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北缘井下石炭系烃源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尕丘1井首次钻遇了石炭系海陆交互相地层.该井石炭系烃源岩的碳质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85%,灰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42%;灰岩母质类型属于Ⅱ型干酪根;烃源岩成熟度中等.尕丘1井石炭系烃源岩与马北2等井的原油生物标志物、柴达木盆地北缘不同油田(或油井)及烃源岩的伽马蜡烷/C31升藿烷值分布特征以及尕丘1井周边井天然气中氩同位素分布特征均有一定的可比性和相关性,说明该套烃源岩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可能曾经发生过生烃、运移和聚集成藏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吐哈油气》2006,11(2):104-104
位于牛东构造带牛东2号构造的马17井,近日经地质综合录井在侏罗系、三叠系及石炭系发现油气显示73m/18层,油气显示级别较高,部分层位全烃值达29.3%,并在石炭系2544~2545m井段出现油气外涌现象。马17井由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所三塘湖项目室提交。该井设计了侏罗系、石炭系两套目的层,设计井深3500m,目前已钻至井深2895m,地质层位为石炭系。石炭系一旦突破,将进一步推动三塘湖盆地油气勘探进程,为油田公司储量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石炭系烃源岩和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发现的原油大多来源于侏罗系烃源岩,所以油气勘探始终以侏罗系含油气系统为目标。石炭系在柴北缘西段分布零星,学术界一直认为其生烃能力低下而未引起重视。冷湖五号构造冷科1井钻探后,对4666m以下的地层归属产生极大争议,通过对岩性、电性、古生物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现已确定这套地层属于石炭系,并由此认识到冷湖地区深86井也钻遇了石炭系;2004年绿梁山前钻探的尕丘1井钻遇了较厚石炭系,进一步揭示了石炭系的勘探潜力。通过分析石炭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石炭系烃源岩成熟度高而重排甾烷和重排藿烷含量低,这与侏罗系烃源岩存在明显不同;结合岩性、电性及古生物资料,可以很好地区分石炭系和侏罗系。油源对比研究还发现在柴北缘西段存在少量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的油气,从而揭示了柴北缘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古生界油苗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东部的石炭系、奥陶系的暗色泥岩及灰岩均达到中等-好烃源岩标准.在柴北缘的马北、南八仙和鱼卡地区发现了来源于石炭系的油气.在盆地西部边缘黑水沟地区的奥陶系石灰岩的孔隙中发现了有油质沥青充填,在霍参1井的上侏罗统红色砂岩岩心中,也发现了可能来自石炭系烃源岩的轻质原油.这些资料表明,古生代柴达木盆地曾有过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古生界具备油气生成的基本条件,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
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凸起的两口探井于石炭系凝灰岩地层喜获工业油流,展示了凝灰岩地层良好的勘探前景。依据两井实钻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油源条件、储集层类型,认为车排子凸起石炭系凝灰岩储集层以裂缝性低渗透储集层为主,油气显示主要集中在进入凝灰岩地层50 m井段内。现有录、测井条件下,岩屑录井滴照分析是发现油气显示的主要手段,钻时、气测与声波时差、密度等测井资料结合是识别储集层裂缝的重要手段,据此归纳了油层与干层的评价方法。从有效识别油气显示、准确评价储集层的角度出发,认为在现有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早期探井应增加钻井取心、成像测井,并开展随钻轻烃录井和罐顶气轻烃录井。为保护油气层、增加产能,针对石炭系裂缝性凝灰岩低渗透储集层,提出采用低密度钻井液钻进、钻入石炭系凝灰岩地层290m后气测连续30m为基值完钻、采用尾管割缝防砂筛管先期完井的完井方式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7月13日,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东段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滴西110井经自喷试产,喜获日产19.6×104 m3高产工业气流。滴西110井是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以下简称新疆油田公司)为了落实滴南凸起东段石炭系储层展布和气藏规模而部署实施的一口评价井,于2019年4月10日开钻,同年6月6日完钻,在石炭系、二叠系均钻遇良好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7.
