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西灶沟铅锌矿床区域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综合异常有Au、Ag、Pb、Zn、As、Sb、Mo、W、Mn、Ba等10种元素;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组合元素有Pb、Zn、Ag、Au、As、Mo等6种;1∶1万土壤测量次生晕异常元素组合为Pb、Zn、Ag、Cu、Co、Ni、Mo、Mn、Sn等,归纳来看,Pb、Zn、Ag、Mo四种元素始终都有清楚显示,反映了矿带的成矿元素分布特征;铅锌矿带1∶5 000岩石测量所圈原生晕异常:(1)元素组合与土壤异常总体相近;(2)分带特征明显;(3)异常形态基本规则;(4)钻孔原生晕异常倾角与破碎带和矿体一致;(5)原生晕异常充分反映了成矿元素Pb、Zn、Ag的分布特征;横向分带:Pb、Zn、Ag、Cu连续稳定分布且重叠性好,并与破碎带吻合;轴向分带:矿上Be、Mn;矿中:Pb、Zn、Ag(Cu);矿下:Co、Ni。矿床找矿指示元素主要有:Pb、Zn、Ag、Cu(Mo)。  相似文献   

2.
花敖包特Pb-Zn-Ag多金属矿床构造上位于滨两太平洋成矿域内蒙古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是一个近年来发现的与白垩纪早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隐伏热液脉状矿床.研究表明:(1)矿体原生晕发育,且分带明显.据其异常强度建立的元素横向分带顺序(从强到弱)为Cd→Pb→Zn→Ag→sb→In→Hg→As→Cu→Sn→W→Mo→Bi,排在序列前面的cd、Pb、Zn、Sb、Ag 等5种元素,可作为远矿指示元素;排在序列后端的As、Bi、Mo、W等4种元素,可作为近矿指示元素.(2)根据Grigorian原生晕分带计算方法,获得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自矿体头部至尾部)为Sb→Pb→Cd→Ag→Zn→Hg→Cu→In→As→Bi→Sn→Mo→W,与Grigorian建立热液矿床标准分带基本一致.(3)构建深部矿体找矿模型,其预测评价指标(Sb×Pb×Cd×Ag)D/(As×Sn×Mo×W)D在矿体头部为1.30、矿体中上部为0.35、矿体中下部为0.056、矿体尾部为0.005,这表明该指标随深度的增加有规律地降低,是预测深部矿体资源潜力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钨业》2017,(6):10-17
应用构造叠加晕理论,研究广东梅子窝石英脉型黑钨矿床59#矿脉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确定成矿元素在矿区的背景值以及矿体不同部位的含量,得出单一成矿作用所形成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Sb、As(前缘晕)→W、Bi、Pb、Mn、Ag、Zn、Cu(近矿晕)→Be、Sn(尾晕),矿脉(由深到浅)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Cu→Sn→Co→Be→Ag→As→Zn→Cd→Sb→Pb→Bi→Mo→Fe→Mn→W,建立了梅子窝钨矿床59#矿脉的构造叠加晕模式,并用此模型确定了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标志,为深部矿脉以及矿区的深部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梅子冲钨铅锌多金属矿床主要类型为中低温热液交代型及矽卡岩型.矿体主要沿北北东向断裂旁侧次级断裂及层间破碎裂隙充填交代成矿.文章通过对矿床钻孔原生晕取分带特征、分带指数的研究,初步认为前缘晕元素包括Zn、Cu,近矿元素有Ag、Pb,尾晕元素有W、Sn、Mo;初步确立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从浅部到深部依次是B-W-Mo-Ni-Pb-Ag-Cu-Zn-Sn.  相似文献   

5.
对龙门店银矿K9矿体Au、Ag、Cu、Pb、Zn、W、Mo、Hg、As、Sb、Bi等11种指示元素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研究矿体的原生晕特征。结果表明,区内可能经历了多期岩浆活动,成矿过程复杂,Pb、Zn可作为矿体深部预测的重要指示元素。计算得到矿体自上而下的轴向分带序列为WMo-Au-Hg-Cu-As-Bi-Zn-Ag-Sb-Pb,尾晕元素W、Mo位于分带序列的最上部,Hg、Sb、As与W、Mo、Bi元素相互叠加,有明显的反分带现象,认为矿体向下有较大延伸,推测在960m以下沿矿体侧伏方向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张伟平 《甘肃冶金》2006,28(3):60-63
研究表明,地表原生晕异常与次生晕异常基本一致,并分为南北两个异常带,由Cu、Pb、Zn、Ag、Sn、W、B、iAs等元素组成。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有规律的同心状组分分带性。其中,以As异常规模最大,形成外带;Zn、Ag、Cu、Pb异常组成中带;B、iSn、W组成内带。在垂直方向上,As异常偏上部发育,W、Sn多发育于矿体尾部,Cu、Zn、Ag异常位于矿体部位。当地表铜元素含量为30×10-6~250×10-6,并伴有较大规模的Ag、Zn、Pb异常,前缘元素As异常强大时,往往指示下面有隐伏矿体;大于300×10-6的Cu异常,并伴有W、Sn、B i异常时,往往指示矿体出露地表或埋藏不深。  相似文献   

