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9个型钢混凝土(SRC)异形柱框架边节点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了不同配钢形式、不同轴压比条件下SRC异形柱框架边节点的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得出了SRC异形柱框架边节点的荷载一位移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节点承载力、延性、耗能以及刚度退化等性能.研究表明,SRC异形柱框架边节点的滞回曲线比较饱满,承载力高,耗能能力强,位移延性系数平均值可达到3.60,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结构短柱的抗震性能,提出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普通混凝土(NC)组合柱的新型结构形式,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了伪静力试验分析,研究了UHPC-NC组合柱在轴压比为0.2时,低周往复变位移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性、延性性能、耗能能力、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并与普通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UHPC-NC组合柱的延性性能、耗能能力均较普通混凝土柱有较大提升,其中UHPC-NC组合柱ZH-4模型的延性系数达4.0,相比于普通混凝土柱的延性系数最大值2.6,约提高了54%;从刚度退化看,当加载至中后期,UHPC-NC组合柱较普通混凝土柱的刚度退化速率更慢,其中ZH-4模型的刚度退化性能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推广永久性建筑模板的工程应用,探讨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永久柱模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改善.方法通过对一榀配钢纤维RPC永久柱模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并基于该型框架结构的破坏特征、滞回耗能、变形及延性等性能,分析永久柱模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试件具有显著的"强柱弱梁"破坏特征,滞回环面积较大,正、反向延性系数分别达4.44与6,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极限点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达0.21,耗能能力较强.永久柱模对核心混凝土有一定的紧箍作用,约束核心柱的横向变形.结论配钢纤维RPC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良好,永久柱模的配置提高了框架的抗震能力,这种柱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基于试验研究,采用Open Sees系统对型钢混凝土(SRC)异形柱的滞回性能进行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根据计算结果,获得了柱端的弯矩-曲率滞回曲线,分析了P-Δ效应的影响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SRC异形柱的滞回曲线饱满对称;P-Δ效应使SRC异形柱的承载力降低3.2%~12.4%,延性变差;与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相比,SRC异形柱的能量耗散系数大,耗能能力强;实腹式配钢试件的滞回性能优于空腹式配钢试件.研究为SRC异形柱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方钢管混凝土柱塑性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允许部分柱屈服的混合型屈服机制,允许部分方钢管混凝土柱屈服耗能,但要求柱不丧失承载力以避免层倒塌,为考察方钢管混凝土柱屈服后的力学性能,对方钢管混凝土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轴压比、含钢率、长细比等参数对方钢管混凝土柱滞回曲线、刚度曲线、延性系数、塑性变形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方钢管混凝土柱屈服后承载力无明显下降,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且随含钢率的增加,钢管混凝土柱的耗能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提高;而随轴压比和长细比的增大,钢管混凝土柱的耗能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却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耗能梁段屈服类型、柱轴压和震后替换耗能梁段对可替换式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拟静力循环加载的方法对4个可替换式偏心支撑钢框架进行试验,并从滞回曲线、刚度退化、延性系数和构件应变等方面分析其抗震性能. 结果表明,耗能梁段屈服类型对可替换式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影响较大,随着耗能梁段从剪切型过渡到弯曲型,结构的承载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均呈下降趋势;随着柱轴压的增加,试件的初始刚度和延性系数逐渐降低;震后替换耗能梁段的模型与原模型相比,仅耗能能力有所下降,其余性能变化不大,说明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替换性. 通过对应变分析发现,直至试验结束,耗能梁以外绝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弹性阶段,说明耗能梁段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可以保护其他构件.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轻骨料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以柱截面含钢率、梁截面形式为参数进行了4榀框架试件在恒定轴力与低周反复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轻骨料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滞回曲线较为饱满,没有明显的捏缩现象,表现出良好的抗震耗能能力;各试件位移延性系数在3.00~3.74之间,能量耗散系数在1.438~2.324之间,表明轻骨料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抗震耗能能力;随着柱含钢率的增大,框架的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相同柱截面含钢率情况下,采用工字型钢梁的框架与采用轻骨料矩形钢管混凝土的框架相比,延性与耗能能力有小幅的提升,刚度退化较为平缓.