洛阳盆地屯1井录井技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洛阳盆地经过多年的勘探无果后,借助鄂尔多斯盆地成功经验所布署的屯1井在完井后经压裂改造,喜获工业气流。在分析本区的生烃条件、资源量、油藏类型的基本特点后,提出了洛阳盆地随钻录井在裂缝油气显示识别、裂缝及其发育程度的识别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屯1井录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本区石油地质条件,对常规录井技术、分析录井技术的选择及油气层解释评价方法进行了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中石化西部油气勘探新区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地质构造概况。利用江汉录井近年来的录井解释研究新成果,研究探讨了适应该地区低孔、低渗储层特点的录井油气定性、半定量、定量解释和综合研究方法、评价标准,对江汉录井队承担的中石化西部新区首口井-Z107井录井油气显示资料进行了综合解释评价。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31日,吐哈油田公司三塘湖盆地马36井获工业油流。这标志着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哈尔加乌组勘探获得重要突破。 马36井完钻井深3305m,在三叠系和石炭系卡拉岗组、哈尔加乌组累计见油气显示134.3m.2008年10月31日,在3113~3128m井段试油获自喷高产油气流。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北地区油源对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北地区不同构造上的原油分两大类。一类是该地区普遍分布的原油,包括马北1 井、马北101 井和马北3 井以及马北2 井后期注入的原油,这类原油主要来源于中侏罗统烃源岩,但在成熟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马北1 井浅层和马北3 井原油来源于尕丘凹陷,属成熟原油; 马北1 井深层和马北101 井原油来源于赛什腾凹陷,为高成熟原油。另一类是马北2 井生物降解原油,来源于石炭系海陆交互相烃源岩。  相似文献   

11.
塔西南坳陷周缘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西南坳陷及其周缘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战略接替区和新的储量增长点。伴随近年该区油气勘探活动中重要井位的突破,油气勘探显示十分明显的增长前景,成为重要的勘探和研究焦点。选取塔西南地区巴什托-亚松迪油气田、柯克亚油气田、喀什凹陷和玉北地区共32件原油和油砂进行原油族组成、原油气相色谱、色谱-质谱和碳同位素分析,厘定塔西南原油和油苗样品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对原油进行精细划分并族群,揭示原油的成因类型。研究认为:塔西南麦盖提周缘地区识别出巴什托原油族群、柯克亚原油族群、克拉托原油族群和玉北原油族群。琼002井、琼003井、群5井、群7井等属巴什托原油族群,BT4井、曲1井和琼003井位于色力布亚断裂逆冲断裂带下盘,可能受深部寒武系等烃源层烃源贡献的影响,地球化学特征与巴什托主体原油显示差异性,但仍属于巴什托族群,BT2井分子地化特征与巴什托主体原油具明显差异,其位于色力布亚断裂带上盘,可能为寒武系烃源贡献。巴什托原油与LN46井和TZ30井所采集的典型台盆区奥陶系烃源岩具可对比性,可能存在石炭系烃源岩的贡献,为混源油气藏;饱和烃气相色谱显示其为至少2期充注。柯东1井属柯克亚原油族群,油-源对比显示,柯克亚原油与侏罗系烃源岩具良好对比性。喀什凹陷原油与油砂存在差异,原油来自中下侏罗统康苏组和杨叶组烃源岩具可比性,克拉托油砂与下石炭统烃源岩可比。玉北地区的YB1井和YB1-2X井与巴什托原油族群地化特征具有可比性。丰富的油气显示与多套烃源层的复杂成因关系揭示塔西南地区油气勘探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
玛湖凹陷及其周缘石炭—二叠系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及其周缘石炭—二叠系因埋藏深、勘探程度低,对其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均认识不清。分析了研究区油气基本成藏条件后指出,玛湖凹陷石炭—二叠系发育3套优质烃源岩(石炭系、下二叠统佳木河组和风城组),它们均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以形成高熟油气为主,油气源充足;研究区发育着继承性前隆背斜、掩伏带背斜和断块圈闭,以及地层、断层-地层圈闭等非构造圈闭;在玛湖凹陷深层还发育特殊类型储集层,包括石炭系佳木河组火山岩与风城组白云质岩,由于断裂、裂缝和风化壳发育,其储集层物性得到改善。研究认为,玛湖凹陷石炭—二叠系具备形成高产油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可作为盆地勘探的新领域。优选了达1井背斜作为近期首选的钻探目标,以期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F26石炭系高产气井的出现,表明阜东地区发育石炭系有效烃源岩。为了落实阜东地区石炭系烃源岩的规模,通过对所有钻遇石炭系松喀尔苏组烃源岩的19口井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证实阜东地区石炭系具备规模勘探潜力。①阜东地区石炭系松喀尔苏组发育炭质泥岩、凝灰质泥岩,是中等—好的煤系烃源岩,TOC含量为0.54%~41.2%,以Ⅲ型干酪根为主。由于烃源岩采样点处于北三台凸起高部位,烃源岩成熟度偏低,平均为0.88%。②阜东地区天然气主要为源自石炭系的高熟煤型气和源自侏罗系的低熟煤型气,以干气为主。来自石炭系的高熟煤型气等效成熟度一般在1.2%以上,表明阜东、北三台地区石炭系生烃灶位于阜康凹陷区或北三台凸起深部。③沙奇隆起及阜康、北三台、吉木萨尔地区在石炭纪为前陆盆地的隆后斜坡,处于浅水环境,具备发育规模煤系烃源岩的构造背景。阜东、北三台地区具备天然气勘探的巨大潜力,有望成为继克拉美丽大气田以后又一天然气规模勘探区。  相似文献   

14.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运聚成藏特征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异常高温高压的中深层目的层是该盆地新的油气勘探领域。根据新钻探的两口深探井(X井、Q井)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及测井、录井资料,探讨该盆地中深层目的层天然气的运聚成藏条件,分析了中深层目的层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封盖体系,指出该区存在质量相对较好具高突破压力的泥岩封盖层;结合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结果,认为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具有良好的烃源条件。盆地中深层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预测了盆地中深层的有利勘探区带。图4表3参9  相似文献   

15.
