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深层二叠系储集层埋藏深、断裂发育、地震反射较杂乱、构造复杂,给深层储集层预测增加了难度。钻井资料显示,二叠系火山岩储集层比较发育,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根据研究区火山岩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点,在层位精细标定和解释的基础上,沿层提取多种地震属性,并对优选出的平均绝对振幅、弧线长度和能量半衰时梯度三种属性,采用Kohonen神经网络方法实现综合分类,利用分类结果对二叠系风城组的火山岩储集层进行横向预测,综合考虑钻井、地质和地球物理的研究成果确定了钻探井位,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渤海D油田,储层的非均质性已成为影响钻井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因而储层参数的定量预测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已钻井不同储层参数与多种地震属性的交会分析,可以优选出相关度较高的地震属性去量化表达某一储层参数,进而利用两者间的定量关系准确预测出储层的岩性、物性和含油气性参数,实现地震属性约束下的储层参数定量预测,其流程主要包括六个环节:测井资料处理、储层参数计算、地震层位解释、地震属性提取、地震属性优选和储层参数转换。以渤海D油田的4号砂体为例,重点分析了地震属性需要优选的原因和储层参数转换的方法;后期钻井结果证实了储层参数预测结果非常接近于储层实际情况,可以用来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大牛地气田盒2+3段储层地质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大牛地气田地质、储层及开发情况分析,在地质基础、测井综合解释、地震储层横向预测等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地震、钻井、测井、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结合控制约束的随机性建模方法,分别建立大牛地气田盒2+3段构造、岩相和属性模型,并对应生产实践检验模型可靠性,最终确定出适合大牛地气田盒2+3段的地质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5.
玛湖凹陷砾岩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地应力状态复杂等特点,为水平井压裂优化和提高采收率方案设计带来巨大挑战。基于玛湖砾岩油藏地震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成果,建立了四维地应力场流固耦合模拟方法,实现了从全区到单井不同尺度上四维地应力场的描述和地质力学参数的动态更新。结合压裂水平井合理分段分簇原则,形成了水平井压裂变密度分段分簇优化设计技术,有效增大缝控储量,矿场应用表明,优化后的布孔方案单井效益提升20%~30%。通过四维地应力场模拟技术,突破了储层“渗流场—应力场”动态耦合描述技术难题,实现了水平井压裂开发动态地应力场表征和加密井压裂缝网预测,可为后期钻完井设计和补充能量时机/方式优化提供支撑。研究成果对玛湖砾岩油藏全生命周期开发、实现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Borehole instability in drilling engineering can bring about serious problems of drilling quality and safety. Based on the clo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ismic and well log information, the prediction method of borehole stability is presented to effectively control borehole instability. Conventional and nonlinear seismic attributes are extracted from borehole-side seismic traces of impending drilling well and drilled offset well respectively. Then the optimal attributes combinations sensitive to log properties are selected by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and wavelet neural network technology together. A series of mapping models which reflect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ismic attributes and acoustic and density log data of various formation intervals in drilled well are constructed through neural network modeling. With analysis of cutting logging data, seismic attributes of the formation under bit and corresponding mapping model can be used to predict acoustic and density log curves of this formation. Based on the predicted log data, log interpretation method, analysis technology of in-situ stress and mechanics model of borehole stability are employed to calculate in-situ stress, pore pressure, collapse pressure and fracture pressure, thus the safe drilling fluid density window which can keep borehole stable is determined. Prediction precision and real-time operation 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satisfying, which have been proved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R oil field.  相似文献   

7.
