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鞠启 《商品与质量》2011,(S8):137-138
律师民事责任制度是律师制度的基本内容。律师在向委托人或社会公众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因过错损害其委托人或第三人权益时,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由于我国关于律师民事责任的相关立法过于粗陋,致使实践中的许多问题都无法有效得以解决。本文旨在通过完善立法、建立律师执业责任风险分担、分散机制、建立律师民事责任纠纷的非诉讼解决程序及建立律师民事责任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这四项措施,完善我国的律师民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刑事侦查讯问程序中确立律师在场制度是必要的.确立律师在场制度需要建立一系列配套制度.构建我国的律师在场制度,宜采用德国式的立法模式,让侦查机关担负告知义务,赋予犯罪嫌疑人选择是否需要律师在场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2008年6月开始实施的新律师法,对于律师的执业权利在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和言论豁免权方面都有进一步改善,但与刑诉法的有关规定仍然存在冲突,并缺乏律师执业权利救济机制,因此实践中部分律师权利仍然可能处于虚置状态。要保障律师的执业权利,需消除律师法与相关法规的冲突问题,建立律师权利救济机制和完备的庭前证据开示制度,并赋予律师作证豁免权。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来,我国未成年司法制度发展迅速,涵盖公、检、法、司等多个部门,建立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未成年司法制度,但是,律师在未成年司法中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被轻视了,未成年司法律师制度尚未建立,更没有融入到探索中的少年司法配套体系之中。未成年司法是刑事司法的起点,律师要抓住未成年司法领域的机遇,在未成年人非监禁强制措施的推动、律师在场权、律师量刑建议权等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5.
律师提供法律咨询是嫌疑人和律师所享有的诉讼权利,但中国的律师帮助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与国际标准相比有相当的差距。为了完善中国的律师帮助制度,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律师的权利,推动法治建设进程,对中国律师帮助制度的缺陷进行了审视,进而提出了重构中国律师帮助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沉默权为近年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议题 ,我国应否确立沉默权 ,肯定说和否定说各执一辞。在侦查阶段肯定侦查人员讯问权还是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 ,鉴于我国国情及讯问权本质是权力其行使应受权利制约而非以权利否定权力观点 ,本文认为采用务实而不保守态度来完善讯问制度、禁止非法讯问。讯问应是打击犯罪和正当程序统一体。具体措施可包括落实供述证据排除规则 ,完善侦查阶段律师帮助权 ,建立中国式辩诉交易及完善讯问制度 ,加强自律。  相似文献   

7.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律师制度是在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律师制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我国近现代司法体系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分析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律师制度的主要内容,指出既有为社会民众提供法律服务、促进法制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废除领事裁判权和收回治外法权等成功的经验,也留有律师的消极诉讼义务、律师行业不自治和律师资格获取的缺陷等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旨在通过对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历史与现实的回顾与思考,揭示现代企业制度与人伦精神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沉默权为多年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议题,我 国应否确立沉默权,肯定说和否定说各执一辞。在侦查阶段肯定侦查人员讯问权还是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鉴于我国国情及讯问权本质是权力其行使应受权利制约而非以权利否定权力观点,本认为采用务实而不保守态度来完善讯问制度、禁止非法讯问。讯问应是打击犯罪和正当程序统一体。具体措施可包括落实供述证据排除规则,完善侦查阶段律师帮助权,建立中国式辨诉交易及完善讯问制度,加强自律。  相似文献   

10.
被告人最后陈述权是刑事诉讼被告人重要的一项诉讼权利,对实现刑事诉讼目的和提升被告人主体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对被告人最后陈述权的理论基础、特点和内容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该程序设置在实践中被忽略或异化。制度重构需要完善被告人最后陈述程序、加强法律帮助特别是律师帮助和规范法官用语与行为,以使被告人最后陈述的庭审阶段更加明确、有序和有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民陪审员制在许多地方并不能发挥影响司法的实效性作用。因此,改革完善陪审制度势在必行。文章拟从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历史发展入手,结合我国目前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唯物史观出发,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最深刻根源在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及其体制的最终完善则又有赖于中国市民社会的充分发育。但是,建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决不意味着传统的国家与社会间的对立乃至对抗,而是要实现两者功能的交错与互补,即达到一种在市场经济所阐发的现代法权秩序下的国家与社会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律师作为经济人遵循着价值规律的需求,作为法律人遵循法律职业伦理的要求,从而使得律师执业民事责任既具有一般民事责任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律师民事责任不仅指律师对当事人的责任,还应包括通常被忽略的律师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尝试从律师执业民事责任的特殊性之视角就其构成要件、性质、分类、及完善进行粗浅地探讨和厘析。  相似文献   

14.
证人拒绝作证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证据制度,在世界各国的证据立法中都已明确规定,我国历史上也有类似法律规定。确立证人拒绝作证制度,对充分保护律师代理制度,弘扬传统的伦理道德,保护公民的私权,推动我国法治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个性至上论到个性工具论,再到重估个性的价值,瞿秋白的个性观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历史演进。其与五四前后、大革命时期及土地革命前期三个时期的时代特征相贴合。其中,前两个阶段瞿秋白个性观的历史演进具有时代的共性,而第三阶段则体现出其比较独特的个性观的心路变化历程。反思瞿秋白个性观的历史演进,有助于理解个性与社会、时代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律师管理体制是随着律师行业的改革和迅速发展而不断改革创新的.自1979年恢复律师制度以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律师管理体制经历了从单一的政府管理到司法行政机关与律师行业协会共同管理的"两结合"的基本框架变化过程.但是在现实中,律师管理仍存在很多问题,在文中,通过中外律师管理体制的比较,结合现实,分析得出律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文章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然而由于历史和国情等原因,中国共产党对党法关系的认识经历了逐步演进的曲折过程。回顾这段历程并总结其历史经验,可为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启迪和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在现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制度因素,构造了一个扩展模型。并对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南捕厅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典型江南风格的传统民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开发潜力.在延续原规划设计总体思想的前提下,对Ⅰ、Ⅱ、Ⅲ号地块进行深化设计,并针对各地块自身特点,从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入手,以寻求体现中国传统居住文化、适合中国人居住的中...  相似文献   

20.
在大运河古清口水利枢纽的研究中,对淮阴故城和荀羡筑淮阴城进行准确的地理定位,并对其不同时期的地理环境进行历史风貌的复原,对历史演变的过程及其因果联系作出合理的阐释,这对于深入研究古清口的历史文化具有先导性和关键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