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通过对池式核沸腾下加热壁面上滑移汽泡引起的薄层蒸发传热的分析,在若干假定基础上,建立了滑移汽泡薄层蒸发传热模型,并在该传热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管束沸腾传热机理的实验研究结果,给出了管束沸腾传热的薄层蒸发传热增强贡献的分析表达式,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建立模型计算所得单管池沸腾传热系数与实验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1%。  相似文献   

2.
针对工业应用最多的热虹吸管,其蒸发段常出现大汽泡,弹状流沸腾而引起的不稳定振动以及壁温波动现象进行研究,为改善热虹吸管蒸发段内部的传热性能,进一步提高其传输功率,提出了一种强化传热方法,即在热虹管内部插入-根同轴的多孔管,并对同轴多孔管蒸发段的强化传热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可视化和性能试验进行了验证,得出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透明镀膜玻璃管中,进行高粘假塑性流体流动沸腾传热实验研究。观察到一种新的流型:闪蒸沸腾。基于535个流型数据,建立了流型关联式。  相似文献   

4.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大宽高比、小长径比的单面加热微细窄通道(W=5.01mm,H=0.52mm)内的过冷流动沸腾进行实验研究.结合高速摄像,探讨热流密度、质量流速和通道方向对换热系数、压降和流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竖直通道内的沸腾流型随时间变化,主要为孤立泡状流.当热流较高时,孤立汽泡的生长或互相融合可以形成拉长汽泡.在较高流速(300和400kg/(m2·s))下,拉长汽泡在惯性力作用下迅速离开加热段;在低流速(200kg/(m2·s))下,拉长汽泡向上游扩张,在整个加热段上引发短时薄液膜蒸发过程,并伴随局部干涸和重新润湿的现象,同时换热系数显著高于较高流速下.相对于竖直通道,水平通道内在较低热流下被大量汽泡占据,形成较早的干涸,压降和壁温均出现较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5.
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对其流动和传热特性有很大影响,所以如何确定流型一直是两相流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对倾斜下降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的鉴别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利用压差的时域信号和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函数(PSD),可以客观地判别流型。  相似文献   

6.
用高粘流体进行了垂直管内流动沸腾传热实验研究,建立了流动沸腾传热给热系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对电子元器件散热和太阳能应用中的小热管内汽液两相流动与传热作了分析 ,进行了小直径圆型和扁型热虹吸管 ( 4× 0 8、 6× 0 8、 8× 1 0mm)传热性能试验 ,热管壁面温度的波动和热管传热能力与热管内汽液两相流动及流型变化有关 .高热源温度时 ,热管传输功率大 ,流型为塞状流 ;低热源温度时 ,流型为条状流 ;扁型热管传热功率比圆型热管低  相似文献   

8.
在垂直管内二元混合物的流动沸腾传热过程中 ,引入空气作为载气 ,改变其传热机理从而强化其传热性能。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乙醇水溶液 ,在不同操作压力、液体流速和载气流速条件下 ,其平均传热膜系数和壁面过热度的变化规律。分析讨论了载气引入强化沸腾传热各因素的影响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计算。结果表明 ,关联式能较好的反映各因素的影响 ,其偏差在 -2 3 %~ +2 0 %之间 ,平均偏差为 8.3 1 4  相似文献   