7.
基于青海黑刺沟HS25号异常区前期勘查成果资料,以原生晕分带指数法、数理统计法及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分析了8勘探线AP1土壤异常中金矿体原生晕分带特征及其深部找矿前景,并对其它土壤异常深部找矿前景进行了浅析。表明矿体主要元素垂向由下向上为Pb→Au→Sb→As→Ag→Mo分带序列,Mo是前晕,Sb、As、Ag为近矿晕,Pb是尾晕;该金矿体深部原生晕特点显示无金盲矿,相应有铜盲矿的依据。土壤综合异常北带的剥蚀程度相对中段大两侧小,南带由北西向东南由大到小;剥蚀程度和水平分带特点显示南带中东段土壤异常区有良好的深部找金前景。  相似文献   

8.
董家埝银矿是豫西小秦岭矿集区南成矿带目前发现的唯一大型矿床。为了矿床深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了解有用元素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选用原生晕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典型矿床剖面的原生晕特征研究,实现对深部矿体变化趋势的判断。经计算,确定As、Sb、Ag、Au、Cu、Pb、Zn、Co和Mo等9种元素可作为指示元素,其中As和Sb为前缘晕指示元素,Ag、Au、Cu、Pb和Zn为近矿晕指示元素,Co和Mo为尾晕指示元素。分带指数和浓集指数2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元素在分带序列上的位置总体趋势一致。用分带指数法确定的主矿体自上而下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Co-Mo-Cu-Au-Sb-Zn-Pb-Ag-As,出现"反分带"现象。结合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变化特征、矿体剥蚀程度研究和理想模型,预测M1-I主矿体向深部仍有较大的延伸。研究成果可以为区域同类型矿化地质体深部的趋势判断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轴向分带是深部矿体预测的重要依据。研究表明:大湖金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的特点,通过对大湖矿区F5构造带内的17、19、22号矿体及其蚀变围岩中Au、Ag、Co、Cu、Mn、Mo、Ni和Pb等18种元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着重探讨矿体的原生晕特征,并以小秦岭金矿田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型为参照,解释矿体的原生晕特征,进而开展成矿预测,以期为小秦岭金矿田其他矿区的深部找矿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K9矿脉是龙门店银矿床主要矿脉之一,为探求其深部资源,应用构造原生晕法进行了深部预测。研究表明:成矿过程具有多期次叠加的特点,840 m标高矿体出现前缘晕指示元素叠加;矿脉自上而下构造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W—Au—As—Pb—Hg—Mo—Zn—Bi—Ag—Sb—Cu,出现"前尾晕共存"和"反向分带"现象。依据矿脉构造原生晕特征,建立了K9矿脉构造原生晕叠加模型,并预测840 m标高以下存在盲矿体,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
构造叠加晕找矿方法在金矿床深部找矿勘查中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本文研究表明:矿床严格受控于韧性剪切带,具有多期次成矿特征;单一成矿原生晕在纵向上自下而上表现为Sn-W-V-Mo-Bi→Pb-Zn→Au-Ag→As-Sb-Hg-B的变化规律;多期次叠加晕的前缘晕为As、B、Sb、Hg,尾晕为Bi、V、Mo、Sn、W,近矿晕为Au、Pb、Cu、Ag、Zn;根据叠加晕显示矿体下部存在隐伏矿体,经钻孔工程验证揭露隐伏盲矿体3处,找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加强河南新县钨矿的找矿工作,在深入了解该区地质特征后,对浒湾钨矿普查区进行了1:1万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基于测量数据,对W、Mo、Au、Ag、Cu、Pb、Zn、Sn、Bi、As、Sb 11种元素含量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依托各元素之间的联系及共生组合的特性,提出W在该区矿内的近矿指示元素为Au、Ag、Cu、Pb、Mo、...  相似文献   