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高延性聚酯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共进行了7根柱的低周反复试验,其中,3根在未加固状态下进行试验,4根柱粘贴高延性聚酯纤维加固后进行试验,针对位移延性系数、等效粘滞阻尼系数、总耗能、承载力和纤维带的应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未加固柱的承载力、耗能能力和延性都比较低,采用高延性聚酯纤维加固后的试件裂缝发展缓慢,加固后柱的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延性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在塑性铰区域内增加局部配筋,能够提高纤维布的约束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增强交错桁架耗能能力,可在桁架单元的斜腹杆上设置摩擦耗能器,形成被动消能交错桁架结构。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12.1分析摩擦耗能器在不同摩擦系数、螺栓孔长以及螺栓等级下的荷载位移关系,并将摩擦耗能器的荷载-位移关系转化为等效应力-应变关系,定义到斜腹杆上的等效耗能器单元的材料本构关系中,对被动消能桁架单元进行水平方向循环加载,得到各桁架单元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耗能能力图。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摩擦系数使耗能器的滑移力达到斜腹杆屈曲荷载的96%时,结构的耗能能力最好;耗能器孔长越大,桁架的耗能能力和延性越好,滑移量达到桁架节间距的1%时,延性系数可满足一般框架的抗震要求;螺栓等级越高,其预紧力越稳定,桁架耗能能力越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预制管代替钢管混凝土柱中的钢管形成一种新型的预制管混凝土柱。为了研究新型预制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制作了1根预制管混凝土柱和1根对比的钢筋混凝土柱,研究二者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变形及延性。结果表明:预制管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柱破坏模式都为弯剪破坏;预制管混凝土柱滞回曲线呈现梭形,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预制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延性系数和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比相应的钢筋混凝土柱都大,等效粘滞阻尼系数钢筋混凝土柱略大于预制管混凝土柱。新型预制混凝土柱具有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能够满足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3层3跨相似比为1/8的带铅挤压消能器消能支撑框架模型结构的伪静力试验,研究了铅挤压消能支撑框架结构的破坏形态、屈服顺序和消能机理,并从延性和被动消能等方面综合评价了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铅挤压消能支撑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存在着差异,且受力复杂,难以通过理论分析得到其抗震性能.结合实际工程,通过框架节点试验模型在低周反复加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刚度退化、破坏时应变等.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地震作用下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模型的位移滞回曲线由梭形变化到反S形,存在捏拢现象;位移延性系数能达到4.0以上,耗能能力较强,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建议通过加大柱截面和增强柱端抗剪钢筋来实现强剪弱弯.  相似文献   

13.
砼框架剪力墙是抗震性能好、空间布置比较灵活的结构体系,有边框剪力墙是该体系的主要抗侧构件,改善其抗震性能至关重要。文章重点讨论了国内外尤其是多地震国家日本对该类构件的试验实测、数据采集分析、以及有关理论与简化力学模型等方面的概况与动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系统介绍了几种改善钢筋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一种新方法,即使用碳纤维布横向包裹钢筋混凝土短柱,改善短柱受力性能和变形性能,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两层免浆砌块房屋模型动力特性试验情况及测试数据分析结果。为模型地震反应试验并判定结构减震性能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震灾区城市道路桥梁结构的抗震问题,以有限单元法基本理论为基础,采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程序MIDAS/Civil和三维有限元法,建立了地震灾区城市道路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简支梁桥动力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E1、E2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各控制截面的抗弯、抗剪能力,以及支座厚度和抗滑稳定性等抗震性能。结合理论计算分析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抗震措施,为地震灾区城市道路桥梁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以型钢混凝土柱为基础上,设计预压型钢混凝土柱;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9个试件按照预压比、强度等级、轴压比、剪跨比、配箍率分别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得到不同条件下的预压型钢混凝土柱破坏形态及滞回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预压型钢混凝土柱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但抗震性能随着轴压比增大和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摩擦耗能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结构减震技术发展迅速,采用安装摩擦耗能器的耗能支撑来保护结构,属于被动控制范畴,试验及理论分析表明,该结构体系可耗散大量地震能量,减震效果好,本文主要介绍了摩擦耗能器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国内外的试验研究情况,同时也介绍了设计时的细节问题及其在建筑抗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混凝土重力坝非溢流坝段,利用ADINA有限元程序进行地震时程分析后得出,在地震情况下,非溢流坝的薄弱环节为坝头部位、上游折坡点部位和坝踵部位。通过在坝体内配置抗震钢筋起到限制混凝土裂缝发展的作用,并以金安桥水电站工程为例,对配置抗震钢筋进行研究,探讨配置多层抗震  相似文献   

20.
冷弯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具有承载能力高、耗材少及得房率高的优势,结合隅撑支撑框架体系及双侧板节点将其应用于高层结构中具有巨大的减量化潜力;面对随机性的地震动,科学设置双重可控防线是积极的应对策略,建立的串并联能量模型厘清了双重抗震结构体系与双重抗震防线的概念区别,为构建双重抗震防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