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温度对均相化学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生泳 《广东化工》2005,32(5):19-21
本文对实际生产中温度的一般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就温度对单一反应和复合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温度对单一反应的影响从可逆和不可逆反应两方面入手,可逆反应又从可逆吸热和可逆放热两方面进行分析。温度对复合反应的影响从平行反应和串联反应两个角度展开进行探讨。最后得出在各种情况下温度对反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乙烯丙烯气相共聚合的反应条件如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和共聚单体比例等条件对聚合活性剂共聚物性能的影响,测定了共聚物中的己烷可溶出物的含量,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了共聚物的热性能,通过核磁共振测定了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共聚物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压力、温度和共聚单体比例均对己烷可溶出物含量影响较大;而共聚物的热力学性能受共聚单体比例影响较大,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对共聚物热力学性能影响不明显;共聚单体比例对共聚物中乙烯含量影响较大,而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对其影响较小;共聚物的己烷可溶出物中的乙烯含量高于己烷不溶物中的乙烯含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用磷酸和KCl复分解反应制备磷酸二氢钾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料液蒸发面积对提高反应速率的影响,提出了选择反应器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提高化学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是发展绿色化学的重要内容。大部分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发生,溶剂对于反应速率、平衡过程甚至反应机理都有重要的影响。溶剂效应对化学反应影响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综述了近年来发展的理论模型及最近本课题组提出的反应密度泛函理论,分别介绍了反应密度泛函理论在水相、有机相、界面体系和限域体系中的应用,分析了不同反应溶剂结构对化学反应自由能分布的影响,总结了溶剂效应的影响机制,最后展望了自洽反应密度泛函理论的构建、反应-扩散耦合研究、聚合物反应密度泛函理论及反应密度泛函理论在反应溶剂筛选、界面反应和电解液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乔旭昌  郝苓汀  郭超恒  李越 《辽宁化工》2011,40(9):923-925,928
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探讨了含酚废水电化学处理的动力学规律,分析了曝气量、电解电压和支持电解质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污染物的电解氧化反应过程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电解电压对电化学处理反应速率影响较大,而曝气量和支持电解质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相对很小。  相似文献   

6.
通过超临界CO2介质中对苯二酚催化加氢的研究,探讨了催化剂、超临界CO2压力等反应条件的影响,研究了Pt/C、Pd/C、Ru/C和Rh/C几种催化剂对反应转化率和主要产物1,4-环己二醇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u/C催化剂的活性最好。研究了超临界CO2压力、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反应时间等对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根据产物的选择性对该反应路径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道了苯甲腈液相催化加氢反应的反应机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以及反应工艺条件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军  胡友勤 《聚氯乙烯》2005,(12):23-26
采用刚果红法研究了着色剂的品种和用量对软质聚氯乙烯(PVC)脱氯化氢反应的影响,重点探讨了炭黑的品种和用量、二氧化钛的品种与用量、其他着色剂以及荧光增白剂OB等助剂对聚氯乙烯脱氯化氢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着色剂对软质PVC的脱氯化氢反应有影响,其中BBC大红、BBN大红、永固紫、柠檬铬黄对软质PVC脱氯化氢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群青、酞菁绿、酞菁蓝、永固黄G对软质PVC脱氯化氢反应时间的影响不明显,镉黄和氧化铁红对软质PVC的脱氯化氢反应有较小的促进作用。炭黑的品种对软质PVC的脱氯化氢反应有影响,其中N330炭黑对抑制软质PVC的初期脱氯化氢反应效果最好,同时对抑制软质PVC的脱氯化氢反应速度最有效;而喷雾炭黑则相反。荧光增自剂OB的用量对软质PVC脱氯化氢反应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羧基苯甲醛在钯炭催化剂上串联加氢反应宏观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压间歇反应釜中研究了对苯二甲酸中杂质对羧基苯甲醛(4-CBA)在钯炭催化剂上进行加氢反应的特性,考察了反应温度、氢气分压、内扩散对4-CBA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4-CBA的加氢反应是一个中间产物为对羟甲基苯甲酸(4-HMBA)的串联反应,加氢反应内扩散影响严重;温度和氢气分压提高,反应速率增大;温度和氢气分压对4-HMBA加氢生成对甲基苯甲酸(PT)的影响大于对4-CBA加氢生成4-HMBA的影响。采用幂函数动力学模型拟合得到了4-CBA串联加氢反应体系的宏观动力学方程。4-CBA加氢生成4-HMBA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6.98kJ/mol,对4-CBA和H2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96和0.24;4-HMBA加氢生成PT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3.44kJ/mol,对4-HMBA和H2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61和0.75。  相似文献   

10.
着重对环氧丙烷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氯醇化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丙烯纯度、氯醇化反应温度、产物氯丙醇浓度对氯醇化反应的影响,期望能对环氧丙烷的优化生产和提质降耗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于农药残留测定的植物酯酶的反应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翁霞  孟玲  刘长江 《农药》2006,45(6):394-396
主要论述了酶抑制反应顺序对最大波长确定的影响,比较了不同酶液浓度在不同的反应顺序下的相互影响,并比较了两种酶浓度5%、10%反应所达平衡时间及反应初、反应终混合液的颜色变化,也比较了在相同的反应顺序下不同量终止剂对两种酶浓度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合适的反应顺序、较短的反应平衡时间以及最佳的终止剂用量。  相似文献   

