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远距离发射非致命防暴弹,采用理论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小型火箭发动机的结构尺寸,对发动机推进剂和延时剂进行了试验,测试了发动机的性能参数。试验表明,小型发动机满足非致命火箭防暴弹战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王志刚  郭三学 《含能材料》2019,27(2):113-118
催泪弹是一种非致命防暴弹。为研究其非致命效能大小,以武警RS97-2型催泪弹为研究对象,应用高斯扩散模型研究了催泪弹气溶胶烟雾的扩散过程。分析了烟雾扩散时西埃斯(CS)催泪剂浓度和烟雾半径的变化规律。用Matlab软件编制的程序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出以催泪弹气溶胶烟雾扩散的有效作用区域作为其非致命效能大小的衡量指标。结果表明,在风速为2m·s~(-1)时,一枚催泪剂装药为20g催泪弹的气溶胶烟雾有效作用区域可达453.7m~2。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应用Hybrid Ⅲ假人开展非致命动能弹钝性冲击损伤的有效性,揭示动能弹钝性冲击与汽车安全领域大质量低速冲击的不同,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非致命动能弹和大质量冲击物钝性冲击Hybrid Ⅲ 50th假人胸部的动态过程,并基于粘性标准对非致命动能弹胸部损伤风险进行了数值评估。结果表明:Hybrid Ⅲ假人在非致命动能弹钝性冲击下的胸部压缩量和粘性指数最大值均在尸体实验的验证区间内,是一种有效的损伤评估替代物;在同等初始能量下,非致命动能弹钝性冲击时程更短、冲击力峰值更大、能量衰减速度更快,会造成胸部局部动能和内能的快速转换,从而形成局部表面伤,创伤面大于弹体横截面,且在肋骨前侧拐角处首先出现应力集中,容易造成断裂;而大质量低速冲击时的冲击物动能大部分转化为胸部内能,损伤伤情以胸内骨折和脏器损伤为主。质量为30 g的L5型棍弹速度超过74.6 m/s时,造成胸骨或两根以上肋骨骨折的概率超过50%。  相似文献   

4.
1997年,4种97式18.4mm防暴弹通过了公安部组织的鉴定,为我国警用防暴弹又增加了一个新口径系列,为警务人员增添了新的武器装备。 这4种防暴弹是97式18.4mm防暴枪的配套产品,分别为防暴动能霰弹、防暴动能痛块弹、催泪弹、杀伤霰弹。前3种弹用于防暴,后一种是必要时使用的致命性弹种。4种防暴弹均为内膛发射。为了使用时便于识别,弹壳分别制成黑、浅兰、红色。  相似文献   

5.
《轻兵器》2010,(11)
97式18.4mm防暴枪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款中口径制式警用防暴武器。该枪采用唧筒式供弹方式,有无托和直托两种型号。97-1式在97式基础上改成了折叠托型;97-2在97-1基础上采用弹匣供弹。97式18.4mm系列防暴枪可配用多种18.4mm弹药,如催泪弹、染色弹、橡皮弹、橡皮霰弹、布袋弹、防暴动能痛块弹、防暴动能霰弹、杀伤霰弹等,可满足不同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6.
《轻兵器》2015,(8)
<正>FN 303 P非致命型手枪是在FN 303非致命武器系统基础上研制的,同样采用CO2压缩气体为动力,半自动发射17.3mm口径非致命弹药。原型FN 303采用的是步枪样式,全枪长740mm,采用15发弹鼓供弹,体积较大。而FN 303 P采用手枪型设计,7发弹匣供弹,体积非常小巧,方便携带,其缺点是小型储气瓶的气压较低,枪口动能比步枪型低很多,有效射程仅20m。  相似文献   

7.
35mm手枪发射防暴弹系列 该弹配用于64式、77式手枪,以7.62mm空包弹发射。弹种有:爆炸型催泪弹、发烟型催泪弹、动能弹、染色弹和爆震弹。  相似文献   

8.
非杀伤性防暴武器具有及时制止犯罪分子活动的威力,但又不致命致残,副作用小,使用方便,许多国家的警察都装备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非杀伤性防暴武器,以满足社会治安的需要。国内警察也正准备装备这种防暴弹。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霰弹在维稳处突时有效发挥作用,有必要对霰弹侵彻效应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在分析动能弹丸对人体目标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霰弹射击平台,选用肥皂模拟肌体组织,进行了不同霰弹在不同射击距离上的终点效应实验.得到在10 m有效作用范围内,BB弹非致命打击效果最为理想,为该类防暴动能武器及弹药的科学使用及优化改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为研制适用于制式步枪发射的非致命性防爆弹,根据防暴弹致伤标准,设计了与分体式发射接口配用的新型防暴弹,改进了防暴弹的传统设计模式。试用表明这种弹安全可靠,贴近部队需要,具有重要的实战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