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防晒类化妆品中防晒剂的使用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来自不同厂家的116批防晒类化妆品中使用的23种化学防晒剂进行测定,并对防晒剂的种类、频率和用量统计分析,比对检出情况与标签标识和批件的一致性,探讨市售防晒类化妆品的潜在风险点。结果表明116批防晒产品多以几种防晒剂复配使用,同时使用4种者最多;共检出18种防晒剂,其中,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使用频率最高,为86.2%;未发现防晒剂超量使用情况;13批样品实际检出成分与批件或标识成分不一致;在纳米原料和其他化学防晒剂的使用、标签标识与批件管理、产品功效与标识的一致性、复配防晒剂的使用和流通环节均可能存在风险隐患。因此,应认真对待上述风险,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为防晒化妆品的科学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化学防晒剂在市售化妆品中的添加情况及标签标识的真实性,以甘肃省27个市、州、县地区市售的194批防晒类化妆品为研究对象,基于《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的检测方法为依据,对样品中苯基苯并咪唑磺酸等15种化学防晒剂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产自广东省、上海市和进口的样品较多,未出现超限量违规添加情况;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和水杨酸乙基己酯使用频率较高;单批样品检出3种或3种以上防晒剂的样品有169批,占比为87.1%。问题样品共10批,主要是检测结果与实际标识成分不符。建议继续加强对防晒类化妆品的质量监控,为国民营造更加安全的用妆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面膜类化妆品中防腐剂的使用情况,采用HPLC法对269批面膜进行12种防腐剂的测定,并对防腐剂的使用种类、使用频率和使用量范围进行统计分析,比对检出防腐剂种类与标签标识的一致性。结果在269批面膜中共检出8种防腐剂,其中,4-羟基苯甲酸甲酯使用频率最高,为50.2%;苯氧乙醇和甲基异噻唑啉酮次之,使用频率分别为34.9%和21.9%;88批样品存在标识成分与实际检出成分不一致的情况。结果显示,面膜类化妆品中使用的防腐剂存在标签标识与实际检出不一致的问题,应加强对面膜类化妆品标签标识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优化《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21种防晒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体系获得分离度更好的21种对照品图谱,并对市售的174批防晒类化妆品中的防晒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74批样品中共检出16种防晒剂,其中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的使用频率最高,为92.40%,其次为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和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分别为50.88%和49.12%。所检防晒剂用量均未超过规定限值。其中,2.30%的化妆品标签标识防晒剂与实际检出结果不一致,且均来源于网络流通领域。因此,建议化妆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网络流通领域的防晒类化妆品的监管以及强化对化妆品标签标识的管理。此外发现新的风险点:部分产品中胡莫柳酯的含量超出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最新认定的安全浓度;二氧化钛添加率较高,但缺少纳米型二氧化钛的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四类市售化妆品安全风险点,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和国标,对湖南省2014—2016年监管部门抽样的面膜类、美白祛斑类、防晒类和祛痘抗粉刺类化妆品进行检验。结果发现,6批面膜检出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7批祛痘抗粉刺类检出抗生素,44.0%的面膜和9.9%的防晒产品类包装标签标示的防腐剂、防晒剂与检出结果不一致。因此,国产化妆品中非法添加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防腐剂和防晒剂的使用情况和标签标识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6.
总结并对比了中国、欧盟、东盟、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和日本化妆品或药品法规对防晒产品中关于准用防晒剂的监管规定,以帮助企业正确地使用防晒剂,使其防晒产品满足上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规要求;梳理了国内检测标准和国内外文献方法所涵盖的防晒剂种类,并概述了2018—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涉及防晒类化妆品不合格的总体情况,未检出批件或标签标识的防晒剂、检出批件或标签未标识的防晒剂、产品批件与标签标识不一致是抽检发现最多的三大问题,主要原因是相关企业质量意识不强、规范化管理不够、检测标准存在缺失等。  相似文献   

