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维地震反演技术应用于煤矿地震资料岩性解释过程中,针对煤田测井数据特点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实现了精细的岩浆岩层位标定。卧龙湖矿通过对岩浆岩及煤系地层的综合地质分析,利用地震反演技术实现了岩浆岩在煤系地层的侵入范围预测,精细圈定了煤层中岩浆岩侵入区。  相似文献   

2.
针对研究区岩浆岩侵入煤层层位多、范围广、预测难度大的问题,利用地震波形聚类分析,得出与地质相对应的地震相图;利用多属性分析,预测煤层中岩浆岩侵入范围。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的岩浆岩侵入宏观变化趋势与钻井揭示结果基本一致。研究可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根据卧龙湖矿区的地层特征构建了岩浆岩侵入煤层模型,并进行地震数值模拟,证明煤层与岩浆岩在波阻抗、波形特征、频谱等多个地震属性上存在差异,表明地震属性差异是应用岩性解释方法区分岩浆岩侵入带的理论基础。在此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卧龙湖矿区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岩性处理与解释,综合预测了该矿区8煤层的岩浆岩侵入范围,为煤矿的安全生产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永城矿区复杂条件下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永城矿区存在地表障碍物稠密、新生界地层厚度大、煤层不同程度地受到岩浆侵蚀等不利于地震勘探的特点,采用小线距、小偏移距技术解决了大规模障碍区信息不全的问题;采用宽方位角观测系统、宽频带接收、叠前三维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三维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提高了成像精度;解释过程中采用波阻抗反演与地震综合属性分析技术确定了岩浆岩侵入煤层的范围,利用相干体分析技术搞清了断层特别是小断层的发育情况,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结合区内复杂的地质构造特点,选择井中激发方式;根据地震的目的任务,使用精细的数据处理流程;结合各勘查区地震资料,对地震解释中的波组分析、层位标定、断点解释、岩浆岩侵入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在构造控制、煤层底板起伏、岩浆岩对煤层的影响范围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勘探成果。对煤厚预测、岩浆岩侵入等难点问题建议加强地震波阻抗反演,结合测井资料,提高参数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永城矿区地表障碍物稠密、新生界地层厚度大、煤层不同程度地受到岩浆侵蚀等不利于地震勘探的特点,采用小线距、小偏移距技术解决了大规模障碍区信息不全的问题;采用宽方位角观测系统、宽频带接收、叠前三维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三维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提高了成像精度;解释过程中采用波阻抗反演与地震综合属性分析技术确定了岩浆岩侵入煤层的范围,利用相干体分析技术搞清了断层特别是小断层的发育情况,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陈同俊  王新  崔若飞  许永忠 《煤炭学报》2012,37(12):2070-2075
以卧龙湖煤矿某采区实际钻孔资料为基础,建立了8个符合采区实际情况的煤层模型。通过合成地震记录方法,获得了所有模型的正演合成地震记录。并通过地震属性技术,提取了上述模型10号煤层反射波的波峰振幅、波谷振幅、瞬时振幅、瞬时频率和甜面体值等属性。在此基础上,利用交会图技术分析了正常煤层和不同岩浆岩侵入煤层在属性交会图分布上的对应位置;并且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模拟了更接近真实情况的属性交会图。通过分析蒙特卡罗模拟后的属性交会图,确定了属性交会图预测岩浆岩侵入区的定量划分标准。将此标准应用到实际采区,所划分的正常煤与变焦区、变焦区与岩浆岩完全替代区边界与钻孔数据和井下采掘数据一致,平面摆动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杨营矿实际地震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岩浆岩侵入煤层速度反演方法及效果。由于传统的速度分析方法是在均匀介质或水平层状介质的前提下借助Dix公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故建立的速度场精度低,不能真实反映地层速度。本文结合杨营矿岩浆岩侵入、煤层厚度沉积不稳定等因素,详细阐述了CMP相干反演射线追踪方法及其速度反演流程,通过沿层速度反演效果分析,并利用煤层速度的变化区带刻画,为研究岩浆岩对3煤层的影响程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岩浆侵入煤层及古河流冲刷煤层造成煤层被吞蚀、变焦、变薄及煤层被冲刷,影响着煤矿高产、高效、安全生产。该文通过实例介绍了利用常规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结合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准确地圈定煤层被吞蚀、变焦、变薄及煤层冲刷平面分布范围及分布规律,避免了单一属性解释的片面性及多解性。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16,(2):132-134
岩浆岩侵入煤层给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带来了难以预料的困难,是矿井不可忽视的问题。介绍了十多年来我国关于界定岩浆岩侵入煤层范围的各种方法,着重对地震属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评述,并做了优劣对比。为以后遇到该类情况时方法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叶红军 《中州煤炭》2018,(5):144-147
沉积环境及岩浆岩侵入常常引起煤层厚度的变化,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层厚度的变化常常困扰着煤矿的巷道布设及安全生产,尤其是煤层尖灭影响更为严重。作为煤炭勘查主要手段之一的地震勘探,其数据中蕴含了大量的岩性信息,通过分析提取煤层、顶底板等岩性物性信息,构建地质模型,进行正反演模拟,以证实煤层变薄乃至尖灭时,其对地震反射波的频率、振幅、相位等地震属性的影响较为明显,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约束反演的分辨率受地震子波主频及频宽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马儿庄井田煤系地层构造复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常用的地震属性、地质统计等方法预测的煤层厚度误差较大。渡阻抗反演不受构造和煤层厚度的影响,可以有效地预测煤层厚度。基于工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和测井数据,进行了波阻抗反演进而预测煤层厚度,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张集煤矿浆岩侵入对煤层的破坏作用与岩浆岩侵入方式及岩体产状有关。本文根据岩浆侵入区内煤层与岩浆岩的赋存关系,阐述了岩浆岩侵入对煤层的改造破坏特性,圈定了天然焦的可采范围,为矿井合理圈定可采煤层,天然焦范围,合理开采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清楚地研究岩浆岩体对煤层的影响,采用了趋势面分析方法.通过对卧龙湖煤矿10煤层厚度以及侵入10煤层的S1号岩浆岩体厚度的趋势面分析,得出影响卧龙湖煤矿10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岩浆侵入,并在其基础上得出研究岩浆侵入体厚度与煤层厚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作为预测卧龙湖煤矿岩浆岩分布区内残余煤厚的重要依据.该方法有助于岩浆岩分布区内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郭二庄井田岩浆侵入体的详细调查,分析了岩浆侵入体的分布特征及侵入规律,岩体呈岩盘侵入,似层状,局部有岩脉或岩柱状。岩浆岩的侵入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结合岩浆岩与构造的关系分析了岩浆侵入对煤层的破坏方式和破坏程度,结果表明本区岩浆岩对煤层的破坏可分为3种情况,即使煤层出现分岔、变薄甚至全部被吞蚀。  相似文献   

