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特种水泥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我国特种水泥发展历程硅酸盐水泥因历史悠久、性能可靠和价格低廉而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我国是水泥工业大国,自1986年来我国水泥年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首位,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近年来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水泥工业的迅速发展。2004年我国水泥产量已达9.7亿t,占世界水泥总量的50%以上,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泥的需求量还将不断增长。在我国水泥总产量中,虽然特种水泥所占比例不到 5%,但它是国家重点工程不可或缺的基本材料,起着普通水泥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石油是我国工业的命脉,如  相似文献   

2.
7月6日,全国特种水泥技术研讨会暨2012年中国水泥协会特种水泥分会年会在中国建材科学研究总院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报告厅举行. 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中国建材科学研究总院院长姚燕,中国建材科学研究总院党委书记王益民,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祥忠,中国水泥协会特种水泥分会理事长袁光普,中国建材科学研究总院水泥新材院院长崔琪,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李文伟,及国内部分大水泥企业集团、特种水泥企业、特种水泥应用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领导和专家,《中国水泥》杂志、《数字水泥》网有关媒体记者等百余人出席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3.
王燕  许晓英 《水泥》2011,(10):24-26
我公司近几年来陆续投产5条5 000t/d的新型干法线,主要用于生产通用硅酸盐水泥。用于水电、高铁和机场工程的中热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和道路硅酸盐水泥等特种水泥主要采用2 000t/及以下规模新型干法线生产,但小型生产线能耗相对较高,对环境污染也相对较大。因此,公司于2010年采用5000t/d新型干法线进行了特种水泥的试生产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4.
1研制复合型助磨剂当前很多水泥企业所用的助磨剂主要起增产作用,但随着水泥行业混合材使用量的增大,以及即将执行的国家通用水泥新标准取消普通硅酸盐32.5水泥之后,有些水泥厂生产成本将有所上升。因此在不改变现有工艺条件的情况下要求有一种即能提高磨  相似文献   

5.
《硅酸盐学报》2006,34(12):1460-1460
2006年9月23日至24日,第二届水泥助磨剂应用技术交流会在西安召开。会议由中国硅酸盐学会和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联合举办。会议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来自水泥生产企业、水泥助磨剂生产企业、助磨剂原料供应商、行业内科研院、所等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白木  周洁 《散装水泥》2003,(5):20-22
一、我国水泥产业发展快前景广 在21世纪,水泥仍将是我国及整个人类社会最主要的建筑材料.近年来,关小上大,压改结合,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使水泥工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改善,水泥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水泥行业的总体水平正在向"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战略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7.
《水泥科技》2007,(2):16-16
近日,中国硅酸盐学会自动化分会与建筑材料工业情报研究所在北京管庄联合举办了“水泥生料质量控制应用技术研讨交流会”。会议由自动化分会正、副秘书长李江、孙卫星和副理事长江清如主持。中国建材研究总院副院长、分会理事长王益民先生致欢迎词,并就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料质量控制做了抛砖引玉的发言。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2011年6月29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中国建材报》发布了《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该《意见》中阐述了“十二五”我国水泥工业技术发展与应用重点。  相似文献   

9.
陶瓷材料作为材料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纳米陶瓷随之产生,使陶瓷具有象金属一样的柔韧性和可加工性。针对神奇的纳米技术孕育着技术变革,分析了纳米陶瓷的性能特点,介绍了纳米技术在陶瓷领域的应用,研究了纳米陶瓷的制备,同时指出了高性能陶瓷与纳米陶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铝矾土资源及在硅酸盐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杰  胡晓力  尹虹 《陶瓷》2002,(6):43-45,28
1 我国的高铝矾土资源1.1 概述我国的高铝矾土资源非常丰富 ,已探明储量在 10亿t左右。储藏和出产高铝矾土的省份主要有山西、河南、贵州。据初步勘测 ,山西省的储量在 2亿t以上 ,仅阳泉和孝义两地的储量就占全国总储量的 8%~ 12 % ,而阳泉地区的优质和一级储量就达 70 0 0多万t。河南省高铝矾土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1 3~ 1 4。贵州省的总储量约 2亿t,其中工业储量约 70 0 0万t,符合高铝矾土原矿的矿区有 14个 ,储量几百万吨[1 ] 。从成因来划分 ,高铝矾土有沉积和风化 2种类型。沉积型主要矿物为一水型 ,如一水硬铝石 ,一水软铝石 …  相似文献   

11.
导热胶泥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红良 《上海化工》1999,24(5):15-18
介绍了导热胶泥系列产品的性能,用途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通过几个应用实例,说明了导热胶泥在防止管道堵塞在节能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特殊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阐述了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的工艺变量以及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特殊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研究表明:静电纺丝是在静电场作用下将聚合物溶液(或熔体)从喷头喷射出制备纳米纤维的工艺过程,纤维直径从几微米到<100nm,具有独特功能的纳米结构,可广泛应用于导电纤维、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等特殊领域。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通用水泥分类的几点建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欧洲、德国、日本、中国的水泥标准中通用水泥的分类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可知德国和日本在通用水泥的分类方面都采纳了欧洲水泥标准,明确说明水泥中混合材料的名称及掺入量,这有利于用户决定掺合料的品种和数量.我国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的混合材料只规定活性混合材料和非活性混合材料,不能向用户确切表明混合材料的品种.因此建议在通用水泥的分类中取消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名称,参照欧洲水泥标准进行修订,即使混合材料掺入量仅6%~15%,也需标明其品种.  相似文献   

14.
介绍水泥及其制品的颜色本质、着色剂和着色方法、着色理论,对彩色水泥、砂浆、混凝土、砖瓦等列出着色实例。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核电专用涂料的分类、适用的法规与标准、施工要求及应用情况。指出了我国核电专用涂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复合无机硅酸盐为基料,配以成膜助剂、颜填料和贮存稳定剂,开发了水泥装饰板材瓷性建筑涂料,该涂料的涂膜具有硬度高、防火性和耐水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调研了国内特种沥青的品种和现有标准,标准和实际应用需求的适应性,生产特种沥青的原材料和加工工艺,生产、研发和行业应用的现状,对下一步国内这个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聚醚酮酮(PEKK)的合成方法,比较了不同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该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综述了PEKK改性及PEKK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PEKK在航空航天和医学上的应用,指出制备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是推广这种新型工程塑料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在150万以上的聚乙烯产品,具有极佳的抗冲击性、耐磨损性、耐化学腐蚀性、耐低温性、耐应力开裂性、抗黏附、自润滑性及安全卫生等优异性能,广泛地应用于纺织、国防、包装、工业和医疗等领域。本文从纤维、薄膜、管材、医用材料、板材、异型材等角度对我国UHMWPE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UHMWPE的生产、应用符合国家发展政策,并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研究单位可通过提高后期加工技术,将这一细分领域做精、做大、做强,推动UHMWPE产业的高端突破。  相似文献   

20.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fall, traditionally, into two general categories: reports of original research and state-of-the-art reviews of areas of research. In both types, scientists communicate with other scientists. If science is to Serve technology, however, there must b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scientist and the technologist. At present, many believe that such transfer is not very effective and that this ineffectiveness contributes to the difficulty the technologist experiences in predi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materials. The authors plan a series of papers that will provide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what will be required if research is to improve predictability in the technology of cements. Part I discusses problems involved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aulic cements in terms of reactivity, role of admixtures, surface area, crystal modifica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