IgG抗-AB血清的最低检出效价为微柱凝胶法1∶16,凝聚胺法1∶32,抗人球蛋白法1∶64;对IgG抗-D血清的最低检出效价为微柱凝胶法1∶128,凝聚胺法1∶64,抗人球蛋白法1∶16。结论微柱凝胶法对致敏红细胞和IgG抗-AB血清的检出能力均低于抗人球蛋白法和凝聚胺法,对IgG抗-D血清的检出能力高于抗人球蛋白法和凝聚胺法。3种方法用于交叉配血均存在阳性漏检现象,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策。方法对多次免疫后抗-HBs仍为阴性的228名研究对象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按0、1、6个月20μg×3免疫程序进行免疫,于210d抽血,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抗-HBs检测。结果228名乙型肝炎疫苗多次免疫无应答者,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后,抗-HBs阳性172名,阳转率75.4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97.20m IU/ml。结论对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多次免疫无应答者,增加接种剂量或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可提高抗-HBs阳转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HBV-DNA阳性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的检测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体检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ELISA法检测HBVM。结果在280例HBV-DNA阳性患者中,共检出13种血清标志物模式,其中HBsAg阳性的模式有272例,HBsAg阴性的模式有8例。结论各种HBVM模式均有可能检出HBV-DNA,HBV-DNA是HBV感染更为直接、灵敏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对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结果,分析不同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体检的120例用ELISA试剂盒、乙肝表面抗原试纸条、反向被动血凝法三种方法测定血清乙肝表面抗原。结果120例体检者经过ELISA及HBsAg纸条法有13例阳性,反向被动血凝法有10例阳性。结论反向被动血凝法灵敏度不如ELISA及HBsAg纸条法,仅适于筛查。临床应首选质量好的ELISA试剂盒进行HBsAg的检测,可疑结果用HBsAg纸条进行复验。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生产乙肝诊断试剂有55个厂家的264个生产文号。其中未纳入批批检定的抗-HBs,HBeAg,抗-HBe,抗-HBc(试剂,根据生物制品管理规定和卫生部的要求,我所在1996年6月至1997年12月间对45个厂家4个品种的576批试剂及HBsAgEIA678批试剂进行第3个年度抽检。实际抽到40个厂家441批试剂,批总合格率为63%(276/441);RIA方法测定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合格率分别为90%(19/21),62%(13/21),92%(11/12),80%(12/15),6%(l/18)。EIA法测定抗一HBs,HBeAg,抗一HBe,抗一HBc的合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衡阳县不同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抗体免疫水平.方法 2009年6-8月,采用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县各预防接种门诊辖区人群中对1周岁及以上人群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荧光免疫技术(TRFIA)检测乙肝免疫抗体(抗-HBs).结果 共完成血清学调查284人,均为县籍户口(汉族),抗-HBs阳性人数214人,阳性率为75.35%.结论 衡阳县人群乙肝免疫水平较高,充分体现了该县从1986年开始接种血源乙肝疫苗以来所取得的效果.为降低乙肝的发病率,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乙肝防控工作,继续提高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人群抗-HBs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北京市海淀区新生儿12月龄内全程接种10μg酵母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的免疫效果及影响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高应答的因素。方法对在北京居住半年及半年以上、12月龄内完成全程Hep B接种的儿童家长进行调查,获得儿童一般情况、Hep B接种情况、体重、身长、出生体重、是否早产、母亲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和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父亲HBs Ag情况等数据,采集被调查儿童静脉血标本2 ml,分离血清,定量检测抗-HBs和HBs Ag。以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抗-HBs高应答率(抗-HBs≥1 000 IU/L)的影响因素,估计各研究因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结果共调查7~15月龄儿童691名,纳入分析666名,儿童无HBs Ag阳性出现,抗-HBs阳性(≥10 IU/L)率达99.8%(665/666);抗-HBs阳性的儿童中,低应答(抗-HBs≥10 IU/L且<100 IU/L)率1.2%,中应答(抗-HBs≥100 IU/L且<1 000 IU/L)率34.0%,高应答率64.8%。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女童相比,男童全程接种Hep B后更易产生抗-HBs高应答(OR=1.396,95%CI:1.010~1.930);与采血时间距第3剂Hep B(Hep B3)间隔<60 d的儿童相比,间隔≥60 d的儿童抗-HBs高应答率更低(OR=0.326,95%CI:0.186~0.573)。结论北京市海淀区新生儿12月龄内全程接种Hep B后,产生的抗-HBs阳性率高。抗-HBs阳性的儿童中,抗-HBs高应答率随着采血时间和Hep B3间隔的延长而下降,男童抗-HBs高应答率高于女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生儿接种3剂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 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 techniques in Saccharomyces cerecisiae yeast,Hep B-SCY)后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广东省高州市和阳春市住院分娩孕妇进行筛检,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等血清学指标,待孕妇分娩后,选择无疫苗接种禁忌的健康新生儿且符合本项目入选条件的作为观察对象,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3剂10μg Hep B-SCY。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定量检测。结果共548名受试者纳入免疫原性分析。母亲HBsAg阳性和阴性的新生儿分别为271人和277人,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8. 89%和99. 6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分别为636. 44和681. 66 mIU/m 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 71%(19/701),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主要以1级不良反应为主。未观察到与接种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生儿接种3剂10μg Hep B-SCY后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