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桑皮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线中桑皮纤维质量分数对混纺纱线拉伸性能的影响,纺制了不同混纺比的桑皮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线,在YG061电子单纱强力仪上进行了拉伸性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桑皮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度随着桑皮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当质量分数达到一定程度后,混纺纱断裂强度随着桑皮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混纺纱线的断裂伸长率随着桑皮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总之,桑皮纤维质量分数在20%~30%范围内,混纺纱的拉伸性能比较优良。  相似文献   

2.
混纺纱中Modal/棉纤维的混纺比依次为:20/80、30/70、35/65、40/60、47/53、50/50、60/40和80/20八种规格.研究了混纺纱的强度与混纺比的关系,Modal/棉混纺纱的强度随着Modal纤维混纺比的增加先下降,而后再增加,曲线存在下凹点,Modal/棉混纺纱的临界混纺比为51/49.在实际生产中,要注意避开出现条干恶化和毛羽恶化的混纺比.综合条干、强度、毛羽几个方面,Modal/棉混纺纱较合适的混纺比在60/40左右,最不宜采用的混纺比为50/50.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白竹炭改性粘胶纤维混纺纱中竹炭纤维含量与混纺纱力学性能的变化关系,将白竹炭粘胶纤维以不同的混纺比混纺成纱,采用PC/YG061F型电子单纱强力仪对其成纱的一次拉伸性能、蠕变性能和松弛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竹炭改性粘胶纤维含量的增加,竹炭改性粘胶纤维混纺纱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和弹性回复率先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然后减少,其临界混纺比为80%.在实际应用中,应尽量选用混纺纱最高断裂强力对应的临界混纺比.  相似文献   

4.
混纺纱中Modal/棉纤维的混纺比依次为:20/80、30/70、35/65、40/60、47/53、50/50、60/40和80/20八种规格.研究了混纺纱的强度与混纺比的关系,Modal/棉混纺纱的强度随着Modal纤维混纺比的增加先下降,而后再增加,曲线存在下凹点,Modal/棉混纺纱的临界混纺比为51/49.在实际生产中,要注意避开出现条干恶化和毛羽恶化的混纺比.综合条干、强度、毛羽几个方面,Modal/棉混纺纱较合适的混纺比在60/40左右,最不宜采用的混纺比为50/5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木棉/棉环锭纺混纺工艺,成功纺制出了混纺比达50%的木棉/棉混纺纱线并对纱线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对比了不同的混纺比对纱线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毛羽以及条干均匀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3种不同混纺比的阻燃腈纶(A)/阻燃黏胶(R)/棉(C)混纺纱线及纯阻燃黏胶纱线、纯阻燃腈纶纱线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5种纱线中纯阻燃腈纶纱线的拉伸断裂性能、耐磨性能、弯曲性能和扭转性能最好,RA50/C50混纺纱线的拉伸弹性、疲劳性能和蠕变性能最好,RA30/C70混纺纱线的压缩性能最好;3种混纺纱线中RA50/C50混纺纱线的拉伸断裂性能最好,RA70/C30混纺纱线的耐磨性能、弯曲性能最好,三者的扭曲性能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7.
竹炭纤维、Modal纤维和长绒棉混纺高支纱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竹炭纤维、Modal纤维和新疆长绒棉的特性,通过对纺纱工艺流程、工艺配置、主要工艺参数的技术探索,开发出既能充分体现竹炭纤维混纺纱的功能性特点,又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的自然健康环保型纱线。  相似文献   