石南31井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石西油田之北,是继石南21井侏罗系头屯河组油藏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储层层位为白垩系清水河组,油气藏气油比高,油质轻,但与生物降解的黑油伴生。文章采用全烃地球化学方法确定油气来源,指出石南31井白垩系储层油气来自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乌尔禾组源岩。阐明了石南31井白垩系与南面石西油田石炭系和侏罗系的油气成因关系,建立了石南31井白垩系的油气运移成藏模式,指出石西与石南31井过渡区可捕获由南向北运移的油气,是近期主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6.
柴窝堡构造是柴窝堡凹陷实现勘探突破的首选目标,近年在该构造主体部位钻探的达1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勘探意义。首先,进一步证实柴窝堡构造含油气性良好,有望发现较大规模的油气藏;第二,表明柴窝堡构造油气藏类型为构造背景下的由多个含油气单砂体叠置形成的岩性凝析油气藏,物性是控制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第三,展示了柴窝堡凹陷油气勘探潜力较大,西疙瘩构造带为有利勘探区带,阿克苏构造为有利勘探目标;最后启示我们,形成一套有效的油气层压裂改造技术,是实现柴窝堡凹陷油气勘探突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琼库尔恰克构造带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上的琼库尔恰克构造带油气显示丰富, 多套烃源岩、多期生烃、多次构造活动给油气成藏期的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利用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沉积埋藏史、古地温史的数值模拟,揭示了油气成藏期次和热流活动的历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 琼库尔恰克构造带群4 井油气包裹体丰富的层段与含油层段相对应; 伽1 井小海子组灰岩和志留系砂岩均发现有油气包裹体, 但丰度低, 表明曾发生过油气运移, 但未形成油气聚集。根据荧光和均一温度特征可将油气包裹体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为浅蓝色荧光, 均一温度较低; 另一种为黄色荧光, 均一温度较高。结合一维热模拟计算结果, 总结出琼库尔恰克构造带有两期油气成藏作用: 第1期发生于晚二叠世, 源岩可能为寒武-奥陶系烃源岩, 油气成熟度较高; 第2 期为新近纪, 源岩可能为石炭系, 油气成熟度较低。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显示出, 色力布亚断裂带上的伽1 井和巴4 井均一温度高于该地区同深度的地温值, 说明该断裂带存在热流正异常, 热流异常由深部高温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至浅部形成。  相似文献   

18.
张有瑜  罗修泉 《石油学报》2012,33(5):748-757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对塔里木盆地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油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测定与研究。哈6井石炭系角砾岩段自生伊利石K-Ar年龄为86 Ma,相当于晚白垩世,表明为燕山晚期成藏;志留系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K-Ar年龄为125 Ma,相当于早白垩世晚期,表明为燕山中晚期成藏。石炭系、志留系砂岩是塔里木盆地的重要储层,广泛分布于塔中隆起、北部坳陷和塔北隆起,已知的自生伊利石年龄范围分别是:石炭系东河砂岩为231~285 Ma,志留系沥青砂岩为204~383 Ma。与塔里木盆地其他地区相比,本次研究的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明显偏小,表明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油气藏的成藏期明显偏晚,对其勘探意义应该开展深入研究。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自生伊利石的Ar-Ar年龄分别为148~159 Ma和189~195 Ma,与其K-Ar年龄相比明显偏老,可能不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更不能反映油气注入事件和代表成藏期,快中子照射过程中的 39Ar 反冲丢失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ľ��ذ���1��������Դ�о�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阿克1井气藏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新近发现的气藏。其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为-23.0‰,干燥系数超过0.999,说明气藏是烃源岩在高-过成熟期阶段聚气的产物。研究结果表明;喀什凹陷白垩系-第三系和二叠系烃源岩不发育,不会是该气藏的烃源岩;侏罗系在晚第三纪强烈构造运动之前仅达到成熟阶段,难以满足晚期聚气的条件,并且阿克1井气藏所在地区中侏罗统湖相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值较轻、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以薄层状分散于厚层砂岩中,也不大可能是该气藏的主要烃源岩;而石炭系干酪根碳同位素值、成熟度、生烃史等均与阿克1井天然气对比良好,应是阿克1井的主要气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