12.
酯的水解是羧酸酯化反应的逆反应,在酸或碱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加速水解反应的进行。由于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互为可逆反应,所以两者均不可进行完全,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动态平衡。在乙酸乙酯水解反应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丙酸正丙酯水解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从实验过程中记录的不同温度下不同反应时间的折光率数据得到丙酸正丙酯水解反应的热力学数据、动力学数据,通过编程将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处理,最终得到丙酸正丙酯水解反应的背景蓝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利用“Jander”动力学方程,借助现代分析手段,对粉煤灰地聚物反应体系下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液固比对粉煤灰在强碱体系下反应过程的影响;粉煤灰在地聚物体系下反应动力学阶段的划分;温度及碱浓度对动力学各反应阶段的影响以及地聚物宏观强度产生的机理等。研究结果表明:液固比的降低会造成反应速率的下降,固相产物形成所需的反应程度提前及反应产物形态的变化;地聚物反应过程以动力学方程模型中N=2和N>2以扩散反应阶段为主;温度的升高在提高各阶段反应速率的同时可降低反应时长。碱浓度的升高可有效提高各阶段的反应速率。粉煤灰主体与反应产物在化学成分上的明显差异与地聚物反应过程及其宏观强度的形成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4.
以碳纳米管为载体制备Ru/CNTs催化剂,系统考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溶剂种类、助剂和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等对催化对苯二胺合成1,4-环己二胺的影响,同时对催化反应机理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反应为串联反应,较高的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催化剂用量和较长的反应时间利于提高转化率,但过高的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过长的反应时间会导致副反应发生,产物收率下降。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压力6 MPa,反应时间3 h,对苯二胺10 g,40 mL异丙醇作溶剂,助剂氢氧化锂添加量0.1 g,5%Ru/CNTs催化剂用量0.5 g,此条件下,对苯二胺转化率100%,1,4-环己二胺收率93.87%,催化剂重复使用11次后仍保持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钾长石对磷矿熔融还原反应的工艺及动力学,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酸度值及焦炭过剩系数对磷还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的还原率均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酸度值、焦炭过剩系数的增大而增大,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300℃,反应时间40min,酸度值0.85,焦炭过剩系数1.05,磷的还原率达到99.61%.针对不同温度下还原率与时间的变化进行拟合,得到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再由反应速率对浓度的对数值作图,得到反应级数.结果表明磷矿熔融还原的反应级数不是定值而是随反应温度变化的.利用Arrhenius公式计算得到反应的活化能Ea为100.71kJ/mol.  相似文献   

16.
柯明  陈冬  冯琪  宋昭铮 《化工科技》2014,22(6):71-74
羰基硫(COS)和CO2有非常相似的结构,遵循同样的反应机理,然而在醇胺溶液中COS的反应速率要低得多,COS和伯胺、仲胺的反应通过两性离子和三分子反应机理来描述,和叔胺的反应通过碱催化水解机理来描述。另外还综述了大量关于COS和醇胺溶液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结果,结合相关研究指出混合醇胺溶液的研究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许琦光  王延军  张傑  黄崇品 《工业催化》2014,22(12):922-927
采用2 L搅拌反应釜,在(80~95) ℃和空气流量300 L·h-1条件下,以离子液体[BMIM]OH为催化剂,进行间二异丙苯液相空气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通过热力学分析,提出氧化反应体系的反应网络,确定反应体系的主反应与副反应。根据氧化反应机理,对幂函数的速率方程进行修正,得到动力学模型方程。基于动力学实验数据,对模型方程中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估值,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模型检验,建立可描述间二异丙苯氧化过程的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MoW/γ-Al_2O_3催化剂,以菜籽油为原料,在100mL固定床加氢装置上,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对菜籽油加氢脱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加氢脱羧基(羰基)反应,不利于直接加氢脱氧反应;升高氢分压有利于直接加氢脱氧反应,不利于加氢脱羰基(羧基)反应;低液时空速有利于加氢脱羰(脱羧)反应的发生,高液时空速有利于直接加氢脱氧反应的发生;提高氢油比,对直接加氢脱氧反应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脱羧(脱羰)反应。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氢氧化钠催化多聚甲醛与苯酚加成反应。研究了多聚甲醛加料方式、水浴温度、碱浓度和碱液加入量对反应剧烈程度和反应体系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都显著影响反应的剧烈程度和反应体系温度;与多聚甲醛分批次加入比较,一次性加入能阻止反应剧烈进行;随水浴温度增高,反应剧烈,反应体系温度变化幅度增大;在氢氧化钠量相同情况下,随碱浓度增大,反应剧烈,反应体系温度变化幅度增大;随碱液加入量增多,反应剧烈,反应体系温度变化幅度增大;反应体系温度变化,对最终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焦巍  刘迁  项曙光 《化工学报》2010,61(12):3044-3050
反应路径综合是过程综合的核心,对减小过程的环境影响、提高过程安全性等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介绍了已有反应路径综合方法,并着重阐述了考虑环境因素和安全因素的综合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阐明了这些方法的实现手段以及实例应用情况,分析了它们的优点和不足。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反应路径综合方法的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价,得到反应路径综合研究的重点主要有以下3方面:基于反应路径综合的成熟方法,寻求集成本质安全的策略方法将有利于实现反应路径的本质安全;应用多目标优化方法获取反应路径综合的多目标最优解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着眼于全局过程系统,注重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反应路径综合的实现和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