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沉积RE—Ni—W—P—SiC—PTFE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元复合电沉积技术,沉积含有弥散硬质及自润滑减摩组分PTFE的复合镀层,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对RE-Ni-P-SiC-PTFE复合镀层的硬度及磨损损率的影响,确定400℃,2h的热处理条件能使复合镀层具有最佳磨擦学特性,硬度最高,磨损率最低,试验发现,复合支中添另PTFE,会使镀层的硬度有所降低,但却能显著降低磨损率,大大提高镀层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化学镀Ni W P SiC复合镀层的性能。结果表明,该化学复合镀层在HCl、H2SO4、H3PO4和FeCl34种腐蚀介质中的耐蚀性优于1Cr18Ni9Ti不锈钢的,经600℃以下热处理的镀层的耐蚀性优于镀态镀层的,其中400℃热处理后镀层的耐蚀性最好。镀层硬度和耐磨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400~600℃之间硬度和耐磨性都较高,加热温度继续升高,镀层硬度和耐磨性下降较快。在400℃热处理条件下,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当热处理时间达到3h时,镀层硬度和耐磨性最高,若继续延长时间,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又降低。  相似文献   

3.
镍-磷-氧化铝复合化学镀层的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刘英 《材料保护》2004,37(6):12-13
将微粒三氧化二铝与镍-磷化学镀液复合,使三氧化二铝微粒均匀地弥散分布于镍-磷基体中,以提高镀层的耐磨性.着重研究了复合化学镀工艺条件和镀后热处理温度对Ni-P-Al2O3复合镀层耐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镀工艺对镀速、三氧化二铝在镀层中的分布有影响,镀后热处理可提高镀层硬度.在pH=5.4、施镀温度为90±2℃、α-Al2O3微粒加入量为5g/L、搅拌速度为400r/min的条件下所得复合镀层加热到400℃、保温1 h后,镀层耐磨性最佳.在相同的磨损条件下,复合镀层的耐磨性比Ni-P镀层提高6~7倍,比45钢淬火态提高30多倍.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工艺对化学沉积Ni-P-SiC复合镀层耐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材料组织和性能两方面深入探讨了热处理工艺对化学沉积Ni-P-SiC复合镀层耐磨性的影响及镀层磨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沉积后的Ni-P-SiC复合镀层再经恰当的加热处理,可以获得最佳耐磨性。400℃处理1h,镀层硬度最高,但由于脆性大.易于剥落,耐磨性并非最好。继续提高加热温度,镀层韧性增加,耐磨性提高。最佳热处理工艺为600℃,1h。  相似文献   

5.
化学复合镀Ni—P—Cr2O3合金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刘珍  刘燕萍 《材料保护》1998,31(11):5-7
介绍了Ni-P-Cr2O3化学复合镀层的制备过程,对影响镀层性能的各项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利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镀层的变化。结果表明:适量微料珠添加,可使镀层的耐磨性显提高;复合镀层的非晶态性由镀层P含量决定;300℃以上热处理可引起镀层晶化,但不会影响固体微粒的晶态性。热处理对Ni-P-Cr2O3和Ni-P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6.
电沉积RE-Ni-W-B-B4C-MoS2复合镀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RE-Ni-W-B-B4C-MoS2复合镀层在不同氧化温度和时间下的抗高温氧化性,结果显示:当温度小于800℃时,RE-Ni-W-B-B4C-MoS2复合镀层被氧化的程度较小;温度超过800℃,氧化膜的增重呈直线增加,RE-Ni-W-B-B4C-MoS2复合镀层的硬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热处理温度达到400℃时,复合镀层的硬度升到极大值(1368HV);若继续升高温度,镀层硬度逐渐降低,RE-Ni-W-B-B4C-MoS2复合镀层的耐磨性经400℃热处理后最好,工艺条件对RE-Ni-W-B-B4C-MoS2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影响较大,随着电流密度或镀液温度的升高,复合镀层结晶粗,晶粒大;反之,镀层结晶细,表面晶粒细小。RE-Ni-W-B-B4C-MoS2复合镀层的镀态下以非晶态为主,部分已晶化,当经500℃热处理后,复合镀层已晶化;经800℃热处理后,CeO2和B4C仍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由此可以说明,CeO2和B4C的加入,可以提高RE-Ni-W-B-B4C-MoS2复合镀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化学镀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结构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化学复合镀工艺制备了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了测试,研究了纳米Al2O3添加剂、Al2O3复合量质量分数、热处理等工艺条件对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高于Ni-P合金镀层,而且随着Al2O3复合量的增大镀层硬度和耐磨性增加.当纳米Al2O3复合量质量分数为10.1%时,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的硬度较Ni-P合金镀层增大28%,磨损失重减少20%以上.400℃热处理后,复合镀层结构由非晶态转变为晶态,镀层硬度由570 HV增大到1 185 HV,耐磨性也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电沉积RE-Ni-W-P-SiC-PTFE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多元复合电沉积技术,沉积含有弥散硬质相及自润滑减摩组分PTFE的复合镀层,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对RE-Ni-W-P-SiC-PTFE复合镀层的硬度及磨损率的影响。确定400 ℃,2 h的热处理条件能使复合镀层具有最佳摩擦学特性:硬度最高,磨损率最低。试验发现,复合镀层中添加PTFE,会使镀层的硬度有所降低,但却能显著降低磨损率,大大提高镀层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可显著提高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了Ni-P-纳米A12O3复合镀层,并以不同温度对其热处理,研究了镀层热处理前后的物相、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400℃热处理后,Ni-P-A12O3复合镀层达到稳态,稳定相是Ni+Ni3P+NiO+A12O3;镀层的显微硬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先增加后降低;随着镀液中纳米A12O3,(n-A12O3)颗粒含量的增加,热处理前后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均先增加后降低;镀液中n-A1203颗粒含量为2.0g/L,400℃热处理1h的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高铬铸铁化学成分的控制范围、熔炼工艺、浇注工艺以及热处理工艺对其硬度;耐磨性和冲击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该成分高铬铸铁经过不同热处理后的组织。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所述生产工艺和1040℃±10℃×6h特殊淬火液淬火+275℃×6h或440℃×6h回火的热处理工艺,高铬铸铁硬度达60HRC以上,冲击韧性达10J/cm^2,其耐磨性是高铬铸铁Cr15的1.32倍、是高锰钢Mn13的1.95倍。  相似文献   

