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期以来,在煤层气水力压裂研究中多偏重于压裂工艺的研究,而系统考虑地质因素的影响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压裂施工效果不明显。基于目标区的钻井、测井和岩心分析测试等资料,分析了主煤层煤岩孔裂隙发育特征、渗透率等特征,柿庄南区块及邻区煤层渗透率平面上变化较大,一般0.01~0.3 m D,平均0.09 m D以上。基于煤岩渗透率和煤岩敏感性测试,确定了煤层渗透率敏感性的主要地质因素——随着地应力梯度的增加呈指数降低,煤储层渗透性受地应力影响明显,随着弹性模量的增大,岩石的可压缩性降低,渗透率受到的影响也越小。  相似文献   

2.
《煤炭技术》2019,(11):29-32
煤层气田进入产气衰减阶段后,有效缓解气量持续递减是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潘河区通过三级降压提高采收率工艺技术的实施,有效降低煤层气井井口流动压力、阀组流动压力及进入集气站流动压力,增加了单井产气量、阀组产气量及集气站供气量,进一步地提高了煤层气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煤层气井采样与现场解析测试,结合以往淮北煤田芦岭矿区、朱仙庄矿区的勘查资料,从煤系地层特征、构造、煤层封盖条件、含气性及储层物性特征等方面,对宿州煤层气田芦岭区煤层气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芦岭区构造较简单,主要煤层8、10煤层厚度较大,埋深范围在300~1 200 m,具有较好的封盖条件;煤的变质程度较低,煤层含气量和含气饱和度中等,煤储层物性条件较好,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柿庄北位于沁水盆地深部,结合实际勘探资料,分析了煤变质程度、煤层厚度、围岩岩石类型、埋藏深度、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对3#煤层和15-2#煤层含气量的影响作用。区内煤层是高变质无烟煤,气含量较高。煤层厚度和围岩岩石类型对煤层气影响不明显;煤层埋深与含气量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是如今煤层气含量赋存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沁水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一直以来是我国煤层气开采的重点区域,也是科技投入较高、研究力度较大的地区之一。沁水盆地柿庄北地区的X2井,因其受压裂影响造成开采井被污染,产量相对较低。针对开采煤层气中出现的问题,经过大量科学论证,创造性提出借鉴石油行业生产工艺作为煤层气增产技术手段。结果表明,对X2井采用水力喷射径向钻孔技术后,煤层气产量出现明显的上升,由200 m~3/d增加到2 400 m~3/d,达到了预想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专家多年的勘测和评估,淮南市境内埋深2000m以内共有煤层气资源量5928亿m3,为塔里木多个天然气田地质总储量的14倍,且气质较好,大部分煤层气的纯热值在33MJ/m3以上。其中埋深1500m以内可以开采的达3533亿m3,如按年开采规模10~20亿m3计算(采出率30%),可采资源量为1060亿m3,可开采年限50~100年。淮南发现特大煤层气田  相似文献   

7.
国内煤层气田上市储量评估多以区块为评估单元,采用动态法评估,历次评估结果之间相差较大。通过分析柿庄南区块煤层气生产特征及产能主控因素,总结典型井生产规律及关键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单井为评估单元,动态法与体积法相结合的精细评估思路与方法,实践应用表明该方法成功解决了开发中期煤层气田储层物性及生产特征差异大的问题,确保了评估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动液面监测贯穿于煤层气井的整个生产周期内,如何降低人工测试成本和恶劣气候对人工测试的影响,是所有煤层气生产企业共存的问题。本文从动液面测试的必要性出发,通过液面测试技术的横向对比,提出液面自动监测技术的重要性,分析此项技术在沁水煤层气田的适应性,研究表明该技术能够及时、准确、高效的监测动液面变化,满足生产测试的实际需求,现场应用后取得良好效果,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沁水盆地南部1 000 m以深的煤层气产量普遍较低的问题,以柿庄北区块为研究重点,采用对生产数据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深部煤层产气特征、排采变化规律、不同产量的典型井生产动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深部煤层气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深部煤层气日产气量多小于500 m3,见气时间为16~178 d,单排3号煤层的井动液面较低,合排3号煤和15号煤的动液面较高,井底流压1.70~2.59 MPa;影响产能的因素包括地质、工程技术以及排采3个方面,地质因素主要为煤储层渗透率较低、3号煤与15号煤合采或部分井距断层较近导致产水量较大,工程因素主要是部分井压裂未形成有效通道导致甲烷气体无法渗流,排采因素主要是指排采过程中停机频繁等导致排采不连续影响产气量。  相似文献   