13.
白云金矿是辽东青城子矿田的一处大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辽河群盖县组碎屑岩中,受白云EW向断裂控制。构建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总结找矿预测标志,有助于开展深部及矿区外围的找矿预测。通过对白云金矿床不同中段微量元素与烃类组分的含量变化及其在矿体周围的异常展布特征和富集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得出该矿床原生晕分带序列为:Hg、烃类(前缘晕)→As、Sb(矿头晕)→Au、Ag、Cu、Pb、Zn(近矿晕)→Co、Ni、Mo、Bi、Mn(尾晕)。研究表明,白云金矿床向深部仍有一定的找矿空间,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对区域上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东秦岭(河南)汝阳竹园钼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并探明的中型(近大型)斑岩型钼矿床。矿床的发现主要依赖于1∶5万分散流测量成果,而地质勘查则是根据1∶1万次生晕异常的指示作用进行部署;矿区次生晕异常组合元素Cu、Pb、Zn、Ag、Mo、Ba等,而真正具找找矿意义的元素则为Mo、Ag次为Cu、Zn。Mo异常具规则椭圆状,具三级梯级带,浓集中心相对清楚;异常强度最高为40×10-6,"高原"与"低洼"差别明显,Ag异常与Mo导常有一定套合度,矿床勘查结束所圈空的主要工业钼矿体分布范围与Mo异常基本吻合,说明,次生晕测量作为寻找斑岩型钼矿床的手段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三家子金矿床位于冀东金矿成矿带东部,F7断裂是三家子金矿床主干断裂,含金石英脉多呈"入"字型分布在F7断裂的上盘且成群出现,主要含金石英脉有7号、3号和2号。在采矿巷道采集了142件样品,通过对21种元素进行的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三家子金矿床最佳前缘晕指示元素组合为As、Sb、Hg;近矿晕指示元素组合为Au、Ag、Pb;尾晕指示元素组合为Co、Ni、W、Mn、Mo、Bi。进而确定了矿区最佳指示元素组合,成矿原生晕轴(垂)向分带序列。通过对原生晕数据处理分析,根据比值变化规律,提出三家子金矿床在深部还存在巨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胡村南铜钼矿段为一"矽卡岩型-斑岩型"复合型矿床,系统研究深部勘探钻孔岩芯所记录的地球化学信息,对深部成矿信息进行示踪和评价,可以为矿区深部与外围找矿提供参考依据。选择该矿床的90线剖面钻孔原生晕分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u-As-Zn-Pb-Sb–Hg-V-S-Sn-Mo-W-Bi-Ag–Cu(自上而下),显示尾晕元素(W和Bi)和前缘晕元素(Ag)共存的现象,且Cu异常位于尾晕元素后面,非正常分带。根据原生晕成矿预测可以推断,胡村铜钼矿段可能是多阶段叠加成矿及矿体在深部还有很大延伸。  相似文献   

17.
针对石湖金矿床101-4矿体,通过在180 m中段以下坑道采集构造叠加晕样品,分析矿体深部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特征.结果显示:As、Sb、Hg为典型头晕指示元素,Au、Ag、Cu、Pb为典型近矿晕指示元素,Mo、Co、Bi为典型尾晕指示元素;矿体轴向分带具有明显反分带特征,表明成矿、成晕特征具有明显叠加现象;101-4矿体...  相似文献   

18.
松江河金矿区地球化异常显著。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发育有Au、Zn、Bi、Pb等元素异常,其中Au元素异常面积16 km2,峰值24×10-9,平均值5.5×10-9,衬度10,NAP值37;1∶1万土壤测量,异常元素有Au、Ag、Cu、Sb、Pb、As等,其中Au元素异常面积达0.217 8 km2,浓度分带明显,峰值253.4×10-9,平均值为29.7×10-9,异常下限3.66×10-9,平均衬度8.11,最大衬度69.23,NAP值1.767;原生晕测量,元素组合分带明显,前缘晕指示元素有Pb、As、Hg,中间成矿元素为Au、Ag、Cu,尾晕元素有W等。矿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也是重要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张友刚  姚玉增  吴忠建 《黄金》2014,(10):25-29
石湖金矿区工业矿脉主要由101号脉和116号脉组成,前人研究多集中于101号脉而对116号脉关注极少。针对116号脉化探原生晕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多元统计研究表明,116号脉最佳元素组合为:1Au+Ag+Cu+Pb+(Zn),代表主成矿元素组合;2As+Sb+Hg,代表头晕元素组合;3W+Mo,代表尾晕元素组合。元素等值线图及元素轴向分带显示,116-5-1号矿体元素分带具有"反分带"特征,表明116号脉深部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20.
对胶东招平断裂上的山后金矿34个钻孔进行了原生晕测量,分析了Au、Ag、Cu、Pb、Zn、As、Sb、Bi、Mo、Hg等10种元素,统计了微量元素含量及变化。在招平断裂蚀变带中Au、Ag、Pb、Mo、Bi等元素出现了明显富集,而Cu、Zn、Sb、Hg等元素没有富集,山后金矿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不发育;根据聚类分析结果,Au与Ag、Cu、Pb、Zn生成于不同的成矿期,招平断裂中的Au矿体形成于金成矿期,招平断裂上盘荆山群地层中的Au、Ag、Cu、Pb、Zn多金属矿体形成于金银多金属成矿期;根据主矿体微量元素轴向分带特征,认为山后金矿深部还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