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矿业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有矿业城市(镇)426座,涉及3亿多人口,并且目前大多处于发展弱势和逐渐衰退的过程中,研究矿业城市的维持、转型和更新已成为一个焦点课题。在矿业城市整体发展系统之中引入景观生态规划,采用科研课题调研、资料分析、借鉴国外相关项目的结论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各类矿业城市的发展起源、发展高峰和衰退的轨迹,初步得出了矿业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方案、流程设计等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以徐州市为例,研究探寻了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景观生态规划模式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采煤塌陷区产业生态转型的规划措施,旨在变塌陷地为独特的开发资源.分析了矿业城市边缘地带在城市扩张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向社区转换过渡,实现可持续发展,并解决资源枯竭的尴尬境地.以徐州市大黄山煤矿采煤塌陷区为例,提出了产业生态转型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独立工矿区经历了重点发展、逐步式微至当前转型的历史时期,如何推动独立工矿区的存量更新成为促进城市可持续性的重要议题。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聚集中心凝聚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并辐射周边,地理空间分布的差异直接影响区域城市职能与发展潜力,因此本文以空间区位为划分依据,对独立工矿区进行了分类比较,分析其形成背景与发展特征,从产业集群的视角出发对三种不同类型独立工矿区转型提出了紧跟市场需求、贴合政策环境、整合内外资源和强调文化延续四个方面的规划策略,并以晋城古书院矿、王台铺矿和凤凰山矿为例剖析了城中型、近郊型和远郊型三类独立工矿区的转型实践,以期为独立工矿区的转型发展提供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8.
9.
10.
《煤炭工程》2021,(6)
城市型矿区是指随着独立矿区快速发展,周边逐步形成服务矿区的城市功能区域,导致矿区被城市包围,形成具有经济和社会功能与城市紧密相关,矿城空间粘连发展特征的矿区。随着矿区资源逐渐枯竭,城市型矿区在转型发展中具有独特的靠近城区的区位优势,矿城协同成为发展趋势。因此,如何优化城市型矿区空间结构和功能组织,实现矿区与城区生产、生活、生态、区域交通等协同发展是一大研究关键。论文以抚顺西露天矿为例,基于调研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对西露天矿矿城空间演进过程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西露天矿矿城空间组织特征,通过构建西露天矿矿城空间结构协同、空间功能协同、空间发展目标协同、空间区域方面协同四大协同体系,系统化地提出了城市型矿区转型发展的四大策略。 相似文献
11.
首钢马城铁矿的下部矿仓的井筒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并内衬锰钢板,自重较大,为了抵消井壁对底板的作用荷载,采用锚杆深入井壁的支护形式来约束井壁的竖向滑移趋势.下部矿仓底板采用深受弯梁板结构来承受矿仓存储的最大矿石容量,以保证结构整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13.
坐山吃山,靠海吃海,拥有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自然是一件幸事。可是煤炭资源枯竭之后,企业何去何从?这是资源型企业最终都要面临的严峻考验。作为尽享煤炭资源多年的"老"煤企,古书院矿如何应对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挑战?善思者智,善闯者进,善为者成。面对资源枯竭的严峻考验,古书院矿党政依靠晋煤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拓思路,抓机遇,觅出了"以老矿挖潜发挥大本营的保障作用,加快新井开发,推进资源整合,做强多经产业"的转型路径,加快经济共同体构建,从而实现"企业渐进转型,体制科学转轨,机制灵活转换,员工稳步转岗"四大根本转变,稳步踏上了古矿不"古",二次创业焕发生机的复"新"之路。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多层矿矿体赋存重叠,上下开采重复扰动,岩层稳定逐层下降等问题,采用协同开采以减少多层
开采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基于能量释放理论,计算采场顶板和侧帮的能量释放率,确定采场顶板失稳时能量释
放规律,通过面能量释放计算顶板极限跨距。通过组合岩梁和第 n 层岩层对第一层岩层的载荷,计算顶板极限跨
距,并与能量释放顶板极限跨距比较,判断顶板稳定性。同时,建立分层开采顶板梁模型和薄板模型,得到梁模型
顶板最大拉应力与分层厚度的关系,分析顶板岩层和相邻矿层厚度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薄板模型建立多层
矿采场顶板挠度和应力解析式,揭示薄顶板的应力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多层矿矿体赋存重叠,上下开采重复扰动,岩层稳定逐层下降等问题,采用协同开采以减少多层
开采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基于能量释放理论,计算采场顶板和侧帮的能量释放率,确定采场顶板失稳时能量释
放规律,通过面能量释放计算顶板极限跨距。通过组合岩梁和第 n 层岩层对第一层岩层的载荷,计算顶板极限跨
距,并与能量释放顶板极限跨距比较,判断顶板稳定性。同时,建立分层开采顶板梁模型和薄板模型,得到梁模型
顶板最大拉应力与分层厚度的关系,分析顶板岩层和相邻矿层厚度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薄板模型建立多层
矿采场顶板挠度和应力解析式,揭示薄顶板的应力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解决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大的问题,先对原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变形进行分析,发现原支护下顶底板相对位移量868.5mm,两帮移近量达到725.2mm,根据变形情况给出锚杆+锚索优化支护方案。对优化支护方案进行分析,发现优化后顶底板移近量达到131.36mm,较原支护方案下降83.49%,两帮移近量为85.25mm,两帮移近量下降了86.79%。对优化方案进行应用分析,得出随着监测天数的增大,此时的巷道围岩变形量呈现先增大后平稳的趋势,巷道底鼓量最大值为226.3,巷道的两帮移近量为364.1mm,顶底板移近量为443.3mm,较原支护方案变形量得到一定控制,为巷道稳定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19.
为提升配电网供电水平与经济效益,研究配电网规划工作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对比分析语义块,识别数据值角色,推理数据模式与抽取规则,完成数据抽取。依据关联规则求解危险性数据诱发度,去掉多余数据,塑造检验索引,完成数据检验。通过深度受限玻尔兹曼机映射各种格式的异构数据,使其存入到唯一的嵌入式向量空间,完成数据融合。根据数据集成,获取配电网工作规划相关数据,利用大数据、可视化与三维数字化等方法,构建三维可视化数字化转型架构,实现配电网规划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精准抽取和融合相关数据,数字化转型后配电网规划方案可提升其整体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综合电压合格率、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与新能源消纳率可提升至100%,有效改善传统配电网规划中的各种问题,改善程度高达96.2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