10.
由于煤层气田"低产、低压、低渗"和地区地形复杂,相对高差较大的特点,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工程设计与建设的难度,开采与输送成本相当较高。通过对煤层气田集输工艺特点的详尽分析和多年的现场试验及技术改进,坚持地面与地下充分结合的原则,基本形成了一套先进合理、经济适用并符合中国煤层气特点的煤层气田地面集输技术。在此,介绍了在煤层气田地面建设中所采用的"枝上枝状管网,阀组布站、手动/自动轮换计量,数据无线传输,阀组发电,压缩机余热采暖,站场集中增压"等新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取消了传统技术中需要建设的无数个有人值守的站,极大地简化了流程,为煤层气田的有效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冽玮 《煤炭工程》2007,(11):78-78
目前,有关部门在陕西东北部韩城市发现一个大面积的煤层气田,已探明地质储量达50亿m^3。  相似文献   

12.
柿庄南区块位于沁水盆地东南部,沁水复向斜东翼南部转折端,目的层位是山西组3号煤层。该井一开采用清水钻井液,二开至下是盒子段采用聚合物钻井液,山西组为保护煤层采用中空玻璃微球钻井液。现场应用过程中,密度0.92~0.95g/cm3,漏斗黏度35~45s,利用玻璃微球降密度、增粘剂提粘切、降滤失剂降失水,保证钻井液低密度、强粘切和低失水的特点,漏失速率控制在0.5m3/h以内。现场应用SX-177、SX-181井组十余口井,平均机械钻速18.4m/h,平均建井周期20.18d,比设计周期(30d)缩短了9.82d。  相似文献   

13.
《煤矿安全》2017,(7):20-24
检测煤岩的矿物组分,研究煤岩的损害机理,结合敏感性实验提出保护型钻、完井液体系。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具有较强的抑制性,可防止黏土矿物水化膨胀,保证井壁稳定;滤失量低,室内实验后30 min滤失量为12.6 mL;黏度适中动塑比为0.45 Pa/(mPa·s),能够有效携岩,清洁井底,级配的超细碳酸钙能够有效封堵煤层裂隙减少储层伤害。完井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降低水锁效应;生物酶对纤维素进行降解;盐酸对超细碳酸钙进行溶蚀,消除井壁泥皮,对煤岩中碳酸岩盐进行溶蚀,生成的CO_2吸附于煤岩裂隙表面,同时可作为动力源推动完井液进一步深入作用且增加煤储层能量起到助排作用;铁离子稳定剂能够有效防止氢氧化铁沉淀;完井液的替入能够有效改善煤储层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14.
《煤炭技术》2017,(10):23-25
基于沁水盆地柿庄北区块3~#煤煤层气井测井、钻井地质资料和实验测试数据,查明了区块3#煤煤层含气量分布特征。探讨了煤层埋深、沉积作用、地质构造作用和水动力条件耦合作用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山西沁水盆地柿庄北地区煤层气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在二维地震和煤层气参数井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对沁水盆地柿庄北区块的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进行了广泛的评价。地质背景调查与煤储层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具有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发育稳定、煤层气含气量高而饱和度适中的特点。根据本次工作所确定的煤层气估算资源量为402.93亿m3,并通过对本区以往勘探成果的阐释,从而有助于确定该地区煤层气资源的商业开采潜力。  相似文献   

17.
焦作九里山井田煤层气赋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欣 《中州煤炭》2012,(9):4-6,33
通过对焦作九里山井田煤层气田区域地质条件和煤层气储层特征的分析,认为区内二1煤层发育稳定,厚度大,煤变质程度高,煤层的吸附和生气能力强,含气量高,围岩气密性良好;水动力条件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和排采,具备煤层气富集和高产的有利条件。由于煤层渗透率低,煤体结构有差异,不利于煤层气的开发,建议选择合适的完井模式和改进压裂工艺,以提高煤层的渗透率,增加煤层气产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天然气行业在能源供应中的地位愈加重要,近年来煤层气勘探开发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煤层气田开发生产日趋成熟,同时对煤层气储量评估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煤层气储量评估主要停留在静态容积法评估阶段,动态储量评估及管理相对滞后,与天然气储量评估相距甚远。本文通过列举目前国内外油气(包括煤层气)储量评估体系及评估方法,以PH煤层气区块为例,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评估方法对该区块进行储量评估,并重点研究动态储量评估方法,提出煤层气田不同开发阶段所采用的评估方法,用以指导煤层气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19.
地面工程不单是煤层气田开采应用的必要工序,亦是增强煤层气外输效率的重要方法。同时,通过地面集输工艺的现场实际应用,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供电不可靠、工艺冻堵、故障率高等,给煤层气井的正常生产和集输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将以现行地面集输工艺为基础,对已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适合煤层气特点的新工艺、新技术,同时对集输工艺提出合理化优化改进建议,以完善煤层气田的地面集输工艺,提升煤层气田地面工程建设整体技术水平和开发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构造、沉积、煤岩煤质、含气性、保存条件入手,详细阐述气田的气藏地质特征.研究表明织金煤层气田具有宽缓的次向斜构造、断层发育少;地层处于潮坪-三角洲-泥炭沼泽有利的成煤沉积环境;主力煤层具有“层数多、物性好、保存条件好、含气量较高、储层压力高、资源丰度高”的赋存特点.龙潭组下煤组四套主力煤层(20、23、27、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