11.
赵斌 《工程爆破》1997,3(1):14-17
本文根据应力波理论和流体动力学理论,分析并推导了计算冲击波初始参数的模型,指出了不同时刻各参数间的差别,试从能量的观点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工程爆破》2022,(1):14-17
本文根据应力波理论和流体动力学理论,分析并推导了计算冲击波初始参数的模型,指出了不同时刻各参数间的差别,试从能量的观点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不同装药结构对孔壁压力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某些假设条件下,运用爆轰气体动力学理论与应力波理论,推导出间隔装药和连续装药结构时孔壁所受压力的表达式。比较表明,间隔装药爆炸时作用在孔壁上的初始压力是连续装药爆炸时的1/8。实际爆破试验证明,缓冲孔采用间隔装药时,台阶坡面的裂隙率为0 30%~3 33%,而采用连续装药时,裂隙率为2 40%~3 85%。这说明,间隔装药结构可减小炮孔周围岩石的破坏范围,从而有利于边坡的完整和稳定。  相似文献   

14.
应用2kW-CO_2激光器,在 GH140合金表面进行 NiCoCrAlY 包覆涂层重熔处理。结果表明,控制恰当激光工艺参数,可使激光重熔区成分稀释度低,组织细化,涂层致密性、附着力显著提高。从而有效改善了抗蚀性和抗冷热疲劳性,并保持原涂层良好的塑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快速成形的低温冰型制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冰型制造中的喷射技术和工艺问题。通过实验认为基于电磁阀高频振荡的离散喷射方式最适合于低温冰型成形。提出了临界成形时间的概念,并研究了影响成形质量的诸多因素。通过工艺参数优化,制造出质量较高的冰型。  相似文献   

16.
季新然  柳淑学  李金宣  贾伟 《工程力学》2014,31(10):248-256
基于规则波对墩柱作用的理论,采用传递函数的方法,建立了多向不规则波浪对大尺度墩柱作用的计算模型。同时进行了物理模型实验,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多向不规则波浪与圆柱作用时,波浪的方向分布对圆柱周围的爬高具有明显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工程设计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吴耀鹏 《工程力学》2013,30(2):266-271
改进壳结构力学模型,理论推导考虑边界效应时结构应变能的解析表达式。基于能量原理研究薄壳结构的双稳态特性,并导出其在稳定状态下的曲率和卷曲半径。对于有初始应力薄壳结构,其在卷曲状态下的应变能有极小值,存在第2个稳定状态,为双稳态结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同不考虑边界效应相比,考虑边界效应时薄壳结构第2个稳定状态的卷曲半径将变大,且对应的应变能较不考虑边界效应时小。另外,薄壳结构边界效应随着结构初始圆心角的增大而减小,且边界效应引起的位移相对于卷曲半径而言为高阶小量。该文结果与已有理论结果和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OpenFresco软件使很多通用有限元软件成功应用于混合实验中,大大提高了混合实验结果的精度。OpenFresco相当于接口软件,能够与多种实验控制相连建立混合实验系统。该文选用OpenSees做为有限元分析软件、LabVIEW作为实验控制目标、dSpace作为实验控制器建立了一套混合实验系统,并通过混合模拟和混合试验验证所建立混合试验系统的有效性和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软件OpenSees、接口程序OpenFresco、实验控制LabVIEW、控制器dSpace之间的通讯性能满足混合实验的要求,试验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9.
生成式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是人工智能领域较为重要的思想与方法。该文提出基于GAN生成风场,其中,由于GAN需要训练数据,考虑到实测风场数据的困难与匮乏,该文通过改进循环预前模拟法生成训练数据,并利用GANθ与GANΔθ生成风场,前者用于生成单点相位谱,后者用于生成单位距离相位谱差值,以克服传统模拟方法湍流度略低、频谱特性失真等不足;进而基于中心递进法利用GANθ、GANΔθ的结果生成相位谱;利用相位谱、幅值谱生成风场。从数据分布角度定性评估了GAN结果质量;利用1-NN算法定量评估了GAN结果质量;从风场特性角度将GAN生成的风场与目标风场进行了对比验证。通过定性、定量及对比验证可得:基于GAN生成的数据分布与目标分布相接近,生成的风场特性与目标风场相接近,说明基于GAN生成风场方法通过学习数据分布特性生成数据,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与生成数据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影响里氏硬度检测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转轴的里氏硬度测定分析,认为被测物表面的油污和粗糙度及工件曲率半径的大小等将影响里氏硬度检测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