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能源评价指标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伏秋 《中国能源》2006,28(11):39-41
建立能源消耗考核指标体系,是支持实现“十一五”国家节能目标的客观需要。本文试图分析国际上有代表性的能源评价指标体系在框架设计、构建原则等方面的特点,并探讨其对我国建立能源消耗考核指标体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欧盟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通过制定具体且严格的温室气体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大力推广各种低碳能源技术的应用,积极倡导低碳化的能源转型。欧盟能源转型的理念和行动已成为各国制定能源政策的重要参考,并引领了当前全球能源转型的主流发展方向。本文在对欧盟各国能源转型战略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归纳了各国能源转型的核心及关键措施,分析了欧盟低碳能源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并总结了欧盟能源转型对我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国际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近几年国际上主要国家或地区相继出台的一系列重要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计划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分析,介绍了这些国家和地区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路线图。对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密切跟踪主要国家最新研发动向;评估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潜力,适时制定出台国家级发展战略;使研究机构、企业和政府之间建立密切合作,让海洋可再生能源真正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可再生能源研发队伍。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低碳经济下的能源转型,欧洲大力推进低碳能源发展。丹麦是欧洲能源转型的主导力量之一,天然气在其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为26%,仅次于石油。丹麦目前是天然气净出口国,但随着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预计2023年后其天然气产量将可能低于消费量,届时丹麦将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丹麦地下储气库总库容约10×10~8m~3,占2015年全年天然气消费量的31%,具有1750×10~4m~3/d的调峰能力。在丹麦未来的天然气领域,生物质天然气将得到快速发展,天然气的一部分也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由于光伏、风电的不稳定性,燃气发电调峰成为支撑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和保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天然气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伙伴;同时丹麦特别注重天然气多能耦合综合利用新技术的研发,并更加严格地管控包括生物质气在内的天然气质量。我国应借鉴丹麦的经验,扩充天然气(可燃气)的内涵,在重视常规天然气的开采之外,积极发展生物质气;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形成天然气与光伏、风能等多能耦合的能源互联网体系;注重地下储气库建设,捋顺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2020年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与愿景,以及更严格的环保要求、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等一系列巨大变革,都在促使电力系统进行低碳化转型.国际能源企业在脱碳和转型过程中,采取了以资产转型、商业模式创新与数字化转型为主的多种低碳化转型方式.中国电力企业要积极了解和借鉴国际能源企业低碳化转型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推动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国际能源署(IEA)、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欧盟(EU)以及联合国"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SE4ALL)"等国际机构和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统计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果,包括可再生能源统计方法、实践经验以及难点所在,可为我国建立可再生能源统计体系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节能与环保》2007,(8):5-7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代表团对丹麦进行了工作访问,对丹麦能源政策和技术进行了考察学习.  相似文献   

8.
《浙江节能》2007,(3):58-60
5月10-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代表团一行17人对丹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工作访问。期间,代表团走访了丹麦外交部、能源局和部分企业,与丹麦政府联合举办了中丹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研讨会,参加了中丹能源企业家论坛,对丹麦能源政策和技术进行了考察学习。丹麦能源发展及政策将对我国能源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能源政策深刻的影响着一个国家。德国与我国均是能源短缺型国家,而德国为摆脱此困境,实行了能源转型战略,走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发展道路,因此有必要分析并借鉴德国的经验。本文分析了德国能源转型战略的背景、目标以及举措,发现德国的能源转型之路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同时也面临政治、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挑战。本文借鉴德国的能源转型战略经验,提出了有益于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建议。建议补强文化短板;把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向,制定能源转型的整体规划;针对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制定专项法律和措施;逐步放开能源市场,将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相结合;重视能源转型的技术创新;加快能源转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尊重市场规律,保障民企产权和应有利润;让民众在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从与电力市场匹配和结合的角度,对比分析国际可再生能源电力主要经济支持机制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从保障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双碳目标实现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就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电价及其他配套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IEA等国际组织能源预测预警工作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思强  杨玉峰  田志勇  张帅 《中国能源》2008,30(1):28-30,22
世界各国依据本国国情采用不同的思路、组织方式开展能源预测预警工作,本文对3个典型的国际能源组织——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总部(OPEC)、欧盟(EU)总部能源中心在能源预测预警工作方面从资金投入、组织管理、信息渠道、模型研究以及专家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调研,并借鉴3个国际能源组织的有益经验,对我国能源预测预警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持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国家。本文阐述了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动态,解析评价了其运行机制和实施效果。并从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解决当前基本瓶颈的视角,提出了对我国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能源利用效率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以及经历类似阶段的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比较和政策的分析,指出我国能源问题的原因在于生活、建筑能耗方面及高耗能行业的过度消耗,进而提出规范市场、优化产业结构等政策建议,从而实现使经济发展走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良性循环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将配额制作为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外配额制典型模式的基础上,以意大利配额制政策为例,着重分析意大利电力体制概况,剖析了意大利配额制政策的关键要素,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欧洲可持续能源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洲能源政策的目标是力求在不增加能源供应总量的前提下保持经济持续发展,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和提高经济竞争力。在管理体制上建立了负责能源政策研究、制订、实施和监督的专门机构。最重要的措施是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重点领域包括建筑节能、企业节能、热电联产和可再生能源。欧洲可持续能源政策对我国的能源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我们的能源政策应在保障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清洁能源,加强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并在体制上为可持续能源战略的实施消除障碍。另外,还应考虑建立清洁能源基金等措施为可持续能源政策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6.
日本能源领域新举措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日本能源供应现状,然后对日本能源领域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新举措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日本能源新举措对我国能源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能源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成为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提升全球能源控制能力,积极开展能源国际合作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我国能源国际合作快速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倡议对我国能源国际合作绿色转型提出了新要求,影响国际能源合作的因素错综复杂,通过系统梳理能源国际合作的现状特征和影响因素,得出加快能源国际合作绿色转型至少应重点把握绿色能源产业基础、畅通能源国际合作渠道、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等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8.
介绍近几年英国出台环保政策情况,从空气质量、化学品、土地、废物及再利用、噪声、水务、气候变化和能源、消费者产品和环境问题、农业与环境问题几方面讲述英国环保政策的具体内容,给出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全球能源结构发展不均衡。不同国家和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差异较大,全球能源结构发展不均衡日益突出。全球能源技术发展不均衡亦日趋明显。一些国家投入大,技术领先优势明显,北欧四国(不含冰岛)已凭借领先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动实现对化石能源的大规模替代;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尚处于工业化初期或半工业化阶段,推动清洁能源难度较大。新能源发展速度存在不确定性。新能源已成为现有能源体系的重要补充接替力量。但从全球范围来看,新能源实现  相似文献   

20.
<正>碳排放权将越来越成为非常稀缺的战略资源。碳排放权从前不是稀缺资源,过去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可以任意向大气中排放碳。但是未来每个国家都将被约束,碳排放权会变成战略资源,每个国家都会积极争夺。中国参加历次气候变化大会时,在争夺碳排放权的问题上非常激烈。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应该有两方面行动,一是在国际上争夺碳排放权力,另一方面在国内非常谨慎地使用碳排放权。在有限的碳排放权的前提下,中国如何实现能源的转型。碳排放权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