9.
R245fa是有机朗肯循环系统(Organic Rankine Cycle,ORC)最常用的工质之一,研究其传热流动特性对于指导R245fa的ORC设计和运行有重要价值。搭建了有机工质单管传热流动测试台并开展了水平光滑管内R245fa在90℃下的沸腾传热实验研究。实验获得了平均干度、质量流率对平均流动沸腾传热系数和壁温沿管程分布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原因。将实验结果与3个经典传热关联式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平均偏差分别为38%、39%、20%。R245fa高温蒸发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修正传热关联式提供基础数据库,并用于指导热力循环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循环式冷却系中涉及的过冷沸腾流动传热特性,基于VOF多相流模型和Lee相变模型对一水平管道中的过冷流动沸腾过程进行非稳态数值计算。考虑到沸腾起始点的影响,在Lee模型的基础上引入Bergles提出的沸腾起始点关联式以对其进行修正。从热边界层发展和沸腾阶段的发展两方面分析水平管道过冷沸腾换热过程中的流动换热特性及其波动规律,总结了不同热流密度工况下相关参数的分布关系以及对流换热系数沿流动方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热边界层的发展和沸腾不断加剧使得流场的不稳定性增加,加热区域后部对流换热系数的波动幅值是入口附近的2倍;热流密度的增加使得流动和换热参数沿流动方向的变化速度加快,热流密度为250 kW/m2工况下,热边界层发展所影响区域约为150 kW/m2工况下的60%;热边界层的发展使得加热段前部的对流换热系数呈现前高后低的特点。当受热区域热流密度较大时,换热设备可以通过减小换热通道长度的方式,在提升换热效率同时减小沸腾带来的换热系数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传热计算中LMTD法与ε-NTU法的使用,并通过实例作进一步比较和探讨,确认了ε-NTU法的简捷性和LMTD法的直观性,对实际使用两种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性。同时,对传热计算中常用的这两种方法实质的一致性也做了分析和肯定。  相似文献   

12.
管壳式换热器的强化传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强化传热技术机理出发,分析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各种强化传热元件的结构特点、强化效果及适用工况,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管壳式换热器的强化传热的发展现状,并阐述了换热器强化传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纵流壳程换热器的流体力学和传热机理分别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研究结果表明,纵流壳程换热器较折流板换热器具有优异的流体力学和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用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其对流换热特性,结果表明,这种切向自由旋流有利于换热的强化,与直管内无旋流动相比,其平均努谢尔特数提高160%左右。  相似文献   

15.
在一低速风洞中,采用局部模拟试验法对针形肋管束进行了纵向冲刷的传热和阻力特性试验研究.利用线性回归原理得出了针形肋管束的平均Nu数和阻力数的计算关联式,并与光管加以比较.试验结果为以针形肋管为传热元件的热能利用装置,提供了设计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6.
喷射染色机换热器结构设计的独特之处,是已知加热时间,即要求所设计的换热器在一定时间内,将已知量的染液加热到预定的温度。本文讨论了这种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及改进设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齿形翅片的一个传热模型, 在求解传热微分方程时作了一些基本假设, 得到了齿形翅片的翅片效率理论解.引入传热数mh, 翅片厚度与齿段宽度之比δ/w, 齿段高度与翅片高度之比hs/h和翅片高度与基管外径之比h/do四个量纲为1的参数后, 得出了翅片效率曲线.分析了齿段高度对齿形翅片的理论翅片效率的影响, 并用实验数据对理论翅片效率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波纹管传热与污垢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进行了波纹管及光管的传热性能实验,得出了波纹管管内强制对流换热关联式,在流速0.24m/s,硬度800mg/L,管侧水浴加热温度60℃条件下,进行了两者CaCo3加速析晶污垢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波纹管不仅有较好的传热性能,还有较好的阻垢性能。  相似文献   

19.
HeatTransferatMetal-moldInterfaceDuringSqueezeCastingLIUZuyan;ZHANGJinsheng;HUOWencan(刘祖岩,张锦升,霍文灿)(Dept.ofMaterialsScienceand...  相似文献   

20.
以安徽省两淮矿区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和煤矸石制备的烧结煤矸石空心砖、粉煤灰混凝土空心砌块(内填XPS板)、粉煤灰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三种新型围护结构材料为研究对象,将上述三种新型墙体材料砌成模拟实验房,与传统粘士实心砖同条件下进行热工性能对比试验研究,并进行微观结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性能具有明显的提高,可作为夏热冬冷地区自保温砌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