16.
地震数据反演地下模型参数(地震资料解释)总是存在多解性,即地震属性成果显示与地质目标并非一一对应关系。故有必要分析、研究影响地震属性应用的不确定性因素。山东赵楼煤矿煤层局部区域受沉积因素影响,煤层结构复杂,夹矸较多、厚度不稳定(煤层变薄甚至缺失),利用采区工作面形成过程中不断丰富的地质资料标定存在多解的地震属性数据,充分挖掘地震属性反映的地质信息,提高了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对煤层沉积异常范围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曲村勘查区内施工的5个钻孔资料,研究了霍西煤田曲村勘查区岩浆岩发育特征,以及岩浆侵入对煤层的影响.结果 表明,勘查区内煤系主要地层均被岩浆岩侵入,产状主要为岩床和岩脉,侵入于中生代燕山期.岩浆岩主要为二长岩和闪长斑岩,均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自形程度较好;岩浆侵入使得勘查区主要可采煤层2号煤层和9号煤层大面积被吞蚀,煤质受到影响,工业利用价值降低.研究认为,曲村勘查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一般.  相似文献   

18.
安居煤矿井下揭露了多处煤层变薄区域,技术人员通过作图分析,推测变薄区域应为一条整体南北走向的古河流冲刷带。利用地震反演技术做出了3上煤层煤厚变化趋势图,该图显示的煤层变薄区域与推测区域基本一致,并得到了现场实际揭露情况的进一步验证。事实证明:地震反演技术的预测资料成果对矿井开拓布置和工作面开采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煤矿三维地震动态解释技术实现了三维地震信息随煤矿生产进行全程动态解释,改变了传统的三维地震解释模式,能够对煤层进行构造和岩性解释。利用该项技术对恒源煤矿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陷落柱的位置、煤层冲刷变薄带的范围和岩浆岩侵入煤层的边界,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产状侵入岩浆岩对煤层的热力影响规律及热变质作用,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室试验验证的方法,构建了岩浆侵入煤系地层后热传导作用的数学模型,并以试验矿井连续选取煤样的多元物性参数测定结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产状侵入岩浆岩对煤层的热变质作用。结果表明:海孜煤矿岩床对下伏煤层热演化作用范围要大于大兴煤矿岩墙对煤层的热演化范围,且热力作用持续时间也比大兴煤矿岩床作用时间长;试验结果发现,不同产状的岩浆岩均表现出在煤体靠近岩浆岩时,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omax有增加的趋势,通过模拟温度推算出的Romax与实测Romax较为接近;试验及现场实测瓦斯参数表明岩浆岩的侵入增加了煤层的突出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