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激光与红外复合隐身涂料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激光与红外复合隐身的基本原理,介绍了所研制的激光与红外复合隐身涂料的各种性能,包括激光隐身性能、红外隐身性能、可见光伪装性能以及复合隐身涂料的物理性能等。  相似文献   

2.
光电隐身性能的表征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光电隐身的内容,阐述了光学隐身、红外隐身、激光隐身性能的表征方法,包括 材料性能的表征方法和目标隐身效果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军事探测技术的逐渐成熟,各种隐身材料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单一隐身材料,所以兼容复合隐身材料就成了研究重点。本文从材料的角度上介绍了雷达、红外、激光及兼容隐身原理,揭示了兼容隐身的方法,对现有雷达红外、激光红外、激光雷达和雷达红外激光兼容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原理做了简述,并对未来兼容隐身材料的发展方向做了总结与展望,并指出质轻、料薄、智能、宽波带、强吸收是未来隐身材料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地面武器的红外与激光隐身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广民  房红兵 《红外技术》1998,20(2):6-8,12
介绍了地面武器的红外和激光隐身技术以及一些先进的了隐身措施。由于红外隐身和激光隐身材料的要求不同,必须综合考虑才能达到较好的隐身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光电隐身技术内涵入手,介绍了红外隐身和激光隐身的表征方法,对隐身材料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光电隐身的表征方法和具体应用,对光电隐身效果的测量与评估做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激光与红外隐身的外场测量与效果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
多功能隐身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斌  齐鲁 《红外技术》2003,25(3):63-66
主要介绍了红外/雷达多功能隐身材料、红外/激光多功能隐身材料和激光/雷达多功能隐身材料的隐身原理,材料种类以及应用现状,并指出了多功能隐身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光子晶体隐身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隐身和红外隐身的兼容是现代战场的迫切需求,但是二者对材料的要求是相互制约的,利用掺杂光子晶体的缺陷能级形成的“光谱挖孔”结构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利用薄膜光学理论中的特征矩阵法计算了设计的掺杂ZnSe的CdSe/SiO2光子晶体薄膜的反射、透射和吸收光谱,计算结果表明掺杂光子晶体能够很好的满足热红外与1.06μm或10.6μm激光隐身兼容的要求。指出掺杂光子晶体的缺陷能级是由高透射引起的低反射,并不满足激光隐身的实际要求,解决方法是在光子晶体薄膜的基底中引入吸收材料,从而把缺陷能级透过的激光吸收掉。  相似文献   

8.
一维掺杂光子晶体用于远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远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材料是当今世界隐身材料研究的热点,而红外隐身与激光隐身对材料的要求是矛盾的,常规材料很难做到.光子晶体的出现,有望解决这一问题.基于一维掺杂光子晶体,设计了一种基于光子晶体的远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材料,利用薄膜光学理论的特征矩阵法计算了反射光谱.结果表明,利用一维掺杂光子晶体可以实现远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  相似文献   

9.
飞机的光电隐身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电隐身起源于可见光隐身,成熟于红外隐身,发展于激光隐身,飞机的光电隐身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末基本完成了基础研究和先期开发工作,并取得了突性进展,已由基础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相似文献   

10.
红外与激光复合隐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建勋  胡江华 《红外技术》1996,18(5):23-24,F003
在分析了平衡态辐射理论及其应用范围的基础上,根据材料对瞬态激光存在的弛豫反射现象,提出了非平衡条件下的辐射参数表达形式和红外与激光复合隐身存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凌军  张拴勤  吴坚业  潘家亮 《中国激光》2012,39(3):308005-207
通过分析伪装涂层防激光半主动制导的隐身机理,提出了降低涂层激光反射率并同时控制涂层表面激光空间反射特性的激光伪装技术途径。结合伪装涂层研究对激光反射特性测量的实际需要,分析了半球反射率和双向反射系数的测量原理、方法和特点,利用设计研制的测量装置实验研究了伪装涂层的激光反射特性。结果表明,利用所述方法能够准确、客观测量伪装涂层的激光反射特性,可用于指导涂层激光吸收剂的配方设计和涂层表面工艺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有源伪装方法应用较少的问题,提出了利用人工光照实施伪装,丰富了动态变形伪装方法.首先介绍了伪装的相关概念和发展现状,理论分析了光照伪装的可行性.然后分析了实现该方法的条件,确定目标反射率应设置在5%,选择LED灯作为伪装光源;结合迷彩伪装斑点设计原则,以模拟绿色斑点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初步掌握了人工光照伪装的关键性...  相似文献   