8.
以棕色彩棉纤维、绿色彩棉纤维、白棉纤维为原料,测试分析了纤维的形态结构、长度、线密度和拉伸性能等,纺制了纯白棉纱线、纯彩棉纱线及不同混纺比的彩棉/白棉混纺纱线,并测试分析了纱线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彩棉纤维和白棉纤维的纵向形态呈现细长、扁平的特点,彩棉纤维长度短、线密度小;纯彩棉纱线和彩棉/白棉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功比纯白棉纱线大;彩棉与白棉纤维混纺可提高彩棉的可纺性,增加彩棉纱线的花色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采用各种不同实验仪器对5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保暖性能,透湿性能,导热性能,冷暖感,透气性能,浸润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蛋白纤维含量的增加,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导热系数逐渐增加,保温性逐渐下降,接触凉爽感越来越好。随着大豆蛋白纤维含量的增加,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透气性变差,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导水性能随着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纺制高品质的甲壳素纤维/棉混纺纱线,对甲壳素纤维/棉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配置合理的纺纱工艺参数,甲壳素含量在30%以下时,无论是生产、纱线质量等各方面都是比较可行的。在本实验条件下,锡林与刺辊的线速度比应控制在1.98~2.12之间。对混纺纱条干影响最大的工艺参数是并条机后区牵伸倍数,而梳棉机锡林与刺辊线速度比以及细纱机前罗拉转速对混纺纱的成纱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优化的工艺参数为:梳棉机锡林与刺辊线速度为2.12∶1,并条机后区牵伸倍数1.25倍,细纱机罗拉转速185 r/min。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混纺纱的强伸性和弹性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对各种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棉混纺纱的强伸性和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棉混纺纱的强度与混纺比间关系总体趋势与简化模型不一致,随着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纱强度和弹性逐渐增加,达一定程度后,混纺纱弹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桑皮纤维/棉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桑皮纤维/棉纤维混纺针织物中桑皮纤维含量对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对6种不同混纺比例的桑皮纤维/棉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桑皮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针织物的纵向断裂强力呈下降趋势,横向断裂伸长率小于纯棉针织物;顶破强力、折皱回复角有先降低后增加趋势;混纺针织物的纵向、横向弯曲长度均低于纯棉针织物;柔软性提高,悬垂性有所改善;耐磨性增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混纺纱的强伸性、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在混纺纱中的分布及混纺纱的抗弯刚度等力学性能的测试分析,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确定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混纺纱的优化混纺比,优化结果表明,当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在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混纺纱中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质量分数达到40%左右时,即为最优混纺比,该混纺比可以保证混纺纱线性能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这种新型的纺织原料混纺比的测试方法,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采用密度梯度法对大豆/涤纶(65/35)混纺纱混纺比进行了测试和计算,该方法不仅可以得到混纺比均值,而且可以得到混纺比标准差,粗纱和细纱混纺比均值的控制范围分别为(63.64%,65.32%)和(64.16%,66.17%),粗纱和细纱混纺比标准差的控制限分别为2.89%和3.56%,同期细纱用溶解法实验结果为64.5%,2种方法误差为1.1%。  相似文献   

15.
芦荟纤维是芦荟在纺织品应用领域的一种尝试,将芦荟纤维与其它纤维混纺可实现性能优势互补。本文通过实践研究确定了一种芦荟纤维混纺纱的最佳纺纱工艺,实现莫代尔/芦荟、麻赛尔/芦荟混纺纱的可纺性。经检测成纱性能优异,达到纱线标准一等品指标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含量对大豆蛋白纤维/涤纶混纺针织物的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各种不同试验仪器对五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纤维/涤纶混纺针织物的各种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蛋白纤维含量的增加,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的断裂强力有下降的趋势,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的断裂伸长率随大豆纤维含量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当大豆纤维的质量分数高于50%时,大豆纤维/涤纶混纺针织物的顶破强力随大豆纤维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的撕破强力逐渐下降,尤其是在大豆蛋白纤维的质量分数为100%时,织物的撕破强力最小;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的纵向、横向弯曲长度和织物的硬挺系数逐渐下降,大豆纤维混纺针织物的柔软性提高;大豆蛋白纤维/涤纶混纺针织物的起毛起球性逐渐增加,织物磨损时的质量损失率逐渐增大,说明大豆纤维混纺针织物的耐磨性逐渐下降,在大豆纤维的质量分数为100%时,纯大豆纤维织物的耐磨性最差。  相似文献   

17.
以高含涤涤棉混纺纱为例,就原料性能、前纺工艺和细纱工艺等因素对纱线毛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分析,探讨了降低高含涤涤棉纱毛羽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用密度梯度管法测试混纺纱混纺比的控制限以及各指标的控制范围,以便控制产品质量,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