利用模型正演优选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利用地震属性预测储层会产生不确定性,为此提出了利用岩心、测井和叠后地震属性预测储层的新方法。该方法是以岩心物性参数和岩石物理性质正演模拟为基础,分析岩石物性变化引起的地震响应特征变化,利用优选的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这套技术以正演为主,正、反演相结合,减少了预测结果的多解性,提高了用属性预测储层的准确性。该方法操作步骤包括横波速度预测、流体替换、属性优选、属性分类和储层预测等。用该方法预测了砂体分布及含油级别,其结果与钻井结果一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水平井水力压裂是致密油藏的有效开发模式,而新钻井则可以提高油藏的开采程度。钻井、压裂和生产过程均诱发储层应力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加密井的压裂设计。国内外尚未有相关研究使用同一种方法实现钻井—压裂—生产全过程储层应力演化模拟,从而指导加密井的压裂施工优化。采用基于有限元的非连续离散裂缝数值方法,在钻井和压裂过程中通过动态网格技术描述井筒和裂缝的延伸,非连续离散裂缝模型可采用常规有限元网格进行计算,可以与离散裂缝模型完美契合,从而实现钻井—压裂—生产一体化数值模拟。以致密油区块加密井施工为例,对加密井区域待施工井进行钻井—压裂—生产一体化模拟,并以井区开采经济最大化为导向,为加密井压裂优化提供指导方法。模拟结果显示:老井的长期生产过程使得加密井区域地层压力和地应力均减小,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考虑老井生产的影响,加密井钻进过程中的钻井液密度不能再使用原始地层压力剖面设计;在钻井液柱压力不大于现阶段最小水平主应力的情况下,井筒钻开后,加密井周围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进一步发生偏转,使得裂缝初始扩展方向沿井筒偏转;在加密井压裂前对老井进行注水增压可以改善加密井压裂效果。所建立的数值方法可以实现钻井—压裂—生产全过程储层应力演化模拟,以及压裂—生产一体化数值模拟,进而优化加密井压裂设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多井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其主要内容包括:测井约束地震反演、砂体解释、砂体厚度预测及应用效果四部分.在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主力砂体研究中应用这一技术,阐明了主力油砂体的分布范围、微构造形态、储层物性的空间变化特征.识别砂体的厚度可薄到5m.这一成果有力地指导了埕岛油田1996年开发井钻探及1997年井位部署.  相似文献   

10.
确定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在总结前人方法的基础上,用解析方法和经济评价方法推导出了一种计算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及极限井网密度的新方法。目的为加密井网提供依据。结果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某一低渗透油藏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比较实用。结论该方法可对投入开发后的油田(油藏)井网是否具有继续加密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1.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地震属性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储层预测要求精度的提高,从众多地震属性集中挑选对所预测对象最敏感的地震属性,进行地震属性优化的工作相当重要。K-L变换通过一正交变换优选出一些不相关的地震属性,而不能优选出一些更高阶的相互独立的地震属性,即K-L变换仅利用了属性的二阶统计特性。独立分量分析(ICA)作为分解观测数据中独立信息的有力工具,不仅利用了信号的二阶统计特性,而且还利用了信号的高阶统计特性。将ICA引入到地震多属性优化中,利用它对地震属性进行高阶统计特征分析,从而能优选出最敏感的、相互独立的地震属性。另外,ICA属性优化方法不需要测井数据、井旁储层段的参数、钻井数据等,也不受勘探、开发阶段测井资料的数量限制。实际资料的应用分析表明,应用独立分量分析优化后的地震属性作储层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是一种新的属性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调整井压裂井间干扰实例分析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场沙溪庙组气藏是西南油气田的主力气藏之一,目前已步入开发中后期产量递减阶段,为保持气藏稳产高产采取了加密调整井压裂增产措施。随着开发调整的进行,部分压裂井出现井间干扰、压后效果不佳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加密调整井压裂施工参数优化技术,对目标缝长、加砂规模、前置液比、平均砂比以及排量等进行优化,以保障加密井的压裂效果。在CX606等7口井中进行了应用,施工成功率100%,且均未出现井间干扰,增产效果较好,为新场沙溪庙气藏加密调整井的压裂开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海洋石油钻完井数据集成服务系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介绍了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石油工业相结合的 DTS(Data Totalization Service)数据集成服务系统。该系统集成了油田开发过程中钻井、完井、油藏测试等各阶段的现场数据 ,建立了海上石油平台的钻完井信息管理系统。该技术集成了 SAS(Surface Acquisition System)油藏测试技术、SCS(Sand Control System)完井防砂控制技术、ADC(Automatic Density Control)水泥浆密度自动监测技术、网络建设及开发技术、泥浆技术等多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大庆长垣X56区块为例,通过综合利用多种地震属性、地质、测井、岩心以及动态信息,提出了一种在密井网条件下应用多种地震属性进行井间储层预测、沉积微相研究及储层建模新思路:首先采用井属性提取与聚类分析技术,建立地震参数与储层砂体厚度参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式,通过井、震结合开展沉积微相研究;然后利用变差函数分析工具进行空间结构性分析,采用二维趋势约束的序贯指示模拟算法,将从沉积相图中提取的相带边界作为量化约束条件参与建模过程;最终建立一套由动态生产数据验证的完全定量化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研究实例表明,三维储层地质模型在纵向上指示了岩心、测井信息反映的储层垂向变化特征,在平面上反映了地震数据的连续性信息,使得平面沉积微相展布研究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15.