13.
徐戎  张晓忠  吴晓 《红外技术》2021,43(3):266-271
为满足多波段兼容伪装的需求,采用多种材料合理匹配与多功能层组合结构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可实现可见光、红外和雷达多波段兼容的新型复合植被伪装材料。用雷达波屏蔽效能和反射率测试实验对伪装材料的吸波性能进行了测试,用成像法对伪装材料的可见光和热红外伪装性能进行了试验检测。结果表明,研制的伪装材料有良好的雷达波衰减性能,大于5 dB的吸收频宽高达3.9 GHz。植被伪装材料面层纹理、颜色、亮度、热图与背景较为接近,隔热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和红外伪装效果。  相似文献   

14.
烟雾干扰光学制导武器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光学制导武器的作用距离方程,分别给出了烟雾干扰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红外点源制导导弹和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有效性条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在典型战术条件下,烟雾材料的使用量.计算结果表明为有效干扰先进的光学制导武器,烟雾材料的使用量比较大.最后以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为例,研究了将隐身技术与烟雾干扰综合使用时的干扰效果.研究表明,隐身技术的使用可有效地降低烟雾材料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5.
新型热红外伪装体系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李晓霞  张胜虎  凌永顺  路远 《红外技术》2002,24(1):42-45,49
针对热红外成像侦察技术对军事目标形成的严重威胁,介绍了三种新机理型热红外伪装体系:1)三色涂料体系,三色涂料以一定形式叠加在军事目标上,利用涂层和孔洞的明暗实现目标与背景在红外及可见光区的融合。2)相变材料体系,将相变材料以微胶囊的形式分散在基体中,利用其发生相变时伴随的吸热效应,对目标产生的热量和目标温度加以控制。3)簇饰物伪装体系,选用低发射率的聚合物薄层材料做成叶簇状物附在常规伪装网上,在移动目标的周围产生空气流,从而达到散热和抑制目标红外辐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杨恒伏 《激光与红外》2012,42(5):481-489
主动伪装通过将待保护的图像信息变换成可识别的有意义图像信息,以达到隐藏数字图像感兴趣目标对象,逃避敌方检测的目的,其在国防安全、军事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数字图像主动伪装的定义、基本原理、主要特性、典型算法,然后指出了现有主动伪装算法对图像视觉生理与心理因素的考虑不足,其伪装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伪装的最终目的是欺骗人的眼睛,为实现数字图像中目标与背景的自适应融合,以达到优良的伪装效果,本文从视觉光学、视觉生理、视觉心理综合角度出发,提出基于视觉感知的数字图像主动伪装算法设计思想,并进一步分析了基于视觉感知的数字图像主动伪装技术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与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给出了数字图像主动伪装技术的一些主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针对红外动态伪装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综合的红外动态伪装效果评估方法。根据红外侦测图像的特性,选择了亮度对比度、直方图特征、纹理特征和边缘形状特征等四种特征指标,分别统计背景图像与伪装图像之间四种特征的相似度。四种特征相似度在综合评估过程中所占的比重不固定,特征权重分配依据伪装图像特征序列数据的信息熵的大小决定。最后累加单幅伪装图像的四种特征值与特征权重的乘积,作为该幅图像的综合评价结果。在红外动态伪装系统上进行了试验,通过采集背景图像和序列伪装图像,验证了效果评估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红外动态伪装效果的评估结果可为优化伪装设计算法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