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谢浩 《江苏建材》2008,(4):56-58
在列举古城镇保护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从6个方面探讨关于古城镇保护的措施和.途径,包括提高认识、合理规划、改善环境、修缮古建、挖掘个性及借鉴经验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建筑与古城镇保护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 ,在古建筑与古城镇的保护方面 ,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也可以说是三个里程碑。一我国对文物的保护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 ,但把古建筑列入文物保护的范畴 ,还仅仅开始于20世纪20~30年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 ,古建筑保护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可以说是古建筑与古城镇保护工作的第一个阶段 ,也可称为第一个里程碑。很长一个时期 ,文物被称为古董、骨董 ,往往指的是金石、陶瓷、书画、雕塑、玉器、印章、书简等 ,常常作为封建帝王、士大夫及文人墨客欣赏、把玩之物。而古建筑被认为是工匠…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6,(8)
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考察河南时提出新常态一词标识着我国发展进入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稳定发展状态,这也为古城镇建筑保护拉开了新的篇章,研究从新常态视角来解析古城镇建筑保护新时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新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丽江束河古镇、禄丰黑井古镇的历史保护与开发为例,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力与政府在保护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提出欠发达地区历史性古镇保护与开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陈玉茂 《城市建筑》2014,(12):218-218
近年来,古城镇旅游景区开发日益升温,防火安全承受着巨大压力。在开发利用古城镇的资源时,遇到了消防和保护的矛盾。本文分析了实际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消防和保护间矛盾的切实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6.
结合实例解读了四川省古城镇传统遗韵的特征,分析了城镇建设对古城镇传统遗韵造成的负面影响,针对性提出宜保护宜居住的举措,以此实现保护与宜居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州建设》2006,(5):4-4
《文汇报》日前刊登阮仪三的文章说,近年来,古城镇旅游开发的火爆对当地的遗产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人为地激化了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周庄就是一个典型的开发过度的例子,林立的商铺、摩肩接踵的人群很难使人体会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韵味。对周庄来说,只有0.4平方公里面积的古镇内每天要进入6000人左右的游客,已经完全超饱和了,但现在最高竟然达到每天2万人。丽江、大理等在节假日也是人满为患。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古城镇旅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翟峰 《小城镇建设》2005,(10):74-77
首先,笔者想借此文阐明一个观点:即我们要发展中国古城镇旅游,就不可忽视其理论的先导作用。而我们要切实深入地研究中国古城镇旅游,就有必要在其现实意义、开发与保护、市场化运作等方面作些有针对性的探讨。一、研究中国古城镇旅游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研究中国古城镇旅游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条:即研究中国古城镇旅游是为了推进中国古城镇旅游,研究中国古城镇旅游也是为更清醒地认识中国古城镇旅游。下面即对此分别叙述之。(一)研究中国古城镇旅游是为了推进中国古城镇旅游我们知道,中国古城镇旅游是中华民族的重地,是我们当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任洁  刘鑫  谢辉 《云南建筑》2005,(5):11-14
通过对沙漠寺登街保护与发展规划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在贫困地区,如何利用当地的一些发展潜力,在促进当地旅游业和其他产业发展的同时.保护并复兴当地的文化遗产、生态质量及社会结构,推动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221-228
为应对全球农业环境问题、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危机,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2005年,浙江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一批GIAHS保护试点,自此也开始了中国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利用的研究。笔者在全面梳理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过去10多年来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成果,认为现阶段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核心内容主要为价值挖掘与多功能拓展开发、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2个方面;围绕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涵有许多的争论,但这些争论促进了对这种新型遗产的认识;农业文化遗产内部的可持续机制赋予了它价值多样性,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凸显了保护的意义。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主要有2种途径,即在其多功能价值认识基础上的多功能农业发展,包括高品质特色农产品生产、生态旅游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等,以及以生态与文化补偿为核心的政策激励机制。为进行动态性和适应性管理与保护,"五位一体"的多方参与机制和法律保障管理办法的建立必不可少。虽然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相较其他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但仍需要在资源普查与价值评估、系统演化特征与可持续性维持机制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在体制与机制建设、动态保护范式与典型模式等方面开展应用研究,并注意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1.
千年古镇的保护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萍 《山西建筑》2008,34(17):61-62
对千年古镇大港头镇进行了规划定位,介绍了大港头镇的规划布局结构,对大港头镇建筑风格的保护与沿江建筑的修复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大港头"古堰画乡"保护与发展的运作机制,以促进古镇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景观理论视角出发,结合绵阳市郪江古镇案例,对传统古镇的文化景观构成要素及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基于影响文化景观的内外因素及其演变特征提出以保护文化景观特性为原则的生态治理、风貌保护、文化传承、技艺复兴、建立古镇保护保障机制等建议,由此探索传统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城镇快速发展压力下历史文化古镇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城镇快速发展给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带来的压力问题,通过对浙江古镇廿八都保护与发展方案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历史文化村镇应如何在城镇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完整展现历史遗存、传统风貌和社会网络为前提,实现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成理 《山西建筑》2012,38(12):35-36
采用高科技无损检测技术,对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墙现状进行了探测,并结合人工检测结果进行了安全性评价,为古城墙的维修加固保护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王志祥  钱伟  周浩 《山西建筑》2011,37(30):1-3
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镇江市古建筑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和"十二五"规划要求,阐述了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新时期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开发古建筑资源,为推动镇江市古建筑资源的开发、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SWOT分析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最后,就古建筑保护和开发过程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商林艳  蔡丽蓉 《山西建筑》2010,36(29):28-29
通过概述赣州古城墙的历史演化,探讨了城墙运动和城墙文化,同时,分析了赣州古城墙的开发和利用,及其取得的成效,为今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阴新明 《山西建筑》2006,32(24):39-40
阐述了古村镇保护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从居民参与的法律及政策保障、保护管理的组织体系、居民参与保护管理的途径及程序等方面对居民参与古村镇保护规划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论述,使古村镇传统风貌得以继续延续。  相似文献   

18.
王栋  曹雷  赵杰 《山西建筑》2014,(35):23-25
结合山西榆次后沟古村落的建设规划案例,探讨了古村落在发展过程中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并从历史建筑、空间节点、基础设施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具体的古村落整治改造措施,对今后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含  罗谦 《山西建筑》2010,36(32):9-11
通过对川西传统古镇黄龙溪的现场调研,同时进行了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制作出传统古镇的调查报告,基于古镇的调研结果分析了黄龙溪发展模式的特点,并对该模式之于川西传统古镇发展的意义进行了探索,从而促进古镇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雪峰 《山西建筑》2014,(25):14-15
以辽宁兴城古城为例,介绍了兴城古城的历史沿革与古建筑,探讨了兴城古城在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明清古建筑的保护与适度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