7.
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相应的方法及相关化妆品法定标准对某省2020年市场随机抽取的715批化妆品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多维度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不合格样品共计15批,不合格率为2.10%,不合格样品产地集中在广东,共涉及3个类别,分别为防晒类、氧化型染发类和面膜类产品。不合格问题主要有检出微生物超标、特殊化妆品检出结果与批件及标签标识比对不一致、超标使用染发剂等。监管建议为提高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同时提高生产及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加强包装上标识标签以及企业实际生产投料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宣称保湿滋润的国产非特殊用途护肤类化妆品中防腐剂使用情况,采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5批化妆品进行了12种防腐剂的测定,并对防腐剂的使用种类、使用频率和使用量范围进行统计分析,比对标签标识与实际检出防腐剂种类的一致性.结果在25批样品中共检出5种防腐剂,其中4-羟基苯甲酸甲酯使用频率最高,为64.0%,其次为苯...  相似文献   

9.
为对市抽酒店洗浴类产品中防腐剂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了解防腐剂的使用频率以及与产品标签标识是否相符,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甲基异噻唑啉酮等12种防腐剂的测定方法,对抽检的66批酒店洗浴类产品进行检验,将防腐剂使用频率及产品标签标识进行比对和统计分析。结果在66批酒店洗浴类产品中,检出甲基异噻唑啉酮等10种防腐剂,检出防腐剂的含量均符合《化妆品卫生规范》(2015年版)的要求,防腐剂实际检出结果与样品标签标识相符率为25.8%,添加2种及以上防腐剂的产品达到34批(51.5%)。说明本次检测分析的66批酒店洗浴类产品中甲基异噻唑啉酮等12种防腐剂含量均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的要求,但12种防腐剂实际检出结果与化妆品的标签标识不一致的情况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对网络销售的婴幼儿护肤类和面膜类化妆品中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等12种组分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测和数据分析,从而了解样品中防腐剂的使用情况与产品标签标识的比对情况。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等12种组分的测定方法,对网络抽检的102批婴幼儿护肤类和面膜类化妆品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产品标签标识进行比对和统计分析。在102批婴幼儿护肤类和面膜类化妆品中,检出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等多种防腐剂,检出组分的含量均未超标,均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 的要求。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等12种组分实际检出结果与产品的标签标识一致率为69.6%。本次检测分析的102批婴幼儿护肤类和面膜类化妆品中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等 12 种组分含量均未超出《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的标准要求,但发现12 种组分实际检出结果与产品的标签标识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对2016年至2020年10月近5年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防晒化妆品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从监督抽查公布的不合格数据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未检出批件及标签标识的防晒剂、检出批件及标签未标识的防晒剂,以及产品名称与批件不一致三个方面.此外还比较了14种常用化学防晒剂不合格情况和不合格防晒化妆品的产地分布...  相似文献   

12.
张静雅  刘红  李丽霞 《广东化工》2022,(11):203-205
为调查化妆品中禁限用物质添加情况,了解化妆品标签标识情况,按照2015年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对抽检的239批产品进行检验,检测指标包括防腐剂、激素、金属元素等理化项目。重点关注防腐剂的使用情况,同时与产品标签标识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抽检产品全部合格,检出防腐剂的含量均未超出限值。防腐剂实际检出结果与化妆品的标签标识不一致的情况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肖紫芬  张丽蓉  毛林芳  陈硕 《广东化工》2024,(6):134-136+130
对79批抽样地点为福建省内宾馆、美容美发场所、洗浴场所的洗浴类化妆品中防腐剂使用种类、频次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有35批样品使用3种以上复配防腐剂(占79.7%),使用频次最高为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占48.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上述79批样品中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的含量,同时比对标签标识与实际检出防腐剂的一致性。结果表明,79批样品中有20批检出单一成分甲基异噻唑啉酮(MI),26批检出卡松,2批样品中卡松含量超出《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规定限值,不合格率2.5%;另有3批样品中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含量已达到限值,风险较高;约1/5检出卡松的样品存在配比范围超出标准规定的情况;实际检测结果与标签标识比对不一致率高达26.6%。整体使用情况不容乐观,监管需要进一步发力。  相似文献   