加密井压裂井间干扰实例分析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场沙溪庙组气藏是西南油气田的主力气藏之一,目前已步入中后期产量递减阶段,随着开发调整的进行,部分压裂井出现井间干扰、压后效果不佳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加密井压裂施工参数优化技术,对目标缝长、加砂规模、前置液比、平均砂比以及排量等进行优化,以保障加密井的压裂效果.提出的优化技术在CX606等7口井中应用成功,施工成...  相似文献   

16.
AVO属性交会图解释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AVO属性交会图解释技术是通过正演模型提取AV0属性,再根据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在AVO属性交会图上的分布关系,建立储层岩性参数、含流体特征与AVO属性间的对应关系。该法以模型正演分析为基础,以地震数据AVO属性为外推控制条件,将地震、地质和测井信息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识别储层的目的。本文以川东LJZ地区飞仙关鲕滩储层为例,通过对已知钻、测井资料分析和模型正演,确定鲕滩储层的地震属性响应模式及其交会图上的分布特征,识别储层岩性和含流体性质,进而确定储层的气水界面。  相似文献   

17.
低渗页岩储层难以自然形成工业油气流,常采用水平井和水力压裂建立人工缝网以保证商业化开采。然而,随着大规模加密布井和压裂,水平井间距缩小、储层改造体积增加,井间出现人工裂缝导致的干扰,影响邻井的井口压力和产量,甚至诱发井控、套损和支撑剂侵入等问题,严重时导致水平井报废,极大地影响生产效率。此外,老井亏空会导致储层地应力在原位地应力的基础上发生动态演化,形成复杂地应力状态,继而影响加密水平井和重复压裂井的储层改造效果,限制井平台产能表现。我国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地的页岩油气资源开发已进入小井距和加密布井阶段,井间干扰已对正常生产产生明显影响,急需开展针对性研究。本文对国内外页岩油气藏的井间干扰现象、机理以及诊断方法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并提出干预对策。研究认为:准确表征与预测压裂水平井井间干扰需要在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框架下展开;对天然裂缝、断层、原位地应力和储层岩石力学特征的准确认识是评价井间干扰的前提;地层亏空诱发的动态地应力和复杂人工缝网的建模与表征是定量评价井间复杂缝网交互与连通的关键手段,也是定量预测井间干扰对于井平台最终可采储量(EUR)影响的有效方法;关井、老井注液、重复压裂、优化井距和压裂优化都是干预或减小井间干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大庆油田北部地区剩余油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于洪文 《石油学报》1993,14(1):72-80
在油层描述和油井分层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宏观剩余油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形成剩余油的原因,各类油层剩余油的比例和分布特征,通过二次加密试验区的开采实例,说明二次加密调整开发井网是挖掘剩余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s as natural tracers in hydrocarbon reservoirs. Detailed mapping of hydrocarbon composition from closely spaced mud gas samples taken during drilling of horizontal production wells allow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reservoir compartmentalisation. This applies to reservoirs where fluid heterogeneities exist as a result of filling history or post accumulation hydrocarbon alteration. Case examples assessing fault seal properties are provided. An additional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ology presented is in the detection of subtle spatial variations in reservoir rock quality that may have an influence on fluid flow within the reservoir.In several cases where fluid heterogeneities were detected in horizontal wells, subsequent time-lapse sampling of produced gas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 measurements of these samples gave means for production allocati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lost production permitt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 infill well target, and resulted in increased oil recovery by the drilling of a new production well.The use of gas isotopes in the evaluation of reservoir fluid heterogeneities and as natural tracers in the monitoring of reservoir fluids has proved useful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reservoir connectivity and fluid flow. The work processes described give valuable insights and help improve reservoir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20.
利用波形建立地震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地震属性中,波形的总体变化及其分布规律是最重要的地震参数,而且也是经常被人们忽视的参数。用波形建立地震相就是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把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定量地刻画出来,简单地说就是对波形进行分类。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一般流程,关键参数,实验效果以及对过程的质量控制等关键的技术环节。实践证明地震波形包含了大量的地质信息,拾取并识别出这些信息是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的重要工作,此法有利于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及提高钻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