14.
《化工文摘》2001,(4):44-44
防晒剂的选择是防晒化妆品配方的核心所在,对防晒产品的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据统计,1997年美国防晒剂使用频率较高的几种防晒剂依次是:甲氧基肉桂酸辛酯、二苯甲酮-4、二苯甲酮-3、辛基二甲基PABA、水杨酸辛酯、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甲烷(Parsol1789)。1997年在欧洲产品中使用较为频繁的防晒剂品种有:  相似文献   

15.
对220批次防晒类产品中的15种化学防晒剂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产品标签及批件进行核对,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由检测结果可知,市售防晒类产品存在实际成分、标签标识成分及批件配方成分不一致的情况,"少投料"问题较为突出。应加大对该类产品的监管力度,降低消费者使用该类产品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为对面膜进行质量分析,了解面膜全成分标识情况,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和GB/T 24800.2-2009的规定,对2015—2016年国家化妆品监测任务抽检的298批面膜中12种防腐剂、汞和41种糖皮质激素进行检验。结果发现,4批产品有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或曲安奈德醋酸酯的情况,汞和防腐剂检出均未超过限值,44.0%的面膜标签标识防腐剂与检出结果不一致。因此,面膜类化妆品存在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隐患,防腐剂检验方法和限量值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19—2022年云南省化妆品监督抽检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近年来化妆品质量安全状况,为化妆品监管提供参考。2019—2022年云南省共完成化妆品监督抽检2168批,不合格49批,不合格率2.26%。不合格数量较多的产品为染发类、祛痘/抗粉刺类和防晒类。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标签标识不规范、实际成分与产品批件或标签标识不符、添加禁用组分、限量组分和微生物超标。不合格样品主要集中在市/区县,且美容美发和批发市场等场所不合格检出率较高。结果表明:化妆品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整体质量状况良好。不合格化妆品在类别、不合格项目和分布上较为集中,且有向偏远地区流通的趋势,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化学防晒剂在我国市售样品中的添加情况及标签标识的真实性,结合近期舆情报道,对市售化妆品中4种化学防晒剂进行检测分析。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对市售的55批防晒类化妆品中奥克立林、阿伏苯宗、氧苯酮及依莰舒4种化学防晒剂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产品批件及标签进行对照和统计分析,并对各国相关标准进行比对。结果发现,按照我国相关标准要求,问题发现率为5.45%。按照其他国家标准要求,问题发现率有所上升。问题样品均来自批发市场,并存在贴牌仿冒现象,建议有关省局加大对化妆品批发市场的监管力度。由于各国标准存在差异,建议持续关注不同国家的法规制修订情况,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必要时启动我国法规的修订程序。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化妆品中致敏原香料标签标识的真实性状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104批次化妆品中19种香料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通过将试验结果与化妆品标签标识的香料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对化妆品标签标识的真实性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检测的104批次化妆品样品中,共有34批次样品检测出了一种或多种香料成分,其中有27批次样品存在实际检出与标签标注不一致的情形。为保障消费者充分的知情权,含有致敏原香料的化妆品应当在标签上清晰标识致敏性成分,以引起消费者足够重视。通过标签标识,使消费者在使用可能含有致敏原香料的化妆品时,规避对自身健康可能造成的潜在风险隐患。有关监管部门应及时出台含致敏原化妆品标签标识规范,并加强化妆品标签标识真实性的安全监管,以保护消费者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20.
《广州化工》2021,49(14)
为了解祛痘类化妆品中防腐剂的使用情况,对110批市售祛痘类化妆品中14种常用防腐剂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检出12种防腐剂,其中4-羟基苯甲酸甲酯、4-羟基苯甲酸丙酯、苯氧乙醇使用率位居前三,76.3%的样品采用复配防腐剂体系,有12批样品水杨酸、邻伞花烃-5-醇和己脒定超限值,5批含有三氯生。提示市售祛痘类化妆品可能存在协同利用防腐剂抑菌防腐功能的倾向,超限量、超范围使用防腐剂,建议加强祛痘类化妆品中防腐剂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